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1 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3讲 信息性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720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1 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3讲 信息性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1 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3讲 信息性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1 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3讲 信息性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1 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3讲 信息性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1 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3讲 信息性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1 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3讲 信息性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1 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3讲 信息性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1 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3讲 信息性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息性阅读(三)(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

2、中的“有”。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漶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

3、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材料二: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好的散文应该有“识

4、”。有“识”,就是有学识、有见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

5、新形成了桎梏。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

6、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 简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材料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一些记者出身的作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社会学的多种意义。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面,业已普遍

7、性地生根,更进一步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体认。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度。(摘编自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散文的真实和虚构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

8、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B“口水散文”过于随意,平铺直叙,语言苍白贫乏,与故作高深、佶屈聱牙的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C散文创作要跨越藩篱,关注现实问题,与小说一道书写现实,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D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BA项,“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说法绝对。C项,“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错,散文创作有书写边界,“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不能像小说那样“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D项,强加因果,“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是因为“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在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虚构,散文的本质属性是真实,但二者都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创作目的。B在散文创作中,可以对历史上某个真实人物的相关生活细节进行虚构,但是这种虚构必须合情合理。C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有可能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散文的文体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DD项,“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错,原文说的是“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

10、3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3分)()A某作家创作散文生命的选择时,虚构了岳飞接到金牌后复杂的心理过程。B某作家创作散文西湖遐想时,大量叙述了有关西湖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C某作家创作散文永远的苏轼时,把自己想象成苏轼,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D某作家创作散文宽容时,虚构了一个叫“子虚”的人物,借他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D材料中说的是“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D项中的人物“子虚”是虚构的,违背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解析作答此题,可从两个角度组织答案:一是论证思路,材料二第一句“散

11、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是中心论点,后面是具体的论证。二是论证方法,由“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可知,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由卞之琳的话可知,运用了引用论证,由“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答案在论证思路上,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在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5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的“对于散文来说

12、,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和材料三,可概括得出答案第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可概括得出答案第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可概括得出答案第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被称作美文营造优美之意境”,可概括得出答案第点。答案遵循真实原则,能够反映现实。有深刻的、独特的思想。在文体拓展和表达创新上有所突破。语言有美感,且明白晓畅,能以平易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营造优美的意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材料一: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

13、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生态文学即发轫于此。中外生态文学均致力于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在创作中蕴含着作家的伦理观照、审美追求和社会担当,对重塑心灵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纵观人类发展进程,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不断筑墙,人与自然日渐疏离。从某种程度上看,生态危机实乃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上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于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提升。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饱含诗意栖居美好愿景的生态文学,以真、善、美的表现形式引领读者回归自然,并将自然根植于心灵深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在西方文学中,“生态文学先驱”亨利梭罗在自然日志瓦尔登

14、湖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部分,由此获得感官上的亲和,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则体现着人对土地的本能依赖。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其中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一种精神等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黑雪等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沙狐等草原生态系列、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边疆书写、于坚的哀滇池生态诗歌等优秀作品,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何走上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生态文学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

15、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很显然,现代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谋求人类合作及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规律。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阿尔贝特史怀哲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正式提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将伦理学范畴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

16、提出大地伦理。他在沙乡年鉴中指出,大地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应当是平等的,人类应当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每一个大地成员保持尊重乃至敬畏。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则从自然价值论出发,在哲学走向荒野中提出了“荒野转向”的概念,认为作为生态系统的荒野是一个呈现着美丽、完整与稳定的生命共同体。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哲学理念和智慧内化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在古代叙事文学、隐逸文学和当代书写中均有着丰富的呈现。如陶渊明的诗文,以大量的田园文学实践彰显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在小说领域,文人对“天人合一”之境的摹写与刻画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诉求及与自然相亲的诗意愿景。

17、生态文学是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回应,是文学对现实责任的自觉担当。它以生命伦理为基础,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找寻人类的精神归宿。它以自觉的责任意识引领人们反思当下的问题,思索人类未来的命运,其意义已远远超越文学本身,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摘编自王玉明、冯晓英生态文学的当代价值)材料二: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的生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圈等,也就是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人从属于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生态,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文学距离人自身最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18、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在中国,生态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生态文学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今天,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19、A人与自然日渐疏离同工业文明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人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应对策略。B中国作家以各自独特视角、艺术表现和全方位的生态情怀,表现了共同的生态主题。C要想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依靠现代生态文学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审美解答。D中国古代生态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缺少西方生态哲学中敬畏生命的理念。AB项,“全方位的生态情怀”偷换概念,原文为“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表现了共同的生态主题”过于绝对。C项,“必须依靠”表述绝对。D项,“缺少西方生态哲学中敬畏生命的理念”曲解文意,中国古代生态理念中也蕴含着“敬畏生命”的因素。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

20、有人类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作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就不高,也就不会出现现代生态文学。B基于提升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生态危机的上策,某种程度上能化解精神、文化等危机。C生态是物质的,人类的生存生活离不开它;而生态文学是精神的,它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D生态文学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它也呈现出美学价值。A“也就不会出现现代生态文学”过于武断。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所摘诗句、文句不属于生态文学的一项是(3分)()A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B越一小岭,始见平畴,水田漠漠。(徐宏祖徐霞客游记)C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郦道元水经注)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D项为刘禹锡假设的景象,并非描写自然景象,其他三项均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9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代生态文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答案现代生态文学是以工业文明以后的环境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蕴含着作家的伦理观照、审美追求和社会担当的一种文学形态。(每点1分)10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案首先介绍现代生态文学产生的背景、表现的思想及其作用。接着结合中西现代生态文学创作情况阐述其价值,进而阐述中西生态哲学思想。最后论述生态文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每条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