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青岛第十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1.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2.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下图)中能反映出的农耕时代特征是( )A.过分开垦,造成农业危机 B.定居生活,形成农耕聚落C.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化 D.种植作物,兼有饲养家畜3.汉代有学者说,
2、“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 )A.带有浓郁的神权色彩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D.最高权力高度集中4.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A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B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C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 D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5.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 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6.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3、“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西周王室对诸侯失控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中原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融合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外因A. B. C. D. 7. 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就犹如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说明孔子( )A.注重社会和谐 B.强调以民为本C.主张以德治民 D.宣传克己复礼8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眼点
4、都在于( )A.宇宙时空 B.君主权力C.社会秩序 D.个人价值9.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突出表现在()从宗法分封到中央集权铁制农具和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从世卿制发展到任官制专制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A. B. C. D.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A创立皇帝制 B建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 D颁行“推恩令”11.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
5、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12.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 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B. 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C.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 拓展了疆域,使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1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
6、业的控制14.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家学派的思想C.趋向“独尊儒术”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15.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孝文帝旨在说明( )A.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B.徙居平城的必要性C.移风易俗的必要性 D.文武兼治的必要性16.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使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
7、通过九品中正制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此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17.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A.皇权不断加强 B.长期处于分裂C.外戚势力衰落 D.皇权相对削弱18.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唐高祖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都是鲜卑人后裔。这说明( )A唐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鲜卑人是唐朝的统治民族C唐朝各
8、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D唐朝对鲜卑实行和亲政策19. 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表1可知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20.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
9、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21.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是后人对秦汉、隋唐制度的基本概括。这里的“制”和“规”是指()A封邦建国;三公九卿和察举制 B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C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察举制22.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核心机关。这一历
10、程反映了(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示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23. 新唐书中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法弊坏遂作两税法。”该评论( )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24.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 南方商业活跃,城市
11、经济繁荣C.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 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到某种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材料中体现的这一制度盛行于()A. 汉朝B. 魏晋南北朝C. 唐朝D. 宋朝26.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A.注重实验B. 理论探究C. 适可而止D. 注重实用27.读表:记述
12、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8.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
13、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9.“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成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A. 词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发明B. 词的格调不高,为士大夫不耻C. 词的繁荣与商业的发展有关D. 词的出现标志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30.“只
14、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A. 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B. 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 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 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31.南北朝时期草书盛行,但在北方却多“魏碑”体,“魏碑”体字形方正,规矩庄重,大多出现在寺院碑刻、造像题记、摩崖刻石中。这反映出当时( )A.楷书出现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佛教盛行 D九品中正制的推行32.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 )A.在战乱
15、时期更为发达 B.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C.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D.注重运用辨证施治方法33. 宋代地方实行路州县三级制,“路”的军、民、财、刑各权分散于四司,“路”之下的各州保持直接向中央奏事的权力。这一制度设计()A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34.因下列事件而导致宋朝迁都和重建的是()A陈桥兵变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绍兴和议35.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
16、评价B. 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 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D. 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6.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其出发点是( )A.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B.巩固契丹的奴隶制度C为了笼络汉族地主官僚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37李治安在行省制度研究中写道: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都省)分支机构的性质,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由此可见元代行省( )A充任了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B完全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C体现了集权与分权主辅结合 D赋予了地方极大的自主权限38. 宋代城
17、市游民研究一文中写道:“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与前代相比。城市的经济功能更加凸显。”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农业失去基础地位C打破了坊市界限 D城市人口日渐增多39.下面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A.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40.“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句话评价的应是( )A.董仲舒新儒学 B.荀子思想 C.道家学说 D.程朱理学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8、2小题,共40分)42.(20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司马迁管蔡世家材料二 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宋史中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 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19、说明“汉”对“秦”制以及“宋”对“唐”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10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42. (20分)古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表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
20、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 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概括科举制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
21、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6分)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第1学段模块检测答案一、选择题15 BBACB 610DCCAC 1115 CCDBA 1620ADCBC2125BCDCB 2630DCDCD 3135CCDCC 3640ACCCD(2) 材料题41.(1)制度:分封制。(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统治。(2分)(2)汉朝:继承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2分)发展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中朝制度(2分)宋朝:继承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2分)发展设“二府三司制”,建禁军,派文臣做知州管行政,转运使管财政,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2分)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42. (1)察举制:以德才为主;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 (4分)(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朝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任答两点,4分)影响: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扩大官吏人才来源。(6分)(3)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