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二语文试题(全卷150分,用时15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
2、画艺术水平的标准。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
3、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存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选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题材上大多为高山、梅兰竹菊之类。这些景物不单单是景色那么简单,而是代
4、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象征了君子的清高文雅,其中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竹生时,何尝逐节生”。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入到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改变,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寻找新的表现技法。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现代水墨走出
5、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B现代水墨画以反传统、反美学为旗帜,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它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C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就在于“悦人”和“足以为乐”。D水墨画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
6、意思的一项是(3分)A董其昌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B董其昌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C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D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
7、拓展。B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中的物象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不再是景色那么简单。C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这就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D现代水墨画的题材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水墨艺术创作中。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
8、。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
9、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B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C世宁己迁/福
10、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仅特指古代君主、诸侯死
11、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暗中带领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D胡世宁刚正不阿。张璁、桂萼感激他在议论“大礼”时意见一致,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
12、宁却不肯附合他们。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裴迪书斋玩月之作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注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8与李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5分) 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的诗句是“_,_”。(2)苏轼赤壁赋中 “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3)论语里仁中强调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的句子是“ ,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道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
14、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叶三。挎着一个金丝蔑篮,篮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进堂屋,扬声称呼主人。主人有时走出来跟他见见面,有时就隔着房门说话。“给您称?”“五斤”。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
15、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卖百合,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他们都是学布店的,都出了师了。弟兄俩都已经成了家,老大已经有一个孩子,叶三抱孙子了。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在家里排行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
16、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 叶三还是卖果子。 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需通报,由一个小六角门进去,走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冰花曲径,隔窗看见季匋民,就提着或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四太爷,枇杷,白沙的!” “
17、四太爷,东墩的西瓜,三白!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别处没有!” 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因为季匋民是大画家,这些名士就特别爱在他面前评书
18、论画,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这种议论全都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季匋民听了,实在难受。他还知道,他如果随声答应应付几句,某一名士就会在别的应酬场所重贩他的高论,且说:“兄弟此言,季匋民亦深为首肯。”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19、“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匋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团掉了。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匋民看看,季匋民觉得也还不错,就略改改,加了题跋,又送给了叶三。季匋民送给叶三的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也有个学名。他五行缺水,起名润生。季匋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径题“画与叶三”。季匋民还向他解释:以排行称呼,是古人风气,不是看不起他。 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
20、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 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匍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这人的姓很奇怪,姓“辻”,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匐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21、 “不卖。” 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题目是“鉴赏家”,开头部分从叶三卖果子写起,从他对生活中自然美的鉴赏,到后文渐渐熟悉季匋民而成为季匋民的知音,情节自然顺畅。B小说刻画了具有朴素生活经验、不谄媚、不卖弄、真心爱画的叶三这一人物形象,凸显了“小人物有时候也可以变得伟大”这一主题。C“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让“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这一情节变得生动形象了,而描写“篾篮”和“秤”这些物件的形容词,写出了叶三的用具的精
22、致和考究。D季匋民给叶三的画,他一张也不卖,日本人出高价钱他也不卖,说明懂画的他对这些精品画的价值和市场预期早已心知肚明。E小说用朴素而传神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叶三和季匋民的友谊,而结尾处季匋民的画和叶三一起被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2)季匋民送给叶三的画,叶三一张都不卖,最后埋了。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些情节折射出叶三怎样的内心世界?(6分)(3)叶三是全县第一的鉴赏家,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6分)(4)有人评价汪曾祺的小说:风物美,人情美,生活美。请就其中任意两个方面,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3、成题。(25分)布列松:镜头里的忠实记录法国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他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了一种艺术。对世界上的大多数摄影师们来说,布列松就是一道“槛”。似乎只有读懂了他的作品,才能一窥摄影的究竟。布列松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香特鲁小镇,叔叔路易是一个极具天赋的画家,也是布列松艺术道路上的启蒙者和最重要的影响者。“1913年的圣诞节,我第一次走进叔叔的画室,当时我只有5岁,但马上就被画布和画室的味道迷住了。”布列松由此开始跟随叔叔学习油画。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国艺术与文学两年后,22岁的布列松应征入伍,度过了一段让他“很难适应”
24、的军旅生涯。也许是被匈牙利摄影师马丁芒卡西的作品三个黑人少年奔向浪涛吸引,退伍的布列松出人意料地去了当时法国的非洲殖民地科特迪瓦,成为一名猎人。很多人都钦佩布列松的冷静。法国导演路易马勒曾回忆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时的布列松:当时巴黎学生暴动已经达到最高峰,到处一片混乱,但布列松仍能冷静地面对事态,一小时只拍了4张照片。这应该得益于他在打猎中练就的技巧准备,等待,等待,等待,最后扣动扳机布列松在科特迪瓦感染了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病情的严重曾一度让他筹划自己的葬礼。但最后,他还是挣脱了死神。从此,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退缩了。 布列松和他小巧的35毫米莱卡照相机见证了几乎20世纪所有
25、的重大事件,以及一些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他曾亲历1948年甘地被暗杀事件和甘地的葬礼,也曾记录过西班牙内战和巴黎解放,以及印度的分裂和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作为西方记者,他还曾获准进入新中国和苏联拍摄。在研究1949年前后的中国历史时,可资借鉴的影像资料比之其他年代明显要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归功于布列松。1948年12月初,作为著名的美国生活杂志特派摄影记者,此前一直在东南亚采访的布列松乘飞机从缅甸仰光飞抵北平。在北平停留的12天,他的镜头忠实地揭示了政局剧烈动荡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和苦难。出版于1954年的摄影作品集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的封面就拍摄于北京街头一名来城里贩卖蔬菜的农民
26、正在吃饭,背后是一脸茫然的店主和空荡荡的店面。1949年初,布列松赶在解放军包围北平之前飞赴上海,此后一直在江浙沪一带拍摄,直至9月份乘船去香港采访。当时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成为废纸,在一幅照片中,一名携带着零用钱上下班的富人的自行车把上,挂着一大捆纸钞,直观地反映了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另外一幅照片中,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黄金,眼神中充满恐慌和无助。在南京,他在市民买米的拥挤队伍里,抓拍到了一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的照片,与另外一张上海饱受饥饿的人们哄抢米店的照片一起,反映了令人恐怖的饥荒对人性的摧残。布列松在中国采访的这一年,正是中国命运的“转折年”。他客观地记录了国民
27、党政府在中国的轰然倒台,同时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和南京的历史性画面。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布列松应我国政府邀请访华3个月。作为首位进入新中国采访的摄影记者,他拍摄的有关新中国的大量纪实照片广受西方读者的欢迎,也打开了一扇西方观察一个新生政权的窗户。同时,他的作品和全部采用抓拍的工作方式,对当时中国的摄影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布列松在世界摄影舞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似乎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美国华盛顿科克林艺术画廊主任菲利普布鲁克曼评价布列松说:“他不但改变了摄影,而且改变了我们通过照片观看世界的方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
28、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摘自王兵布列松:镜头里的忠实记录,有删改) 相关链接: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摄影之父”。 (百度百科) “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有兴趣相机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驭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自己的最大尊重!” “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也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 (摘自布列松决定性瞬间)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布列松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
29、人尊敬的摄影家,他的这种天赋才华,深受同样极具天赋的画家叔叔路易的启蒙和影响。B.受三个黑人少年奔向浪涛影响,布列松在科特迪瓦成为一名猎人,这历练了他的冷静,使他能够在等待的最佳瞬间按下快门。C.在科特迪瓦,布列松感染了可怕的传染病,经历了死神的考验,但这却磨砺了他的意志和品格,使他不再畏惧任何艰难困苦。D.布列松用他的镜头忠实记录了国民党的倒台和新中国的变化,歌颂了社会主义中国,对西方国家了解新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E.布列松在世界摄影舞台上有着巨大影响力,他对摄影技术进行了大胆创新,赋予作品以生命和灵魂,得到艺术家和政要的高度评价。 哪些因素使布列松成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请予以概括。 (
30、6分) 布列松的摄影对中国有哪些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 为什么说“对世界上的大多数摄影师们来说,布列松就是一道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下置身危机中的美国金融机构、制造企业甚至普通民众,已如涸辙之鲋,他们是否有足够耐心等待奥巴马激西江之水而来,还得打上一个问号。B.屈原虽然出身于王室公族,但他始终关心下里巴人的命运,所以他不仅忧国而且忧民。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气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其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
31、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是在以文学的形式凝聚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与情感,想象与创造一个新的未来,并描述出中华民族在一个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B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C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D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15.填
32、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A.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合成B.不仅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而且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C.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D.既有机合成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又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设置国家公祭鼎
33、”开头,概括设置国家公祭鼎的作用。要求: 要点全面;运用结构整齐的短语;不超国35字(含标点)。(5分)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 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 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首次以国之名 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铸鼎记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 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 制。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
34、久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 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对凝固社会记忆将起到积极作用。设置国家公祭鼎17图中的两条曲线均略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仔细观察这幅图,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微笑曲线”反映的经济现象。对此,你有何建议?不超过70个字。(5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随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话引爆网络,网络上相继爆出各种理由的辞职信。 2016年1月,深圳某大型企业43岁高管李某因“忧年华不再,求自在于田园”坚决辞职。2016年2月,湘潭一法官的“疲命于杂务,荒于教子,未尽孝
35、心”的辞职信悄然走红。2016年3月,重庆某校教师夏某以“薪酬不能持家”为由无奈地辞去工作,离开自己热爱的学生。对以上事件,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解析】“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 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为“应运而生”的条件之一,而非其出发点。(3分)2A【解析】错在两点。少了“主要”。“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曲解了原文。(3分)3C【解析】“这就使”错,它
36、使本项强加因果。“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不是“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的原因,而是其表现。(3分)4A(按照句意可知,“世宁当时已升迁为福建按察使”,“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5D(可以获得谥号的有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6B(“胡世宁暗中带领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7(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每点1分,)(
37、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每点1分)8相同点:都是秋月。(1分)不同点:李词写的是钩月,月色孤清而凄凉;(2分)钱诗写的是满月或近于满月,月色清寒。(2分)9以动衬静,颔联写静境,颈联写动境,描绘了夜中月影的静谧与清寂等;(2分)侧面衬托,两联从“重门静”“鹊惊”“叶散”飞萤等来侧面烘托夜月;(2分)传达出作者心底泛起的淡淡清愁。(2分)10(6分)(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参考译文:
38、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
39、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
40、世回乡守孝去了。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11.(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分;答D、E不给分。(B项,主题理解有误。D项,结论牵强,说明
41、叶三懂画而且珍惜他和季匋民之间的友谊。E项“朴素而传神的语言”“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理解错误)(2)珍爱艺术,喜欢画里的艺术世界。叶三给季匋民送果子是因为爱他的画;珍惜画作,“有时季匋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将它揉成团丢掉了,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匋民看”;从季匋民的画里看出来“有风”“小老鼠”,真正懂画,不像那些卖弄高雅的名士。 重情重义,珍惜和季匋民的深厚情谊。季匋民活着的时候,叶三“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匋民死后,叶三不再卖鲜果,但还到处搜罗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奉。正是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使得叶三很珍惜画作
42、所代表的友情。(每答出点给三分;观点分,分析分,意思对即可)(3)善于鉴赏(挑选)天然果子。叶三有一双自然的审美慧眼,知道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并且送的都是优质美味的鲜果,知果子,爱果子,懂生活。善于鉴赏画作。叶三爱画,懂画,惜画。他爱画出于本心,出于天然的兴趣。懂画,说明叶三有极强的艺术鉴赏力,能看出画中“紫藤里有风”,能看出“这是一只小老鼠”。善于鉴人。叶三能从大宅门里识出不慕虚名、清雅高逸的画家季匋民,并一直珍惜并保持着他们之间的情谊。(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风物美:写叶三一年四季卖的果子,或绘其形,或描其色,或写其味,将不同时令的果子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描摹色彩的词汇恰到好处,
43、使人眼前浮现出瓜果上市时的新鲜模样。这既凸显了卖果人的精心细致,又铺展出小城风物的画卷,令人流连往返。 人情美:儿子们由心里不安到最终依了叶三,装裱了季匋民送给父亲的画,还按照当地的风俗,为父亲打了一口寿材。父子之间的冲突从起因到结果,传达出的都是厚重而温暖的亲情。儿子遵照叶三的遗嘱,将画放进父亲的棺材一起埋了。儿子并没有因为季匋民的画价格飙升而动其他念想,让画与父亲相伴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儿子对父亲的孝道显示出来的人情美可捧可掬。叶三将最好的水果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匋民知道叶三生活不易,便送给叶三很多画,好让他去卖;叶三在重金诱惑面前也决不卖季匋民的画,叶三只是一个水果贩子,但他对季匋民本
44、真的情谊,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的人情美。生活美:季匋民甘于平淡的生活,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他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季匋民的生活有名士风范,也有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质朴的性格。季匋民和叶三平易的交往。去季匋民家,叶三不需通报,“由一个小六角门进去,走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冰花曲径,隔窗看见季匋民,就提着或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季匋民和叶三都重情重义,活的真诚而实在。(每个方面分,答出任何两个方面即可)12 C E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A叔叔路易“启蒙和影响”了布列松摄影的“天赋才华”不
45、合情理。B.“ 受三个黑人少年奔向浪涛影响”有误,原文是“也许是被匈牙利摄影师马丁芒卡西的作品三个黑人少年奔向浪涛吸引”。D.“歌颂了社会主义中国”属无中生有,布列松的作品是“客观地记录”,并未歌颂。外因:画家叔叔路易的启蒙和影响;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国艺术与文学;在科特迪瓦当猎人及染病的独特经历对品格的磨练;西方记者特别是著名的美国生活杂志特派摄影记者的身份提供的平台。 内因:个人禀赋;“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与实践。(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忠实地记录了1949年前后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影像资料;他拍摄的有关新中国的大量纪实照片,为西方世界了解新中国
46、打开了一扇窗户;其作品和全部采用抓拍的工作方式,积极而又深远地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摄影。(每点2分)作品内容上:见证了几乎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以及一些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作品内涵上:善于以小见大,把新闻照片拍摄成艺术作品,内涵丰富;拍摄手法上:全部采用抓拍,反对加工或导演;理论建树上:创立并实践了“决定性瞬间”理论;成就及影响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改变了人们通过照片观看世界的方式,获得极高赞誉。其成就和影响很难超越。(8分,意思对即可)13.A(B. 适用对象错误。“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47、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C.电光火石: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此处对象错配。D.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或两方实力不分上下,打成平局。类似的还有“分庭抗礼”也只能用于两方;三足鼎立用于三方。)14答案C A语序不当。应改为“描述出中华民族在一个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并想象与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B搭配不当。“经验阅历”与“大幅度提升”搭配不当。 D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星际穿越,不明确。15. C16.(设置国家公祭鼎)体现了国家意志、传承了传统礼制、便于历
48、史记事、凝固社会记忆。(每点1分,短语结构整齐1分)17.现象:产业链上游的研发企业和下游的营销企业利润都要高于产业链中游的制造业;但是这种利润差别在60-70年代不明显,现在却非常突出。(3分)建议:要努力转变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18.审题提示:材料中事件有四,分别可立意。事件一:网上爆出各种辞职信,学生可从跟风或炒作方面立意作文。事件二:高管李某辞职,可从怎么生活角度思考,悠游闲散自在的生活是一种幸福,忙碌的生活也可以是幸福。学生可从这两方面立意作文。事件三:法官辞职,辞职原因出于无奈,是为了家庭,而非自己。学生作文可以从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考虑,孰轻孰重做好权衡。事件四:教师辞职,因工资不能持家而辞职,可以从事业和财富收入方面思考,要事业还是要富有的生活,当付出和收获之间不成正比例时如何取舍。如果学生大谈职业道德、奉献以及脱离材料谈责任都视为偏离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