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 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从时空观念角度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方针的变化。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成就,认识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3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自 主 预 习 探 新 知 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2)方针: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
2、的、科学的、文化教育。(3)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的教育管理制度。(4)结果: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教育的转变。大众的社会主义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1)教育方针向和工农子女“开门”,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等,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人民工农大众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智育(2)实施措施刘少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倡导“”与“两种劳动制度”,以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在办学
3、体制上,国家采取的方针,新建一批多科性工业大学和多种专门学院。两种教育制度多种形式办学(3)成果1965 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奠定了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国民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教育起步的意义从新中国成立到 1965 年,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起步阶段,为国家造就了大批人才,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知识点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背景(1)“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形势一片混乱。(2)各地大中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3)1968 年底,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持续的知识青年“”运动。上山下乡2表现
4、(1)各地开展了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热潮。(2)教学体制:实行所谓“”。(3)改革学制:缩短学制,将小学与初中合并或将初中与高中合并。(4)招生制度:实际上废止了从高中直接升入大学的传统做法和高等学校的制度。开门办学升学考试3影响(1)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的局面。(2)全国文盲、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人才断层“教育革命”不具有进步意义,是失误。“教育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教学体制、学校领导体制、学生学制和招生制度等进行的一系列不科学的改变,是使“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的举措。知识点三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背
5、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2发展教育(1)1977 年,恢复了制度,同时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2)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3)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高考现代化世界未来(4)1980 年以来,教育立法进展较快,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5)2013 年 11 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多项重大举措。(6)2018 年
6、9 月,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成为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全国教育大会3主要成就(1)基本普及了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中等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3)成人教育成绩显著。(4)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九年义务职业教育合 作 探 究 攻 重 难 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史料“文化大革命”前 17 年,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在教育战线上,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大多数教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的大批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
7、197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邓小平同志在教育领域提出一系列极具开拓性的改革思想,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解读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炮制的错误论调。表明邓小平实现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提出了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思考(1)史料第一段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错误的本质是什么?(2)请你举例推翻史料第一段的观点。(3)邓小平同志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又是基于怎样的前瞻基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4)为了教育这一“根本大计”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8、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提示】(1)观点:基本否定“文化大革命”前 17 年教育的功绩。本质:“左”倾错误发展,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衡量教育。(2)建立了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制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逐步建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3)背景: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迫切需要人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基点:基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恢复高考、提出“三个面向”、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
9、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等。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及对策1发展历程(1)初具规模:从新中国成立到 1965 年,教育事业在艰难中前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遭遇挫折:“大跃进”时期,“教育大跃进”的口号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濒临崩溃边缘。(3)迎接挑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拨乱反正。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事业迎来春天。2经验教训(1)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国民经济发
10、展和社会进步服务。(3)发展教育事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3对策(1)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2)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和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正确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1)中国古代史上的汉代、唐代能成为当时的封建大帝国,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的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
11、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的崛起是典型的例子。二战后,德国与日本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首先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3从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1)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2)在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要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我们的劳动力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要提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教育来完成。当 堂 达 标 提 素 养 11950 年 7 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
12、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A 从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不同很容易看出简体字的优点在于好学好认,故 A 项与题意相符。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发展教育事业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开展工农识字教育 B开办工农业余学校C开设工农速成中学D大力发展民办教育D 本题抓住限定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措施不包括”。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教育的措施。3右图是某人收藏的一份识字证书,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说明()A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B“教育革命”在全国展开C“
1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A 材料信息“一九五八年”“扫盲学习”可知符合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故 A 项正确;“教育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 B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 1995 年,故 C 项错误;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故 D 项错误。4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贵思路的是()A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的规定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教育政策的制定C1957 年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提出D“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提出D 题干所述与刘少奇倡导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相吻合。
14、5“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教育革命”()A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B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C奠定了我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D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全方位改革B“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革命”的结果对中国教育造成不小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才的培养和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6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表现在()A开展识字教育B恢复高考制度C通过义务教育法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教兴国”战略出台于 1995 年,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故选 D 项。7阅读下列材料,回
15、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 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二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主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
16、有战略眼光的一着。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做出了什么错误估计?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解析 第(1)问中的“错误估计”可根据材料一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等信息进行判断;“后果”则应当结合所学知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2)问中的“原因”可从材料二中“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进行概括;“采取的措施”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答案(1)错误估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后果:“左”的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2)原因: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综合国力;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措施: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的全方位改革;等等。点击右图进入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