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078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我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引起世界关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转场B燃料加注C点火发射D自动对接【答案】C【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来解答此题。【详解】A、火箭转场,是从一个地方转换到另一个地方,没有任何变化,所以A错误;B、燃料加注,是往火箭里面加燃料,没有任何变化,所以B错误;C、点火发射,火箭里面的燃料燃烧,助推火箭升空,有新物质生成,一定产生化学变化,所以C正确;D、自动对接,对接是部件与部件之间连接成一个整体,没有化学变化,所

2、以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熟练掌握即可。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答案】B【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符合题意;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能够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不符合题意;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点睛】3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A含有2个质子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答案】B【详解】A、根据氚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氚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不符合题意;B、根据氚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氚原子的质子数为1,核电荷数为1,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因此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不符合题意;D、氚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两个中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不符合题意。故选B。4李兰娟院士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有关达芦那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宏观上看: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

4、氧、硫五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C从变化上看:达芦那韦发生反应只能生成碳、氢的化合物D从质量上看:达芦那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C【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达芦那韦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B、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27+37+3+7+1=75个原子构成,说法正确;C、达芦那韦由碳、氢、氧、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发生反应后生成碳、氢、氮、氧、硫的化合物,说法错误;D、达芦那韦中碳、氢、氧、氮、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167):(143):32=324:37:112:42:3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故选C。【

5、点睛】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单质:空气、水银B化合物:氢气、氯化钠C氧化物:氧化钾、一氧化碳D混合物:自来水、冰水混合物【答案】C【分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钾、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井河

6、水经过滤后得到纯净水B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过滤速度C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D使用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答案】C【详解】A、过滤只能除去不溶物,不能得到纯净水,故A错误;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用搅拌,故B错误;C、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故C正确;D、明矾能吸附悬浮的小的颗粒物,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点睛】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D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

7、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中毒【答案】A【详解】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还原性,该项错误;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够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能够生成一氧化碳,该项正确;C、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时能够生成一氧化碳,该项正确;D、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中毒,该项正确;故选A。【点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C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小D金刚石的构成粒子是原子【答案】D【详解】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

8、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使雨水呈酸性,pH不会小于5.6,不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说明燃烧不充分,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大,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C(Cu):在空气中充分加热BCO(O2):点燃CC(MnO2):加入足量双氧水D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答案】D【详解】A、在空气中充分加热,碳也会与氧气反应,故A错误;B、可能发生爆炸或者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成新物质,产生新杂质,故B错误;C、二氧化锰作双氧水分解的

9、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化,故C错误;D、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将氧气消耗完,只剩余氮气,故D正确。故选D。【点睛】10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和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B以上不需要做的实验是C设计和的目的是验证燃烧的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降低白磷的着火点【答案】C【详解】A、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中白磷燃烧,不能验证出燃烧需要氧气,故A错误;B、中白磷不燃烧,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中白磷燃烧,和对比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B错误;C、中白磷不燃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中白磷燃烧,故

10、C正确;D、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不会改变,白磷保存在冷水中,是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低,故D错误。故选C。【点睛】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二氧化碳B监控气体的流速C收集氢气D取5.5毫升液体【答案】B【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故A错误;B、可通过水中气泡产生的快慢,监控气体的流速,故B正确;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从短管进,空气从长管出,故C错误;D、取5.5毫升液体,应用10mL量筒,故D错误。故选B。【点睛】12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C水在0C时结冰

11、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D食物变质,是因为食物中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A【详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发生的是水的状态的改变,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A正确;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篮球内的气体分子数减少引起的,故B错误;C、0时水分子依然在运动,故C错误;D、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故D错误。故选A。【点睛】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质量B示意图中的生成物既有化合物又有单质C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是生成的分子总数的2倍D反应微观模型中,共有三种氧化物,一种单质分子【答

12、案】C【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提高生成物的质量 ,故A错误;B、根据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H2和CO2,生成物是CH4O和H2O。示意图中的生成物只有化合物没有单质,故B错误;C、根据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有2个氢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分子总数(8),是生成的分子总数(4)的2倍,故C正确; D、根据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H2和CO2,生成物是CH4O和H2O。反应微观模型中,CO2、H2O属于氧化物,H2属于单质,CH4O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共有两种氧化物,一种单质分子,故D错误。故选C。1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

13、操作现象结论A对比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成分空气样品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不含CO2,呼出气体中含有CO2B鉴定甲烷的组成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甲烷一定含有氢元素C氢气验纯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较纯净D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AABBCCDD【答案】B【详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少,所以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是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故A错误;B、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甲烷一定含有氢元素,故B正确;C、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故C错误;D、下层蜡烛先熄灭

14、,上层蜡烛后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D错误。故选B。【点睛】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科普阅读题15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是指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1)以

15、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_。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2)“碳循环”和“碳中和”中的“碳”,含义_(填“相同”或不相同)。后者指的是_。(填选项)A碳原子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活性炭(3)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_。(4)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方法一_;方法二_。(填“增加”或“

16、减少”或“不影响)(5)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C2H6O和一种液态物质,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_。【答案】(1)D(2) 不相同 C (3)不正确(4) 减少 不影响 (5)22:3【分析】(1)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D。(2)“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17、,含义不相同;(3)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碳参加反应,如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说法错误;(4)方法一消耗了二氧化碳,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方法二:甲醇作燃料,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碳元素守恒,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变;(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液态物质应该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22:3。【点睛】评卷人得分三、流程题16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加热室”发生的主要是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写元素符号)。(3)生产流程中可

18、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4)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是_g,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计算结果保留到0.1%)。【答案】(1)物理变化(2)H、Mn(3)KOH(4)(5) 16.036.2%【解析】(1)由图可知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钾通过混合加热室后变成了二者的熔融物,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氢元素(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反应后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锰元素(反应前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是+

19、6,反应后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7);(3)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由流程图可得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4)由图可知氧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即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钾、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是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氧气的质量,即=16.0g,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2%。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17“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下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

20、元素周期表的是_。A屠呦呦B张青莲C拉瓦锡D门捷列夫(2)图中m=_,镓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在_处(填X、Y、Z)。(3)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_(填名称)相似,易形成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镓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并生成氧化物薄膜阻止继续氧化,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4)镓与沸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镓沉淀放出氢气,写出化学方程式_。【答案】(1)D(2) 3 Z (3) 铝 Ga3+ Ga2O3(4)【分析】(1)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故选D;(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m=31-2-8-18=3,镓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在Z处;(3)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1、,镓与铝同族,所以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铝相似;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符号为Ga3+;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4)镓与沸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镓沉淀放出氢气,化学方程式为:。【点睛】18工业上有多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如:方法一: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将空气液化。然后将温度升高至-196C-183C之间,使液态氮气先蒸发,剩余液态氧气储存于钢瓶里。方法二;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将得到的氧气干燥。在低温,加压条件下,使之转化为液态,储存于钢瓶里。(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方法一空气液化过程中,主

22、要改变的是_。(2)分离液态空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把图C补充完整_。(3)图D为方法二的实验室装置,请在对应的位置画出产物的微观示意图_(原子模型参照图E)。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a中的气体,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4)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E: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2)(3) a中的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4)【解析】(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方法一空气液化过程中,空气中的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因此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2)空气液化是利用液氮的沸点低于液氧的原

23、理,将温度升高至-196C-183C之间,使液态氮气先蒸发,剩余液态氧气储存于钢瓶里,微观上即氮分子和氧分子分离,微观示意图详见答案;(3)方法二中根据图示可知,a中的气体体积多,应为氢气,b中的气体为氧气,根据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可知a、b中的分子个数比为2:1,a中为氢分子,b中为氧分子,产物的微观示意图详见答案;打开活塞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a中的气体,能够观察到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发生的是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19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

24、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图中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2)网罩的作用是_。(3)先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现象是_,证明_(填化学式)还原氧化铜,产生该物质(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是_。(4)气球的作用是_。【答案】(1) 酒精灯 试管 (2)集中火焰,提高温度(3) 开始碳粉逐渐减少,氧化铜固体无变化,后加热氧化铜时,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O (4)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解析】(1)实验中用到了酒精灯和试管两种玻璃仪器;(2)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3)先加热炭粉,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再加热氧化铜,使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观

25、察到开始碳粉逐渐减少,氧化铜固体无变化,后加热氧化铜时,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说明还原氧化铜的是一氧化碳不是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4)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气球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评卷人得分六、科学探究题20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者淡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医院、宾馆、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查阅资料)I.84消毒液不稳定,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有效氯越高杀菌效果越好。.消毒杀菌就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鸡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成白色固体。探究一

26、: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的稳定性。0.5%的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有效氯含量:存放时间(小时)不同温度下,有效氯存留率607080900(对照)100%100%100%100%3.0.94.66%88.05%6.0.96.66%89.67%74.69%12.0.93.32%82.62%.20.094.75%.30.092.99%.(解释与结论)(1)次氯酸钠(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2)综合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0.5%的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影响的变化趋势是_。因此保存84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是_。探究二:不同浓度84消毒液的杀

27、菌效果在四只试管中各加入鸡蛋液2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15分钟后,记录如下:序号21222324实验操作加入0.5mL消毒原液加入0.5mL消毒原液,12.5mL水加入0.5mL消毒原液,50mL水加入0.5mL消毒原液,100mL水现象液体表面产生气泡,无其他现象液体中产生大量白色固体液体中产生少量白色固体液体中产生极少量白色固体(解释与结论)(3)探究二中杀菌效果最好的一组实验为_(填序号)。(4)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Cl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 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在其它条件下不变时,随着温度升高、存放时间延长,有效氯存留率减

28、小 阴暗、低温处存放,不能长久存放 2-2 NaCl 【详解】(1)次氯酸钠中钠元素通性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x=+1;(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在其它条件下不变时,随着温度升高、存放时间延长,有效氯存留率减小;因此保存84消毒液时,应注意:阴暗、低温处存放,不能长久存放;(3)消毒杀菌就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鸡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成白色固体,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0.5mL消毒原液,12.5mL水时,产生的白色固体最多,这时杀菌效果最好,故填:2-2;(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_,反应物中含2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2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故完成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