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主要区别是()A在目的上不同B在内涵上不同C在表现上不同 D在作用上不同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动,促成了各种政治主张的产生和不同哲学派别的形成,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形成的一种局面(自发);而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是为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学术争鸣,促进文化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答案:A2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自由发展,但是有一个
2、前提,那就是()A不能宣传唯心主义错误B不能违背科学精神C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D不能宣传资产阶级倾向观点解析:“双百”方针的提出,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前提是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答案:C3“双百”方针提出以后,有人说:“党提出百家争鸣,我们解放以后几年学习唯物论不是白学了吗?”你应该怎么回答()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斗争,通过比较和斗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没有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过斗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百家争鸣”就是彻底自由了,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A BC D解析:“双百”
3、方针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前提的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4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使文艺界仅保留了八大“样板戏”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费正清在观察中国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史实的只有C。答案:C5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
4、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A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B出现了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等出色作品 C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D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解析:邓小平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其具体措施实际就是重新贯彻“双百”方针。B项是建国初期的作品,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要求。答案:B6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A建国初期 B全面建设时期C“文
5、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解析: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电视剧,都属于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重新确立后,文艺界取得的成就。答案:D7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A三个代表 B“五讲”“四美”C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D三个面向解析:文化的发展指的是文学、艺术、学术方面的自由发展,材料的主旨指的是中央“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政策。答案:C8湖南江永县有一种仅为妇女懂得的文字,人称“女书”。许多用女书写成的诗歌被妇女珍藏,代代相传,从未与世人见面。但在“文革”时期“破四
6、旧”的影响下,许多本应成为社会学、文字学乃至民族学研究资料的女书手稿被焚毁。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这是“文革”造成的历史悲剧B女书并没有太大研究价值C体现“双百”方针被严重破坏D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解析:“女书”应该属于古老的传统文化,对研究当地女性文化、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该大力保护。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和整个社会,对生活方式问题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人们对此往往说,这是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是的,无疑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直接原因。但是根源不仅如此,更加深刻的原因在于:“四人帮”垮台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人民
7、群众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应该而且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怎样生活生活方式问题当了思考的目标和探索的一个兴奋点。不言而喻,在“四人帮”搞封建专政那一套的年代,人们连起码的一点生活自由(如养花、钓鱼)都没有,生活方式问题又有什么好考虑的呢?又怎么会提到理论研究的日程上来呢?摘自1986年人民出版社生活方式导言材料2:十年动乱之后,我感到不满意的,是历史界讲政治史(农民战争史)的现象,我觉得它不能涵盖历史的主要方面,把历史搞得像个小瘪三想到(历史上)人们的衣食住行、婚嫁丧葬、文体娱乐、岁时节日的风俗,必定影响历史的进程我的同事也对历史研究的状况表示不满,70、80年代之交提倡研究阶级关系史
8、,以代替简单化、教条化的阶级斗争史。我在搞一段阶级关系之后,认为应当深入到等级关系中,要研究社会群众、社会组织、社会结构。摘自1993年冯尔康治史习史杂谈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什么问题?作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8分)(2)材料2和材料1的观点有何一致性?(4分)(3)结合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6分)解析:这是一道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材料题。要求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与事物的本质,并从众多的现象中去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真正弄清楚要回答问题的真实意图。答案:(1)问题: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现实生活对生活方式理论的呼唤。原因:人们思想解放是根源,生活水平提高是直接原因。(2)都对学术界的极“左”思想影响表示不满,都主张史学研究应从历史实际出发。(3)学术界的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形势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思想解放的现实,其实质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