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842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如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三历史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有“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由此可知A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B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

2、化的影响C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D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2“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婢直之风,于斯行矣。”后汉书中的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汉代A文人的入世精神 B士族的专横跋扈C清谈的大肆盛行 D选官的极度混乱3下表是关于汉代社会情况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贡禹传臣禹年老贫穷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3、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 B豪强地主操纵政局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 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4下表为不同史籍对于隋大业十三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帝(唐高祖)曰:“西河绕山之路,当吾行道,不得留之。”六月甲申,乃命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率众取之。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殷峤)义兵起,召补大将军府掾,参预谋略,授心腹之寄从隐太子攻克西河。旧唐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八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资治通鉴隋纪建成至(太原),高祖大喜,拜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引兵略西河郡,从平长安。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注:西河,郡名,在今山西汾阳)A李渊为西河之战主帅

4、 B殷峤为西河郡长官C李建成为西河之战将领 D李世民攻克了西河郡5为酬劳谋臣武将以及优待皇室诸王,贞观十一年太宗定下制度:勋臣、诸王为世封刺史。当时,刺史是一州之长,唐初全国仅有州(府)158个。侍御史马周上书反对,他举史实为例陈述该制度的危害,太宗最终采纳马周之言,停止了世袭。这则史事A折射出唐初政治的民主性 B蕴含了唐太宗施仁政的方略C凸显了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 D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施政风格6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 B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C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 D扬州、越州是当

5、时文化中心7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它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C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8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

6、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城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9.“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学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学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10“学校,所以养士也”,“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太学祭

7、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在这段材料中,作者意在强调A经世致用 B尊师重教 C知行合一 D直言进谏11.元史百官志记载:“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世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外后名军机处。”材料所述两个对应机构A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B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C两者皆为中央常设行政机构D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12. 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

8、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表述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1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C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

9、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D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1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1518611895年,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法学教科书仅18部,均为美、德、法、英、瑞士、荷兰等欧美国家的法学著作。清末翻译日本

10、政法书籍渐成潮流,翻译量达200多种。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欧洲列强对华侵略加剧 B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C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 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16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17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

11、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18“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B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C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D北洋军阀的统治受到沉重打击19“舰舰长萨师俊在长江中游与日机互击阵亡。今日党政军长官均到其家吊唁。”1938年11月1日,申报刊发题为华军舰长萨师俊阵亡的短讯,出于战时保密的考量,对军舰及与日军交战地作了模糊处理。该军舰参与的战役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

12、中国计划B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C使抗日战争由此进入相持阶段 D取得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20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决定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2题14分。21(1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在推行严刑峻法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以显示皇帝的至高和独尊。如规定臣下写给皇帝的文书应称“奏”,自称应称“昧死”等,但毕竟不完善,远不能适应大一统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承秦制后,由于礼仪的不健全,臣子在刘邦面前非常随便,甚至“饮(酒)争功”,于是刘邦接受叔孙通的建议,由儒生们创制朝仪以确定君臣名分等级。朝仪规定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长乐宫接受百官朝贺,“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高祖非常高兴,脱口而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武帝时,又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由于儒家强调遵从等级秩序,这无疑为统治者强化礼仪提供了理论依据。

14、此后各朝皇帝都以儒学为指导,加强礼仪建设。隋文帝制定五礼130篇,唐太宗时制定贞观礼138篇,宋太祖时制定开宝通礼200卷礼仪礼规越来越细密。 摘编自常智敏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已然,未尝参错。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卿监有卿监之班,将军有将军之位。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彝伦,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 【唐】颜真卿争座位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专制国家礼仪制度发展的阶段特征并说明这一发展过程的实质。(8分)(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

15、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朝堂礼仪和座次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受到重视的原因。(6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表3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表3 孔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太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太祖 “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 清世宗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

16、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孙中山 “五族共和” 毛泽东 “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

17、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如皋高级中学2019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DCDBCDCA题号11121314151

18、617181920答案BDDCCDCD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2题14分。21.(14分)(1)阶段特征:秦朝时礼仪制度初创,有待完善;汉朝制定了完善的礼仪制度,并以儒学为其理论依据;汉之后历代王朝的礼仪制度继续发展,逐渐细密。(6分) 实质:君主专制(皇权)的强化。(2分)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重视秩序规范的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能突出等级尊卑,以维护皇权威严。(6分)22. (12分)示例: “大一统”思想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丰富。 西周时期,各民族繁衍生息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风俗、文化,但随着分封制、宗法制和礼

19、乐制的推行,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融合交流,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分裂动乱,诸子百家不仅将原有的“大一统”观念系统化、理论化,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加强调国内政治秩序的统一问题。 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初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系统发挥了大一统思想,强调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符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清政府力主华夷同源,无内外、中外之分,确立了清代“天下一家”“中外一体”的“大一统”观念。以此为指导,在边疆地区设置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建立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总之, “大一统”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其内容的发展与丰富,推动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和文化进步。23.(14分)(1)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失去民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等都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每点1分,共6分) (2)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近代化。(每点2分,任答4点给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