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渣君同步课堂》导学练-人民版-必修1(上):过关测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216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渣君同步课堂》导学练-人民版-必修1(上):过关测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渣君同步课堂》导学练-人民版-必修1(上):过关测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渣君同步课堂》导学练-人民版-必修1(上):过关测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渣君同步课堂》导学练-人民版-必修1(上):过关测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渣君同步课堂》导学练-人民版-必修1(上):过关测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渣君同步课堂》导学练-人民版-必修1(上):过关测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渣君同步课堂》导学练-人民版-必修1(上):过关测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过关测试】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下列试题共有四个选项,仅有一个选项为正确选项)1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选官基础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魏晋南北朝是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 名望作为划分社会形态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例如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属于“世袭社会”,这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属同一类型,因

2、此C项正确;郡国并行制中的郡县长官不是世袭的,故A项错误。隋唐科举制属于“选举社会”,故B项排除。明清时期也实行科举制,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属于高考的重点知识之一。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科举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人才选拔制度,他最大限度的为官僚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为寒门贫民提供了走向仕途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相对于科举,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则限制了人才的出仕,汉末与晋末的衰颓也一定程度上与人才选拔制度

3、有关,而且无论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他们都造成了官僚小集体,士族代代相传的后果,为官僚腐败无能提供了途径,更能造成地方割据,诸侯征伐不休,引起国家分裂。2有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所以称其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它行使权力时总受到中央的节制,但又加强了中央集权。3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

4、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一制度指是的( )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信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一相制到多相制,反映了统治者通过分散相权的方式,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趋势。5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

5、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D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关系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尚书官职权利和地位的不断演变体现的是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表明中央官职分工更加细化,有利于合理行使决策权力,减少人为性失误,答案选C;古代监察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防范宰相擅权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

6、度的演变中央官职的变迁(尚书令)6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A尚书省B门下省C内阁D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该机构的官员“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知没有决策权,只有上传下达的作用,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项,ABC项不符题意。7史载:某日宋太祖与石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守信等问他原因,他说:“人熟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这反映当时A军事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B大臣与君主间存

7、在尖锐矛盾C节度使的权力比皇帝大 D宋太祖未能掌握军队的控制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人熟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多数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说明军事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大臣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故B排除。节度使的权力不可能比皇帝大,故C排除。宋太祖未能掌握军队的控制权,过于绝对,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8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

8、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专制皇权弱化 B地方吏治废弛C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D宗法观念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当时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故C正确。当时专制皇权加强,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地方吏治废弛,故B排除。宗法观念受到冲击,过于片面,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法律制度9唐末五

9、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扭转这一局面”即是指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设三司使、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和军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C;施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将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以提高军队素质,排除D;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将在地方专权、割据称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

10、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10司马光曾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A. 丞相 B. 监察官 C. 内阁首辅 D. 军机大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监察机构。“言事官”类似于一个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对官员言行的一种监督,和丞相、内阁首辅以及军机大臣的具体的职能区别是很大的,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官11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

11、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中枢机构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制,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先经过草拟-审批-执行,对皇帝和丞相的政令进行审批的只在门下省。由此可以分析魏征任职门下省,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起草诏

12、书的情况;A、C两项错误,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统治。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唐朝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12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

13、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选官制度只是曹魏一个时代的,没有其他时期的制度作比较,看不出选官的标准变化,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选拔官吏的权力掌握在地方的中正官手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的局面的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后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得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是德才并举,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二、材料阅读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13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

14、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材料三 “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

15、,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

16、机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3)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1)举措: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3分)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负责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8分)(2)制度变化: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度,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8分)(3)作用: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文化发展、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可有效避免内战,有利于国泰民

17、安。(6分)【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再结合秦朝中央官制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负责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2)根据材料二“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

18、运行更加合理: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度,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3)结合材料三“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文化发展、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可有效避免内战,有利于国泰民安。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14 “郡县制,则天下安”,自秦设县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县治。古代县治的实践与思考至今仍有借鉴价值。阅读下列

19、材料: 材料一 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 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 材料二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夫惟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有条而不紊。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

20、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明隆庆元年,吏部按皇帝命令,“将天下府州县大小繁简冲僻难易细加重访,逐一品第”,而后按品第的结果重划三等,“量才授任各官,考语奖荐同在优列者,先尽上等府州县升擢行取,次及中等,次及下等。”到了清雍正年间,代之以起的是直接以冲繁疲难作为分等的标准,依照四字考语缺位的不同来对官员进行量才使用。 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赞同的地方基层治理举措,分析其政治意图。 (3)政区的分等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一个重要侧面。结合材料二

21、、三,指出古代政区分等标准的变化趋势。据材料三,简述政区分等的重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古代地方县域治理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职责:教化百姓;扶弱济贫;执掌司法。(6分) 原因:统治者的高标准要求;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4分) (2)举措:建立完备的乡官制度;乡官参与县政。(4分) 意图:提倡地方分权。(2分) (3)趋势:从户口多少到以冲繁疲难为依据。(2分) 作用:有利于中央选贤任能,进行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2分) (4)价值:提高地方官员的执政素质;重视县下基层行政机构的建设;依据县情科学治理。(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

22、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职责,据材料一“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得出教化百姓,据材料一“养鳏寡,恤孤穷”得出扶弱济贫,据材料一“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得出执掌司法;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得出统治者的高标准要求,据材料一“由进士选”得出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2)第一小问举措,据材料二“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得出建立完备的乡官制度,据材料二“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得出乡官参与县政;第二小问意图,据材料二“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有条而不紊”“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得

23、出提倡地方分权。(3)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据材料三“代之以起的是直接以冲繁疲难作为分等的标准”得出从户口多少到以冲繁疲难为依据;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三“量才授任各官”“对官员进行量才使用”得出有利于中央选贤任能,进行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4)价值,据材料一中“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得出提高地方官员的执政素质,据材料二“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有条而不紊”得出重视县下基层行政机构的建设,据材料三“以冲繁疲难作为分等的标准,依照四字考语缺位的不同来对官员进行量才使用”得出依据县情科学治理。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地方县域治理【名师点睛】在做材料解析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完全部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但是组织答案时还一定要注意注意:1要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要充分运用历史术语,将教材中的话应用于答案中;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切忌简单罗列材料观点,要注意归纳概括。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