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402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目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在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2、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其根本因素是A.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 各国民族主义思潮再度兴起C.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D. 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并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这是由当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直接原因;BD不是根本原因。点睛:解题时要注意限制词“根本原因”,结合经济决定政治的规律即可选出答案。2.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 经济严重衰退B.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

3、 坊市制度崩溃D. 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政府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政策,对土地兼并放任不管,造成“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土地集中现象,并非政府管理失控,故B项正确,D项错误;宋代的经济是高度发展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坊市制度的信息,故C项错误。3. 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A. 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 皇帝

4、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 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 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答案】C【解析】A项错误,不管是哪个儿子当太子都体现了家国一体;B项说法本身错误,明朝时皇帝专制进一步强化;由“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说明朝臣还是深受传统体制的影响的,也就是传统体制影响了朝堂的秩序,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中的“民主思想”与材料无关。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到:“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

5、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政体。”这说明美国的建立A. 体现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B. 深受法国共和政体影响C. 实现了三权分立联邦制共和政体D. 是启蒙运动思想的产物【答案】A 5.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当时A.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B.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C.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D.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教案由“层出不穷”到“递减趋势”,再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反映了国人逐渐对传教士有了较多的认识,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打击了外国侵

6、略者,打压了他们的嚣张气焰,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教案问题,不是反映救亡路径,排除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不符合史实,排除B;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与题干无关,排除D。所以选C6.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这一设计A. 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B. 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C. 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D. 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答案】A【解析】由“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

7、,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的内容在大州和小州之间实现了妥协与平衡,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中的“政府权力部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结合所学的1787年宪法中的妥协平衡的特点来做出选择。7. 2011年网易新闻报道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的:“在19745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

8、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政府对农业的各种扶持政策应该从A. 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开始B. 美国内战开始C. 罗斯福新政开始D. 二战后对经济的的干预开始【答案】B【解析】美利坚合众国建立时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没有权力扶持农业,A不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后,政府颁布了宅地法,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对农业的发展给与扶持,故本题答案选B项;CD不是最早的扶持农业的政策。8.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9、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缩减的是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但没有标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减少,故C项说错误;由此可以推断出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幅提升,故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在材料中得不出;D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9.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大小政治组织有300多个,每天成立的和每天解散的一样多。它们信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权威主义、三民主义等各种主义,连法西斯主义也在中国找到了试验田。这种现象反映出A. 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B. 政党政

10、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C. 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D. 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答案】D【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各种主义在中国出现,各种组织在中国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管是哪种组织哪种主义都是为了拯救中国,救亡图存的,说明当时的“民族国家”意识觉醒,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这些势力并没有导致中国政局动荡,当时主要是北洋军阀统治造成局势动荡的;B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各种主义的地位;C项错误,题干没有凸显社会主义的必然。10. 中国百姓生活从20世纪60、70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80年代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到90年代的空调、冰箱、摄影机;到现在的电脑、汽车、商

11、品房等“三大件”的追求变化,其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C.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D.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A11. 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 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 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 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唐朝法律中重视子孙对父母和祖父母的尊敬,体现了法律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轻罪重罚”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一条法律条文不能断定立法的基本

12、原则;D项不选,题干体现的是法律条文的约束,没有体现社会行为。12. 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记述了“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对此记述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了中国古代世卿世禄制B. 体现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进步性C. 是中国古代门阀政治的体现D. 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复杂性【答案】D【解析】由“昆山徐氏科名之盛”可以看出当时是科举制,排除A和C项;由“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可以分析出家族在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排除B项,故本题答案选D项。第卷.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中的数字表明了19世纪

13、后半期和20世纪初工业生产在欧洲和全世界发展的速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节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工业生产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简析其政治、经济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中国

14、近代产业革命与欧美产业革命相比有何不同?【答案】(1)特征:工业革命向从深发展(在欧美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同时开始);各国之间发展速度出现不平衡性,一些后起的国家发展速度更快。原因:各国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科学技术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发展。(2)政治制度不同:欧西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保障;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之下。经济基础不同:欧西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为充分,采取重商政策,实施殖民扩张政策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市场条件成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陷入半殖民

15、地半封建社会。类型不同:欧西各国为先发型产业革命;中国是后发型产业革命。目的不同:欧西各国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拓世界市场;中国是只片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多个国家同时进行,纵向看表格发展速度不一样,可以分析出各国之间发展速度出现不平衡性,一些后起的国家发展速度更快。第二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经济上从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经济发展。结合所学洋务运动是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之下;而西方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充分,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逐渐陷入半殖民

16、地化;中国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西方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类型上不同,西方是为先发型产业革命;中国是后发型产业革命。14.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级客座研究员马丁.雅克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人眼里的“中国”实则是“中华文明”的同义词,包括诸如中国的历史、朝代、儒家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家族联系和习俗、人际关系、家庭、孝道、祖先崇拜、价值观、独特的哲学体系简言之,中国之万物孕育于中华之文明。中国人并不像欧洲人那样将国家视为民族国家,而更多看作文明国家。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一般的民族国家就没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对中国人而言,过去遥远的过去而非近现代的过去,与现在是如此的息息相关而又意义重大

17、。”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作者理解的关于中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批驳和论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楚。)【答案】提炼并批驳作者观点:作者认为中国人不将中国看作民族国家而更多地看作是文明国家。作者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去阐述中国人对国家的认识,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作为民族国家而存在的一系列史实,是片面的。在中国人看来,中国是民族国家也是文明国家。论证: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秦汉以来我们建立了统一的强盛的中华帝国,我们是”汉人”,”唐人”;近代以来,面临着外来侵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完全胜

18、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强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包括先进的政治文明和农耕文明,儒家思想和四大发明等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而且影响到周边的众多国家,形成了儒学文化圈,对各国影响重大。总之,在中国人看来,中国既是文明国家更是民族国家,不但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而且我们更是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虽然我们经历了百年屈辱,但是我们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根据“中国人并不像欧洲人那样将国家视为民族国家,而更多看作文明国家”提炼出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中国人不将中国看作民族国家而更多地看作是文明国家。然后对作者观点进行批驳:作者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去阐述中国人对国家的认识,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作为民族国家而存在的一系列史实,是片面的。在中国人看来,中国是民族国家也是文明国家。最后,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论证,从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说明中国是文明国家;从中国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说明中国更是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