1、宿迁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卷高 二 化 学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卷 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是A. 将工业污水直接用于灌溉农田B. 将废铅蓄电池的铅泥和废硫酸作深埋处理C. 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D. 大力开采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满足发展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A. 将工业污水直接用于灌溉农田,会造成农业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错
2、误;B. 废铅蓄电池的铅泥和废硫酸作深埋处理,会引起土壤污染,故B错误;C.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C正确;D.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大力开采,不能可持续发展,故D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冶铝工业中,采用铁作阳极,碳作阴极B. 硫酸工业中,采用低温条件来提高SO2转化率C. 合成氨工业中,将氨气液化分离来增大正反应速率D. 氯碱工业中,采用阳离子交换膜防止OH与阳极产物Cl2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 冶铝工业中,铁不能作阳极,因为铁是活性电极,会参与电极反应,故A错误;B. 硫酸工业中,采用低温,虽然正向进行,但反应速率慢,不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故B错误;C. 合成氨工业中
3、,将氨气液化分离,生成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会降低,故C错误;D. 氯碱工业中,采用阳离子交换膜,使阴极产生的OH与阳极产物Cl2隔开,故D正确。3.298K时,N2与H2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形成6 mol NH键,吸收600 kJ能量B. 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 该反应的H92 kJmol-1D. 加入催化剂,能提高N2的转化率【答案】C【解析】【详解】A.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故A错误;B.加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故B错误;C. H=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新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508-600=92 kJmol-1,故
4、C正确;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不能提高N2的转化率,故D错误。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HCO3水解:HCO3H+H2CO3B. 钢铁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3e= Fe3C. 向氯化银悬浊液中滴入KI溶液:AgI= AgID. 铅蓄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式:PbSO42e =PbSO42【答案】D【解析】【详解】A. HCO3水解:HCO3H2OH2CO3OH,故A错误;B. 钢铁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2e= Fe2,故B错误;C. 氯化银悬浊液,离子方程式应该写化学式,即AgClI=AgICl- 故C错误; D. 铅蓄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即PbSO
5、42e-= PbSO42,故D正确。【点睛】注意区分水解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铁参与的电极反应一般失去电子为Fe2。5.下列措施不能加快锌粒与1 molL-1H2SO4反应产生H2的速率的是A. 用锌粉代替锌粒B. 加少量醋酸钠固体C. 加少量CuSO4固体D. 改用2 molL-1H2SO4与锌粒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 用锌粉代替锌粒,接触面积变大,反应速率变快,故不符合题意;B. 加少量醋酸钠固体,醋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成醋酸弱电解质,氢离子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变慢,符合题意;C. 加少量CuSO4固体,锌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构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不符合题意;D. 改用2
6、 molL-1H2SO4,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不符合题意;故B正确【点睛】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原电池等因素,要逐项分析。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B. Na2CO3溶液显碱性,可用作油污去除剂C. HF溶液显弱酸性,可用作玻璃蚀刻剂D. 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作铜制电路板的腐蚀剂【答案】C【解析】【详解】A. Fe2(SO4)3可用作净水剂,利用了其水解的性质,故A错误;B. Na2CO3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可溶于水的物质,故B正确;C. HF溶液用作玻璃的蚀刻剂,与其
7、弱酸性无关,故C错误;D. FeCl3可用作铜制电路板的腐蚀剂,利用了Fe3+的氧化性,故D错误。7.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甲装置:证明铁钉发生吸氧腐蚀B. 乙装置:蒸发MgCl2溶液制无水MgCl2C. 丙装置:制备Fe(OH)3胶体D. 丁装置:除去Cl2中混有的HCl【答案】A【解析】【详解】A. 甲装置:红墨水沿导管上升,说明左边试管压强减少,发生了吸氧腐蚀,故A正确;B. 蒸发MgCl2溶液,MgCl2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氢,氯化氢挥发,得到氢氧化镁,但是氢氧化镁对热不稳定,会分解为氧化镁,故B错误;C. 丙装置:制备Fe(OH)3胶体,应用热水
8、,用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是沉淀,故C错误;D. 丁装置: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应该长导气管进短导气管出,故D错误。8.烟气脱硫可用生物质热解气(CO、CH4、H2)将SO2在高温下还原为单质硫,原理如下: 2CO(g)SO2(g)=S(g)2CO2(g) H18.0 kJmol-1 2H2(g)SO2(g)= S(g)2H2O(g) H290.4 kJmol-1 2CO(g)O2(g) =2CO2(g) H3566.0 kJmol-1 2H2(g)O2(g)= 2H2O(g) H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能提高烟气中SO2的去除率B. S(g)O2(g) = SO2(g) H5
9、74.0 kJmol-1C. H2O(l) = H2(g)1/2O2(g) H1/2H4D. 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有利于烟气脱硫【答案】D【解析】【详解】A.方程式 ,均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提高烟气中SO2的去除率,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盖斯定律,-得S(g)O2(g) = SO2(g) H574.0 kJmol-1,故不符合题意;C. 2得 H2O(g) = H2(g)1/2O2(g) H1/2H4, H2O(g) = H2O(l) H0,故H2O(l) =H2(g)1/2O2(g) H1/2H4故不符合题意;D. 反应、,消耗CO,H2,使反应逆向进行,不利于烟气脱硫,
10、符合题意,故选D.9.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H+、Cu2+、SO42、NO3-B. 0.1 molL-1 HCO3的溶液中:Fe3、Al3、NO3-、SO42C. Kw/c(OH)0.1 molL-1的溶液中:Na、AlO2、NO3-、CH3COO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Ca2+、K、HCO3、Cl【答案】A【解析】【详解】A. 澄清透明的溶液H+、Cu2+、SO42、NO3-可以大量共存,故A正确;B. 0.1 molL-1 HCO3的溶液中:HCO3与Fe3、Al3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
11、 Kw/c(OH)0.1 molL-1的溶液中:Kw=10-14,c(OH-)=1013 molL-1,为酸性溶液,AlO2,CH3COO与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抑制了水的电离,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HCO3与H+、OH-均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点睛】澄清溶液不等于无色溶液,注意双水解反应。10.大功率Al-H2O2动力电池(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2O2 在碳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碳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C. 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D. 负极反应式为Al3e3OH=Al(OH)3【答案】D【解析】【分析】该原
12、电池中,Al易失电子作负极、C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2H2O+AlO2-,正极反应式为H2O2+2e-=2OH-,得失电子相等条件下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到电池反应式2Al+3H2O2+2OH-=2AlO2-+4H2O,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该原电池中H2O2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碳电极附近溶液的H2O2+2e-=2OH-,生成OH-,故pH增大故B正确;C.Al是负极,放电时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OH-从碳纤维电极透过离子交换膜移向Al电极,故C正确;D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2H2O+AlO2-,
13、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原电池原理即可解答,难点是电极及电池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书写,为学习难点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B. 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 L 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C. 工业制粗硅2C(s)SiO2(s)=Si(s)2
14、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H0D.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则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的中和热也为-57.3kJmol-1【答案】C【解析】【详解】A. 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构成铁铜原电池,铁作负极,加快海轮外壳的腐蚀,故错误;B.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值发生变化,11.2 L H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错误;C. G=H-TS,气体体积增加, S0,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即G0,则H0,故正确;D. 醋酸和一水合氨都是弱电解质,其电离都是吸热反应,所以它们反应的中和热不是-57.3kJmol-1,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C。12.根据下列实
15、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固体,溶液的红色变浅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铜将硫酸还原产生氢气C向浓度均为0.1 molL-1K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Ksp(AgI)Ksp(AgCl)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HNO2电离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 CO32-+H2OHCO3-
16、+OH-,加入BaCl2固体,Ba2+ CO32-= BaCO3,平衡逆向进行,颜色变浅,故A正确;B. 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铜做正极,有氢气生成,故B错误;C. 向浓度均为0.1 molL-1 K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在浓度相等的情况下谁的溶解度积小,谁先转化为沉淀,故Ksp(AgI) (c),在同一个曲线上,水的离子积不变,故C正确;D.平衡常数与压强无关,故D错误。14.25 时,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0.1 molL-1 Na2S溶液中:c(OH)c(H2S)c(HS)
17、c(H)B. 0.1 molL-1 CH3COONH4溶液中:c(NH4+)c(NH3H2O)c(CH3COO)c(CH3COOH)C. 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c(NH4+)c(H)c(HCO3-)2c(CO32-)c(OH)D.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答案】BC【解析】【详解】A.质子守恒,正确的是c(OH)2c(H2S)c(HS)c(H),A错误;B.物料守恒,B正确;C.电荷守恒,C正确;D. 0.1 molL-1NaHCO3溶液中,HCO3-水解大于电离,故正确顺序为c(Na)c(HC
18、O3-) c(H2CO3) c(CO32-),故D错误。【点睛】电解质溶液重点掌握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15.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气体A和气体B,发生反应: 2A(g)B(g) 2C(g),反应过程中测定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时间/minn(A)/moln(B)/mol00.100.060t10.012t20.016A. 在0t1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0.088/t1 molL1min1B. 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 mol C和0.010 mol B,平衡时n(A)0.012 molC. 保持其他
19、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0070 molL1,则反应的H0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5mol A和0.090mol B,平衡时A转化率大于88%【答案】BD【解析】【分析】经分析,t1时,n(B)=0.016mol,则t1时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t2时,n(A)=0.012mol,由此作答。【详解】A. 在0t1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0.088/2t1 molL1min10.044/t1 molL1min1,A错误;B.根据等效平衡,起始充入0.10mol C和0.010mol ,相当于起始充入了0.10mol A和0.060mol B,所以平衡时
20、n(A)=0.012mol,B正确;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的H0;C错误;D. 在原平衡下,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088mol,则A的转化率为88%,在新的反应体系中,A、B的物质的量增加了,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正方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体系中A的转化率大于88%,D正确;故合理选项为BD。第卷 非选择题(共80分)16.用粗制ZnO粉末(含杂质Fe、Ni等)制备高纯ZnO的流程如下:已知:本实验条件下,Ni2+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还原产物为MnO2(1)加快酸浸速率可采取的措施_。(任举一条)(2)调pH约为5,再加KMnO4溶液
21、进行氧化。写出“氧化”步骤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3)“滤渣2”的成分是_。(4)流程中“”涉及的操作有_、洗涤、_。(5)获得的碱式碳酸锌需要用水洗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6)已知KspFe(OH)32.610-39。 25时,调节某酸性废水的pH值,使溶液中的Fe3+残留浓度为2.610-6molL-1,则pH应调至_。【答案】 (1). 适当升高温度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答案合理均给分) (2). (3). Ni、Zn (4). 过滤 (5). 干燥 (6).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 (7). 3【解析】【详解】(1).
22、 适当升高温度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2).; (3). Ni、Zn;(4). 过滤;(5). 干燥; (6).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 (7). 317.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化学式CH3COOHNH3H2OH2CO3H2SO3电离平衡常数1.710-51.710-5K14.310-7K25.610-11K11.310-2K26.310-8请回答下列问题:(1)H2CO3的第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2_。(2)相同温度下,等pH的CH3COONa溶液、Na2CO3溶液和Na2SO3溶液,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CH
23、3COONa)、c(Na2CO3)、c(Na2SO3)由大到小排序为_。(3) 用足量Na2CO3溶液吸收工业尾气中少量S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25时,向0.1 molL-1的氨水中缓缓少量CO2气体的过程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表达式的数值变小的是_。A BC D(5)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_(填写序号)。 相同条件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导电能力更弱 25时,一定浓度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的pH等于7 CH3COOH溶液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0.1molL-1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4、6)向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导电性随加入水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a、b、c三点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a、c两点对应的溶液分别吸收氨气,若两溶液最终pH均为7(25时),则a点溶液中的c(CH3COO)_c点溶液中的c(NH4+)。(填“”、“”或“”)【答案】 (1). (2). c(CH3COONa)c(Na2SO3)c(Na2CO3) (3). 2CO32-+H2O+SO2=2HCO3-+SO32- (4). AC (5). (6). cba (7). 【解析】【详解】(1). (2). c(CH3COONa)c(Na2SO3)c(Na2CO3) (3). 2
25、CO32-+H2O+SO2=2HCO3-+SO32- (4). AC (5). (6). cba (7).18.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H2C2O4xH2O,通过下列实验测定x值,步骤如下:称取6.30 g草酸晶体配成100 mL水溶液。取25.00mL所配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用0.5000molL-1KMnO4溶液进行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溶液10.02mL。重复步骤2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1.02mL和9.98mL。已知:H2C2O4 MnO4- H+ CO2 Mn2+H2O (方程式未配平)(1)步骤配制草酸溶液时,需用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
26、和_;(2)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3)其它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以下操作会使测定的x值偏小的是_;A 滴定管水洗后未用KMnO4溶液润洗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用草酸溶液润洗C 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气泡消失D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x值 _。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 (1).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3). ABC (4). 2(过程见解析)【解析】【详解】(1).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3). ABC (4). 消耗
27、KMnO4溶液的平均体枳:(10.02mL+9.98mL)/210.00mLn(KMnO4)0.5000 molL-110.0010-3 L510-3mol由2KMnO45H2C2O4 n(H2C2O4) n(KMnO4)5/2510-3mol5/212.510-3mol100 mL草酸水溶液中n(H2C2O4)12.510-3mol 5.010-2molM(H2C2O4.XH2O)=126g.mol-1 x219.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Na2SO3):n(Na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n(Na2SO
28、3):n(NaHSO3)91:91:19:91pH8.27.26.2(1)由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_性,试解释原因_。(2)pH8.2的吸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0.1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填“”、“”或“”)。(3)将pH8.2的吸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_。(4)若将等体积、等pH的NaOH溶液和Na2SO3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两溶液pH仍相等,则m_n(填“”、“”或“”)。(5)25时,当吸收液为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选填字母)。A c(Na)2c(SO)c(HSO)B c(Na)c(HSO)c(SO)c(H)c
29、(OH)C c(Na)c(H)c(SO)c(HSO)c(OH)【答案】 (1). 酸 (2). NaHSO3 的电离程度大于NaHSO3的水解程度 (3). (4). Na2SO4 (5). (6). AB【解析】【详解】(1). 酸 (2). NaHSO3 的电离程度大于NaHSO3的水解程度 (3). (4). Na2SO4 (5). (6). AB20.800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0.20molNO和0.12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NO(g)O2(g) 2NO2(g),n(NO)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时间/s01234n(NO)/mol0.200.100.080.040.04(
30、1)800时,该反应平衡时的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升高温度,NO的平衡浓度为0.03molL-1,则该反应为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用O2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O2)_。(3)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 v(NO2)2v(O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容器内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d 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4) 平衡后,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a 适当升高温度 b 适当降低温度c 增大O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催化剂(5)80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若容器中含1.00 molL-1 NO、2.00 molL-1O
31、2和2.00 molL-1 NO2,则此时v正_v逆 (填“”、“”或“”)。【答案】 (1). 0.02 molL-1 (2). 放热 (3). 0.015 molL-1s-1 (4). bc (5). c (6). 800 (7). 【解析】【详解】(1). 0.02 molL-1 (2). 放热 (3). 0.015 molL-1s-1 (4). bc (5). c (6). 800 (7). 21.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知:CH4(g)H2O(g)=CO(g)3H2(g) H206.2kJmol1CH4(g)CO2(g)=2CO(g)2H2(
32、g) H247.4 kJmol12H2S(g)=2H2(g)S2(g) H169.8 kJmol1(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_。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为非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_。反应中当有1 mol 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
33、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需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_。(4)将烧碱吸收H2S后的溶液加入到图2所示的电解池的阳极区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阳极区发生如下反应:S22e= S (n-1)S + S2= Sn2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电解后阳极区的溶液用稀硫酸酸化得到硫单质,其离子方程式可写成_。【答案】 (1). CH4(g)2H2O(g) CO2(g) 4H2(g) H+165.0 kJmol1 (2). 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3). 2H2SSO2 =2H2O3S 或 4H2S2SO2=4H2O3S2 (4). Cu、H、Cl(或铜、氢、氯) (5). 0. 5 mol (6). 2H2O 2e= H2+ 2OH (7). Sn2 2H= (n1)S H2S【解析】【详解】(1). CH4(g)2H2O(g) CO2(g) 4H2(g) H+165.0 kJmol1 (2). 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3). 2H2SSO2 =2H2O3S 或 4H2S2SO2=4H2O3S2 (4). Cu、H、Cl(或铜、氢、氯) (5). 0. 5 mol (6). 2H2O 2e= H2+ 2OH (7). Sn2 2H= (n1)S H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