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2014徐州期中考)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杂交水稻和卫星技术突破均是“文革”时期的成就,由此B、C、D三项分析错误,故选A项。答案:A2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
2、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识记能力。根据材料和相关所学,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答案:D3(2013深圳模拟)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
3、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王乐义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都体现了农业科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答案:D4(2014江南十校模拟)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C全国人民的支持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科技成就的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高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一定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故选B项。答案:B5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
4、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考查考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兰亭序的真伪是学术问题,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态度说明允许学术争鸣,故选A项。答案:A6(2013皖南八校联考)“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
5、粮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中央文革小组可知这一文艺形式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这种形式不利于中国文艺的发展,文革期间“八亿人民八个戏”,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故选C项。答案:C7(2013东莞期末调研)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新中国成立初技术人才匮乏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解析: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理解分析能力。注意图片中的院系调整以及时间信息“1953年”即可判断高校院系调整是为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答案:A8(2013韶关二模
6、)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可知A、D两项是20世纪末以来大学生就业的状况。C项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状况。B项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分配就业制度,故选B项。答案:B9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
7、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A项“三个面向”是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B项体现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项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提出的;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教育提出的,故选B项。答案:B10(2014成都模拟)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文革期间废止高考制度,实行推
8、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招生办法,导致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邓小平复出后,果断恢复被停止的高考,故选C项。答案:C11(2014江门调研)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1倍67.4万人3.3倍中等学校80993所14.1倍1432万人6.9倍小学1681000所4.9倍11626.9万人3.9倍A.建立了人民教育事业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和知识再现能力。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1965年,根据所学知识,B项提出于2
9、0世纪80年代,C项提出于1995年,D实现于20世纪末。答案:A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有教无类”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思想发展希望工程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
10、案为C项。答案:C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下面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表时间4011000年10011500年15011840年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1%58%29%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年,中国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
11、“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2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澳星”)失败。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两次成功对接。问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科技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19562011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根据比例变化直接概括,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角度分析。第(2)问通过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时代背景。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等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原因: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2)特点:独立自主研制
13、;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3)变化: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14(201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时期的语文课本中,我们能读到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多年来社会发展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
14、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的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的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材料三材料四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
15、法治等文章。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50年代后期的语文教材内容与以前相比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3)通过这两张图片可看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们的思想有何进步?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4)根据材料,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解析:本题以教材的变迁切入考查现代中国思想解放和教育,旨在考查材料信息获取、比较归纳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由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热衷于宣传革命家的活动、党的活动,这体现了革命史教育;同时选用了苏联文学,这体现了向苏联学习的特点。回忆新中国诞生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特点回答
17、“原因”。第(2)问由材料二中“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和“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增加可知当时文章以政治时文宣传经济建设为主。结合当时国内经济建设情况回答“原因”。第(3)问1958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2003年小学语文教材封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反映了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由重视重工业到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变化。第(4)问材料信息反映了语文教材内容对人文、情感的关注。从语文教材的内容特点、内容选材、内容精神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内容以革命史、党史为主,向苏联学习。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对外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2)特点:政治时文和工业建设文章大量取代原先的优秀文学作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3)环保意识增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强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综合发展。(4)增加经济、人文、励志类型的文学作品;选编的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爱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w.w.w.k.s.5.u.c.o.m-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