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众兴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2分)(2012重庆)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2(2分)(2012上海)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2、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来源:Zxxk.Com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3(2分)(2011福建)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4(2分)(2010上海)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5(2分)(2014秋肥东县校级月考)现象:小明的手指
3、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正确的是()A比较项目:反射弧的完整性;现象:不完整,现象:完整B比较项目: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现象:可以不要,现象:一定需要C比较项目: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现象:多,现象:少D比较项目: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现象:多,现象:少6(2分)(2012海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7(2分)(2012海南)关于激素和神
4、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8(2分)(2011山东)如图表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B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泡C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mRNAD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9(2分)(2009广东)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
5、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10(2分)(2010天心区校级模拟)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图1为实验示意图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aBbCcDd11(2分)(2013海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12(2分)(2013海南)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
6、原C胰岛素D氨基酸13(2分)(2013海南)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来源:Zxxk.Com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14(2分)(2013天津校级模拟)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获得的生根数目都不相同D在正式实验
7、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15(2分)(2012重庆)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6(2分)(2009江苏)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17(2分)(2013秋江西期末)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
8、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18(2分)(2009安徽)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19(2分
9、)(2012兴化市校级学业考试)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40020(2分)(2013石家庄二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
10、衰退21(2分)(2014秋肥东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22(2分)(2014秋安溪县校级期中)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
11、利用23(2分)(2014秋安徽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24(2分)(2014立山区校级模拟)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
12、在D点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25(2分)(2014重庆模拟)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来源:Zxxk.Com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0分)26(7分)(2013山东)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
13、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只/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使用,减轻 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以促进鸭的生长27(7分)(2014扶沟县校级模拟)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B是分解者),图中(填
14、字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可表示为,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Akg(2)图2中,的比值代表(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分别属于和(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3)图2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28(9分)(2013徐州一模)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15、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103 kJ/m2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演替29(5分)(2014秋肥东县校级月考)福寿螺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如图是防治福寿螺的稻鸭生态农业模式请回答:(1)除图中生物外,该生物群落中还应有的成分是(2)该食物网中,
16、福寿螺占有第营养级,其与鸭子的种间关系是(3)稻田养鸭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从而提高水稻产量(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为,取食线虫的比例为,福寿螺每增加1kg体重,从理论上分析,应消耗水稻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30(6分)(2012山东)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图所示(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
17、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免疫31(8分)(2011安徽)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18、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分解,抑制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32(8分)(2011海南)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兔与人的中间关系是鼠疫杆菌与人的中间关系式(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于,小于、等于)釉对鼠种
19、群数量的影响;大量不杀釉会导致鼠种内竞争(增强、不变、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能、不能)传递给植物2014-201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众兴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2分)(2012重庆)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
20、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解答:解:A、麻疹病毒减毒形成疫苗,是大分子物质,属于抗原,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故A错误;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发挥作用,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故B正确;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迅速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 产生大量抗
21、体,故C错误;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疫苗、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将注射抗原和注射疫苗相互进行比较,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2(2分)(2012上海)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来源:Zxxk.Com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
22、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下丘脑的功能主要有:1、水、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2、体温调节中枢;3、血糖调节中枢;4、内分泌的调节枢纽;5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2)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引起尿量减少,A错
23、误;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C正确;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加快,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涉及到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过程中的作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生理过程熟练掌握和理解3(2分)(2011福建)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24、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受温度、PH值得影响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解答:解:A、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酶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神经递质由突触
25、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突触间隙);A错误B、部分激素是蛋白质,部分是脂质等;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C、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C正确D、酶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后就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知识的记忆及知识迁移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4(2分)(2010上海)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
26、和传导;反射的过程 分析:本题是考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及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解答:解:膝跳反射中,只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膝跳反射的过程是: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为:树突细胞体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膝跳反射的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不是树突末端,A错误;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27、,膝跳反射的兴奋由树突末端产生传向细胞体、轴突,不是由轴突传向细胞体、树突,错误;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突触由感觉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组成,C正确;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膝跳反射的兴奋由树突末端产生传向细胞体、轴突,由轴突传向突触结构,不能由树突直接传向突触,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和兴奋在该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对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和反射活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2分)(2014秋肥东县校级月考)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正确的是()A比较项
28、目:反射弧的完整性;现象:不完整,现象:完整B比较项目: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现象:可以不要,现象:一定需要C比较项目: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现象:多,现象:少D比较项目: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现象:多,现象:少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反射的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解答:解:A、现象I是非条件反射,II是条件反射,都需要反射弧的完整性,A错误;B、非条件反射可以不需要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一定需要,B正确;C、相比
29、较而言条件反射需要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C错误;D、缩手相关肌细胞的数量一样多,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6(2分)(2012海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解决本题需掌握: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
30、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解答:解: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故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B错误;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故C错误;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
31、内正,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结构以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2分)(2012海南)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共性:(1)都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激素具有靶细胞,神经递质也具有靶细胞,即突触后神经元(2)作用完后都被分解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发生改变,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之后
32、神经递质被分解重新利用(3)本质上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激素与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解答:解:A、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正确;B、乙酰胆碱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C、激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D、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关基础知识,涉及到激素发挥作用后的去路、乙酰胆碱的贮存部位、激素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等内容,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8(2分)(2011山东)如图表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
33、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B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泡C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mRNAD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考点:突触的结构;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代表整个大圆,分为和,中又包含解答: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主要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故A正确;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结构,故B错误;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其中RNA又分为mRNA、tRNA、rRNA,故C正确;D、免疫包括特异性免
34、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其中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体液的组成、突触结构、核酸的种类和免疫的种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2分)(2009广东)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35、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答:解: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A正确;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B错误;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例如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例如甲状腺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腺激素的作用、激素含量的调节控制
36、,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掌握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10(2分)(2010天心区校级模拟)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图1为实验示意图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aBbCcDd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b所示在最适浓度之前,随浓
37、度增加,弯曲度越大,越小,但是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越小,而值越大解答:解:A、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A错误;B、在最适浓度之前,随生长素浓度增加,弯曲度越大,越小,但是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越小,值越大,B正确;C、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也越小,值越大,而不是不变,C错误;D、d曲线与高浓度时的抑制作用不相吻合,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图和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其次要求考生结合各曲线的走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1(2分
38、)(2013海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递质是一种有机小分子物质,通常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解答:解: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A正确;B、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能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C正确;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膜兴奋
39、或抑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2(2分)(2013海南)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环境成分一般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解答: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B、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
40、内环境成分,B正确;C、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氨基酸属于营养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积累,难度不大13(2分)(2013海南)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机体可以损伤心脏
41、瓣膜属于自身免疫病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解答:解: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对外来器官排异,正常机体也可以进行,故A错误;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免疫过强中的过敏反应,故B错误;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过弱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故C错误;D、“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14(2分)(2013天津校级模拟)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
42、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获得的生根数目都不相同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解答: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
43、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故A错误;B、插枝生根的数目为实验的因变量,无关变量包括枝条的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温度等,故B错误;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的两侧,总会找到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对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故C错误;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生根最多的为最适浓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
44、力15(2分)(2012重庆)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数量变化分析题图曲线可知,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点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A、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
45、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正确;B、“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在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最大,超过该点增长率下降,因此ab段种群的增长率下降,B错误;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正确;D、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既能使植物等生产者被啃食的较少,又可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对种群“S”增长曲线的分析,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分析题图曲线,找出
46、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曲线是解题的关键16(2分)(2009江苏)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爆发,原因是水体中含有大量的
47、氮、磷等矿质因素所导致的,并未涉及能量流动问题,是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解答:解: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故A错误;B、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因此没有能量流动,故B正确;C、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食物链较短,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故C错误;D、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则能量便沿着食物链,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17(2分)(2013秋江西期末)下列属于种间
48、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解答:解:A、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错误;B、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
49、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错误;C、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错误;D、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争关系,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间竞争的知识,难度中等,理解竞争是指两种生物有着共同的生活资源或生存空间18(2分)(2009安徽)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
50、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表格分析,黑腹果蝇引入到奶瓶新环境中时,开始的适应期种群的数量增长缓慢,随后增长加快,种群处于增长型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增长率下降,整个种群的发展过程符合“S”型增长解答:解: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错误;B、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错
51、误;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正确;D、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19(2分)(2012兴化市校级学业考试)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
52、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400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即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种群数量
53、增长率为0,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c点之后,B错误;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C错误;D、c点为K/2处,种群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200,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20(2分)(2013石家庄二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的
54、信息传递 分析:在表示捕食关系中的曲线中,有两种方法判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一、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可以判断图中甲为被捕食者;二、被捕食者的数量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的数量呈现后增加者后减少的趋势解答:解:A、在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呈现后增加者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图中甲种群为被捕食者,乙种群为捕食者,故A正确;B、M点时,乙种群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应大于死亡率,故B正确;C、图中,甲种群增长时促进乙种群不断增长,但是当乙种群增长大一定程度后就会抑制甲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可以看出两个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故C正确;D、两种
55、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种间关系中的捕食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1(2分)(2014秋肥东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与散失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
56、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解答:解:A、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A错误;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是指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B错误;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与散失过程,C正确;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意在强化学生对能量流动的概念的时间、理解与运用22(2分)(2014秋安溪县校级期中)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
57、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来源:学科网ZXXK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d代表呼吸作用,b代表光合作用;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传递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d代表呼吸作用,b代表光合作用
58、,A错误; 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B正确;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正确;D、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可以反复利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3(2分)(2014秋安徽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
59、少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散失到大气中,A错误;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的,B错误;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C正确;D、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多少与初级消费者数量无关,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
60、2分)(2014立山区校级模拟)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来源:学科网ZXXK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D点之前,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B点最大)后减小,最后为0(D点),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种群数量增大,食物和空间相对减少,导致和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是天敌数量增加;要合
61、理利用该动物资源,应使种群密度维持在增长速率最大的B点;该种群的最大环境容纳量为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解答:解:A、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呈S型增长,故A错误;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种群数量增大,食物和空间相对减少,导致和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是天敌数量增加,故B正确;C、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B点时的水平,种群增长率最大,数量恢复比较快,故C错误;D、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数量为,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达到K值,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用文字、图表 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
62、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5(2分)(2014重庆模拟)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解答:解: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
63、+D1),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正确;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图解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提升
64、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0分)26(7分)(2013山东)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6只/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B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
65、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减轻 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鸭的生长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本题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害虫防治的综合性考查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前者使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较小的动物,后者使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是,取样是关键,取样要做到随机取样;分题图曲线可知,、曲线为防治成本与作物的价值与害虫密度的关系曲线,作物的价值与防治成本之差是收益量,利用生物防治如引进害虫的天敌,既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又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解答:解:(1)由于稻
66、田中田螺活动能力极弱,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 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用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分析表格数据可知,6个样方的 种群密度分别是15、18、15、19、15、14,取其平均值为(15+18+15+19+15+14)6=16只/m2(2)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图中的2条曲线,一条是防治成本,一条是作物的价值,对于害虫的防治需要一定的成本,害虫密度越低,所需要的成本越高,作物的价值也高,但作物的价值是有一定限度的,而防治害虫的成本与作物的价值相比是无限的,因此表示表示将有害生
67、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表示不同害虫密度下的作物价值;收益量是价值量减去成本量,在A、B、C三点中,B点价值与成本之差最大,因此将害虫控制在该密度下收益最大(3)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故答案应为:(1)随机取样 16(2)B(3)农药 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无机物点评:来源:学,科,网本题的知识点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 取样的关键和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防治成本、作物的价值、收益量与害虫密度的关系的分析,生物防治的优点,(2)是本题的难点,准确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
68、题的关键27(7分)(2014扶沟县校级模拟)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B是分解者),图中A(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可表示为ADE,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A25kg(2)图2中,的比值代表兔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和分别属于草和兔(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3)图2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可知: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
69、和E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仅能完成无机碳转化成有机碳而且能将消费者、分解者不能直接利用的光能转化为可用的化学能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指生产者草流向第二营养级兔的能量或兔子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是指由兔子流向狼能量或在该食物链中狼从兔子中同化的总能量故/代表连续两个营养级兔子、狼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兔子排出粪便中的能量,粪便的主要成份是兔子获取食物草经消化吸收后残余部分故从能量角度来说该部分能量是草的能量,是遗体残骸等成份中的能量,此处的遗体残骸是由兔子形成的故其含能量是免子同化总能量中一部分;此处突出信息传递对生物种间捕食关系的影响,而捕食关系对生态系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解答:解:(1
70、)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向无机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其中生产者利用光能或化能合成从无机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因此从箭头指向来看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碳循环上是双向,消费者、分解者均有箭头指向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均有箭头指向分解者故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题目已知)、D和E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仅能完成无机碳转化成有机碳而且能将消费者、分解者不能直接利用的光能转化为可用的化学能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据上分析A是生产者、D和E消费者其食物链为:ADE;E每增加1kg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至少需A:=25kg(2)是指生产者草流向第二营养级兔的能量或兔子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71、,是指由兔子流向狼能量或在该食物链中狼从兔子中同化的总能量故/代表连续两个营养级兔子、狼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兔子排出粪便中的能量,粪便的主要成份是兔子获取食物草经消化吸收后残余部分故从能量角度来说该部分能量是草的能量,是遗体残骸等成份中的能量,此处的遗体残骸是由兔子形成的故其含能量是免子同化总能量中一部分;(3)此处突出信息传递对生物种间捕食关系的影响,而捕食关系对生态系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故答案为:(1)A ADE 25 kg (2)兔狼 草 兔(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种间关系和信息传递等主要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
72、力同时也考查考生读图能力28(9分)(2013徐州一模)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7%(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化学能(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
73、的压力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5103 kJ/m2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分析图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去路: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74、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分析图2,种群增长率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种群增长是S型曲线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
75、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所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3)图1中,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
76、52.5=5(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2.7%(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有机物中化学能(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给分)5(4)CE(5)群落(或次生)点评:本题结合生态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
77、动图和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图,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题图的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29(5分)(2014秋肥东县校级月考)福寿螺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如图是防治福寿螺的稻鸭生态农业模式请回答:(1)除图中生物外,该生物群落中还应有的成分是分解者(2)该食物网中,福寿螺占有第二、三营养级,其与鸭子的种间关系是捕食(3)稻田养鸭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从而提高水稻产量(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为,取食线虫的比例为,福寿螺每增加1kg体重,从理论上分析,应消耗水稻7.5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78、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食物链一般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答:解:(1)生物群落是指某一区域的全部生物,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2)福寿螺在食物链水稻福寿螺鸭子中占第二营养级,在食物链微藻线虫福寿螺鸭子中占第三营养级;福寿螺与鸭子的关系是捕食关系(3)稻田养鸭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福寿螺增加1 kg体重,需要消耗水稻=110%=7.5(kg)故答案为:(1)分解者(2)二
79、、三 捕食(3)能量流动(4)7.5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组成、外来物种入侵及能量传递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并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30(6分)(2012山东)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图所示(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
80、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无(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图为反射弧的结构图,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
81、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首先要根据a处判断M是传入神经,再确定感受器和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兴奋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答: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称为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兴奋在突触上传递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兴奋(2)神经纤维某点兴奋时,此处表现为大量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由图可判断M(M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外)为传入神经纤维,N为传出神经纤维,b、c处分别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
82、前膜作用与突触后膜知,兴奋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由abc,而不能反向;(3)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强,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极易渗到组织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浆渗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增多,引起皮肤红肿;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为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回忆相关的知识点,解释图形,获得结论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反射弧的各个部分31(8分)(2
83、011安徽)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考
84、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突触的结构 分析:(1)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另外也会使尿量增加(2)负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负反馈调节(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与受体结合,引起兴奋的传递;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解答:解
85、:(1)饮水后,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使水重吸收减少;图中a所示为负反馈调节机制(2)剧烈运动状态下,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故答案为:(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 通透性 负反馈(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水盐平衡调节、突触的结构等知识点,
86、知识点考查相对容易,要结合模式图熟记相关的生理过程32(8分)(2011海南)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釉,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4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第四;兔与人的中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鼠疫杆菌与人的中间关系式寄生(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小于(大于,小于、等于)釉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不杀釉会导致鼠种内竞争增强(增强、不变、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
87、内储存的能量不能(能、不能)传递给植物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 分析:从图中食物网可看出,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人、植物兔人、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植物兔鼬鹰、植物兔鹰,关于鹰的食物链有四条,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关于人的营养级有2条,兔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竟争和捕食鼠疫杆菌是寄生在人体的有害微生物,因此与人的关系是寄生跳蚤寄生在鼠身上,不会立即使鼠死亡,而鼬捕食鼠后,鼠会立即死亡因而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更大;大量捕杀鼬使鼬的数量减少,从而使鼠天敌减少,鼠的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强蘑菇是营腐生的真菌,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逆转的解答:解:(1)正确找到传向鹰的食物链: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4条食物链中鹰分别占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兔和人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还有竞争关系(都以植物为食);鼠疫杆菌寄生在人身上,因此为寄生关系(2)跳蚤寄生在鼠身上,而鼬捕食鼠,因此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更大;大量捕杀鼬使鼬的数量减少,从而使鼠天敌减少,鼠的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强(3)蘑菇分解植物的残体,因此属于分解者,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故答案为:(1)4 第三、第四 竞争和捕食 寄生 (2)小于 增强 (3)分解者 不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考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