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359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四)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

2、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

3、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红楼

4、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

5、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使得诗学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用。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后世文学理论都对它有所承传。C曹丕提出“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D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了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藉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B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正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C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尾的悲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

7、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的意味。D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影响,崇拜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族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有对人们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C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是“道”的载体,文学功用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

8、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答案】1C2D3C【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选项C对应的信息在文章第一段,选项张冠李戴。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

9、意的理解能力。D项,“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理解有误。选项对应的信息在第三段,“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Com【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

10、如本题的D项,对应的信息在文章第三段,找到之后进行比对即可发现问题。【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本题的C项对应的信息在文章的最后两段,经过比对即可发现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袁太孺人传【清】张惠言武进夏雷村袁氏,有贤母曰袁太孺人,蒋氏之女,副榜贡生清宪之妻。子曰祖期、祖望、祖修、祖训、筠,皆以文行称于庠序。筠

11、以举人为云南知县,有善政。袁氏世力田,至清宪始治举子业,其考思齐,教子孙有法度。太孺人妊身,即戒以古胎教之法。及举子,训之曰:“勉树德,勿姑息,以勖而子成。”太孺人谨而行之。其教子,自其龆龀,令长者慈,少者恭,翼如也。学有间,怒之;嬉戏,责之;有不悌逊,痛惩之;无得贳者。故祖期兄弟,幼皆恂恂,无疾言遽色,无子弟之过,长而皆守其教,以克有成。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袁氏之族十二支,同村而居者及异姓仅百余家。长者无弗长也,如其长;幼者无弗幼也,如其幼。有乏无弗赒也,有急无弗急也。有疾病必问之,必馈遗之,忧之也若在己。十二支之姻亲宗女

12、至,无弗礼也。于其亲者,馆之加隆焉。下逮戚属,必易服乃见,予之食,然后听去。虽丐者必食之饱,年老癃病或留之宿,给以米,然后遣之。丐妇有老而谨者时时至,或辍食食之,彻茵席寝之。推其心,惟愿接于我者靡不得所,不知有贵贱之分、人我之异也。然太孺人家仅中人产,所赐予人,皆出节俭及纺织。衣服无得留箧笥者,率为人乞去质钱。冬寒,常以所荐茵与无被者。其子妇知之,更以进,则却之曰:“吾弗寒也。”固请荐之,阅旬日,则或又以与人矣。太孺人病革,筠侍,语之曰:“今而知万事莫如为善也。”又曰:“子孙务勤读,勿与人争利,利与人同,则有福而无祸。”始太孺人祖姑蒋氏,以勤俭好施称贤,于诸孙妇中独善太孺人,曰:“吾与若同氏,

13、惟若能嗣吾。”及太孺人老而训子孙,必曰:“吾闻之祖姑如此。”论曰:观思齐公之戒太孺人自胎教始,而太孺人言必称祖姑,袁氏之世德有以哉!妇人之慈仁者,类能好施予,然如太孺人之同视一体,何其发于至诚而施行之不倦也!及其秉礼审义,动识大体,此岂妇人之仁哉?呜呼,可谓贤矣! (选自茗柯文编,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ComB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C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

14、不甘也服一农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D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C举人是古代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明、清亦称作孝廉。D龆龀是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氏家族历来重视家教,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对子孙后代健康成长十分有利。B袁太孺人的五个儿

15、子幼时温恭有礼,长大后能守其母教,科举入仕均有所成。C袁太孺人接待姻亲、宗亲乃至戚属,依礼而行,得体合宜,可谓贤淑。D袁太孺人为人恭俭仁爱,乐善好施,与其祖姑蒋氏的言传身教有着密切关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学有间,怒之;嬉戏,责之;有不悌逊,痛惩之;无得贳者。(5分)(2)丐妇有老而谨者时时至,或辍食食之,彻茵席寝之。(5分)【答案】4C5C6B7(1)(5分)学一会就停下来的,就怒斥他;嬉闹玩耍的,就责罚他;有不敬重谦让的,就严厉地惩戒他:没有被宽纵的。(译出句子大意给 2分;“有间”“悌逊”“无得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有个年老而恭谨的女乞

16、丐常常来,(太孺人)有时停下不吃给她吃,撤下自己的褥垫给她睡。(译出句子大意给2分;“丐妇有老而谨者”“食之”“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5【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

17、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第一次是童试,里面分县试、府试和院试,院试合格后叫秀才。第二次乡试,正榜所取的人叫举人。【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科举入仕均有所成”错。文章第一节说到“子曰祖期、祖望、祖修、祖训、筠,皆以文行称于庠序。筠以举人为云南知县,有善政”,第二节说到“故祖期兄弟,幼皆恂恂,无疾言遽色,无子

18、弟之过,长而皆守其教,以克有成”,“以克有成”的意思是“以期有所成就”【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

19、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B是综合了一二两段的意思,从文中看不出“科举入仕均有所成”这一点,文中只是说以期有所成就。【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武进夏雷村袁氏,有一位贤母叫袁太孺人

20、,她是蒋氏的女儿,副榜录取的贡生清宪的妻子。其子叫做祖期、祖望、祖修、祖训、筠,在学校都因为文章和德行而为人称道。筠因为中举后在云南做知县,有善政。 袁氏世代以务农为业,到清宪这一代才开始从事举子业(读书学习,)他的父亲思齐,管教子孙有方法、规矩。袁太孺人怀孕时,他便使用古代胎教的方法来告诫她。等到孩子生下来后,他告诫她说:“(你要)勉励(子孙)树立德行,不要迁就和纵容,以勉励你的儿子成才。”袁太孺人用心的照着做。她教育儿子,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让他对长者要敬爱,对年少者要恭敬,态度端正,行为端庄。学一会就停下来,就怒斥他;嬉闹玩耍的,就责罚他;不敬重谦让的,就严厉地惩戒他;没有被宽纵的。所以

21、祖期兄弟,从小都是恭恭敬敬,言语神色不会急躁粗暴,没有轻薄无行的过错,长大了都遵守她的教诲,以期有所成就。袁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对自己很节约但对别人很慷慨。吃一样东西时,有没有饭吃的人在身边,(她便)食之无味;穿一件衣服时,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在身边,(她便感觉)不暖和。袁氏的族人有十二支,同住在一个村的人和异姓人一共才一百多家。(对待)长辈都是长辈,像对待自己的长辈;小孩都是小孩,像对待自己的小孩。对贫穷的人没有不接济的,对急需帮助的人没有不帮助的。(看到)有疾病的人一定会上前询问,(然后)会赠送财物给他,为他担忧就像生病的是自己。十二支亲戚同族的女儿来了,没有不礼貌(对待的)。对于她们的亲人(

22、来了),房屋(会整理得)更加庄重。下至奴婢的亲戚(来了),太孺人也会换衣相见,给他们吃食,然后任凭(他们)离开。即使是乞丐她也会让他们吃饱,衰弱疲病的老者,她有时候会留他们住一晚,给他们粮食然后让他们离开。有个年老而恭谨的女乞丐常常来,(太孺人)有时候停下不吃给她食物吃,撤下自己的褥垫给她睡。推究她的用心,只希望与自己合为一体的人没有不得到安定的居所的,并不知道人有贵贱和他我之分。但是太孺人家境一般,所赠送给别人的(财物),都是出自节俭和纺织(挣得)。竹箱子里一件衣物都没有,全部拿去给乞丐换钱了。冬天寒冷,(太孺人)常常把自己的褥垫给没有被子的人。她的儿子媳妇知道后,又拿被子给她,她却拒绝道:

23、“我不冷。”(儿子媳妇)坚持要给她,过了几天,就又把被子给了别人。太孺人病重,筠在旁边伺候,太孺人对他说:“如今才知道一切都不如做善事。”又说:“你们一定要勤奋读书,不要与别人争夺功利,将获得的利益与他人分享,便能有福气而没有灾祸。”先前太孺人的祖姑蒋氏,因为勤劳节俭、乐善好施被人称为贤淑,在诸多孙女媳妇中她唯独对太孺人很好,(她对太孺人)说:“我和你同姓,只有你能继承我。”到了太孺人老了训诫子孙时一定说:“我听闻祖姑便像这样的。” 评论说:看思齐公从胎教训诫太孺人开始,太孺人说话不离祖姑,袁氏世代有德行是有原因的啊!那些有仁慈之心的妇女,多像是能够喜欢施舍给予的,然而能和太孺人一样把他人看做

24、自己,发于内心的诚挚和施予,毫不倦怠,是多么不易呀!还有她守礼节,懂大义,行为举止顾全大局,这哪里是妇人的仁爱呢?哎,可以说是贤人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早行刘驾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心孤多所虞,憧仆近我行。栖禽来分散,落月照孤城。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8诗人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早行”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9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8通过自己的情态、心理来写“早”“行”之早的。(1分)诗人从梦乡中被唤起,残梦若续,又被马嘶惊醒,以自己的这种状态写早行之早。出发时天时尚早,内心不免生出孤独寂寞之感,“近我行

25、”更反映出内心对安全感的寻找,用这种心理来写早行之早。(2分)通过旅途特定景象来写早行。夜色迷漫,万物俱寂,依稀可见一些景物,近处的树木,树上柄息的鸟儿,远处天边上的残月,微茫月色下的孤城,用这些景物展现萧瑟寂静之感,以此来写早行之早。(2分)9自责,作者感叹“莫羡居者闲”来告诉自己不应对自己的早行产生寂苦之感,表达了作者的内疚自责之情。自勉,诗人触景生情,见到更早的“已耕人”,深感必须振奋精神,催马前行。赞美农夫的辛勤耕作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通过“溪边人已耕”来突出农人的辛勤。(每点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答题

26、的方向。比如本题“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早行之早”,“哪些”说明答案不止一点;“早行”之早,既可以借助环境来体现,又可以借助自身的感受来体现。然后要立足诗句,找出所写之景和人的行为,再进行分析。第一、二句是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态来写早行的话;那么,第三、四句则是诗人通过自己的心理来写早行。“心孤多所虞”,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甚至连一声马嘶,也会使人感到空气顿时凝重起来,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诗人的心绪不宁、心

27、神不定,不言而喻。从“僮仆近我行”中,即可感觉出诗人内心的趋向:他在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或者说,他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寂的心理感受。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题干直接指向“尾联”。“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这是由早行时见到的另一种景象引起的感叹。即通过早行时所见“人已耕”的眼前之景,抒写了“莫羡居者闲”的情怀。诗句写得蕴藉自然而又耐人寻味:其一,它蕴含着一种自责。是诗人对因早行而自感寂苦的内疚;其二,它又蕴含着一种自勉。诗人触景生情,“莫道君行早,更有

28、早行人”。深感必须振奋精神,催马前行。然而,更为主要的,是全诗通过层层渲染已把早行者的寂苦心情写得十分充分的基础上,点出“溪边人已耕”来,突出农人的辛勤,表达出诗人对农夫辛勤耕作的赞美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诗歌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比如本题,“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先应到诗歌中找到尾联,结合诗句所写内容品味情感。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9、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 ”两句交代了自己临危授任的军事背景和政治背景。(2)荀子在劝学中用“ , ”两句说明君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人嫉妒和谣言中伤的句子是:“ , ”。【答案】(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30、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狼徐均生张老汉清楚,银狐是大山的精灵。银狐就是有也不是好对付的,必须等待时机

31、,张老汉挖了一个雪洞,让自己的身子埋在洞里,只露出半个头,头上戴的是雪白的羊皮帽,与雪与山浑然一体。 大约到了后半夜,张老汉隐隐约约听到一阵轻微的声音,于是眼睛睁得大大的。忽然,看到了绿绿的光,大约有100米远。张老汉异常兴奋,悄悄爬过去。近了,它还不动,再靠近,还是一动不动。终于看清楚了,是一只狼,一只高大的狼。他心里那个火呀,真恨不得发泄出来!可想而知,把狼打死非常简单,但是枪声一响,银狐肯定不会再出现了。如果用刀去刺杀,风险很大,加上狼血喷射出来。那血腥也同样会让银狐嗅到的。 正在张老汉左右为难时,那狼“嗖”的一下,向张老汉扑将过来,张老汉想都没有想,本能地抬起猎枪,“啪”地放了一枪,那

32、是震天动地的一枪!狼被打中了后腿,在雪地上洒下一摊鲜血,拐着腿落荒而逃。 张老汉却是说不出来的沮丧,他心里清楚,银狐是不太可能再出来了。他索性站起来往前走,当靠近狼站的地方时,才明白了狼向他扑来的原因,原来,雪地上躺着一只母狼,和一只刚出生的狼崽。母狼已经断气。下体都是血,很明显是生狼崽时出血过多死去的,而小狼崽倒是还活着,但也已经奄奄一息。 张老汉看在眼里。心里一阵一阵的抽紧,眼眶湿润了。他连忙解下外衣,裹起狼崽,发现狼崽的眼睛还闭着,但溢满了泪水。张老汉鼻子一酸,抱着狼崽回家了。 经过张老汉精心照料,狼崽终于睁开了眼晴,看着张老汉,竟然用嘴去舔张老汉的手,张老汉心头一热,把狼崽抱在了怀里。

33、 过了一个星期,雪融化了,儿子回家来问银狐的事。张老汉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抱着狼崽去外面晒太阳。儿子阴着脸追出来:“爸,你说话啊!”张老汉只抬头看了一眼儿子,仍没有说话,眼睛却是湿湿的。 儿子见状。气得转身就走了。儿子大学毕业,受聘单位的领导得知张老汉以前捕获过银狐,很想要一张银狐皮。 张老汉心里一直觉得欠着儿子一张银狐皮。儿子这一年没有回过家,别人去城里遇见儿子,问他有什么话要带回去,儿子说:“他不是有狼崽嘛,还要我做什么”话传到张老汉耳朵里,他老泪纵横,心想,为了让儿子回来过年,一定要去捕一只银狐回来。大雪再次封山时,张老汉带着已长大的狼崽再次上了山。 就在张老汉等待银狐出现的时候,突然从

34、山腰里冲出一只老狼。狼崽勇敢地迎上去。而那只冲过来的老狼长得比狼崽还要高大,一边冲过来,一边嚎叫着。狼崽也跟着叫唤。 就在它们快要相遇时。张老汉本能地对着老狼扣动了扳机。枪“啪”地响了,老狼应声倒下,眼睛却紧紧盯着张老汉。张老汉觉得好面熟,突然万分惊讶:啊!他就是去年那只狼,是狼崽的父亲! 张老汉还来不及叫唤,狼崽已箭一般地向他扑来,张老汉脑海里飞快一闪:“不好,狼崽要报复我。”张老汉已经来不及阻止狼崽了,抬手就是一枪,正中狼崽的后腿。狼崽“扑”地倒地。张老汉迅速跑过去,要给狼崽包扎,狼崽却奋力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张老汉,往山沟里一拐一拐地跑去了。 张老汉目送着狼崽远去。早已经泪流满面了,他不但

35、误解了老狼和狼崽的父子亲近,还打死了老狼,又伤害了狼崽,他真的好恨自己啊!张老汉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家了。可想而知,这一次又没有捕获到银狐。 三年后,张老汉病重躺倒在床,儿子一直没有回来看他。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喂他吃东西,苦苦的,他睁大眼睛,仿佛看见一棵人参,一棵千年人参!张老汉突然清醒了,拉亮了电灯,眼前的一幕,真的让他惊喜交加:他的嘴边果真放着一颗人参,床前还蹲着狼崽!而狼崽的眼睛里都是泪水。 张老汉顿时泪流满面,伸出柔软无力的手,狼崽连忙用嘴呼呼地舔着,张老汉欣慰地笑了。过了几天,张老汉的身体竟然奇迹般的好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

36、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老汉本意是上山为儿子捕捉银狐而无心杀狼,但张老汉对老狼的两次“误会”,却最终造成了老狼命丧枪口的悲剧。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老狼中枪倒下后,眼睛却紧紧盯着张老汉,老狼的眼神中可能包含了无辜、不解、乃至怨恨。 C儿子多年不回家探望张老汉,既因父亲没帮自己捕捉到银狐而耿耿于怀,又因父亲对狼崽的宠爱有加而心生嫉妒。 D小说多次写到张老汉眼睛湿润甚至泪流满面,但张老汉每次流泪的原因却完全不同,多次描写,逐层递进,丰富了张老汉的人物形象。 E发生在张老汉和狼之间的故事既让人感动,也让人叹惋,其中蕴含着的不只是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更

37、是以狼衬人,引发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张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4)小说以狼崽送参并救活张老汉这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可能存在的情节作为结局,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答案】(1)E项得3分,B项得2分,D项得1分,AC不给分。(2)第一问:明线是张老汉与老狼、狼崽的故事,暗线是张老汉儿子为了一张送给单位领导的银狐皮而与张老汉直接的矛盾。(2分)第二问:(1)设置父子矛盾这一暗线,虽着墨不多,却让人与狼形成衬托,深化了小说主题。(2分)(2)明

38、暗线交织,不仅推动情节发展,且使情节集中紧凑,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2分)(3)(1)疼爱儿子、不怕危险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单位领导的愿望,不惧危险在大雪封山的时节上山猎狐。(2)经验丰富,心地仁慈的猎人。懂得如何捕获难以对付的银狐,拯救奄奄一息的小狼崽并精心照料。(3)孤苦伶仃、盼望温暖的老人。儿子多年不回家,重病在床无人照料,做梦有人喂吃东西。(每点2分)(4)答案示例一:观点:好。理由:(1)狼崽送参并救火张老汉这一情节超越现实,为故事增添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有温暖读者的艺术效果。(2)狼崽去而复返,情节逆转,一波三折,匠心独运,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3)狼崽知恩图报,以德报怨,与

39、张老汉的儿子的自私冷漠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作品主题,发人深省。(观点1分,但仅有观点无理由不得分,理由1点2分,2点4分,3点7分)答案示例二:观点:不好。理由:(1)张老汉杀死了狼崽的父亲,打伤了狼崽,两者之间有着血海深仇,如此情景突转,显得突兀,违背情理。(2)小说是一篇现实主义作品,但狼崽送参并救活张老汉这一情节,破坏了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降低了小说的真实性。(3)狼崽知恩图报,以德报怨,而张老汉的儿子的自私冷漠,强烈对比,显得人不如狼,过度讽刺,让读者难以接受。(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

40、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AC两项是针对小说内容设

41、题,D项是针对小说情节构思设题。(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小说构思的技巧。题干有两问,一是明暗两条线索是什么,二是安排这两条线索有什么好处。对于前者,考生应概括出小说的情节,以主要人物为中心,看讲述了哪些事情,中心人物是张老汉,除此之外还有狼和小张。一是张老汉与老狼、狼崽的故事,另一个是张老汉儿子为了一张送给单位领导的银狐皮而与张老汉之间的矛盾。明暗线的设置中,人与动物的对比中就凸显了主题。【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设题的对象以及答题的方向,“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

42、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题干有两问,一问明线和暗线,一是问这样设置的好处。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在明线 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 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

43、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

44、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先找出张老汉的行为举止,然后从父亲、猎人、老人等几个角度概括其特点。(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狼崽送参并救活张老汉这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可能存在的情节作为结局,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这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无论是赞成与否,都可以从情节、形象、主题、结尾本身的特色等几个角度作答。答题模式:观点+理由。观点要明确,理由要立足文本。【考点定位】对作品

45、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小说主要有四种结尾,解题思路如下。(1)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答题角度为: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伤感的悲剧,答题角度为: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答题角度为: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

46、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答题角度为: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人生当架几座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47、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打输了,被日本人占了。我当时很气愤,心想,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被日本人抢占了呢?一定要把台湾夺回来!”从此,茅以升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报效国家。茅以升从小天资聪慧,但他更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刻苦。中学时,祖父教他读古文。祖父先将文章抄录一遍,要求他在第二天上课前背熟。没想到,祖父刚抄录完,茅以升已能背诵出来。茅以升锻炼记忆力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他背诵圆周率的故事。1940年,茅以升任职的唐山工程学院迁到贵州平越县。校庆那天举行游艺会,同学们欢迎茅院长表演个节目。茅以升不会唱歌、跳舞,就说:“我表演背圆周率吧。”他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同学们热烈鼓掌,赞叹不已。1

48、933年春天,茅以升受命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当时在杭州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叫作“钱塘江上造桥”,意思是指不可能做成功的事。因为钱塘江的潮水和流沙都是别处罕见的。潮水来时,潮头壁立,毁坏力惊人。流沙是极细极轻的沙粒,一遇水流即被冲刷走。江底流沙覆盖,深达40多米。所以,杭州人说“钱塘江无底”,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而当时,中国所有的现代化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茅以升认为在钱塘江上造桥是可以成功的。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后,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外面传着闲言碎语,说什么“这样干下去,哪里会成功?”银行也中断了贷款。茅以升的母亲听到这些事后对他说:“唐僧取经,八十一难

49、;唐臣(茅以升的号)造桥,也有八十一难。只要有孙悟空,有他那如意金箍棒,你也同样能渡过难关。”那时的“孙悟空”就是造桥的全体员工,“如意金箍棒”就是科学里的一条法规:利用自然规律,克服自然界的一切障碍。茅以升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的智慧,先后攻克了80多个难题,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等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建国后,茅以升又

50、参与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先后担任专家组组长、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总设计师,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顺利建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建桥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一座瘸腿、不平衡的桥梁,怎能让车辆行人平安到达彼岸?同样,人架设知识的桥梁也是如此。茅以升既通晓工程技术,在文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他写的桥名谈往二十四桥,博古通今,文笔极好。特别是他在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更是难得的文学佳作。毛泽东曾对茅以升说:“你的桥话我看了,写得很好。你不仅是个科学家,而且也是个文学家哩!”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日子,茅以升都始终如一地勤奋

51、工作,即便到了晚年仍然壮心不已。他说:“我还有一桩心事,就是台湾问题。1945年,台湾光复后,我曾到台湾去参加过一次学术会议,看到了台湾的迷人景色,还看望了那里的老同学和朋友。1955年,我到日本访问,恰好住在下关(原名马关)的春帆楼。当年,李鸿章签字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就是住在春帆楼。看到李鸿章住过的房子,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架设连接海峡两岸人民的大桥。这是我在有生之年想要完成的一件大事。” (取材于郭梅尼人物通讯选)相关链接:茅以升(1896-1989),中国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茅以升于30年代打破外国人的垄断,在自然条件比较

52、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修建了一座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铁两用桥。钱塘江桥的建成,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内心有一种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持续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11月16日,南政府决定炸桥以阻断敌人,深明大义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原来在桥下预留的大洞,就是为这一天预备的。12月23日,茅以升正式接到炸桥的密令。当晚,他来到书桌前,奋笔写下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

53、复”。这一愿望终于在抗战胜利后得以实现,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又得以成功修复。 (摘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塘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极其复杂,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茅以升受命建造钱塘江大桥,面临着重重困难。他带领全体建桥人员艰苦努力,终于做成了“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B茅以升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颇具识见的老人,她对茅以升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建造钱塘江大桥的困难时刻,正是母亲的鼓励和点拨,才使得茅以升能够坚持下去。C钱塘江大桥“建成一炸毁一修复”的经历,说明大桥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茅以升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他

54、对当时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D因为天资聪慧,茅以升从小就过目成诵,记忆力惊人。他协助祖父抄录古文,不待祖父抄完,他就能全文背诵;多年以后,他背诵圆周率,能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E茅以升的一生,就像桥梁一样,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他不仅在桥梁科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他都勤奋工作,并始终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2)为什么材料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茅以升对台湾的关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3)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归纳。(6分)(4)你认为可以从茅以升身上获得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

55、自己的看法。(8分)【答案】(1)(5分)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2)(6分开头写茅以升关注台湾,是为了点明少年茅以升立下报效国家誓愿的思想基础,为下文作铺垫。(2分)结尾写晚年的茅以升回忆与台湾有关的往事,说明台湾问题为其一生的牵挂,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品格。(2分)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更加完整。(2分)意思答对即可。(3)(6分)主持钱塘江大桥的建造和修复,树立了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通过钱塘江大桥的建造,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参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以上4点,任意答出其

56、中 3点即可,每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4)(8分)从茅以升身上,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有益的人生启示:要热爱祖国,报效国家。茅以升从小立下报效国家的志愿,并为之发奋学习;他自觉服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亲手炸毁历经千辛万苦建成的钱塘江大桥;祖国的统一问题成为他一生的牵挂,到晚年还念念不忘这件大事。在青少年时期要勤奋努力,为终身发展打牢基础。茅以升从小天资聪颖,博闻强记。但他不满足于此,仍然刻苦求学,掌握了过硬的本领。要不畏困难,勇于创新。修建钱塘江大桥是一项开创性的工程,茅以升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最终战胜了重重困难。要有团队意识,注意激发集体的智慧。在修建钱塘江大桥的过程中,茅以升注意

57、发挥团队的力量,和工程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一起解决了大量的施工难题。要有长远的眼光,做到未雨绸缪。茅以升在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中,注意吸收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的后备人才;他对当时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提前做好了炸桥的准备。要文理均衡,全面发展。茅以升既通晓工程技术,在文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很多文章,科学性和文学性俱佳。(以上6个要点,考生答出其中 1个要点给 2分,答出 4个要点即可给满分。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58、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BDE三项都是针对文本内容设题。(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什么材料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茅以升对台湾的关注”,这是考查句段的作用。从题干的提问中已经暗示了一个作用,既然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相关的内容,自然是前后照应。答题的时候,应先从内容上回答,写了,表现了;然后再从结构上看与上下文的关联。【考点定位】把

59、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到题干涉及的内容。比如本题,“为什么材料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茅以升对台湾的关注”,应先到文中开头和结尾找到茅以升对台湾关注这一内容,然后回答内容上的作用,即表现了;再依据设题段落在文中的位置,考虑其结构上的作用。(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找出文中写“茅以升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概括。三四段写茅以升主持钱塘江大桥的建造;第五段写到“茅以升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

60、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建国后,茅以升又参与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先后担任专家组组长、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总设计师,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顺利建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表现。【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根据题意,应到文中找到茅以升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内容,从文中来看,应从第三段开始。【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

61、探究F。【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问的是什么,有几个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模式答题。比如本题,“你认为可以从茅以升身上获得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应先到文中筛选出写茅以升行为事件的内容,然后依次进行概括。 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它可以促使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具有传统选拔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年龄层次看,这次荻奖作者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作家,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作家,也有近年来_的青年作家与上一代相比,“80后”的育儿理念

62、更为多元,他们认为道德立身胜于_,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不再宏大,对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A出人头地 脱颖而出 崭露头角B崭露头角 出人头地 脱颖而出C脱颖而出 崭露头角 出人头地D脱颖而出 出人头地 崭露头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脱颖而出,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脱:脱露。崭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第一句中,是说可以让优秀干部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应使用“脱颖而出”。第二句中,是说初显露才华的青年作家,应使用“崭露

63、头角”。第三句中,应使用“出人头地”。【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脱颖而出”侧重全部显露出来;“崭露头角”,初显露才能;“出人头地”侧重突出。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64、。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电脑战胜人脑”的不断热炒,大众越来越担忧人工智能将来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比如说一些职业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B周庄人在商场风生水起时,没有忘记打造自己的后花园,不仅让精神得到很好的憩息,也追求到了富甲一方的财富。C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城乡居民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D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答案】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65、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打造”和“新动力”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第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第二句话又开始了,故可以在第二句前面加一个“使”字,让第二句成为第一的成分。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5填入下面一段文

66、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新四化”增至“新五化”,强调的正是将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副担子一头在政府和企业, ;另一头在社会与个人,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力戒奢侈消费和不合理消费,才有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A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的程度,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让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B既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的程度,又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让绿色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C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的程度,让绿色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D加快推动绿色化生产方式,大幅增加经济绿

67、色化的程度,让绿色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答案】C【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先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然后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最后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

68、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比如这段文字中,“一头在”“另一头在”等。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曾赞美元宵节时民间艺人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鱼龙舞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节日文化所展现的重要表演习俗, 。这一观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上生动的鱼纹。人们把有关鲤鱼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加以神话, ,并发展到以鱼为图腾的原始巫术舞蹈。【答案】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 源于古人崇鲤观念的形成 将鲤鱼视为神鱼加以膜拜(答出一句给2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这段话

69、主要是说元宵节舞鱼龙灯这一习俗。第一处,从后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曾赞美元宵节时民间艺人通宵达旦舞鱼龙灯的盛况”可以知道,应是说元宵节舞鱼龙灯的习俗由来已久;第二处,是解释“鱼龙舞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节日文化所展现的重要表演习俗”这句话的原因;第三处,是说人类对鲤鱼的膜拜。【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

70、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1

71、7下面是某中学转出团关系的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写一段介绍转出团关系的程序的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答案】转出团员持团员证到校团委办理团关系转出手续,如无团员证、志愿书,需开具团籍证明,团籍证明或团员证、志愿书(或:相关证件、相关手续)装入团员档案袋,将该档案袋及时上交接收单位。(5分)评分细则:有团员证的持团员证到校团委办理团关系转出手续(1分)如无团员证、志愿书,需开具团籍证明(1分)团籍证明或团员证、志愿书(或:相关证件、相关手续)装入团员档案袋(1分)及时上交接收单位(1分) 语句通顺连贯(1分)【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72、、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流程图做题注意: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6年2月21日,中央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不仅“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

73、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还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围绕这份文件“拆除小区围墙”的要求,赞同者有,质疑者有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种关于”开放“或”封闭“的争议还有很多。对于这类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敞开心扉沟通,消除隔膜;宽容,敞开心扉。题记这是一则广告的广告词。其实,宽容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敞开心扉,拥抱世界,你会发现,原来世界是那么美好。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如天降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湿润,

74、宽容亦是。当我们发现别人无意中透漏了我们的秘密,宽容他人,可能使我们得到更真诚的友谊;当我们的钱在公交车上被明目张胆的扒手扒窃时,宽容他人,可能使浪子回头;当我们被他人伤害时,宽容他人,可能会使世界上少一个受害者,多一个善者;当我们可能做到这些事情并不容易,可能做到这些事情需要我们忍痛割爱,可能做到这些事情会使我们失去一些有“义气”的朋友但是,只要我们敞开心扉,宽容他人,这世界就会多一分温暖,少一分寒冷。也许你正在苦苦思索如何敞开心扉,也许你正在心灵的门前徘徊,也许你只将心灵的门打开了一半,也许你正在担心打开那扇门是否会有什么“后果”其实你并不需要犹豫,只要你对人真诚,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

75、你会发现你心灵的们早已悄然打开。“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正是宽容的最好表现,只要你宽容待人,你可能会比“宰相”做得更好。“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光武帝刘秀曾不顾他人反对,将辱骂自己甚至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付之一炬,正因为他的宽容,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化敌为友,终成帝业。敞开心扉,拥抱世界,接纳他人,让他人在我们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厚德载物,源远流长。”宽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这种美德传承开来,发扬下去,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光荣的历史任务。“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让我们以这样的胸怀容纳天地万物,敞开心扉,宽容待人。不要让心

76、灵的樊笼禁锢自己,拥抱世界,厚德载物,我们会发现原来心灵的世界真的很美丽。【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开放”与“封闭”立意,首先理解其含义,然后再结合二者的关系进行立意。-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