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831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淮南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二(下)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302=60分) 1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2入春以来,淮南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浓度飙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机体免疫能力较低导致的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

2、属于非条件反射,其调节中枢在下丘脑3下列关于兴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可以在不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产生B前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总能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C在反射弧中兴奋总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递D神经元既能产生兴奋,也能传导兴奋4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易发生惊厥如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的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A钠离子通道和产生兴奋过程B钾离子通道和兴奋性恢复过程C钠离子通道和兴奋性恢复过程D钾离子通道和产生兴奋过程5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变化与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B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C各条神经

3、纤维动作电位彼此影响,并随传导距离延长而变小D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6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更迅速、更持久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胰岛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激素合成的场所都是核糖体激素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ABCD7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

4、消化8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培育无籽番茄培育无籽西瓜果树整枝修剪带芽的枝条扦插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种植水稻的水田排水晒田ABCD9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10下列各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香山公园中的全部乔木;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及有翅和无翅的成年棉蚜;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及其无机环境;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BCD11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

5、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12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13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

6、0305676A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B该地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C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改变D群落中每一个种群的丰富度均提高14某河流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B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水平结构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15从光祼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

7、富,通气性好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BCD16对群落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C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演变的过程D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17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B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C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D甲、丙物种竞争剧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18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

8、验目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19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则b、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C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若A为调节

9、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有几个()植物都是生产者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2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

10、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23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2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

11、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BCD2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26将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秸秆还

12、田后燃烧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27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C栖息地的

13、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D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这可能与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死亡有关28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A2.02B1.96C4.38D3.3229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30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

14、是()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二、非选择题 31在细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即下图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致敏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致敏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1)人体内的致敏T细胞可以来自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致敏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

15、细胞分泌的_(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致敏T细胞产生并以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流人/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致敏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

16、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_32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图中数字为相应营养级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图乙表示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由图甲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2)图乙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海鸟处于第_营养级(3)若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大鱼、小鱼因被捕捞而全部消失,则甲壳类数目在短时间内将_图丙食物网中,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丙食用的动物性食物

17、(乙)所占的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_(4)罗非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时,机体会大量脱水,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使机体释放_,该物质能促进_,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33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只/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

18、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34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

19、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015-2016学年安徽省淮南二中高二(下)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302=60分)0 1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环

20、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静脉注射时,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浆中,血浆在血管中注射疫苗时没有直接注射到血管中,而是通过肌肉进入人体,此时细胞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解答】解:肌肉注射乙肝疫苗时,由于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所以疫苗最先进入的是人体的组织液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的要点,本题中要理清内环境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2入春以来,淮南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浓度飙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PM

21、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机体免疫能力较低导致的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材料分析题;免疫调节【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过度敏感引起的;由于人体内环境中有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缓冲物质,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致血浆呈酸性;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

22、件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解答】解:A、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没有进入内环境,A正确;B、由于人体内环境中有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缓冲物质,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致血浆呈酸性,B错误;C、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C错误;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在下丘脑,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免疫调节以及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能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明确肺泡、消化液、尿液等均不属于内环境;识记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明确非条件发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可能是脊髓、脑干等3下列关于兴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23、()A兴奋可以在不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产生B前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总能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C在反射弧中兴奋总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递D神经元既能产生兴奋,也能传导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神经反射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传递是单向的,可以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并存在着信号的转换【解答】解:A、兴奋可以在不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产生,但是不能形成反射,A正确;B、前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以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B正确;C、在反射弧中兴奋可以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形式传递,C错误;D、神经元既能够感受刺激

24、产生兴奋,也能够传导兴奋,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与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兴奋和发生的识记、理解与运用4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易发生惊厥如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的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A钠离子通道和产生兴奋过程B钾离子通道和兴奋性恢复过程C钠离子通道和兴奋性恢复过程D钾离子通道和产生兴奋过程【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神经细胞内K+明显高于膜外,而膜外Na+明显高于膜内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多于膜内,所以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

25、加,钠离子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所以表现为内正外负之后,在膜上由于存在钠钾泵,在其作用下,将外流的钾离子运输进膜内,将内流的钠离子运出膜外,从而成膜电位又慢慢恢复到静息状态【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通过实线可以看出动作电位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钠离子内流的通道没有问题;但在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中,即复极化过程中,突变体则不正常,说明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过程出现异常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5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变化与

26、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B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C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彼此影响,并随传导距离延长而变小D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解答】解:A、受刺激后的神经纤

27、维膜上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进行双单传导,A正确;B、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受刺激时,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C、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神经纤维传导距离无关,不会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小,C错误;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所以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产生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更迅速、更持久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胰岛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激素合成的场所都

28、是核糖体激素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ABC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本题是对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的本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的本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迅速、更持久,错误;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正确;胰岛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节,错误;激素,如胰岛素,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性激素,合成场所是内质网,错误;激素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

29、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考点】内环境的组成;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

30、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解答】解: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A错误;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C、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检测、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

31、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8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培育无籽番茄培育无籽西瓜果树整枝修剪带芽的枝条扦插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种植水稻的水田排水晒田ABCD【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1、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2、细胞呼吸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大量的能量,因此中耕松土能保证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大量的能量

32、,从而促进根部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等营养物质【解答】解:培育无籽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与植物激素有关;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与植物激素无关;果树整枝修剪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带芽的枝条扦插的原因是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与植物激素有关;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与植物激素无关;种植水稻的水田排水晒田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与植物激素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识记生长素的

33、作用,明确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掌握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9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肝糖原和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ATP和ADP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

34、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故A选项错误;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故B选项正确;C、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偏高时,机体通过调节会发生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又会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故C选项错误;D、当细胞内有吸能反应发生时,会发生ATP水解产生ADP、Pi和释放能量的反应,当细胞内发生放能反应时,会发生ADP和Pi与能量和成ATP,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内的相关化合物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下列各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香山公园中的全部乔木;一块棉田

35、中的所有幼年棉蚜及有翅和无翅的成年棉蚜;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及其无机环境;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BCD【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是指一定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其所生存的无机环境【解答】解:香山公园中的全部乔木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的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及有翅和无翅的成年棉蚜是同种生物的

36、全部个体属于种群;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不是所有的生物,既不是群落,也不是生态系统;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不是所有的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层次;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因此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首先能够识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够根据概念准确判断;明确群落必须是指全部生物的总和,而种群只能指一种生物的总和11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

37、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分析】据图分析,1-10年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1,种群数量减少;20-30年=1,种群数量不变【解答】解:A、1-5年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型曲线,A正确;B、2030年之间=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C、10年到20年之间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C错误;D、1520年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2如图表

38、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据图分析,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都为S型曲线,甲种群t2时达到K值,乙种群t5时达到K值;t1t2时时间内两种群的种群数量都在增加,所以两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t3t5时甲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可能为稳定型,而该时间段内乙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属于增长型【解答】解:A、t1t2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

39、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A错误;B、t3t5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表现为稳定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表现为增长型,故B正确;C、甲、乙种群密度最小是t1,甲种群密度最大是t3,乙种群密度最大是t5,故C错误;D、t4时种群增长率最大,防止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最少时,即t1时,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13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

40、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B该地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C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改变D群落中每一个种群的丰富度均提高【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专题】数据表格;种群和群落【分析】1、据表格分析,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属于次生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3、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

41、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解答】解:A、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如植物的垂直结构就是对光照的充分利用,A正确;B、由于该演替是在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条件未变化,且原有的物种仍然得到保留,所以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C、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水平结构与阳光、水、等生态因素密切相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改变,C正确;D、由表可以看出随年数增多,物种数量增多,所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而不是每一个种群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群落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42、14某河流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B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水平结构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信息转化法;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

43、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解答】解:A、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A错误;B、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C错误;D、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

44、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15从光祼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BCD【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

45、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解答】解:草本植物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正确;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在竞争中获胜,逐渐取代部分草本植物,正确;灌木更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即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正确;灌木阶段,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使得群落结构复杂,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熟读教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6对群落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C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演变的过程D人工群落组建后,

46、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答】解:A、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A正确;B、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被淘汰了,B正确;C、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

47、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正确;D、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是不断变化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17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B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C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D甲、丙物种竞争剧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考点】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据图分析:甲物种的种群密度随着海水深度增加,逐渐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物种在浅海区和深海区都有分布,

48、且数量相对稳定;丙物种主要分布于浅海区域,最可能是生产者;曲线中直接反映丁物种的种群最小且相对稳定【解答】解: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丙物种,A错误;B、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B错误;C、据图分析,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C正确;D、甲物种的种群密度随着海水深度增加,逐渐增加,丙物种主要分布于浅海区域,不会因为竞争剧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群落中的空间特征,意在强化学生的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18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

49、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专题】实验分析题;种群和群落【分析】1、样方法的注意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

50、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解答】解: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A正确;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计算其平均值,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B正确;C、调查群落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也常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一般用样方法,C错误;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计算其平均值,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两种方法在不同生物中调查过程中的运用;明确动物能力较弱的动物运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识记样方法调查过程

51、中的相关注意点,如取样随机、样本数量足够大等,以及标记重捕法中标记要求19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则b、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C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1、光反应阶段(类囊体膜上):(1)

52、水的光解2H2O4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

53、级同化+未被利用4、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解答】解: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B、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故若a代表光,A代表叶绿体类囊体膜,则b、c可分别代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胞,B错误;C、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C正确;D、若A为渗透压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C【点评】本

54、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光反应、免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水平衡调节、体液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考点】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动;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解答本题的

55、关键信息是“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而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解答】解:A、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种内斗争与种群密度一般成正比,A正确;B、甲的引进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B错误;C、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C错误;D、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生存的环境,

56、包括所有生物、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物种引入为背景考查物种引入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生物群落内种间关系的分析和抑制物种入侵的方法等知识点,难度不大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有几个()植物都是生产者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在不旋转的装置中,由于单侧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所以a中生长素浓度大于b中生长素浓度;而在旋转的装置中,c、d都受到单

57、侧光照射,但由于旋转,所以c中生长素浓度=d中生长素浓度【解答】解:植物不都是绿色植物,只有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才都是生产者,错误;生产者指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错误;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如硝化细菌就是生产者,错误;动物不都是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错误;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错误;故选:A【点评】生态系统的组成有的同学误认为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

58、成分和分解者;异养型生物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为分解者,但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22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从图中可以

59、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由食物链可知: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丙丁甲乙中,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解答】解:A、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A错误; B、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B错误;C、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C错误; D、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食物链的变

60、动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23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A呼吸作用消耗,B未被利用,C流向分解者,D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其能量去向主要有: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D1流向下一营养级【解答】解: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呼吸作用

61、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错误;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D、W1=A1+B1+C1+D1,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图解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2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

62、、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BC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解答】解: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属于能量流动功能,正确;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这里分析的是营养结构,不是生态系统的功能,错误;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

63、“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信息传递功能中的行为信息,正确;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属于物质循环功能,正确综上所述,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2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

64、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其固定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乙为初级消费者,其中同化量为200+58+112=370kJ;丙为次级消费者,其同化量为30+8+17=55kJ;丁为分解者【解答】解:A、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A正确;B、乙的同化量为370kJ,丙的同化量为55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55/370100%=15%,B正确;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

65、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途径,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6将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秸秆还田后燃烧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

66、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而曲线图显示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微生物分解作用,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解答】解:A、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A错误;B、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

67、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B正确;C、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C错误;D、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曲线图显示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小麦秸秆三种不同的处理实验,考查学生识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7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

68、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C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D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这可能与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死亡有关【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据图分析,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白脸猴种群大,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但出生率不一定高,死亡率不一定低;白脸猴种群越小,不利环境因素很容易导致种群内个体数量减少【解答】解:A、若栖息地范围较广,则种内斗争不

69、激烈,个体生存机会增大;故A正确B、白脸猴种群越大,出生率升高,同时死亡率降低,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维持时间变长;故B错误C、栖息地的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故C正确D、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白脸猴为素材,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8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A2.02B1.96C4.38D3.32【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

70、应用【专题】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解答】解:由题意知,人以粮食为食物时的食物链是植物人,以草食动物为食物时的食物链是植物动物人,按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计算,设地球粮食产量为m,人类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时,供养的人口是X,则有m=5X+50X=55X,如果人类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4时,供养的人口是Y,则有m=8Y+20Y=28Y,因此有关系式55X=28Y,Y:X1.96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生

71、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29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

72、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D、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喷洒农药),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30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

73、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垃圾分类处理后,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解答】解: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

74、续发展,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垃圾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稳定性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二、非选择题 31在细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即下图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致敏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致敏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1)人体内的致敏T细胞可以来自T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致敏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浆(或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

75、由致敏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流人/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致敏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能(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

76、降低(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分析】据图1分析,致敏T细胞产生穿孔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去,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据图2分析,效应T细胞上的FasL(死亡因子)与靶细胞上的Fas(死亡因子受体)特异性的结合【解答】解:(1)人体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发挥主要作用;该细胞接受刺激后,能增

77、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T细胞,当记忆T细胞再次接收同一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发挥主要作用,该细胞接受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2)穿孔素为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钾离子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当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这些物质将流出细胞(3)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可以共存于一个细胞中,由题目所给信息“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核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可以推出肿瘤细胞内FasL基因的表达水

78、平升高,肿瘤细胞本身又能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而避免死亡,说明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应该降低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降低免疫排斥作用故答案为:(1)T细胞或记忆细胞浆(或效应B)抗体(2)胞吐流出(3)信息交流能降低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程及应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2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图中数字为相应营养级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图乙表示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没有反映出来

79、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由图甲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2)图乙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海鸟海鸟处于第三、四、五营养级(3)若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大鱼、小鱼因被捕捞而全部消失,则甲壳类数目在短时间内将减少图丙食物网中,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丙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的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y=20ax+5x(4)罗非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时,机体会大量脱水,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使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该物质能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

80、水环境【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态系统【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的能量金字塔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乙中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藻甲壳类海鸟,水绵水蚤小鱼海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海鸟,水绵淡水虾大鱼海鸟图丙中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甲丙,甲乙丙【解答】解:(1)图甲中的能量金字塔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由图甲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随营养级的递增而不断减少,故特点是逐级递减(2)图乙中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海鸟;海鸟在四条食物链

81、中处于三、四、五营养级(3)若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大鱼、小鱼因被捕捞而全部消失,海鸟因食物不足而大量捕食甲壳类,导致甲壳类数目在短时间内将会减少根据题意,丙食用的甲的比例是(1-a),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量应该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所以,y=xa20%20%+(1-a)x20%=20ax+5x(4)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时,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使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故答案为:(1)分解者逐级递减(2)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海鸟三、四、五(3)减少y=20ax+5x(4)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肾集合管重吸收水

82、【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及培养学生的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能力33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6只/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B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

83、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CO2和矿质元素,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由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解答】解:(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掺杂主观因素;种群的种群密度是各个样方密度的平均值,因此根据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2)分析题图曲线可

84、知,曲线随害虫密度升高成本价值降低,因此“”)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是不同害虫密度下农作物的价值,分析题图可知,B点农作物的价值和成本价值之差最大,该点的效益最大(3)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降低害虫的密度,这属于生物防治,其优点之一是减少农药的使用,防止环境污染;鸭粪被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矿质元素,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水稻生长故答案应为:(1)随机取样16(2)IB(3)农药CO2和矿质元素【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防治的优点,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

85、关键34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群落演替(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A和B(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

86、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结构特征【专题】坐标曲线图;模式图;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1、甲图是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由题图可知,当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K/2;图乙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2、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估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二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

87、数,由此推得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二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3、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分层现象,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现象叫群落演替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亦然【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图甲中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二次捕获并标记

88、的个体数的公式可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属于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群落演替(3)由分析可知可知,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二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5)(7.5105)100%=20%(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故答案为:(1)b偏高(2)垂直 群落演替(3)A B 20%(4)自我调节能力【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