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266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练测》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导练:2.5 人和(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课人和【文题解读】“人和”一词摘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高度重视“人和”,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阐述了达到人和的根本方法,就是“得道”,即施行仁政。孟子是我国古代最看重“人和”的思想家之一。在本课第一则,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全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话题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有力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强调有了人和就可以克服其他方面的困难。【目标锁定】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虚词、实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理解孟子“人和”思想的内涵并体会这种思想对构筑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目标达成

2、】一、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何难焉()孝悌()惛()横逆() 商贾() 放辟()庠序() 衣帛() 鸡豚()狗彘()2通假举要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其横逆由是也:_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_刑于寡妻:_则盍反其本矣: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无失其时:_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委而去之:_则君子必自反也:_则与禽兽奚择哉:_于禽兽又何难焉:_爱人不亲,反其仁:_礼人不答,反其敬:_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_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此惟救死而恐不赡:_(2)一词多义轻至刑(3)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礼人不答:_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刑于寡妻:

3、_(4)古今异义池非不深也古义:_今义:_委而去之古义:_今义:_其横逆由是也古义:_今义:_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古义:_今义: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_今义:_仰不足以事父母古义:_今义:_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_今义:_君子以仁存心古义:_今义:_爱人者,人常爱之古义:_今义:_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义:_今义:_然后从而刑之古义:_今义:_俯不足以畜妻子古义:_今义:_4重要虚词以乃5特殊句式(1)_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舜,人也;我,亦人也。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2)_于禽兽

4、又何难焉?(3)_其待我以横逆。舜为法于天下。天下可运于掌。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6文笔精华(1)天时不如地利,_。(2)得道者多助,_。寡助之至,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3)爱人者,_。敬人者,人常敬之。(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5)_,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二、文本探究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孟子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和君王(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孟子

5、认为,就一般的社会成员而言,心存“仁”“礼”,凡事从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不与别人计较是构筑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就统治者来说,以仁爱人,以礼敬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力求身正,并且怀有推恩之心,发政施仁利民之产,就一定能达到人和而王天下。2句段赏析(1)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

6、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赏析此章主要是说民心向背的重大作用。孟子虽然举军事的例子作比喻,其意义和重点绝不限于军事斗争,由此所引出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激励着一切为正义而斗争的人们。(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赏析这是一段典型的劝人互爱互敬的文字,在论述中又强调了个人修养中的反躬自省。如果人人都怀有这种心态,并能付诸行动,许多人际之间的矛盾纠葛就会没有了,许多事情就要好办得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大提高了。3精读深思(1)结合选文二、三两则,谈谈孟子认为如何才能达到“人和”?答:_(2)结合选文第四则,试分析孟子给宣王提出的

7、达到“人和”的施政纲领有哪些?答:_(3)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答:_(4)这四则选文,孟子的说理艺术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答:_三、文白对译1.(孟子公孙丑下)2.(孟子离娄下)3.(孟子离娄上)4.(孟子梁惠王上)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环绕B与禽兽奚择哉 择:选择C舜为法于天下 法:榜样D礼人不答 答:答应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若夫君子所

8、患则亡矣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5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申之以孝悌之义B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C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D其待我以横逆6补充下列文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1)_,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者多助,_。(3)_,_,天下可运于掌。(4)仰不足以事父母,_。二、阅读与鉴赏(32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

9、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

10、无饥矣。谨庠序之数,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王发政施仁今:现在B今也制民之产 制:规定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D然而不王者 然:这样8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请以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9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请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4分)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_盖亦反其本矣:_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_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1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

11、象,并试加解释。(4分)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_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_然后从而刑之: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11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4分)莫之能御:_何以异:_树之以桑:_臣未之闻也:_12下列句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B/C/D/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集中体现了孟子“仁政”的主张,这是孟子政治思想及其社会理想的核心。B孟

12、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C为了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D孟子在说理中充分运用了对比,展现了他善于论辩、言辞富有气势的特点。14翻译下列各句。(6分)(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3分)译文:_(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3分)译文:_15孟子认为“发政施仁”的具体措施有二,请你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一是:_。(不超过5字)二是:_。(不超过5字)三、表达与交流(13分)16下面几句话是人们对“风度”的看法,

13、请你续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风度”的理解和认识。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60个字左右。(5分)有人认为生来就有健美挺拔的形体,俊俏漂亮的容貌便是风度;也有人认为打扮得花枝招展,妖媚窈窕便是风度;还有人认为潇洒豁达、乐观向上的人生便是风度。我认为,_17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4分)千里为重,_广大为庆,_18给下面两段文字拟一个标题,要求使用对偶句。(4分)据悉,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准备修整问津书院。问津书院因孔子周游列国时过此地问津而得名。它曾与东林书院、岳麓书

14、院齐名,朱熹、李贽等曾到此讲学,一时儒学大兴,人才辈出。此次修整,力图恢复明清时建筑群原貌。又悉,湖北大学将在巴西圣堡罗州立大学建一所孔子学院,目的是宣扬儒学,促进中国文化在当地的普及。至此,孔子学院在全球达到249家。答:_第5课人和 答案语基梳理1nnthnhnpxinytnzh2“畔”通“叛”,背叛“由”同“犹”,尚且、还“亡”同“无”,没有“刑”通“型”,楷模“反”通“返”,返回“颁”通“斑”,花白“无”通“毋”,不要3(1)丢弃,抛弃反省区别诘责,计较亲近,亲附回应惩罚规定充裕,足够(2)分量不重/轻便/轻视/轻易,随便/轻轻地到/到极点通“型”,楷模/惩罚(3)名词活用为动词,限制

1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名词活用为动词,威行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礼相待前“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敬重;后“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人前“幼”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幼,爱护;后“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孩子通“型”,楷模,此处作动词,作榜样(4)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古义:离开。今义:到、往。古义:这样。今义:表肯定判断。古义:痛恨。今义:疾病。古义:能够凭借。今义:能够。古义:侍奉。今义:事情。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居心,用心。今义:怀着某种念头;有意,故意。古义:关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古义:

16、两个词,比这。今义:连词,表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然后: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从而:古义,接着就;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凭借/目的连词,相当于“来”/用,凭你,你的/表示判断,是、就是/竟然/才/于是,就5(1)判断句(2)宾语前置句(3)介宾短语后置句6(1)地利不如人和(2)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3)人常爱之(4)天下可运于掌(5)君子以仁存心精读深思(1)孟子认为:就社会成员个体来说,给人以爱和敬是十分重要的(给人以爱需要“以仁存心”,给人以敬需要“以礼存心”):“

17、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人人互爱互敬,不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吗?就统治者来说,秉仁心爱人,以智慧治人,以恭敬礼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到了这些,却得不到大家的亲近,国家没治理好,或者得到无礼的回报,那就要反省自己、提高自己了。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都会归服。这样也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孟子一直都在为君王琢磨实现人和的办法,提出过一系列相通的观念,比如“推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而最重要的具体措施,则是发政施仁,制民之产,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后治礼义,“驱而之善”;最终使得“天下仕者皆欲

18、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这样也就达到人和了。(2)孟子一整套的施政纲领要点有二:一是“制民之产”,即规定百姓的产业;二是“谨庠序之教”。先使民“仰事俯畜”无虞,达到温饱水平,这是“王道之始”;再使民懂得礼义,这是“王道之成”。在孟子看来,除士之外,一般百姓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也就无法讲求仁义,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已经初步接触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种进步的结论。(3)孟子是很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地进行说理的。孟子首先告诉齐宣王要有仁爱之心并学会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然后又

19、用一连串的排比句从正面为宣王描绘了一幅“发政施仁”以后的美好图景,打动了齐宣王好大喜功之心,宣王说了一番诚恳请教的话,表示愿意试行“王道”。最后,孟子完全取得胜利,向宣王阐述了“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说得宣王心服口服。(4)层进论证,说理严密充分。如:第一则先推倒天时,“天时不如地利”,确立了地利的意义;进而推倒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人和的意义烘托出来;最终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篇层层深入,条理井然。对比论证,观点鲜明有力。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孰轻孰重,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有一气呵成之感。如:“城非不

20、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绩效评估1CA项“环”,包围;B项“择”,区分、区别;D项“答”,回应。2BB项“终身”指一辈子。古今意义相同。A项“亲戚”古代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今义指和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所以”古义为“的原因”。今义是一个连词,用在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分句前面,引出结果。D项“于是”古代是两个词语。“于”,引出宾语,不译;“是”,代词,这个道理。今天是一个词语,表承接或因果。3CA项“亡”通“无”,B项“由”通“犹”,D项“畔”

21、通“叛”。C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4DA项假设连词,如果/第三人称代词,他;B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C项介词,被/介词,在;D项均为介词,拿、用。5C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置;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委而去之”的主语:守城之人。6(1)天时不如地利(2)失道者寡助(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俯不足以畜妻子7A今:假如。8A“请”,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以”,连词,用来/介词,用。9“涂”通“途”,道路。“盖”通“盍”,何不(为什么不);“反”通“返”,返回。“刑”通“型”,楷模,用作动词。“畔”通“叛”,背叛。10使

22、动用法,使秦楚来朝见。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王道统一天下。名词活用为动词,施以刑罚。名词活用为动词,穿。1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代词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2B分句间关系依次为:假设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13BB项“教”与“养”的关系颠倒了。14(1)因此圣明的国君规定民众的产业,一定要使百姓向上足够赡养父母,向下足够养活妻子孩子。(2)没有稳定的财产而有稳定的能坚持道德准则的心,只有士才能做到。像一般百姓,那么没有稳定的财产,于是就没有稳定的心。15(1)制民之产(2)谨庠序之教16示例:(1)风度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

23、与忧患,风度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蔑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风度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2)风度不是田间随风摇摆的稗草,而是饱满谦逊的稻穗;风度不是暴风中瑟瑟发抖的小草,而是挺立不屈的青松;风度不是井底聒噪不止的青蛙,而是默默翱翔长空的雄鹰。(3)风度是一面镜子,透射出我们的人生。风度既是整洁时尚的衣着,更是潇洒大方的气质;既是温柔端庄的贤淑,更是粗犷豪放的情怀;既是风花雪月的诗情,更是心系天下的豪迈。(4)风度是高山的沉稳,大海的激情,是土地的缄默,溪流的欢歌;风度是美好的心灵,必胜的信念,是坦荡的胸怀,勃发的青春;风度是舞动的旗帜,风中的呐喊,是激越的鼓点,搏击的生命。17(示例)东成西就笑傲九州通衢南来北往喜迎八方来宾解析注意要符合对联的要求,体现重庆精神。18修整书院,力图恢复文物原貌;创建学院,竭力弘扬中华文化孔子昔日周游列国,儒学而今传扬海外兴儒学,问津书院传古今;促交流,孔子学院布四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