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高一历史复习检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369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一历史复习检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复习检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复习检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复习检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复习检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复习检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复习检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4年高一历史复习检测: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2013佛山第二次质检)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姓名官职出身萧何相国县吏樊哙左丞相狗屠灌婴太尉布贩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根据时间“西汉初年”和从表格中各人的出身可以看出汉初“布衣”为相局面。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奴隶社会,是一种贵族政治,排除A项;C项出现于汉武帝时;D项出现在魏晋时期,以门第族望为标准。答案:B2(2014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权力重心在中书 B

2、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 D三省已具雏形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运用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皇帝通过重用身边的文职人员和宦官来加强皇权,B项正确。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A项错误;材料只论及三公权力小,故C项错误;东汉时有尚书台,隋朝中央机构才出现三省,D项错误。答案:B3(2013汕头期末质检)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中“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结合所学的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和目的,即可推断出选D项。答案

3、:D4(2014威海期中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政治制度应为三省六部制,B项错误。皇权达到顶峰应为清朝军机处的设置,D项错误。相权虽然一分为三,但相互合作,不是独立施政,A项错误。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故C项正确。答案:C5(2014韶关一模)“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

4、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知识分子不能上升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和再认再现能力。察举是以“孝廉”为参考,与善于接受新思想群体没有必然关系,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选才以门第、出身为标准,而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士,是很难成为社会上层的,B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化,如汉初明初等很多开国功臣谋士就出自流动知识分子。答案:C6(2013韶关二模)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相权的分割 B科举制的完善C理学的兴起

5、D租佃制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联系所学可知宋太祖加强专制,进一步分割相权,在地方也同样分权以致形成宋朝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答案:A7(2013湛江调研)史载:“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入主自为之。”这一状况发生在()A西周周公时期 B西汉高祖时期C唐代玄宗时期 D北宋太祖时期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材料强调地方军权、财权、行政权都收归中央,为皇帝控制,结合史实可知这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一致,故选D项。西周分封制、汉初封国制、唐末军镇制度都使地方在军权、财权、行政权方面有独立性,故不符合材料信息。答案:D8(2014惠

6、州第一次调研)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这样做是为了()A防止结党,限制宰相 B实现选贤任能C推动理学传播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到“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可知宋代由开始不可任用宰相所举荐台官到不得荐举的变化,说明宰相权力被削弱,并构成制约,防止结党,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选官之标准为贤,B项错误;题干是政治方面的举措,C项排除;D项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答案:A9(2013揭阳期末调研)“(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

7、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再认能力。材料反映了元世祖通过行中书省和宣慰司加强对地方及边远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A项片面;材料未提到行省有军事大权,排除C项。材料中也无行省辖区广阔的叙述,排除D项。答案:B10(2014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

8、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六部职能的衰退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宰相权力的反弹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理解能力。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D项宰相反弹明显错误;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受皇权制约,C项错误。六部地位下降,职能没有变化,B项错误。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故A项正确。答案:A11(2014孝感一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有学者认为此观点用于评价军机处欠妥,最恰当的理由是()A军机大臣只掌握军权B军机大臣有决策权C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D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

9、干观点认为军机处掌握着行政大权,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故选D项。答案:D12(2014皖南八校联考)中国古代,“吏”是贵族或大官随员或职员的通称,秦汉以后,多指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但“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 D相权不断膨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可以看出吏利用职务为自己谋方便,说明官僚政治的弊端,B项正确;封

10、建社会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故A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C、D两项错误。答案:B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选举”一词早已见诸古代文献,其狭义或是指古代文献认为在三代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或是指从西汉起已确定地形成制度的察举(荐选),这种狭义的“选举”常提出来与后来的“科举”(考选)相对而言,如元代陈佑三言“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材料二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

11、)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三)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摘自互联网材料三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时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12、。摘自钱穆国史大纲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试从政治、思想、文学角度举例论证材料中“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在宋代的先进性。(2)材料二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型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3)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举制的研究进入兴盛期,“科举学”已成一门专学。根据材料三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科举制时须注意哪些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问题分析、史实总结能力。第(1)问的“具体制度”根据信息概括组织答案即可;第(1)问的“先进性”结合宋代的阶段特征,从政治、思想、文学角度用史实论证,注意史论结合。第

13、(2)问考查近代中国科举制的变迁,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第一小问根据“造就人才,振兴实业”等概括即可,“历史背景”根据时间提示“1904年”,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分析。第(3)问考查史学常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归纳即可。答案:(1)制度:“乡举里选”、察举制、科举制。先进性:通过科举考试,选派文臣任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考试中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科举过程中对儒学的推崇,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普及;重视文化的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繁荣。(2)新式人才:了解西方文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历史背景: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

14、新思潮的影响;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戊戌变法的推动;清末新政的促进;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传统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时代需要。(3)原则:尊重和敬畏历史;客观理性评价;不苛求古人。14(2014临沂期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

15、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材料二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问题:(1)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

16、评价?(3)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德斯鸠分析中国专制主义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对突破专制主义的“锁链”有哪些革命性的设想及主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旨在考查知识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信息“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可知是皇权与相权基本矛盾,“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关键信息“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列举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评价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应一分为二,从积极与消极两个角度去分析。第(3)问要明确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主张三权分立,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君主专制的,结合材料可知目

17、的。答案:(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主要变化: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北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朝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2)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3)目的:指出专制主义的实质就是恐怖(凶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设想: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作用:能有效地防止专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