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单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年11月6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成功将1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1、2题。1.火箭升空过程中()A.气温越来越高B.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C.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D.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2.对对流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气流水平运动明显B.有极光现象发生C.大气层比较稳定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解析】1选C,2选D。第1题,火箭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高
2、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因此火箭升空过程中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第2题,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极光现象发生在高层大气;平流层气流水平运动明显;极光现象发生于电离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相关。图示为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图,完成3、4题。3.19792008年,华北地区()A.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B.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C.对流层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D.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大4.下列关于华北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及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B.利于生
3、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C.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D.矿物燃料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解析】3选C,4选D。第3题,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高度趋于增加,说明对流活动趋于旺盛;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大,但没有明显减小的表现;据图可知,对流层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对流层与高层大气之间还隔着一个平流层,因此对流层的能量几乎不能传递到高层大气。第4题,华北地区对流层高度趋于增加,说明气候在变暖;全球变暖会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短时间内改变,并不利于大多生物繁育;气候变暖导致中纬度蒸发加剧,华北地区气候变得干旱;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得对流层温度升高,空气对流作用
4、增强,使对流层顶部高度升高。研究发现,近年来南亚棕色云团季节性爆发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下图为1月份棕色云团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飘浮在空中的棕色云团带来的影响是()A.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C.减弱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6.棕色云团沉降后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主要原因有()将废热传递给冰川 减少冰川表面的热量散失 地面反射减弱 地面辐射增强A.B.C.D.【解析】5选D,6选C。第5题,飘浮在空中的棕色云团能够削弱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降低,从而减弱地面辐射;但
5、其不能影响大气上届的太阳辐射;其能够阻挡长波辐射散失,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第6题,棕色云团携带的废热经过长途跋涉已经散失在空气中;沉降在冰川表面的颗粒比较细小,不能减少热量散失;棕色云团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地表冰雪颜色加深,使得地面反射减弱,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使得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加剧。(2021荆门高一检测)2020年5月14日,湖北神农架林区大九湖景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整个大九湖被一层白云包裹,云海翻腾十分壮观。下图为神农架云海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与神农架云海形成原理相符的是()8.云海对神农架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A.空气湿度下降B.热岛效应增
6、强C.昼夜温差缩小D.大气污染加剧【解析】7选B,8选C。第7题,夜间湖泊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含有水汽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凝结,形成云海;城郊热力环流与题意关系不大;山谷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云海的形成;湖泊上空盛行下沉气流时,不利于云海的形成。第8题,云的本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云海使得神农架地区空气湿度上升;云海能削弱太阳辐射,所以热岛效应不会增强;云海形成后,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昼夜温差缩小;由于云海使得昼夜温差缩小,因此不易形成逆温现象,因此大气污染不会加剧。(2021佳木斯高一检测)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9、10题
7、。 9.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A.甲乙丙丁甲B.甲丙丁乙甲C.乙甲丁丙甲D.乙丁丙甲乙10.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B.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C.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D.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解析】9选A,10选C。第9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为近地面,甲地的气压比乙地高,丙丁两地位于高空,丙地的气压比丁地高,所以在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方向是甲流向乙,高空中为丙流向丁,垂直方向上为乙流向丙,丁流向甲,环流方向最终为甲乙丙丁甲。第10题,如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夜间的陆地或白天的海洋;若表示山谷间的热
8、力环流,乙为夜间的山谷;若表示城郊热力环流,甲为郊区;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河口锋是指河口地区不同性质水体或水团之间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界面,界面附近往往存在一种或多种水文化学要素(盐度、温度、浊度、密度等)的最大梯度。下图为某年长江河口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长江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其中,长江河口锋位置距离海岸最远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夏季长江河口锋的形态最接近()13.关于长江河口锋及附近水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河口锋水域盐度比东、西侧水域高B.河口锋水域水体透明度较高C.河口锋可能会影响到河口港的通航D
9、.河口锋水域生态系统较稳定【解析】11选B,12选B,13选C。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长江河口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与季节关系密切。长江水量最大时,长江河口锋随着河水向海洋推进,结合长江的汛期情况可以推断距离海岸最远的季节为夏季。第12题,由材料中河口锋的含义结合海陆性质和长江流域降水特点可知,在夏季长江水(水量大、水温高)与海水盐度、温度、浊度、密度梯度最大,长江河口锋最明显(分界线明显)。第13题,在河口锋海水与河水交汇,水域盐度比西侧水域高、东侧水域低;河口锋海水与河水交汇,水域搅动,水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河口锋水域泥沙受到顶托作用,会大量淤积,可能会影响到河口港的通航;河口锋是河流
10、向海洋水域过渡的区域,各组分要素不稳定,生态系统也不稳定。目前,很多国家利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供应不足,图1为世界海水淡化产能区域分布图,图2为利用某方法进行海水淡化的成本构成图。完成14、15题。 14.甲国最可能为()A.巴西 B.印度尼西亚C.蒙古 D.沙特阿拉伯15.与中国相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利用该方法进行海水淡化的优势是()A.海水资源丰富 B.劳动力较廉价C.能源资源充足 D.科学技术发达【解析】14选D,15选C。第14题,根据图1中的信息可知,甲国海水淡化产能比例高,说明该国淡水资源极其缺乏,因此该国最可能是沙特阿拉伯;因巴西、印度尼西亚水资源相对丰富,蒙古水资源虽较少,但是
11、该国属于内陆国,远离海洋,水资源补给,不靠淡化海水补给。第15题,根据图2可知,该淡化海水的方法,消耗电费比重最高,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利用这种方法淡化海水具有优势。阿联酋是著名的石油输出国,石油资源丰富,因此与中国相比,阿联酋利用该方法进行海水淡化的优势是能源资源丰富。2020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如期而至。据此完成16、17题。16.钱塘江大潮()A.仅有观赏价值,不能转化为能源B.海上生明月之时正宜观潮C.与杭州湾的地形有密切关系D.一天中只有一次起落17.杭州湾口盐度最低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16选C,17选B。第16题,钱塘江大潮可以转化
12、为潮汐能;海上生明月指中秋满月时节,月亮于日落时升起,月光正是皎洁之时主要位于夜晚,此时不宜观潮;杭州湾为典型的喇叭口地形,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杭州湾的地形有密切关系;大潮一天中有两次起落。第17题,杭州湾口地处钱塘江入海口附近,该区域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湾口地带受河流淡水的稀释作用更强,盐度最低。(2021天津高一检测)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箭头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据此完成18、19题。18.若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M、N分别为()A.7、16B.16、7C.7、23D.16、7719.人类修建水库所在的环节是()A.MB.SC.ND.Q【解析】18选C,19选B。第18题,水循
13、环使全球水量维持平衡;根据此原理读图分析,M表示水汽输送,其数值=P(海水蒸发)-T(海洋上的大气降水)=7;N表示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其数值=M(水汽输送)+Q(陆地水汽蒸发、蒸腾)=23。第19题,人类修建水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为S地表径流,调节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 图示意我国某喀斯特地貌区一定范围内的水循环部分环节水量统计,该区域年降水量约1 400 mm,其年总径流量约为860 mm。读图完成2022题。 20.材料反映出该区域水循环的各个环节()A.下渗量等于地下径流量B.蒸发量小于540 mmC.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D.地表径流远大于430 mm21.该区域地下径流非常丰富的原因是(
14、)A.地表水的渗漏量大B.断层产生大量地下水补给C.防止地面沉降回灌地下水D.为保护地下水而禁止开采22.该区域()A.径流总量少,水土流失轻B.降水多,地表水资源丰富C.夏、秋季常出现沙尘天气D.冬、春季常出现严重旱灾【解析】20选B,21选A,22选D。第20题,该区域降水量1 400 mm,径流总量860 mm,其他包括蒸发蒸腾及人为饮用水等约为540 mm,蒸发量小于540 mm;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基本相等,约为430 mm,但实际上地表水下渗过程中,土壤及植物会吸收一部分水分,因此地下径流量不能等于下渗量,且地下径流可能还有地下水的补给。第21题,喀斯特地区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沿裂隙大
15、量下渗,形成地下暗河,因此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乏;并非因为回灌地下水;为保护地下水而禁止开采,不利于水资源的利用。第22题,据图可知该地区冬、春季降水很少,且位于喀斯特地区,地表水下渗严重而使地表水资源缺乏,形成严重的旱灾;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土层薄,易造成水土流;该地夏、秋季降水较多,不易出现沙尘天气,但冬春季节常出现严重旱灾。下图为某地森林树种分布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树种。据图完成2325题。 23.此种森林最可能属于()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2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的国家是()A.日本 B.巴西C.芬兰 D.俄罗斯25.下列
16、关于该森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森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B.该森林的破坏不会造成水土流失C.大型工程建设是该森林遭破坏的主要原因D.整个赤道沿线全部是该森林的分布【解析】23选D,24选B,25选A。第23题,由图可知,在100 m2的范围内,就有10种左右的树种,说明树种特别丰富,应属于热带雨林。第24题,选项中只有巴西有热带雨林分布,且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雨林面积最大的分布区。第25题,由于无节制的砍伐,热带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其破坏会造成,肥力下降;热带雨林地区人烟稀少,很少有大型工程;赤道沿线大部分地区是热带雨林,但是有些高山或高原由于海拔高而没有热带雨林
17、的分布。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指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3)指出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中可知,冬季湖风、陆风风速都较小。湖陆风
18、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湖泊和周边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温差大小。博斯腾湖位于我国新疆地区,冬季河流断流,大气降水少,湖泊补给少,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气温低于0,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劲,导致湖陆风不显著。第(2)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气压高)的地区吹向气温高(气压低)的区域;夏半年,日出较冬半年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半年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半年大,湖面升温慢,导致夏半年湖陆之间比冬半年湖陆之间更早形成较大的
19、温差,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3)题,城市具有热岛效应,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改变局地小气候,使湖泊周边陆地气温升高。白天,陆地气温比原来更高,近地面低压更低,湖泊气温基本不变,湖陆之间的温差增大,使湖风加强;晚上,陆地气温比原来升高,近地面气压较原来稍高,湖泊气温基本不变,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答案:(1)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2)夏季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
20、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27.读渤、黄、东海2月和8月多年月平均表层水温的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比较2月和8月的等温线有何差异,并分析原因。(2)图中B海区2月等温线有何特征,并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差异就是等值线的疏密程度不同。夏季因为南北气温差异小,导致海水温度差异小;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导致海水温度差异大。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等温线向北凸出,“凸低
21、为高”的规则说明该地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度高,受海陆分布和暖流的影响。答案:(1)差异:2月等温线比8月密集。原因:2月该海区北部比南部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南北温差大,故等温线密集;8月该海区北部比南部虽太阳高度角小,但昼长长,南北普遍高温,故等温线稀疏。(2)特征:等温线向北凸出。原因:2月为冬季,陆地温度低于海洋,距陆地越远受陆地影响越小,温度越高;受暖流的影响,其水温比同纬度的海区高。28.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和。(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3)在甲、乙两
22、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中陆地为北美洲局部,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第(2)题,甲图中等温线弯曲分别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第(3)题,等温线的指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第(4)题,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答案:(1)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夏季(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
23、3)(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乙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2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 2 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图)。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2)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其最大水量出现在夏季,理由是_。(3)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坎儿井所在地区为内流区,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坎儿井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水量受气温影响大,夏季气温最高,高山冰雪融水量最大。第(3)题,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主要是为了防止水量损失,要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陆地内循环(2)高山冰雪融水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该地区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3)由于新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采取地下输水可以有效防止水分的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