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地平线上预习案张玉华 -10-16 预习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2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诉诸文字。预习自测:一、字词注音尸骸( ) 惊骇( ) 囤( )聚 浑沌( ) 雾霭( ) 拜谒( ) 垭( )口 氩( )气 泥淖( ) 绰( )约 颤( )动 颤( )栗 诳( )语 攫( )取二、文学常识 高建群,生于1954年。陕西临潼人。主要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其中,长篇小说 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另外长篇小说愁容骑士在台湾再版。作者新近出版的 ,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
2、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三、文本理解1.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西地平线上的落日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不同背景下的落日各有什么特征?他们给了作者哪些截然不同的感受?(填写下表)次数(段落)地点背景联想审美感受一二三2.作者在对三次落日进行描写,分别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我疑我思:当堂训练:1. 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文中所说的“大美”是指什么?3.本文有何艺术特色?4. 文中说:“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这当如何理解?西地平线上答案:预习自测:一、略二、遥远的白房子、最后一个匈奴、胡马北风大漠传三、次数(
3、段落)地点背景联想审美感受一(5)定西高原群山惊呆了,恍然若一场梦境二(66)罗布淖尔荒原广袤混沌的荒原罗曼 罗兰死亡 庄严 尊严神圣 悲剧感三( 71 )阿勒泰草原辽远的西地平线匈奴民族成吉思汗卑微 平庸惊世骇俗2.第一幅:拟人化、细节化 第二幅:渲染烘托、层层铺垫 第三幅:侧面描写 当堂训练:1.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先总说三次落日的特点“雄伟的风景”“世间有大美”。然后,分述三次落日,借助自然景物观照、人文历史观照,盛赞了一种悲剧式的英雄美。文章最后作结回扣“雄伟的风景”“世间有大美”两句话。这种结构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三次落日有机地结合起来。2.提示:一是自然美,硕大
4、无比的鲜艳的落日与落日余晖;二是英雄美,左宗棠及其所率领的三千湘军战士、一户兵团人家、成吉思汗及其西去的大军,这些都是书写历史的民族英雄,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辉煌的西部历史3.(1)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且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2)写景能突出地域特征。作者对落日的描写,能结合西域的风情,比如,用勒勒车的轮子、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来比喻落日。(3)在写景中穿插历史史实。文中有对左宗棠栽柳的回顾,有对罗曼罗兰文学创作的联想,也有对成吉思汗西进的远望。4. 提示:落日终归要日落西山,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死亡,任何事物都逃避不了死亡,但面对死亡,不同的过程,产生不一样的结局,有的平淡苍凉,有的却可以轰轰烈烈。正如文中,在灰白的落日之后,突然变得血红血红,虽然终归下山,但毕竟之前也曾辉煌过,因而在消失时,不无庄严与尊严之感。.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