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 “近代”“轮”、“车舟”等信息可知此诗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选B项。答案:B21918年,一名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他往来于中国各地,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轮船火车飞机有轨电车A BC D解析:本题考
2、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近代轮船业起步;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航事业出现,故选D项。答案:D3下列交通工具是19世纪中后期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是()解析:本题考查识记与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06年,天津首先出现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69年北京开始出现地铁;轿子是中国的传统交通工具;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故选D项。答案:D4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主办的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说明()A中国当时还没有出现
3、铁路B一些官员希望借建铁路之机中饱私囊C当时一些政府官员反对修建铁路D通过建铁路实现自由富强成为社会共识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部分官员对修建铁路表示出强烈反对,故选C项。答案:C5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商品价格日渐下降市场上洋货流行思想观念逐步解放生活习惯日趋文明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材
4、料信息获取能力。题干没有反映江南铁路通车后的商品价格的问题,排除,故选C项。答案:C6“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报刊的发行不能大大降低文盲人数,表述错误,选B项。答案:B7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传播
5、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声像俱备”是影视和互联网的特点,A项错误; C、D项中的社会功能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答案:B8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一材料最大的价值是可以用于论证()A电影艺术开始诞生 B中国首次放映电影C国产电影快速发展 D我国有声电影诞生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说明电影放映在中国出现,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电影艺术传入中国前早已诞生,排除A项;
6、我国电影业诞生的标志是1905年定军山的放映, C、D项错误。答案:B9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报道了这则信息。这体现出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是()A远程教育 B大众娱乐C传播资讯 D政论宣传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电视及时报道了地震消息体现的是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答案:C10“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这一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D电子计算
7、机技术的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可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双向的,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11徐风笑为安徽省濉溪县人,生于1899年。从北伐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其足迹遍及安徽、上海、湖北、北京等地。根据他近90年的人生经历判断,下列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在安庆教堂参加一次新式婚礼B在上海租界坐有轨电车上下班C在武汉手持粮票排队购买粮食D在北京医院给老友发电子邮件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因此徐风笑生活的年代不会出现电子邮件。答案:D12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
8、og(博客)写日记,发微信,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表明()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发微信、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属于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答案:C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义和团民众揭帖材料二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
9、用机车牵引,只好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材料三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材料四一些闭塞的经济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问题:(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
10、(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谈谈你对清政府面对新式交通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的看法。(3)据材料四,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旨在考查材料信息获取、概括分析能力。第(1)问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结合材料和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进行理解分析。第(2)问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首先根据材料明确清政府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第(3)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答案:(1)义和团对铁路、电线、轮船的态度,是农民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能反应,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性质,但也说明了近代中国人民思想的愚昧落后。(2)清政府对待新式交通工具的态度,纯粹是
11、愚昧的表现。清政府的举动延缓了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国的推广,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3)有利于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铁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14(2013嘉兴一模)报刊、电视和互联网是推动近现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传播媒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自林乐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李提摩太(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等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
12、主之说,亦时有流露。 胡汉民近年来中国革命报之发达(1909年)材料二1987年,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开展了规模宏大的“首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截至1987年7月,中国电视观众人数已达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6%。1987年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超过1亿台。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占全国总户数的47.8%,而在1978年仅为2%。经常看电视的观众约占78%,电视观众接触电视的频率也高于广播和报纸。郭镇之新时期中国电视的十年材料三通过使用互联网可以起到的政治作用 郭良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说明:该报告于2005年7月7日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发布
13、,五个调查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以前中国报业的变化情况。进入20世纪,中国通俗性报刊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2)最早提出“电视”名称和发明机械扫描电视的分别是哪国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科技角度分析这十年间中国电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3)从信息传播角度看,互联网这一媒介和报刊、电视相比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互联网在当今政治中所起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发展。旨在考查材料信息提炼、再认再现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报刊的创办者、主要内容、目的概括中国报业的变化情况;结合20世纪初通俗性报
14、刊的特点分析通俗性报刊发展迅速的原因。第(2)问的第一小问考查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注意限制角度。第(3)问的第一小问考查比较归纳能力,结合所学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图表文字信息归纳。答案:(1)情况:从报刊创办者看,经历了从在华传教士兴办到国人参与创办的过程;从报刊内容看,先是以基督教思想和西方自然、社会科学为主,到19世纪末出现宣扬维新变法和民主思想的高潮;从影响看,早期报刊主要有利于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到19世纪进一步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原因:通俗性报刊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休闲娱乐,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它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分门别类,方便了读者按兴趣购买。(2)法国人和英国人。原因:政治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对电视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科技上,对外开放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中国自身科学技术的进步。(3)特点:拥有更高的科技含量;信息传播更及时,速度更快;具有互动性,不易受到控制。作用: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改进工作,服务于人民;有利于民意的表达,形成有力的舆论监督;促进民众的参政议政(民主)意识的增强。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