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荔湾区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2021.07.本试卷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
2、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前,中国民俗学学科危机重重。纾解民俗学学科之困,要从知识生产层面进行探索,借鉴知识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史相关研究,重新确立民俗学学科的总体性问题意识、总体性分析框架和总体性解释路径,以增强民俗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对话能力,否则做再多的同质性个案研究也无助于提升民俗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地位。关于民俗学是否为“资料之学”,学界一直颇有争论。把民俗学视为资料学,本质上是否认民俗学具有生产知识的能力,而只能充当各种信息、资料的中转站,这无疑从根本上否定了民俗学学科的存在价值,更遑论其学科独立
3、性问题。如果民俗学不能生产专门知识,而只是各类信息和资料的“经纪人”“经手人”或“二道贩子”,那么这个学科确实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必要,讨论民俗学危机的纾解也就失去了现实和学术意义,但如果民俗学能够在各类信息和资料基础上生产出专门的学科知识,那么不可回避地就要讨论到这些知识是什么的问题,而讨论清楚这些知识是什么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后,再去讨论民俗学的未来问题才有了学术基础和现实价值。实践民俗学强调从以往的民俗事象“优先”向日常生活实践的转变,某种意义上说,确实开拓了民俗学研究视野和学术边界。毕竟,按照传统民俗学体裁划分,在社会转型时期,大量传统民俗事象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而新出现的具有民俗性的生活文
4、化或文化现象又不能被涵盖进来,这造成传统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持续萎缩。在这个意义上,把民俗学研究对象扩展到日常生活实践,无疑有助于民俗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也有助于探索纾解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有效解决方案。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研究对象的转变或拓展,就意味着民俗学的转型。实际上,早在中国民俗学学科发轫时期,即已有学者关注日常生活、关注行动意义。因此,实践民俗学的出现,更像是一种学术初心的回归,而不是转变。新时代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时代剧变带来的社会生活变革,传统民俗学确实需要进行自我“革命”,并在探索知识生产机制的基础上确立新的研究方案,实践民俗学显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民俗学的学科危机是个系统
5、性问题,反思和重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摘编自李向振当代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是什么?兼谈实践民俗学的知识生产问题)材料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乡村持续发展的精神文明和内生动力。扎根田野、“在田野中理解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所做的正是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走进乡村田野,就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现在的民俗学者走向田野、深入民间的目的性很明确,大多是带着对具体对象和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开展田野工作的。不过,当代民俗学的
6、田野研究,既不应该停留在过去那种以了解民俗事象来龙去脉为己任的阶段,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将民俗事象描述清楚,而是应该通过这些民俗事象,去了解其背后实实在在的人怎样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的,即通过个案研究,展现民俗学理论建构的深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论建构的深度和广度,与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与反思程度息息相关。因此,研究者在展开田野调研和研究过程中随时要保持对自我的反省、确保能够批判性地分析他们所参与的实践,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只有这样才可能跳出个案的狭窄视野,从对个案的典型性或代表性的“深描”中,展现宏大的理论追求。关于民俗学的田野研究,巴莫曲布嫫曾提出“五个在场”的原则:史诗传统的在场,表演事件的在场,
7、演述人的在场,受众的在场,以及研究者的在场。笔者认为,除了“五个在场”之外,还应当在更宏大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乡村在国家发展中的背景下,努力实现“四个同构”,即民众主体与学者主体同构、人文田野与理性研究同构、民间礼俗与国家治理同构,以及民间记忆与国家历史同构。中国民俗学“田野学派”是根植在中国乡土大地上的一个研究学派,其特征是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乡村田野调查,去发现大量被遮蔽或迅速变化的乡村文化传统,去了解乡村人是如何赋予日常生活以文化意义和建构乡村文化传统的,动态看乡村文化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去认识民间记忆对于还原中国历史真实的价值。建构中国民俗学“田野学派”的目的,就是要用“有温度的
8、田野”深化民俗学理论研究,推进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就是要用“有深度的研究”服务于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与发展。(摘编自黄永林构建中国民俗学“田野学派”的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民俗学学科危机重重的主要是因为民俗学不能生产专门知识,而只是信息和资料的“经纪人”“经手人”或“二道贩子”。B.实践民俗学在一定意义上开拓了民俗学研究的视野和学术边界,它强调对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而不再是对民俗事象的研究。C.扎根田野、“在田野中理解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发展乡村经济的文化基础和宝贵资源。D.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展民俗学的田
9、野研究,既要坚持巴莫曲布嫫提出的“五个在场”原则,还应当努力实现“四个同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做足够多的个案研究,并借鉴知识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史相关研究,就可以提升民俗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领先地位。B.在社会转型期,传统民俗学如果不进行自我革命,不从多个方面展开反思和重构工作,将失去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可能。C.在开展田野工作时,虽然广泛了解和清楚描述民俗事象非常重要,但当代的民俗学者更要展现民俗学理论建构的深度。D.中国民俗学“田野学派”的研究目的之一是去认识民间记忆对于还原中国历史真实的价值,做“有温度的田野”研究。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
10、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在论及民俗学是否为“资料之学”的争论时,运用了假设分析法,阐释清晰,逻辑严密。B.材料一以中国民俗学发轫时期的研究内容为例证,阐析实践民俗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说服力。C.材料二以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为论题,以解决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学科困境为论证目的,针对性强。D.材料二在揭示中国民俗学“田野学派”的特征时,以一组整句展开论述,阐析深入,极有气势。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新时代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俗学者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沈从文
11、先生在西南联大 汪曾祺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创作能不能教?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话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教创作靠“讲”不成。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沈先生在课堂上会出两个题目。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曾给我的上一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
12、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给比我低一班的同学曾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我的那一班出过些什么题目,我倒不记得了。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
13、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沈先生讲课时所说的话我几乎全都忘了,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也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
14、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我以为沈先生这些话是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的。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15、!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
16、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上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
17、章开头提出创作能不能教的设问,后文则用大量篇幅追忆沈生生教创作,目的是证明创作不能教的观点错误。B.作者记住了“上一班同学”和“低一班同学”的作文题目,却不记得自己班的,表达了对那些同学的羡慕之情。C.作者难忘沈先生的讲课,没有“舞台道白式的腔调”“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但深刻的内涵却能令人终生受益。D.文章引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的诗句,借此表达对沈先生安贫乐道、不攀附权贵的高尚人格的赞美。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为开头,确定了以学生身份展开回忆的这样一个叙事视角,平和而且客观。B.文章将废邮存底与沈先生写在学生作业后面
18、“很长的读后感”对比,突出战争致使优秀作品丢失的遗憾之情。C.文章写沈先生请“我”喝酒,是在“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极富于画面感。D.文章语言平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堆叠,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娓娓道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意蕴深长。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4分)9.汪曾祺先生在谈自己的创作时曾说:“在文风上,我是更有意识得平淡的。但我不能一味地平淡。”本文正是“平淡”而又并非“一味地平淡”。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
19、4小题。温造,字简舆。幼嗜学,不喜试吏,自负节概,少所降志,隐居王屋。寿州刺史张建封闻风致书币招延,造欣然谓所亲曰:“此可人也”。徙家从之。建封动静咨询,而不敢縻以职任。及建封授节彭门,造归下邳,有高天下之心。建封恐一旦失造,乃以兄女妻之。时李希烈方悖侵寇藩邻屡陷郡邑天下城镇恃兵者从而动摇多逐主帅自立留后邀求节钺德宗患之以范阳刘济方输忠款,但未能尽达朝廷倚赖之意,密诏建封选特达识略之士往喻之。建封乃强署造节度参谋,使于幽州。造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济僻在遐裔,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忠荩。愿得率先诸侯,效以死节。”造还,建封以其名上闻,德宗奇之,欲用为谏官,以语泄事寝。长庆元年,授京兆府司录参军
20、。奉使河朔称旨,迁殿中侍御史。既而幽州刘总请以所部九州听朝旨。穆宗选可使者,或荐造。乃拜起居舍人,赐绯鱼袋。造初至范阳,刘总具橐鞬郊迎。乃宣圣旨,示以祸福。总俯伏流汗,若兵加于颈矣。及造使还,总遂移家入觐,朝廷遂以张弘靖代之。俄而造为朗州刺史。在任开后乡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顷,郡人获利,乃名为右史渠。造性刚褊,人或激触,不顾贵势,以气凌藉。朝廷有丧不以礼、配不以类者,悉劾之。封祁县开国子,赐金紫。(太和)五年,制改授河阳怀节度观察等使。造以河内膏腴,民户凋瘵,奏开浚怀州古秦渠枋口堰;役工四万,溉济源、河内、温、武陟四县田五千余顷。九年六月病卒,时年七十,赠右仆射。有文集八十卷。(节选自旧唐书温
21、造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李希烈方悖/侵寇藩邻/屡陷郡邑/天下城镇恃兵者从/而动摇/多逐主帅/自立留后/邀求节钺/德宗患之/B.时李希烈方悖/侵寇藩邻/屡陷郡邑/天下城镇恃兵者/从而动摇/多逐主帅自立/留后邀/求节钺/德宗患之/C.时李希烈方悖/侵寇藩邻/屡陷郡邑/天下城镇恃兵者/从而动摇/多逐主帅/自立留后/邀求节钺/德宗患之/D.时李希烈方悖/侵寇藩邻/屡陷郡邑/天下城镇恃兵者从/而动摇/多逐主帅/自立留后邀/求节钺/德宗患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币,古代原指书写礼单,后来泛指修好通聘的书札礼单和礼
22、品,文中用泛指义。B.署,作名词用是指办理公务的机关;文中作动词用,指选调、任用、授予官职等。C.入觐,“觐”是古代政治礼节,属于礼节性拜访,这里指地方官员入朝拜见帝王。D.右仆射,古代官名,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诸官之长称仆射,文中是宰相虚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建封在寿州时凡事都向温造请教,却不敢用任何官职去束缚他,后来张建封授节彭门,温造回到下邳,张建封还将兄长之女嫁与温造为妻。B.德宗时,温造第一次出使幽州,成功地打消了刘济的疑虑,使他最终归附朝廷;穆宗时,温造再次出使幽州,又顺利地让刘总率部归依朝廷。C.温造任朗州刺史时,开通后乡渠九十七里,灌
23、溉农田二千顷,使百姓获利;他任河阳怀节度观察等使,开浚古秦渠枋口堰,灌溉田地五千余顷。D.温造秉性刚直,若有人激怒他,哪怕是权贵,他也一定让对方声名狼藉;对于那些丧葬不循礼法、婚配不相称的朝中官员,他都会去进行弹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幼嗜学,不喜试吏,自负节概,少所降志,隐居王屋。(2)乃宣圣旨,示以祸福。总俯伏流汗,若兵加于颈矣。14.温造为什么会接受张建封的邀请离开隐居之,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杜甫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溪。旧来好事今能否?老
24、去新诗谁与传?棋局动随幽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问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注旻上人,不详,是诗人年轻时游吴越所结识的人。君,指许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多年未见昔日好友旻上人,特意借此次许八回江宁之便寄诗给他。B.时光荏苒,久未见面,诗人担心好友已经不坚持做善事,也不再写诗。C.诗人叮嘱许八若是对方问起我,就说我还当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官员。D.根据诗人的回忆,可以推知旻上人喜欢下棋,善于写诗,喜与文士游。16.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代诗人常借助
25、星宿名来表情达意,杜甫用“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比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唐代诗人李白则用“ , ”两句来表达蜀道的险峻。(2)在离骚中,屈原喜欢用香花象征美好的人格和高洁的心志,他用“ , ”两句表明要穿荷花和芙蓉花制作的衣裳,独善其身,服洁自芳。(3)“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宋代的晏殊曾用“ ”表达伤春之意,而清代的龚自珍则用“ ”翻出新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山西民间古城多,大院多,寺庙更多。那照壁、牌楼、香亭、寺塔、神像、供器、花坛以及 在墙壁上的花砖,从内容到形式,我甚至无法成为一个完整
26、的阅读者。文化从来都不是大众化的。就像文明的 ,一定都是聪明人。看风景的人更多的是听民间富贵,很少有人看工匠手艺。也许对一个局外人来讲,内部的秩序对他们是陌生的,欲望高举的双手永远无法 现代人所渴望的境界。月光流水一般,奇异地分属于每一个人。从本质上说,贫穷的日子是没有作为的,和仅仅因为旅行而留一张相片一样。对峙才能显出意义,手艺比庙脊立得更高。山西大院在艳阳高照下给了我巨大的 ,同样,我的脚也总是无法走入它更深层的内部。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镶嵌 星火相传 触及 震撼B.镶贴 薪火传承 触及 震动C.镶贴 薪火传承 企及 震撼D.镶嵌 星火相传 企及 震
27、动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冬奥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最早提出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进行制冰, 是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它的应用,能够不仅为冬奧会比赛提供冰面温度高度的均衡,而且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接近于零的排放量。“冰丝带”采用了环保性和安全性最佳的自然冷媒二氧化碳制冷剂,其“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
28、0,“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并且无异味,不可燃,不助燃,是可持续性最好的冷媒之一。 ,能够提升能效20%以上。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有把握实现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9C,利于运动员创造好的成绩,这是传统冷媒难以达到的。此外,场馆的多功能超大冰面亚临界、跨临界多工况并行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制冰集中式制冷系统,亚临界、跨临界多工况并行二氧化碳集中式制冷中压回油系统,人工冰场超长不锈钢冷排管等均属国际首次。 ,“冰丝带”是一座真正的智慧场馆、绿色场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冬奥会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而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B
29、.它的应用,能够不仅为冬奧会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而且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接近于零的排放量。C.不仅能够为冬奥会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它的应用,而且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接近于零的排放量。D.能够不仅为冬奥会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它的应用,而且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22.请依据上文,给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宣传片制冰技术的“中国方案”拟写1条宣传口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内容,根据要求写作。(60分)志向之
30、于青年何其重要。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曾对他的学生说:“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舟”之“舵”、“马”之“衔”两个生动的比喻,寄寓着先贤对青年志当存高远的无限期许。今日之中国青年更当把稳人生之“舵”,与祖国之“舟”同奋进。上述材料能给作为中国青年一员的你以什么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荔湾区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1.【理解分析】(3分)D(A项,“当前民俗学学科危机重重的主要
31、是因为民俗学不能生产专门知识,而只是信息和资料的经纪人经手人或二道贩子”有误,原文“如果民俗学不能生产专门知识,而只是各类信息和资料的经纪人经手人或二道贩子,那么这个学科确实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必要”,可见只是一种假设;B项,“它强调对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而不再是对民俗事象的研究”有误,原文“实践民俗学强调从以往的民俗事象优先向日常生活实践的转变”“把民俗学研究对象扩展到日常生活实践”,可见,研究对象依然包括民俗事象;C项,“扎根田野、在田野中理解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是发展乡村经济的文化基础和宝贵资源”有误,原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发展经济的宝贵资源”,偷换概念。)
32、2.【分析推断】(3分)A(“就可以提升民俗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领先地位”有误。)3.【分析评价】(3分)C(“材料二以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为论题,以解决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学科困境为论证目的,针对性强”有误,论题是构建中国民俗学“田野学派”,目的有“推进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和“服务于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与发展”。)4.【论证思路】(4分)首先提出观点,要从知识生产层面探索纾解中国民俗学学科危机;进而论证了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拓展是纾解学科危机的有效方案;最后指出中国民俗学学科危机是系统性问题,要多方面反思和开展重构工作。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5.【分析应用】(6分)探索民俗学
33、学科知识生产机制,解决学科危机,推进学科发展,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推力;走进乡村田野,挖掘和阐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文化基础和发展经济的资源。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内容理解】(3分)C(A项,“目的是证明创作不能教的观点错误”有误,作者的目的是追忆沈从文先生;B项,“表达了对那些同学的羡慕之情”有误,作者只是对那些同学所做的题目印象深刻;D项,“借此表达对沈先生安贫乐道、不盘符权贵的高尚人格的赞美”有误,原文“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可见只是强调沈先生对老朋友深深怀念。)7.【分析鉴赏】(3分)
34、B(“突出战争致使优秀作品丢失的遗憾之情”有误,原文“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并没有突出战争的因素,属于主观臆断。)8.【理解分析】(4分)先用具体题目作片段练习来锻炼写作基本功,然后才能写好整篇作品;这句话用先打磨好零件后组装成品的原理来比喻,形象生动地阐释沈从文先生教创作的原理和步骤。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9.【探究鉴赏】(6分)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段,没有华丽的词藻,运用白描手法,以平淡自然的语言展现人物言行;但作者对老师沈从文先生饱含真情,并将真情融入一个个细节中。这样描写人物,令读者倍感真实、亲切、感人至深。或:运用细节描写,如“请学生吃饭”,刻画沈从
35、文先生生活不讲究却深爱学生的品质,细节平凡,人格伟大;运用动作描写,如“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表现沈从文先生给学生送书,行为平淡,形象伟岸;运用语言描写,如“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展现沈从文先生独到深刻的见解,话语平实,形象跃然纸上。每一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10.【文言断句】(3分)C(时李希烈方悖,侵寇藩邻,屡陷郡邑。天下城镇恃兵者,从而动摇,多逐主帅,自立留后,邀求节钺。德宗患之。)11.【词语理解】(3分)B(署,文中作有动词用,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12.【内容理解】(3分)D(“他也一定让对方声名狼藉”有误,原文“人或激触,不顾
36、贵势,以气凌藉”,凌藉,是“侵凌,欺侮”,不是使人声名狼藉。)13.【文言翻译】(8分)(1)温造幼时特别好学,不喜欢应试做官,自持志节气概,少年时就立下(不出仕的)志向,隐居在王屋山。4分。大意2分,“节概”“降”各1分。(2)温造于是宣读圣旨,讲明祸福得失。刘总俯伏流汗,仿佛兵刃放在他的脖颈之上一般。4分。大意2分,“示”“兵”各1分。14.【内容分析】(3分)张建封诚挚邀请,礼贤下士;温造认为张建封了解自己,值得结交。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温造字简舆。温造幼小好学,不喜应试做官,以节操气度自负,少小立下(不出仕的)志向,隐居在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他的声名,修好
37、通聘的书札和礼品请他出山,温造欣然对家人说:“这是位合适的、值得结交的人。”于是举家迁至寿州跟从张建封。张建封凡事皆请教他,但不敢以职任束缚他。及至张建封授节彭门,温造回到下邳,有超脱尘世之心。张建封担心有一天会失去温造,便将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此时李方烈正逆反,侵犯相邻州郡,屡次攻陷郡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随之心猿意马,大多驱逐了主帅,自任留后,要挟朝廷赐给节旄斧钺。德宗因此忧惧,恰值范阳刘济表示竭诚效忠,但未能最后表明足以让朝廷依靠的意思,于是密诏张建封挑选才识谋略卓异之人前往沟通。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温造同刘济谈话语犹未了,刘济俯伏流涕道:“济偏处远郡,不知
38、天子神圣,大臣都是忠臣。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以死报效朝廷。”温造回来,张建封将他的名字呈报朝廷,德宗认为是个奇才,欲用为谏官,因言语间泄露意图而未成。长庆元年(821),授京兆府司录参军。奉使河朔传达圣旨,调任殿中侍御史。不久幽州刘总请以所辖之九州听候朝旨,穆宗欲挑选一个恰当的使者,有人推荐温造。于是拜温造为起居舍人,赐绯衣银鱼袋。温造刚到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在郊外迎接,温造便宣读圣旨,讲明祸福得失。刘总俯伏流汗,仿佛兵刃加于脖颈之上一般。及至温造出使还朝,刘总便迁徙全家入朝觐见皇帝,朝廷让张弘靖代理刘总之职。过了不久,温造出任朗州刺史。在任期间开通后乡渠九十七里,灌溉农田二千顷,郡中百姓获得农利
39、,便取名为右史渠。温造秉性刚直,若有人激怒或触犯他,便不顾对方权势,必以气势相加。朝廷官员中有丧葬不循礼法、婚配不相称者,皆进行弹劾。封祁县开国子,赐紫服金鱼袋。太和五年(831),诏令改授河阳怀节度观察等使。温造因河内土地肥沃,而民生凋敝,奏请开浚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使用工役四万人,灌溉济源、河内、温、武陟四县田地五千余顷。太和九年(835)六月病逝,时年七十,追赠右仆射。有文集八十卷。15.【理解鉴赏】(3分)B(“诗人担心好友已经不坚持做善事,也不再写诗”有误。“好事”意为“令人快乐的事”,非所谓的“好人好事”;“谁与传”意为“谁人把他的诗传给我欣赏”,非“不再写诗”。)16.【分析鉴赏】
40、(6分)对多年不见的好友的思念之情;对往昔同游共赏美好生活的回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并宽慰友人不要为自己担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名篇名句默写】(6分)(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2)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3)无可奈可花落去 落红不是无情物每空1分。多、错、漏1字,该空不得分。18.【词语辨析】(3分)C(镶嵌,指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镶贴,是一种工艺,一般指对建筑内、外表面涂抹灰浆粘贴饰物等。根据后面的“在墙壁上的花砖”,此处应选“镶贴”。薪火传承,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多用作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星火相传,一般是指红色革命精神,星星之火代代相传。根据
41、前面的“文明”,故应选“薪火传承”,排除AD。企及,指盼望赶上,希望达到更高的水准;触及,接触到,触动。后语境“现代人所渴望的境界”,有“盼望”“希望”达到的意思,故选“企及”。震撼,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震动,一般指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也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根据前后语境,可以得知:在艳阳下山西大院,给人内心的影响和感动是“巨大”和“更深层”的,故选“震撼”。)19.【修辞鉴赏】(3分)B(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是比喻,B项“天街小雨润如酥”,是比喻。A项“丝竹”是借代;C项“东风不与周郎便”是拟人;D项是对偶。)20.【语病辨析】(3分)A
42、(主要语病有“关联词位置不当”和“搭配不当”。B项,“能够不仅为冬奥会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关联词位置不当,“而且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接近于零的排放量”搭配不当;C项,“而且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接近于零的排放量”缺主语,“它的应用,而且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接近于零的排放量”关联词使用不当和搭配不当;D项,“能够不仅为冬奥会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缺主语和关联词使用不当,“它的应用,而且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关联词使用不当。)21.【句子补写】(5分)这一制冰技术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在此基础上1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22.【语言运用、修辞】(6分)示例一:冰丝带,智慧、绿色,交出制冰技术世界巅峰中国新答卷。示例二:冰丝带,制冰技术领先世界,助你在中国冰面如鹰般飞翔。体现“冰丝带”特点2分,修辞手法2分,宣传口号特征(如鼓动性、简洁性)2分。23.【写作】(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