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12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专题十二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综述:本专题主要包括大国关系、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重要的战争、重要的国际组织以及重要的外交政策等知识,这些知识都属于国际关系史范畴。本专题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三两两一”:即三个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种重要的外交政策(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二战后的冷战政策)、两场世界大战、两个主要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一个中心(国际关系的中心由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苏两极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随着经济
2、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关系在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就显得越发重要。专题备考引擎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从考点分布看,本专题在高考考点中比重较大。考查内容主要集中于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国际组织等,特别是二战和雅尔塔体系每年所占的比重都很大。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题均有涉及。尤其以材料型选择题所占比重较大,所用材料多样,角度新颖。本专题与时政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每年都将成为命题的重点区域。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线索 本专题以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主线,把外交政策、世界大战和国际组织穿插在内;也
3、可按大国关系的发展(法德、美欧、英法、美日等)演变为线把握不同时期、不同格局下和国际组织下的大国关系;以中国为线把握不同时期的大国关系、国际格局和战争下的国际关系。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国家利益。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根据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特点,预计2012年高考命题还将集中于二战和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伴随着当代世界和平与民主的进程以及全球化趋势,本专题中的国际合作、国际组织和追求和平的内容将是2012年考查的热点。从题型看仍以选择题为主,但也要注意从时政入手,通过材料题来考查本专题知识。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备考策略要做好本专题的复习,首先理解几
4、个有关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知识:外交政策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国家实力是决定外交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注意将现实国际大事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做到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次,理清基本线索,把握关键时期。可从世界中心的转移来把握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要重点把握二战、二战后和两极格局结束三个重要时期。最后,复习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除了把握各时期的阶段特征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特点外,还要注意把握
5、重要国际会议、国际条约和重大战争等知识。专题网络构建专题十二 专题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下角逐和妥协的产物,会随着力量的消长发生变化。(2)在一定时期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其他的矛盾,维护了世界的和平。(3)都体现了大国的意志,并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4)都有国际政治组织作为其工具。2不同点(1)中心力量不同:前者以欧洲为国际舞台的中心,英法起主导作用,体现的是英法等国的意志;后者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超出了欧洲的范围,体现的是美苏的意志。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
6、探究(2)体系性质不同:前者的体系性质是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反映的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具有反法西斯和大国争霸的多重性质,反映的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3)建立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基础之上的;后者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的。(4)体系下斗争的方式不同:前者是经济和军备的竞争;后者是以冷战和争霸的形式出现。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上海卷 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
7、仇情绪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性质。1919年的巴黎和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体系,反映的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性惩罚,激起了战败国的复仇情绪,为后来法西斯国家撕毁条约提供了口实。【点评】本题属于典型的考查考生的解题能力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抓住关键词。如本题的关键词是“1919年”,然后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做出回答。所以平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关键词在解题中的作用,同时还要锻炼如何找关键词。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下表是1944年10月9日苏联统帅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巴尔干半岛战后控制权的划分方案
8、。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苏联拥有对巴尔干半岛的绝对控制权B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C巴尔干半岛成为“冷战”的桥头堡D两极格局下双方势均力敌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题干中“战后控制权”一句分析,表格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体现。通过表格分析,苏联和英国的控制权各占一半,A项说法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与题目中1944年的时间不同,排除C项。二战结束后才形成的两极格局,D项与此史实不符。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国际格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1)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竟
9、然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2)在华盛顿会议上讨论中国的问题,美英等国向日本施压迫使日本放弃了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在会上签订了九国公约,虽然遏制了日本,但使中国又恢复到了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3)日本为了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2两极格局对中国的影响(1)在二战中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签订了密约,损害了中国的民族利益。(2)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控制中国是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并对中国进行进一步的控制渗透。(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入到了社会主义阵营,
10、来共同对抗资本主义阵营。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4)美苏争霸中的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80年代中苏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3当今世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两极格局的结束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今天,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2 2011福建卷 材料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指出
11、材料“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2【答案】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解析】对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表现,一要明确“一边倒”的含义即坚定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方,二要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成就;至于三条方针的意义,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思
12、考,并注意与旧中国外交政策进行对比分析。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点评】中外历史的联系和比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方向,这类试题能全面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体现高考命题的新理念。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更要求学生会理解、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比较历史知识、合理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三世界崛起 美苏争霸美国形势严峻 中苏关系不断恶化A BCD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D【解析】
13、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考查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背景。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使美国认识到不能再无视中国的存在。使中美有了共同的敌人,有了合作的基础,因此关系改善。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国与两次世界大战1一战(1)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短暂的春天。(2)中国被迫卷入战争,加入到协约国一方。(3)在战争中日本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4)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2二战(1)中国是世界
14、上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获得反法西斯胜利的国家,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2)二战后期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并签署了开罗宣言,宣告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斗争,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二战后作为重要的战胜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参加了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的审判,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3 2011江苏卷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
15、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BCD 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3 C【解析】本题以抗战期间中日民间的信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材料的时间和内容。时间是“1938年4月”,抗战相持阶段开始于1938年底,排除;陈怀民是飞行员,当时共产党没有空军,所以他是正面战场的英雄代表,的表述正确。【点评】本题属于情境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要特别善于根据材料的情境,充分理解和阅读材
16、料信息。结合设问和备选项进行选择和判断。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真正理解材料的核心思想,把握材料的实质,做到论从史出。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关于中国收回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领土的问题,英国曾主张,只要声明日本放弃这些领土即可,不必明言归还中国。对此中方强烈反对,指出“如不明言归还中国,则吾联合国家共同作战,反对侵略之目标,太不明显”,明确表示对于英方的主张“碍难接受”。最终,这次会议()A签署了开罗宣言B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C发表了波茨坦公告D废除了列强在华治外法权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史料的把握能力。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17、东北、台湾、澎湖列岛领土问题。结合材料中会议的内容和参加的国家可得出正确答案。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四 导致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1.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人类在经历了几次世界性的科技革命后总结出的真理。科技革命的进行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世界格局的中心舞台发生转移。如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上半期迅速扩展到整个欧洲,因此在一战前世界的政治格局的中心舞台始终在欧洲。开始于1870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化时代。电气化时代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专题十二
18、 重点要点探究 2.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综合国力的变化。世界格局中的主角曾几易其主,如17世纪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从而成为它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18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的殖民霸主和经济霸主。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由于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愿更多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经济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而在同一时期,美洲大陆上一个年轻而充满生机的国家美国在进行完历史上第二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后,又凭借“西进运动”中获得的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在19世纪末时,迅速超过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一跃成
19、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遭受重大损失,美国却大发战争财。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膨胀,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3.世界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国家利益是各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各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又直接推动世界格局的变化。如19世纪末,英国由于自身实力下降,放弃了“光荣孤立”的政策,主动与法俄结盟;二战中,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联合,共同对抗法西斯的侵略。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4 2011江苏卷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
20、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4 D【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这里需要知道“另一场战争”是什么、“重建世界”指什么,方可顺利解题。结合历史知识可知1945年提示我们二战即将结束,那么接下来的战争主要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重建世界”即从两国利益出发建立国际新秩序。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
21、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A欧洲共同体形成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C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变式题 D【解析】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并未确立,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项不正确。专题十二 时政热点链接 利比亚局部冲突和战争与和平链接理由争取世界的和平,避免战争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
22、的两大主题。通过利比亚局部冲突可以看出世界并不太平,在局部地区冲突不断,影响世界的和平。考点链接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和重要的局部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和影响;考查当前的国际形势;考查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题型预测选择题的几率非常大,但要注意以二战和联合国为切入点的主观试题的考查。时政热点链接专题十二 时政热点链接 南海问题看大国关系和冷战思维链接理由南海问题之所以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美国插手南海问题,不仅使得南海问题复杂化,也造成地区的不稳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美国的冷战思维在作祟,利用南海问题遏制中国。考点链接冷战的表现和影响及冷战下的国际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的趋势
23、。题型预测该热点考查以选择题为主,特别是利用多种形式如漫画、地图和文字材料等来考查。专题十二 时政热点链接 例1 2010年4月30日,“世博会”在上海开幕,共228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其中包括尚未与中国建交的21个国家。这表明()世界局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世界主题 中国外交政策获得世界各国一致认同 世界政治多极化决定经济多极化ABCD专题十二 时政热点链接 例1 B【解析】本题以时政为切入点考查世界形势,本题可用排除法。表述错误,和中国没有建交说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没有得到各国的一致认可;表述错误,应该是经济多极化决定政治多极化。专题十二 时政热点链接 例2 2008年10月8日,
24、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日内瓦公布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中国排名首次跻身30强,并且继续领跑“金砖四国”。“金砖四国”是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名首个字母连缀起来,制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与砖的英文“Brick”发音相同)而得名。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巴西、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B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发展潜力不可低估D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专题十二 时政热点链接 例2 D【解析】本题以时政热点切入,考查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使各国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所以D项表述错
25、误。专题十二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12011四川卷 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来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D严守中立专题十二 教师备用习题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奉行的传统的欧洲外交原则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传统的欧洲政策是均势政策,反对任何独霸欧洲的势力。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备选理由】本试题主要提示教师和考生对历史的理解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专题十二
26、 教师备用习题 22011全国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专题十二 教师备用习题 A【解析】本题考查苏、美、英三大国在二战中军事上的合作与斗争的史实。解题的关键词是“反法西斯主要大国”“在军事上”。A项中的纪念币是指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一事件。B、D两项体现的是经济上的合作;C项是中、美、英三国合作发表的文件。【备选理由】本题属于典型的情
27、境型选择题,要注意该题型在高考中的地位。同时补充二战中大国关系的历史知识。专题十二 教师备用习题 32011海南卷 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专题十二 教师备用习题 C【解析】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
28、提,故选C项。【备选理由】本题为典型新课标地区高考真题,目的在于拓宽教师视野,把握新课标对这一专题考查的特点。专题十二 教师备用习题 4版图中的德意志“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图(a)图(b)图(c)图(d)专题十二 教师备用习题 请回答:(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2)图(b)和图(d)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3)图(c)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专题十二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1)由分裂到统一;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2)王朝战争或铁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战争方式。(3)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或美苏冷战。(4)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平统一胜于武力统一等。【解析】本题通过德意志政治版图的变迁,考查了德意志民族由分裂到最终走向统一的基本史实及其得失。前三问,应围绕德国历史上影响其政治版图变动的重大事件来回答,如德意志统一、二战后对德国的处置和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等。第(4)问应从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统一趋势和实现统一的手段方面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