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909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中“蜀

2、郡”、“丞相与诸卿”,可判断是秦朝;从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户部”可判断这是隋唐时期的的三省六部制;从中“阁臣”、“工部、户部”可知这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阁制2.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记述出处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本朝鉴五代藩镇之

3、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A.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答案】D【解析】表格中文献通考是从积极角度说明地方制度被割除带来的积极作用,朱子语类从地方权力被收之后促使地方无权,导致外族入侵时地方没有足够对抗的经济实力,故D项正确;虽然实行分化事权并不能铲除割据基础,故A项错误;宋初君臣的构想是加强中央集权,却失去了对抗外族入侵的实力,故B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显然没有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故C项错误。3.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

4、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的叙述,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 小国寡民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 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 直接民主使素养不高的人参与政治D. 民主范围的有限性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题干的主要观点是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灭亡的真正原因,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都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可以证明题干观点。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有利于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4.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

5、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 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D. 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作用。材料“须用法律来巩固”“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法律能够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材料主要说的是用法律来维护皇帝的权威,并非强调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排除A。B、C本身说法错误。答案为D。考点:罗马法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6、。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5.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对权力的监控B. 对君主的制约C. 突出法治D. 强调主权在民【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君主立宪制是限制君权、保证议会主权的现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的两党制下两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监督执政

7、党。从中可以看出,三项制度都强调对权力的监控,其他选项都不是核心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学生可能根据“君主立宪制”误以为核心是对君主权力的制约,但现代国家制度并非都是君主制,内阁制和两党制也并不是在君主制国家实行。6.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如下图)。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保留了君主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宰相只对皇帝负责A. B. C. D. 【答案】B【解

8、析】【详解】项,由题干中“朝廷”“皇帝”可见当时的德国保留了君主政体,故正确。、项,由“反对朝廷是不行的”,皇帝支持就可放手去做,皇帝不支持就无能为力,可见皇帝掌握国家大全,宰相对皇帝负责,故、正确。项,德国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完成统一,1896年统治者不会有实现统一的强烈愿望了,且题干材料中也并未体现这一点,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排除ACD三项。7.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9、.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表明列强要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治华。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只体现英国和日本的利益和要求,故AC错误;天津条约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通商、传教等,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故B错误;辛丑条约中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正体现了材料的观点,故D正确。8.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 国民革命时期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

10、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高农民的地位,消除差别”体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当家作主。由此分析可知最接近这两大梦想的是解放战争,故选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发生在1924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发生在1927年;抗日战争是在1937年全面爆发。都不接近新中国的成立,均排除ABC。9.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战败形势下的城市自治,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很高的地位,马克思将其视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今天很多法国人对这一事件还是肯定的,他们肯定的是A. 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尝试B. 暴力夺取政权的斗争形式C. 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大团结D. 无产阶级专政的伟

11、大尝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是民族与阶级矛盾激化下的城市起义,其建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故可知今天很多法国人仍然肯定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尝试,排除D、A项正确;B项暴力夺取政权的斗争形式不是当今天法国人肯定巴黎公社的原因,排除;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大团结不是当今天法国人肯定巴黎公社的原因,排除C。所以选A。10.沈志华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了临时政府A. 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B. 对国际形

12、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C. 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D. 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临时政府没有真正认识人民的力量,没有满足群众的急切要求,是终被推翻,当时人民的迫切要求是生存与和平,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满足了人民的要求,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临时政府的决策失误,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不够全面准确。点睛:材料“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1.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

13、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一国两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可知,这是“立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项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不符合材料“建国初期”“ 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

14、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香港回归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粤海销烟扬我威,反映了虎门销烟;但悲港岛易英徽反映了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

15、已腾飞,反映了香港回归。故都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签订马关条约,故错误。故组合错误,故A排除。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正确,故D正确。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13.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数109100A. 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B. 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目标C. 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图表可知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很少,说明新中国外交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故A项正确;新中国建立第一年与10国建交,可知

16、美国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目标没有实现,故B项错误;从图表可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很少,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与题中1949-1953年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14.“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 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D.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

17、利于台湾问题解决【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说明中美双方都谋求改善两国关系,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说明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需要美国支持,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尼克松访华后,日本才急急忙忙的与中国改善关系,这说明日本原本没有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意愿,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判断。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8、日本赶忙拥抱北京”,这说明日本原本没有与中国缓和关系的意图。15.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 提出杜鲁门主义C. 实施马歇尔计划D. 建立北约组织【答案】C【解析】材料“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反映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既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东欧,又获取经济利益,故C正确;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二战后初期,故A错误;杜鲁门主义属于政治方面,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无关,故

19、B错误;建立“北约”组织属于军事方面,故D错误。故选C。16.“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A. 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 民族解放运动潮流方兴未艾C.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A、B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指出政治、经济实力正在向发展中国家

20、转移,而并没有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C项错误;故选D。考点:世界格局的演变点评: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因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受到挑战。90年代后多个经济中心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17.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答案】B

21、【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D两项均为B项重要组成部分,与设问要求“主要是因为”不符,故排除;C项是现象,与设问要求“因为”不符,故排除;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我国农业出现精耕细作的趋势,导致“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现象的出现,故本题应选B项。18.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A. 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22、. 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C. 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D. 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盛泽镇是在当地绫绸业发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一个市镇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该信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市镇的兴起19.“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闻,至于通晓。”材料描绘的是A. 汉代长安B. 隋代洛阳C. 唐都长安D. 北宋东京【答案】D【解析】汉唐时期有严格的市坊制,商业活动有严格

23、的时空限制,排除ABC。从材料信息“中秋夜”“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可以推断出夜市已经出现,宋朝时候商业打破了时间限制,早市,夜市通宵达旦。故答案为D。20.在古代中国,人口总的趋势是不断增长,宋朝人口已突破1亿,鸦片战争前夕更是突破4亿。面对人口膨胀的沉重压力,明清时期解决的措施不包括A. 统治者实行重农政策B. 农民在土地上进行精耕细作C. 开发“边际土地”,扩大耕地总量D. 积极对外移民和拓展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面对人口膨胀的沉重压力,明清时期解决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重农政策,缓解人口压力,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农民进行

24、精耕细作,以提高粮食产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开垦荒地以扩大耕地总量,缓解人口压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对外移民和拓展海外贸易,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 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D.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1500年至1763年”、“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世界霸权的确

25、立”指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及最终英国建立起了世界霸权,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2.图是根据有关数据绘制的英、西、荷、美四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英国美国西班牙荷兰B. 美国荷兰西班牙英国C. 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D. 英国荷兰美国西班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是美国。荷兰在 17 世纪最为强盛,这时期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所以是荷兰。英国在 19 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时期,英

26、国的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超过英国,所以是英国,选 C 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23.下表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以下是对该表内容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1689-1815年间欧洲各国海军规模统计(服役舰只数)168917391756177917901815英国10012410590195214法国1205070638180西班牙/34/487225荷兰6649/2044/A. 大致反映了这一时期列强争夺海上霸权的情况B.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C. 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实力的强弱D. 英国海军从1689年起始终占优势地位【答案】

27、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数据来看,英国在1689年海军规模相对法国来说不占优势,因此D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项通过表中数据来看,符合这一时期列强争夺海上霸权的情况,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英国造船业迅速发展,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实力的强弱,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24.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应该是工业革命以后的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特征。应该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特点。应该是

28、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外侵略扩张的表现。这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特点。故正确的顺序是,故排除ABD,选C。25. 在20 世纪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 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 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 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 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中国小农经济解体

29、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也与农业的分离,材料中“粮食蔬菜自给自足” “家庭纺织业已被淘汰殆尽”说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故本题选择D项。A、B和C均不是小农经济解体主要标志。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解体。26.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时间产业女工人数占总产业工人比例行业1920年16.7万40.5%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1930年37.4万31.7%1933年24.3万48.7%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

30、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于鸦片战争后,且当时妇女并未成为自由劳动力,故凡是含均是错误的。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和表格中的1920-1933年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故凡是含均是错误的。根据所学可知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B。27.“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以下关于上述材料中工业建设总体布局设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

31、发展B. 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局面C. 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D. 布局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答案】A【解析】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发展,与材料中“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相符,故A项正确;“根本上改变了”与材料中“基本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不符,故B项错误;并非东南沿海地区与材料中“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不符,故C项错误;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与材料中“基本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不符,故D项错误。28.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

32、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人。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B. 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C. 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政策性调整D. 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现象是在“在确保所有权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性质,故A项错误;“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体现出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故B项正确;这一现象与国际市场的冲击无关,故C项错误;这一现象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小农经济有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

33、主义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9.某中学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A. 上海工业化一瞥B. 改革开放在上海C. 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 上海,红色的摇篮【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1)(2)可以看做是上海工业化一瞥,故排除A。(4)可以作为改革开放的上海的材料,排除B;现代化也叫近代化,以生产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材料反映上海近代化的信息,故选C。(3)可以作为红色的

34、摇篮,排除D。30.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 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 中西服饰各有特点D. 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非常清楚地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是“大体上中国服饰较适宜”,故反映出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观点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探讨中西服饰的特点,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不符,材料主题是比较中西服饰何种“较适宜”,排除D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近现代服饰的变化【名

35、师点睛】本题考查近现代服饰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取代中国的传统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中山装与旗袍体现出中西结合,服装样式也是多种多样。考查服饰的变化,一定要同当时社会状况相联系,特别是一些重大社会活动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从而带来服饰方面的变化。31.1923年胡适在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下表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 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 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

36、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由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报纸,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杂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2.2012年夏上映的电影搜索反应了网络时代的“人肉”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这表明网络具有迅捷地传递信息的特点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电影搜索反应了网络时代的

37、“人肉”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网络具有迅捷地传递信息的特点,符合材料和事实;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符合材料和事实;网络无法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错误;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符合材料和事实。正确,故排除ACD,选B。33.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A. 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B. 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C. 以邻为

38、壑,转嫁危机D. 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时候,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害怕其他国家向本国倾销商品,纷纷提高关说,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故C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二战后欧美国家普遍实施,故A项错误;美国是通过罗斯福新政度过危机,故B项错误;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是组织救济,故D项错误。34.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蓝鹰标记的商品,而没有贴标记的商品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 抵制国内极右势力B. 捐资以救助贫困人C. 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D. 购买处理商品缓解生活困难【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

39、的蓝鹰标志是对经济进行管理制约的措施,与抵制国内极右势力无关,排除A。贴蓝鹰标记的商品并不一定是穷困人生产出来的,排除B。蓝鹰标记的商品是加入了国家蓝鹰计划,是政府主导的一种商业竞争法则的体现,消费者支持蓝鹰商品是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的法则,故选C。蓝鹰商品并不是处理品,排除D。35.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A. 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B.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C. 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

40、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的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D项是新科技术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的体现。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36.如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 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 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与史实不符合,二战期间苏联的资源被耗费了

41、很多,所以A项错误。B项与苏联改革的史实不符合,赫鲁晓夫等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框架,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C项是无关项,所以D项是正确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苏联的工业化37.有人曾把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A. “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 “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 “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D. “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

42、祸首根源【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排除A;“方向不明”是因为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排除B;“船长”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排除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排除C; “船长”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大国走向衰败、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故选D。38.2010年10月,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证券时报上发表观点: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下列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 美国已经获取了世界经济霸权B. 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

43、中心地位C. 美国乱发纸币只能经济危机D. 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掠夺世界资源【答案】D【解析】“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意在强调美国是在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来掠夺世界资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经济危机的信息,选项C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39.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

44、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戴高乐总统谈话所要表达主要思想是A.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B. 希望欧洲联合,以摆脱战后的美国控制C. 欧洲的现状对美国有利D. 欧洲要脱离北大西洋组织,建立自己的防务【答案】B【解析】材料“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论述重点在于戴高乐希望欧洲国家之间能够互相联合,建立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欧洲,以摆脱战后的美国控制,B正确;材料未涉及具体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信息,排除A;目前(1963年)欧洲的现状对美国有利,但是材料论述的重点是戴高乐总统想改变这种对欧洲不利的现状,排除C;目前,欧洲仍没

45、有脱离北约组织,因此该项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联系欧洲的联合的知识分析解答。40.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史实推论选项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广泛的政治文化交流A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B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4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内容,A中的“开始”不符合事实;B中“达成一致”错误;C中“清除了”过于绝对;D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影响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

47、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套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别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答案】示例:(观点正确,从两个以上不同角度论述,结论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同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需

48、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际。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挑战,如国企改革、城市化、就业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也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但是,中国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教育、科学等方面与发达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综述,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不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其它国家的生活方式,反而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和平。【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的

49、综合能力。由材料“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可知,材料观点认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由材料“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还会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等关键信息可知,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国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都不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因此回答本题要围绕着中国发展需要的环境,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积极作用,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问题,比如国企改革、就业不足,人口多等问题等角度论述。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中

50、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材料三 以“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与共赢”为主题的2014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于4月12日在厦门举行。两岸产业界学者及知名企业家联袂登台,就两岸自贸区合作等话题展开研讨。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陈星在致辞中指出,2013年,两岸贸易额再创新高,已达1972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两岸贸易增长仍旧势头良好。材料四 四川雅安地震虽已发生近一个礼拜,台湾民众及媒体对此不幸事件仍是极度关心。台湾

51、民众及团体也第一时 间伸出援手,台湾企业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期待能透过种种的关怀抚平灾民心中的痛;而马英九也通过发言人表示台湾的搜救队已准备好,如有需要协助可立即出发救援。凡此种种除了凸显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外,更彰显了两岸间的同胞感情。摘编自福建东南新闻网(2013年4月27日)(1)材料一是小明在第16届亚运会上看到的两支代表队的旗帜的图片,请分别说出这两面旗帜所代表地区的名字以及它们回归祖国的时间。(2)请说明造成材料二中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3)联系材料二、三、四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前景认识。【答案】(1)图1代表的是澳

52、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回归祖国;图2代表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7年回归祖国。(2)国共内战,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造成两岸长期隔绝分离。历史上海峡两岸多次处于隔绝状态。(3)变化:由隔绝到广泛交流。认识: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在经济上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片可知,这分别是澳门、

5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旗帜,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2)结合近代台湾与大陆分离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3)“变化”结合材料二、三、四不难作答;“认识”可从港澳回归的铺垫、共同的民族愿望、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回答。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领域的哪一次重大变革?指出这一变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材料二: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51年上升到50.2%,1911年达到78.1

54、%,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21.9%.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2)依据材料二,说明这一重大事件对英国社会和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谈谈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材料四:现代工业和生产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据美国石油协会估计,地球可能储藏有近2万亿桶石油,可人类开采不到95年。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排出大量有害物质,严

55、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材料五:12英尺的战利品是美国一位摄影家于1908年拍摄的。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巨树轰然倒下,随之而来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请回答:(4)结合材料四、五和你的生活实际,指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答案】(1)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并投入使用。(2)提高了人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工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答出3点得满分)(3)小农经

56、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4)资源的消耗与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解析】(1)变革:由材料一中的图片“珍妮纺纱机”、“改良的蒸汽机”和“蒸汽机车”等可知这是工业革命。成就: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蒸汽机的改良并投入使用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就。(2)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说明。由材料二中的“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可得出提高了人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由“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一句和“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可以得出提高了工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或成为世界上

57、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由“1851年上升到502%,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219。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可得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由“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可得出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3)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回答。由材料三中的“鸦片战争后的破产农民”可以得出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由“江南制造总局”可以得出洋务运动兴起;由“1863年上海洪

58、盛机器碾米厂”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4)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四、五和你的生活实际”回答。由材料四中的“地球可能储藏有近2万亿桶石油,可供人类开采不到95年”、“现代工业和生产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可得出资源的消耗与浪费;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排出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汽车尾气排放、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等可以得出环境污染;由“巨树轰然倒下,随之而来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沙尘暴、雾霾等可以得出生态破坏等。 点睛:从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的审题应该包括四部分:一是答题依据,也就是答案来源于哪里,这一题涉及到了两种,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根据材料”,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答案的来源;二是答题要求,这一题里有“说明”、“指出”、“谈谈”等要求;三是答题内容,这一题涉及到了“变革”、“成就”、“影响”、“负面影响”等;四是答题条件,即修饰答题内容的部分。这些方面明确了,才可以算审题清楚明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