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12 荷花淀 1(粤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866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12 荷花淀 1(粤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12 荷花淀 1(粤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12 荷花淀 1(粤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12 荷花淀 1(粤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12 荷花淀 1(粤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12 荷花淀 1(粤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高二语文教案 3.12 荷花淀 1(粤教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2 荷花淀教案4(粤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思路:在解题和把握写怍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文章思路,理清故事情节,从而分析人物形象,尤其是水生嫂等几位劳动妇女的形象。鉴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典型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握大的框架,学生抠住文本进行赏析,老师适当点拨,重在师生互动。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2.难点: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四

2、、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词语补释:*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解题: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新颖1.淀:浅浅的湖泊美丽2.荷花淀: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提挈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兵、荷花变成了人),象征年轻美丽的抗日妇女

3、寓意深刻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有赞颂之意作者简介: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

4、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情节结构: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1.月夜编席(14自然段)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第三部分:伏击

5、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3.组织起来(85自然段)本文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送夫、探夫、遇夫、学夫暗线地区队的活动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 不要离开。当大敌当

6、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 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

7、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第二课时总结写作特点:一、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情景相生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

8、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

9、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二、生动的细节描写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如: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

10、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如:“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三、简洁而传神的对话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

11、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巧: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

12、据点”水生的女人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发展起作用。中心思想: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后反思:荷花淀的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如果我们从句式的角度作一点分析,可以加深对课文语言特

13、色的认识。如果我们要在记叙文中写进人物对话,也不能不学习运用这些句式。 (一)省略句。人物对话常用省略句,荷花淀也不例外。可以说,省略句是对话的常态。请看课文中的句子: 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这一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大凡问句省谓语,答句省主语。问者寻求答案,答案在谓语,省着让答者填。答者用谓语回答,而主语正可承前省。如果要求生活对话都用完全句,那是不可想象的。比如: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在哪里?”水生说:“他们几个还在区上。”这就有点像外国人学汉语会话了。这段对话的内容是水生嫂探

14、听游击队的消息,可是水生吞吞吐吐,他的答案显然不能满足水生嫂追根究底的心理。于是最后一个问话不但内容上有了变化,而且在形式上改用了完全句,可以看出这句话的份量不一样,显得郑重其事,不像一般生活对话那样随意、轻松,它给水生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要避重就轻、含糊其辞,这个问题你非得老实回答不行。 (二)倒装句。人物对话也常用倒装句,特别是主谓倒装。荷花淀中有两处经典倒装句:第一处是水生在上述水生嫂问话后,还想掩饰,于是笑了一下。水生嫂很敏感,知道笑里有文章,就问:“怎么了,你?”第二处是一场战斗之后,水生们从水里打捞了战利品,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这里,一个疑问句,一个祈使句,它们和感

15、叹句一样,都是倒装句的常用句型。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说。具体到课文,前一句表达了水生嫂急切的心情,在这样的问句中,谓语远比主语重要,说者总是迫不及待地先说出谓语,然后再补上主语。后一句,课文上接着补充叙述:(水生)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大凡用倒装句总是有些特殊的语气的。如果我们在记录人物对话时适当用一些倒装句,可以再现生活,也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思想、性格等,甚至传达出某种环境气氛。 (三)超短句。李裕德的新编实用修辞中称其为“极端省略句”。这种句式的修辞意义主要不是节省语言,而是传达出某种情绪,如惶恐、愤怒、惊讶等。看课文中的例子:“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这是妇女

16、们发现敌船后紧接着的两段对话。很明显,前一个妇女的语气还比较从容,她虽然有意外发现,但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她还可以相对平和地组织成一个完全句,她也许只是抱怨在风平浪静的晌午怎么会出现一只“船”呢?第二个妇女就不同了,她的敏锐的目光分明已经发现了敌船的标记(也许是膏药旗或大炮什么的),她的“唉呀”只是脱口而出,语速很快,“日本”二字就组成了一个超短句,不但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了她的发现,而且真实地传达了她内心本能的惶恐、紧张(这不能说明她胆怯,这只是一种“下意识”)。如果把这个超短句换成:“那可不就是日本的船么?”就根本不能传达出原句丰富的内涵了。 (四)残缺句。残缺句是相对于完整句的。完全

17、句与省略句是根据成分是否省略划分的。省略句虽然省略了某一种或某几种成分,但它还是完整句,因为它在观念上是存在着被省略的成分的。残缺句就不同了,它是说话人出于某种忌讳或特殊环境的需要而有意“造”出来的(少数时候由于说话人的语言或知识修养不足也会无意识地制造出“残缺句”)。它不仅是语法上的“残缺”,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残缺”。这种句式在语法上说是不规范的(在这一点与省略句也不同),我们在正常说写活动中是不能随便制造“残缺句”的,文章和对话中存在不合理的“残缺句”,是语言修养欠缺的表现。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人们又可能甚至只能说出“残缺句”来。例如鲁迅的祝福中鲁四老爷说的话“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就是一个出于忌讳的心理而制造的“残缺句”。荷花淀一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残缺句”。当几个女人去探夫时,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会儿埋怨起丈夫来,一个妇女说:“可慌哩!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慌”是方言“高兴”的意思。这个年青妇女大概新婚不久,还有点害羞和腼腆,想说“娶新娘(或新嫂)”都说不出口,讲到“新”字就跳过去了,结果留下了一个半截子句。正因为这样,才更有生活气息,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乃至于一定的时代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