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 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 皇帝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 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 )A. 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 监察
2、体系的不断完善D. 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3. 明英宗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 )A. 内阁不具有合法性B. 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C. 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 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
3、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作者该段论述意在说明( )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当今中国B. 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C. 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5. 1939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对时局的指示中指出:“必须依照中央过去的指示,极力发展统一战线工作,力争中间阶层,深入群众工作,尤其在战区与敌后,要进一步依靠群众。”这一主张旨在( )A. 巩固革命根据地B. 摆脱国民党的制裁C. 增进与群众的联系D. 增强抗日的力量6. 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
4、,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A. 日军被迫三易主帅B. 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 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7. 武昌起义后,鄂、湘、赣用十八星旗,粤、桂、闽、滇、黔用红、蓝、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此外,还有引申天下大同的井字旗,光复旧物的白旗。这表明( )A. 南北方都成为革命中心B. 民族国家观念增强C. 革命发动了大多数群众D. 五族共和局面形成8. 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歌词中有一句是“历史将从你这
5、里揭开新篇”。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A.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 革命有了新政党领导C.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D. 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始9. 美国学者赛尔登在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中认为:通过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社会中实现了平等主义,利用群众路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一观点()A. 说明中国共产党已建立土地公有制B. 指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原因C. 与当时中国革命的真实状况不相符D. 认为土地革命起到了政治动员的作用10. 2011 - 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湘赣红色旅游区”的是( )A. 陕甘会师,长征胜利
6、B. 党的创立,开天辟地C. 打倒军阀,国民革命D. 秋收起义,瑞金建都11. 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A. 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B. 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C. 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D. 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12. 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从此,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
7、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这表明我国()A.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严重B. 环境治理依靠法制力量C. 大力推进民主立法D. 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由此推知()A. 大陆将武力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B. 统一顺应了祖国和中华儿女的需要C.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D. 一国两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 周恩来在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认为:“它的成就对于巩固世界和平与安全,首先是巩固亚洲的和平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并为进一步协
8、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A. 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D.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15. 1954年6月29日,中国和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声明中的“这些原则”是指()A. “一个中国”原则B. 结伴而不结盟原则C. “求同存异”原则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
9、的正当权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表明中国()A.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 坚决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C. 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D. 以国家平等为根本出发点17.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上海合作组织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可见,“上合组织”的成立()A. 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B. 形成了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C. 构建了新型的经济合作关系D. 维护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8.
10、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A. 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 城邦制符合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19. 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之后组成十个审判庭。临时抽签决定陪审员所负责审理的案件。在审判时,陪审员根据原、被告和证人的发言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由此可知,在古代雅典()A.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利益B. 司法程序逐步改善C.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 陪审法庭权威较高20. 罗马法中,债务人因其
11、过错而未履行合同义务的后果就是使债权人获得诉讼权并且通过诉讼制从债务人处获取赔偿。根据市民法的规定,赔偿是一项诉讼制度:债因争讼而消灭,原债的标的为金钱赔偿所代替,它的数量由判决确定。据此可知该法()A. 消灭了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规定了金钱是唯一的赔偿方式D. 通过诉讼来确定赔偿的责任21.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了政府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12、22. 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确立了()A. 中央集权制B. 共和制C. 联邦制D. 两党制23. 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A. 议会拥有立法权B.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C.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D.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24. 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
13、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集中表述马恩的唯物史观C. 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D. 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25.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A. 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C.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26. 1953年8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由于苏联掌握氢弹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战争已不再是解决国际争端
14、的可能方法,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苏联氢弹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B. 客观上有利于避免战争发生C. 苏联氢弹让美苏竞赛形成均势D. 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27.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下列选项中关于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B.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C.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大国 D. 欧盟对国际事务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8.
15、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这表明()A. 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之一 B.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C. 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D.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国家有共同的诉求29. 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A. 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16、B. 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C. 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D. 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30.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A. 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B. 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C. 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D. 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二、 开放型试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7、要求。材料 表1为20世纪3040年代中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事年表。表1时间空间事件1931年9月18日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北平“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开始全面抗战。1939年9月波兰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开始。1940年8月中国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1941年6月22日苏联边境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美国夏威夷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45月德国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东京湾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194
18、5年9月9日南京中国战区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宏观解读材料信息,得出一条整体性的历史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阐释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12分)3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希腊城邦公民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美国通过了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
19、权。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国当代政治从近现代中承接过来。应该说,从“延安道路”时起,中国便形成这样一种“一元”的政治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该体系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改革开放后,其成为中国政治的核心架构。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无疑在其中发挥核心的主导作用。摘编自刘伟论当代中国政治的复合性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
20、题进行简要阐述。(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三、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30分)33.(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
21、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
22、原因。(10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16分)(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4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和解析1.【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 根据并结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可知,这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是指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
23、图,故D项正确。ABC.三项所述都包含在D项之中,故排除ABC。 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通过题干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三省六部制向使职差遣体制发展,实质上说明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故B正确。A.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新的使职差遣官职的出现,不能说明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故不选A。C.使职差遣不一定都属于监察体系,故不选C。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不符合题干中实质的表述,故不选D。3.【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内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根据题干可知,明朝内
24、阁只是咨询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故B正确。ACD.三项所述题干均无体现,故排除ACD。4.【答案】D【解析】略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相关概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要注意时间“1939年12月”“统一战线”“中间阶层”“深入群众”等关键词,从而能够推理出抗日战争时期发展统一战线,增加抗日力量的重要性,故D正确。ABC.此三项均与题干核心信息“统一战线”“中间阶层”“深入群众”不符合,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6.【答案】C【解析】A从材料的意思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淞沪会战,题干是要求回答淞沪会战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强调过程之中
25、被迫三次更换主帅。B淞沪会战是1937年进行的,而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份武汉会战结束以后。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D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应该是1938年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武昌起义后,长江流域为主的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虽使用的旗帜不一,但十八星旗代表独立的十八个省,三色旗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等,这些都表明民主对专制的斗争,是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故B正确。A.辛亥革命中南方是革命中心,故排
26、除A。C.辛亥革命未能发动广大民众参与斗争,故排除C。D.五族共和局面形成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故排除D。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与题干中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不符,故排除A。B.根据题干“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表明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政党的领导,故B正确。C.北伐的时间是1926年,与题干中记述的事件时间不符,故排除C。D.标志着人民军队创建的是南昌起义
27、,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9.【答案】D【解析】A.近代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并没有确立土地公有制;B.抗战胜利的真正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没有体现出来;C.材料是强调中共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人民的支持,符合中国革命的真实状况;D.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土地改革中共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说明土地革命起到了政治动员的作用。1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解答】A.陕甘会师在陕西和甘肃,A项错误。B.中国一大在上海召开,后到浙江,B项错误。C.国民革命在广州开始,C项错误。D.根据所学可知,“湘赣红色旅游区”指的是湖南省、江西省的红色旅游
28、区,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瑞金在江西省,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主席毛泽东,定都于瑞金,故D项正确。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结合所学可知,三大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人民性、民主性的特点,故D项正确。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A错误。B.1954年还没提出依法治国,故B错误。C.此项只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错误。1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
29、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可以看出我国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故D项正确。A项是现象,排除。B项中的“环境治理”说法有误,排除。C项中的“民主”说法错误,排除。13.【答案】B【解析】A.本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故正确;B.根据“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可知,统一顺应了祖国和中华儿女的需要,故正确;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故排除;D.材料中没有体现一国两制,故排除。14.【答案】C【解析】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
30、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所以,C项正确。A项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讨论的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故排除。B、D项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越南战争已在1975年结束,故排除B、D。15.【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54年”、“中国和缅甸”、“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
31、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4年中缅关系中得到运用,故D项正确。A项涉及的祖国统一大业,排除。B项是新时期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排除。C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16.【答案】A【解析】A.从材料中“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可以看出这体现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来料是强调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并没有具体指出是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C.材料信息并不能表明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材料中强调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平等为出发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的外交,要求学生
32、结合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外交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内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17.【答案】B【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说明的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任务,并不是影响。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最大的特点是“结伴不结盟”。题干所给材料中“对外开放”“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协商一致”说明了该组织的特点。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合作组织。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并没有涉及太平洋地区。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外开放”“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协商一致”,
33、并正确掌握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8.【答案】D【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不是自然经济,没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材料中有10万人是荒唐的,只是一个数据比喻,并不是说不超过10万人。C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指城邦不可能太大,也不可能太小,并不是说城邦不适应古希腊。D从材料可以看出城邦不可能太小,也不可能太大,结合古希腊城邦的特征,我们可知这是指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城邦的特征,要求学生结合古希腊城邦产生的背景,以及城邦的主要特点来分析材料。19.【答案】C【解析】【分析】本
34、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描述的是雅典的司法过程,并未体现保护平民利益,故A错误。B.题干强调的是雅典的司法过程,并未体现司法程序逐步改善,故B错误。C.根据题干“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之后组成十个审判庭。临时抽签决定陪审员所负责审理的案件。在审判时,陪审员根据原、被告和证人的发言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可知雅典的司法审判中民主投票贯穿始终,体现了雅典司法过程中的民主原则,故C正确。D.题干的主旨不是强调陪审法庭权威较高,材料描述的是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故D错误。20.【答案】D【解析】根据罗马市民法即万民法的规定,
35、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权人可通过诉讼获取赔偿,但赔偿是一项诉讼制度,只有诉讼才能确定债务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是否应当对债权人作出赔偿以及如何进行赔偿,这说明罗马法强调必须通过诉讼来确定赔偿的责任,D项正确;消灭了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说法绝对,A项错误;市民法中相关赔偿与诉讼制度的规定不是罗马帝国扩张的条件,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规定了金钱是唯-的赔偿方式,C项错误。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21.【答案】A【解析】由材料“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这实际是揭示责任内阁
36、制形成后,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A项正确;B项是19世纪的;C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就开始限制王权了;D项错误,国王此时已经没有权力了。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2.【答案】C【解析】中央集权,与材料“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不符,故A项错误;共和制主要突出国家领导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为了实现共同
37、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与既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又保证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的联邦制原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两党制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美国1787年宪法运用主权共和国组织政府的原则,来设计共同的政治组织,并明确地划分了共同体与构成单位的权力,赋予共同体足够的手段追求联合起来的好处,建立了一个直接对公民行使权力、三权鼎立的完备的共同政府,从而在历史上第一次将邦联改造成了
38、联邦-联合而成的国家。2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ACD.三项都是体现的进步性,不合题意;B.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体现了保守主义。2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论断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故B项正确;A项是指共产党宣言的问世,而不是这一论断,故排除;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
39、史使命,故排除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生考生需要熟知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本题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素养。25.【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巴黎公社起义时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考查学生联系知识准确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
40、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大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正与封建势力做最后阶段的斗争,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无法进行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愿望。26.【答案】B【解析】“由于苏联掌握氢弹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战争已不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方法,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表明苏联氢弹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有利于避免战争的发生,故选B项;材料表明苏联氢弹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美苏竞赛形成均势,排除C项;材料表明苏联氢弹缓和
41、了世界紧张局势,与欧洲走向联合无关,排除D项。2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B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日本的迅速发展都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ABC理解正确。D.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所以欧盟的诞生无法冲击两极格局,故D理解不正确。 28.【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可以看出中国主张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与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一致,因此材料说明了中国与不结
42、盟运动国家有共同的诉求,故D项正确。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之一,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故C项错误。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主旨,结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分析。本题考查对不结盟运动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9.【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必然是新旧势力反
43、复较量”可以看出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故B项正确。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查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需要学生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准确理解。30.【答案】D【解析】A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A;B历史的终结的观点无法体现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排除B;C材料反映的是学者对西方文明在不同时期的看法,没有体现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排除C;D西方文明必
44、然走向没落和灭亡”反映了一战后人们对西方文明的绝望,“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反映出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使西方文明出现发展起来的希望,“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文明焕发新的生机,材料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故D正确。故选:D。本题以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观点切入,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和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的利益,有利于促进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
45、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和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关键对三个知识点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31.(12分)示例1:认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2分)阐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历时14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战场是世界反
46、法西斯战争历时最长的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打破了日、德、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出了巨大牺牲。(6分)示例2: 认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促进。(2分)阐释: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早和历时最长的战场,也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减轻了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同时,中国也积极与反法西斯国家合作,如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等,这极大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反法西斯国家也支持了中国的抗战,如盟
47、国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二战后,美苏对日作战,也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6分)32.(13分)【答案】示例一:论题:民主政治因历史阶段不同,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阐述:古代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以海洋为依托,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形成众多的城邦,这些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中国、美国是人口大国,地大物博,实行直接的民主不符合实际,且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等一系列的现实国情,致使中国和美国在管理国家
48、政治中实行代议制民主,即间接民主。由此可见,民主政治模式是与历史传统和本国国情密切相关,要素不同而各具特色。示例二:论题:雅典、美国的民主制具有阶级局限性,中国的民主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最广泛性。阐述:雅典只有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奴隶、妇女等没有民主权利,是奴隶主阶级民主。美国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中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即是一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力。33.(30分)【答案】(
49、1)变化: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4分)原因: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的政策。(6分)(2)中国: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提高。(6分,任答3点即可)德国:两德统一;德国寻求政治大国地位;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4分,任答2点即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的局面。(6分,任答3点即可)(3)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