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如不可求,从(顺从)吾所好(ho)。B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疏食饮水,曲肱(n)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C视思明事思敬(恭敬),疑思问,忿(fn)思难(nn,难以控制),见得思义。D闻义不能徙(x,迁移,改变),不善不能改,是吾忧(忧虑,担心)也。解析“敬”,谨慎。“难”,读nn,祸患、后患。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若臧武仲之知B闻义不能徙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富而可求也解析A项“知”通“智”。C项“要”通“约”。D项“而”通“如”。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A如不可求
2、,从吾所好B饭疏食饮水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D无適也,无莫也解析“饭”,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饭”,可译为“吃”。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B.C.D.解析D项之:代词,它。A项而:通“如”,如果/连词,并且。B项以:介词,把/介词,用。C项其:代词,他/代词,自己的。5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C)A前言戏之耳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C君子之于天下也D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解析A项古今异义,古义为前面的话;今义为写在书前或文章前面类似序言或导言的短文。B项古今异义,古义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为岳父。D项古今异义,古义为完美无缺的人;今义为人发育成熟或
3、成年的人。6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A见义不为,无勇也B文之以礼乐C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D异乎三子者之撰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鞕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
4、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B颠沛必于是颠沛:受磨难、挫折C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成名:树立名声,得名于世D子路问成人成人:成年人解析D项成人:古义指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指人发育成熟或成年的人。
5、A、B、C三项古今同义。8下列各句省略内容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D)A富而可(以义)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B以(之)告者过也!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不处也。D(臧武仲、公绰、卞庄子、冉求)亦可以为成人矣!解析省略的应为“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又“文之以礼乐”者。9下列对有关文段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而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B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了信念信仰,即便物质生活条件是恶劣的,可是在精神上他一样是充实的、快乐的。C乐道而安贫,鄙视
6、富贵功名,是孔子一贯的追求。D孔子认为,真正完美无缺的人不仅要具备“智”“不欲”“勇”“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以礼乐”来修饰自己,而现实中这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解析A项“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错。C项“鄙视富贵功名”错。D项“而现实中这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错。10翻译下面的句子。(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译文: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不会接受。(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君子不会在一顿饭的时间内背离仁德的,在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就是在受磨难、挫折时,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3)见利思义,
7、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译文: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但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太史
8、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适:到B政在来远附迩 远:远方C明年,孔子自蔡如叶 如:到达D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宗:推崇解析远:远方的人。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不是直接说明孔子形象的一组是(C)东门有人,其颡似尧累累若丧家之狗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
9、忘忧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可谓至圣矣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A B C D解析是作形象比喻,不是直接说明;是议论;是讲孔子的影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孔子对郑国人对他的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恰当的,而不赞成“累累若丧家之狗”的评价。B孔子认为自己“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突出表现了孔子好学的一面。C“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表明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颂扬之情和敬仰之情。D孔子的影响在当时已经很大,学者推崇他,天子王侯都以孔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解析孔子对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不恰当
10、的,认为比喻是恰当的。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译文: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2)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译文: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参考译文孔子前往郑国,和弟子互相走失,孔子独自站在城外的东门。有个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比禹差三寸,憔悴颓丧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把实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第二年,孔子从蔡国
11、前往楚国叶县。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作回答。孔子听说此事,说:“仲由,你为什么不回答说他为人呀,学习道理不感疲倦,教诲别人不觉厌烦,发奋努力废寝忘食,乐于此道而忘却了忧愁,不知衰老将要到来等等。”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结。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