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781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文综试卷一、选择题1.西周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从外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C.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D.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可以得出,西周的分封制打破了部落分封的体制,使得不同部落的人杂居相处,

2、促进了血缘族体的瓦解,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各种政治势力矛盾问题,A不正确;材料做法有利于文化的融合,但“一致”说法不正确,C错误;D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由材料“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从外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可知分封制使不同部落、血缘关系的人走向杂居相处,使血缘族体走向瓦解。2.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A. 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 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 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D. 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

3、料“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可以看出,商代对雨水的记载比较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降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在商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节气,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商朝对雨水的记载,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的作用,故D项排除。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出处记述管子重令“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说苑政理“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商君书赏刑“富贵之门必出于兵。”史记吴起列传“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由此可以推知:A. 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B.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严重固化C. 军功阶层全面取代显贵望族D. 君主对权臣

4、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管子强调按功授爵、说苑强调用俸禄来吸引人才、商君说强调奖励军功、史记强调废除旧公族奖励军功,上述信息都指向了废除旧贵族的特权奖励军功,这体现出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士农工商等具体信息,故B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的表述太过绝对,材料并未体现出全面取代,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按功授爵,是君主加强对于贵族的控制,故D项不符合题意。4.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 封建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

5、 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 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答案】B【解析】据材料“西汉时期的犁铧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养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犁铧工具的改进,牛和马的保障,都说明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小农经济与其它经济形态进行比较,不能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的含义,学生

6、应该能够理解这说明了生产工具的进步,体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注意与农业生产技术的概念相区别,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时期形势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文学诗句是A.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齐”“北魏”“柔然”“平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木兰辞的时代背景,与当时北魏与柔然之间所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主人公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出击柔然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敌人凯旋还乡,也使木兰辞千百年来流传不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7、飞”的大意是: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越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行军速度之快及路途的遥远。故答案为B项。ACD项,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出自唐朝杜甫的石壕吏,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

8、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6.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 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C.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可知,由于雕版印刷的出现,印制了大量的典籍,使其战乱的时候不至于消失,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播发展,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朝,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各地区的印刷术进行比较,因此无法得出四川地区最发达的结

9、论,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印刷术,而不是造纸术,故D选项错误。7.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说:“群臣敢言者,亦甚难得,其言可用,则用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这有利于A. 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B. 激发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C. 革除前代武人乱政的时弊D. 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质【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群臣敢言者,亦甚难得,其言可用,则用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是在鼓励群臣进谏,这有利于激发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和权力制约机制无关,故A项错误;这是鼓励文人的担当意识,和武人乱政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和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

10、质无关,故D项错误。8.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答案】A【解析】从“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的变化说明了官府对工匠控制的削弱,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故D项错误。点睛:明确“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变化,从而分析出答案。9.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

11、,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A. 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 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 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D. 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清代严格限制商业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城外看戏”说明艺术魅力巨大。材料无关矛盾缓和,A项错,戏剧不等于启蒙思想,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行,BD两项有违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点睛】利用明清时代特征,分析社会生活变化与中国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10.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

12、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朝代农业措施西周休耕制战国“尽地力之教”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唐宋禁捕青蛙明清“桑基鱼塘”A. 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B. 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C.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D. 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答案】D【解析】从材料给出的历朝历代的一些具体农业措施可以看出,历朝历代对农业耕地问题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态度,无论是肥料的使用以及后来的生态循环问题都是可续发展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直接”管控问题;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化”的特点。点睛:本题是一道表格类的问题。我们在解答本题的时候首先要看清楚表头,要明确本涉

13、及到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是什么,本题主要是与农业有关的内容。其次要对比分析问题,本题涉及到的是历朝历代的对比,我们抓住的是共同的特征。11.中医学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中问世的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唐宋年间文化言论自由时写就的千金方等针对性极强的医学经典,再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盛极一时的本草纲目等医书的诞生。这说明A. 中医药学发展服务于农耕经济B. 政治局势影响中医学的发展C. 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D. 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医学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繁荣是同步的,由此可见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选项C正确;材料

14、未反映出农耕经济发展情况,选项A排除;战国时期动乱、唐宋明清政局稳定,中医药学在这两个时期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无法得出政局影响中医学发展的结论,选项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医学的传播而是中医药学的发展,选项D偷换概念,排除。12.今本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著作,曾一度被怀疑是曹魏时期所作伪书。1977年安徽双古堆汉墓中发掘出一批简历,其内容大多能在今本家语中见到,如“孔子之匡”“孔子将西游至宋”等。这批简牍的价值在于A. 证明了孔子思想在西汉时期开始流传B. 为判断今本家语真伪提供新证据C. 说明考古发现比史书记载更加真实D. 内容与今本不完全相同,但可以互证【答案】B【解析】【详解】

15、根据材料“1977年安徽双古堆汉墓中发掘出一批简历,其内容大多能在今本家语中见到,如孔子之匡孔子将西游至宋等”等信息可知,安徽双古堆汉墓中发掘出一批简历丰富了研究孔子家语的相关资料,为判断今本家语真伪提供新证据,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7年安徽双古堆汉墓中发掘出的一批简历是汉朝时期存在的有关孔子家语的简历,无法证明孔子思想在西汉时期开始流传,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没有比较考古发现与史书记载的真实性,并且在没有考古发现的客观条件下,史书记载更加真实,故C选项错误;1977年安徽双古堆汉墓中发掘出的一批简历内容一定程度上与今本不完全相同,但可以互证,

16、但这批简牍的主要价值在于为判断今本家语真伪提供新证据,故D选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法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原生法系,其丰富的内涵不仅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也适合于相邻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国情,故而有可能奉中华法系为母法。历代王朝重视法典编撰,自隋唐起历代法典都规定“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之罪,由于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国家刑法发达,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则视为细事,缺乏应有的法律调整。除皇帝外,朝廷中的行政高官也握有不等的司法权,地方临民之官,既是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

17、官,二者合二为一。摘编自张晋藩解读中华法系的本土性材料二: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由日本学者松冈义正负责起草总则、债权、物权三编,由曾经留学法国的陈箓与留学日本的高种、朱献文负责起草亲属、继承两编。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1569条。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

18、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答案】(1)特点:重公权轻私权,以刑法为主,民法薄弱;以礼入法,儒家伦理为重要内容;服务皇帝集权,行政司法不分;扎根本土,波及邻国,自成一系。原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需要法律维持社会秩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法律成为统治工具;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深入法律制定;历代法

19、典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历史悠久。(2)近代民法精神:自由与平等;维护私权利;权利与义务兼备。作用:提升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有利于民权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挽救民族危机,尽早收回国家主权;有利于规范平等的社会秩序,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近代化【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由于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国家刑法发达,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则视为细事,缺乏应有的法律调整”可知,中华法系的特点有重公权轻私权,以刑法为主,民法薄弱;根据材料“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等信息可知,中华法系以礼入法,儒家伦理为重要内容;根据材料“历代王朝重视法典编撰含侵犯朝廷和皇

20、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除皇帝外,朝廷中的行政高官也握有不等的司法权”等信息可知,服务皇帝集权,行政司法不分;根据材料“内涵不仅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也适合于相邻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国情”“奉中华法系为母法”等信息可知,中华法系扎根本土,波及邻国,自成一系。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法系体现了以礼入法,儒家伦理为重要内容,体现了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深入法律制定;根据材料“中华法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原生法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法系在历代法典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历史悠久;中华法系体现了服务皇帝集权的特征,体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法律成为统治工具等从政治、经济、

21、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回答。(2)近代民法精神,根据材料“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法精神有自由与平等;维护私权利;权利与义务兼备。作用,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等信息可知,中国制定民法典提升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推动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推动民权民主思想的传播;根据材料“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可知,中国制定民法典有利于挽救民族危机,尽早收回国家主权;结合所学知

22、识可知,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和完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范平等的社会秩序,推动经济的发展。14.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时期史实秦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隋唐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宋元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明清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

23、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答案】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

24、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清末,中国封建主义盐务管理制度已“弊窦百出”,加上清王朝垮台,政局混乱,省自为制,“盐枭活跃,倍徙平时

25、”,至1913年时,“盐务腐败,已达极点”。为此,北洋政府开展了广泛的盐务改革。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统一税率每担2.5元。同时,又对盐场进行进行整顿,裁撤产量少,质量差的不合格盐场。1914年2月,又公布了盐务稽核总、分说章程。章程规定,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1914年,北洋政府开始在直隶、河南两地74县废除封建专商垄断的运销体制,实行自由贸易。此后,全国各地又有一些县陆续开放了食盐贸易。到1931年,全国已有近半数的县实行了自由贸易,同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

26、,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摘编自丁长青民国盐务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作用【答案】(1)通过立法形式推进;删繁就简,统一税则;集中管理权与中央;由垄断到逐步开放。(2)推动了盐税体制的近代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日后改革所借鉴【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盐税条例盐务稽核总、分说章程新盐法”、“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1914年,北洋政府开始在直隶、河南两地74县废除封建专商垄

27、断的运销体制,实行自由贸易。此后,全国各地又有一些县陆续开放了食盐贸易。”、“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等信息可从通过立法形式推进、删繁就简,统一税则、集中管理权与中央、由垄断到逐步开放等方面概括指出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特点。(2)依据材料中“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对盐场进行进行整顿,裁撤产量少,质量差的不合格盐场”、“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推动了盐税体制的近代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日后改革所借鉴等方面

28、简析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作用。16.材料 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日益扩大,美国逐步改变对外政策。1939年底修改中立法。规定允许出售军火,为海军实力超过德国的英法开绿灯。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70亿美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各种援助。苏德战争爆发,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7月12日,苏英签订关于在对德作战中共同行动的协定。美国也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经济援助。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称两国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装备供应苏

29、联的第一议定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概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有何重大影响。【答案】(1)过程:欧洲爆发后,美国逐步改变中立政策,支持英法;苏德战争爆发后.苏美英走向联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卷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得以形成。原因:法西斯侵略不断扩大;各国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卷入战争。(2)影响: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

30、对比;为战争胜利提供条件;为战后国际合作奠定基础【解析】【详解】(1)关于“过程”,由材料“欧战爆发后美国逐步改变对外政策。1939年底修改中立法”,可得出欧洲爆发后,美国逐步改变中立政策,支持英法;由材料“苏德战争爆发,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可得出苏德战争爆发后,苏美英走向联合;由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可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卷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得以形成。关于“原因”,由材料“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日益扩大”,可得出法西斯侵略的不断扩大,威胁到各国国家利益;由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结合所学,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直接卷入战争。(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极大改变

31、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由材料“用自己的全部军事、经济资源”,可得出为战争胜利提供条件;由材料“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可得出为战后国际合作奠定基础。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船山(王夫之16191692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自强的典范性人物。他毕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精神自许,希望通过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来成就自己的学术志业和实现人生价值。船山颇具自白心迹的诗广传有言:有谁在生居迷乱之世,上不遇明君,下不得民望的情境下还能够不改救国之志,仍然栖栖遑遑地关心天下的文明建构,心系天下的安危或民众的安乐呢?而且唯恐谋求得不够精深远大而高明悠久呢?只有那些真正关心国家、关心民众

32、、关心文明建构的君子才能有如此的胸怀和志向。君子视镜高远,胸怀博大,有一种“不因贫穷而怠乎道”的伦理自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其人格品质的集中体现。君子不同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从来不从个人私利来谋划人生,而是始终将整个天下、将文明建构和价值拱立装在心头。摘编自王泽应船山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精神论(1)根据材料,概括船山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船山的思想。【答案】(1)思想:文化自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重构中华文明。背景:明清易代,中华文化遭遇危机;理学思想日趋僵化;文化专制、高压等;政治经济的影响(如商品经济

33、的发展、专制主义的空前强化等)。 (2)简评: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精神,有利于中华文化的革故鼎新(或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船山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从事着中华文明承亡继绝的志业,激励着不少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之士,成为其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或船山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成为激励国人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解析】【详解】(1)思想:依据材料“精神自许”可知文化自强;依据材料“通过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来成就自己的学术志业和实现人生价值”可知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依据材料“关心天下的文明建构”可知重构中华文明。背景: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明清时期中华文化遭遇危机、理学日趋僵化、文化专制以及政治经济的影响等回答。(2)简评:依据材料“六经责我开生面”“ 如此的胸怀和志向。君子视镜高远,胸怀博大”“始终将整个天下、将文明建构和价值拱立装在心头”的信息从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精神,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等思考回答。-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