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时作业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0251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时作业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时作业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时作业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乡土社会的秩序是靠“礼”来维持的,只要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礼治社会便不需法律来维持秩序,无讼是乡土社会的特色。费孝通特别指出,中国正处在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要使现代司法制度得以彻底推行,必须“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先有一番改革”。他还进一步剖析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即社会冲突中发生的横暴权力,社会合作中发生的同意权力,社会继替中发生的长老权力和社会急剧变迁中发生的时势权力。费孝通在分析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结构的稳定的同时,。他认为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血缘结

2、合转变到地缘结合,名与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重要区别之一还在于前者的人们是靠欲望行事,虽然这些欲望由于文化的陶冶而恰好符合人类的生存条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是根据经验,运用知识去计划社会生活。费孝通认为“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1.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B.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作八大罪状吧。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D.今天,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

3、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解析: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突出强调。A项,表示突出强调;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讽刺;D项,表示特殊含义。答案:A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他把权力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没有忽视对其变迁的考察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

4、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礼却不需要这种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

5、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用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且人们所获取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

6、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的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的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

7、了这个前提。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礼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乡土社会是“人治”社会。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

8、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解析:A项,由原文第段可知,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C项,“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错,原文说的是“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D项,文中并没有明确谁更优越。答案:B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遍性认知出发,引出文章的观点,指向“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的议论。B.第段在阐述礼的基础上,比较“礼”“法”的异同,并说明了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C.第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这和乡土社会的安土重迁密切相关,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D.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礼

9、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解析:引用孔子的话旨在论证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答案:C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中,礼的运行并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它依靠的是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B.乡土社会虽然从某种角度说是“无法”的社会,但并不是混乱的,它依然是个有秩序的社会。C.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反之就可能受挫。D.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效力无从发挥,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乡土社会缺乏变化。解析:“传统的效力无从发挥”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由此可知,在现代社会传统也会发挥作用。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