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139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我国南北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课时我国南北差异一、选择题我国东部的区域差异集中表现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3题: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B.黄河一线C.长江一线 D.太行山巫山一线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地不同,主要自然原因是()A.干湿状况不同B.土壤类型不同C.耕地方式不同D.植被类型不同3.我国北方地区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A.平原面积狭小B.煤炭、石油、铁矿缺乏C.云雨多,光照不强D.水资源不足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解析:1.A2.A3.D第1题,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第2题,南方水分条件好,为水田,而北

2、方水分条件差,为旱地。第3题,水资源不足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限制北方地区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46题:4.据图可知()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5.该区域()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6.芒种至小暑期间,()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解析:4.B5.A6.C第4题,我国主要降雨类型为锋面雨,锋面雨带的推

3、移规律:45月份在南岭一带,华南雨季;约6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至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停留1个月左右,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78月份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雨带迅速南撤,10月份夏季风从我国大陆上退出,雨季结束;读图可知,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的长江中游地区。第5题,根据分析可知,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A正确;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B错;东部降水受锋面雨带影响大,C错;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D错。第6题,芒种位于夏至前,时间大约为6月7、8日左右,小暑在夏至后一个节气,日期大约为7月

4、7、8日前后;根据分析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南北温差小,A错;该时段气温高,塔里木河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B错;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因此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C正确;到南极大陆考查的最佳时间为南半球的夏季,而题目中时段为南半球的冬季,D错。(2019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模拟)下图为2018年12月2019年2月我国南方部分城市的太阳上岗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统计资料。读图,回答78题:7.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天气D.海陆分布8.造成同期太阳上岗率普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季节变

5、化大B.降水年际变化大C.全球气候变暖 D.气温年际变化大解析:7.C8.B第7题,太阳上岗率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降水越多,上岗率越低,C对。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条件相同,太阳上岗率也不同,不是主要原因,A、B、D错。第8题,造成同期太阳上岗率普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年际变化大,受夏季风影响,有的年份降水量大,导致太阳上岗率小,B对。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同期太阳上岗率较小的原因,A错。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年际变化大,不影响太阳上岗率,C、D错。下图为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分布图,河南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产区。据此回答910题:9.与浙江省相

6、比,图示区域粮食作物选择种植冬小麦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B.地形平坦,土壤肥力高C.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D.白昼较长,光照更充足10.河南省冬小麦商品率低于其他省区,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水平低,市场需求量小B.人口密度较大,人均耕地较少C.种植技术落后,小麦单产较低D.水陆交通不便,小麦外运困难解析:9.C10.B第9题,小麦生长的自然条件需要降水较少,浙江省降水丰富,以水稻种植为主,而冬小麦主要生产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降水较少,能满足小麦生产需要,C正确。相对于浙江,冬季温度较低,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浙江相比,主要因素是降水而非气温,A错误;地形、土壤不是影响小麦

7、种植的主要因素,B错误;冬小麦生长期主要在冬半年,白昼较短,D错误。第10题,河南省地处中原,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虽然粮食单产、总产量都较高,但商品率较低。小麦是粮食作物,总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A错;河南种植小麦技术成熟,单产较高,C错;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地形平坦,交通便利,D错。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共168km2的范围。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A.地形平坦 B.位于背阴坡C.土壤为酸性D.人口很稠密12.西湖

8、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的美誉。这主要得益于()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解析:11.C12.C第11题,茶树喜欢生长在向阳、酸性土壤、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地上。第12题,西湖龙井独特品质主要是由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如图为秦岭山地某处南北剖面及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3 14题:13.图中降水量最丰富处的1月均温约为()A.-4B.5 C.10 D.2514.对甲坡的描述正确的是()A.南坡夏季风迎风坡B.北坡夏季风迎风坡C.南坡冬季风迎风坡D.北坡冬季风迎风坡解析:13.A14.D第13

9、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的判读。据图判断,图中降水量最多为1 300mm左右,该降水量对应的1月均温约为-4,故A项正确。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据图判断,同一海拔不同坡向降水不一样,甲坡降水少于另一坡向,说明甲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秦岭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多;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少,故D项正确。(2019浙江宁波选考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村发展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该地果菜种植与果蔬加工之间,体现的产业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A.生产协作B.商贸联系C.科技联系D.信息联系16.当地运用该发展模式,主要有

10、利于()改善水热条件减缓全球变暖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A.B.C.D.解析:15.A16.D第15题,果菜种植的农产品为果蔬加工的原料,二者为上下游关系,属于生产协作的关系,故选A。第16题,该地发展立体农业,能很好的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故选D。二、非选择题1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率先在保护沿江生态环境、发挥黄金水道优势、促进产业有序转移等重点领域取得进展。材料二图1为长江经济带的两大城市群分布示意图,图2为长江下游湿地类型饼状图。(1)安徽省、江西省主要承接来自于长江三角洲

11、的型产业;相关产业的转入,在促进两省产业升级的同时,在土地资源方面会产生的负面影响。(2)长江经济带经济合作的表现一般是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输出;下游区域向上游区域输出。(3)长江下游占比最大的湿地类型是,围垦、污染和(自然因素)是其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长江中游湖泊面积减小,(填“增强”或“削弱”)了对长江干流的调蓄功能。(4)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解析:第(1)题,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安徽省、江西省经济水平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自然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的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会向内地迁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

12、也会大量占用耕地等优质土地资源。第(2)题,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过合作实现相互发展,长江上游区域相对下游区域具有资源、劳动力等优势,而下游区域具有资金、技术等优势,这种优势互补实现了合作方的“双赢”。第(3)题,结合长江下游湿地类型饼状图的信息可直观判断近海岸湿地是长江下游占比最大的湿地类型,下游地势低洼,水流速度缓慢,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使部分湿地内泥沙淤积严重,湿地面积缩小,而流域内湖泊面积减小使其对长江干流水量的调蓄功能减弱。第(4)题,结合材料可判断国家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属于政策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是联系我国南北和东西的重要纽带,水陆交通发达;中

13、游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历来是我国重要稻米产区,农业基础好,为城市群发展提供物质支持。答案:(1)劳动(资源)密集耕地减少(占用优质土地)(2)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技术)(3)近海岸湿地淤积(泥沙沉积)削弱(4)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长三角”经济圈是指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三个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广义的“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1)说明“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

14、展工业的主要自然条件有何不同?(3)“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在交通运输、技术、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方面有哪些相同点?(4)分析“长三角”经济圈正在把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和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具体方位描述其地理位置,同时注意从经济角度说明位置重要性,联系我国主要的经济区、经济带。第(2)题,本题要求比较区域差异,而且限定了自然条件,可以结合图中信息对比分析。第(3)题,本题要求从社会经济条件比较区域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4)题,产业转移的原因一般从本地区区位优势丧失和产业升级两方面作答。答案:(1)“长三角”经济圈位于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沿岸经济带的交会处,北连京津唐,南接“珠三角”,中西部带动武汉经济圈和成都经济圈。(2)环渤海经济圈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缺乏。(3)均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交通发达;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素质高。(4)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升,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升,企业成本高,因而失去了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经济圈文化、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区域产业面临升级,需将低级产业向外转移。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