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天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降生( jing ) 耘耕( yn ) 晤面( w ) 轮替( ln )2预习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参考:“招手”、“辽阔”、 “工作”、“相逢”这首诗揭示了友情怎样的内涵?参考:诗中指出友情是朋友之间彼此的勉励和支持,友情是生活的动力,揭示了友情的价值。这首诗是通过怎样独特的视角,来讴歌真挚的友情的?参考:通过朋友别离这一特定视角,展开奇特的想象,讴歌了真挚的友情。“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个比喻句的意思是什么?参考:诗人是借这个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3认识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
2、字君培。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1923年起先后参加和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冯至在20世纪20年代以创作抒情诗著称,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直到抗战胜利。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至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创作,还多次出国访问,从事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活动,先后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
3、会长等职。别离歌颂了真挚美好的友情,内涵上侧重指出友情是朋友彼此的勉励和支持,友情是生活的动力,揭示了友情的价值。意象和语言运用有特色。运用“挥手”、“辽阔”、“工作”、“相逢”等意象,以具体描写始,以抽象的感悟终,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和过程,融思于诗,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 冯至十四行诗,受德国现代主义作家里尔克的影响,表现了对于永恒,对于自然,对于流逝中万物的体验和思考。冯至说,里尔克“使我看植物,不卑不亢忍受风雪,享受阳光,春天开它的花,秋天结它的果”。没有急躁,担当风雨,忍受艰苦,默默地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诗中“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各自把各人的世界耘耕”等,就表达了这样的人
4、生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包含着时间意识。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说:“不能计算时间,年月都无效,就是十年有时也等于虚无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勇敢地立于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怕后边没有夏天来到。”生长、死亡,独立不移,以感恩的心情,与万物融为一体,获得永恒。冯至把这样的人生体验融化在诗歌的后两节诗境中,表现静默深邃的情怀。“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到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拓宽视野赏析冯至的名篇蛇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盛的草
5、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像一只绯红的花朵。1926何其芳曾这样评价冯至早期的诗作:文字并不太加修饰,然而却表达出来了一种沉重的浓郁的感情,好像就是这种感情本身构成了它的艺术魅力。在他同时和稍后的诗人中,有比他写得奔放的,有比他写得清新的,有比他写得绮丽的,然而用浓重的色彩和阴影来表达出一种沉郁的气氛,使人读后长久为这种气氛所萦绕,却不能不说是这个作者的特长了。鲁迅称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大概正是有取于此吧。何其芳的评述,道出了冯至早期诗作的艺术特质。读蛇这首诗,我们首先惊异的,是“蛇”这个比喻。“寂寞”一直是中国历代诗人书写的主题
6、,但是用一条安静、无言的蛇来比喻自己的寂寞,这恐怕还是第一次!这个比喻不仅新奇、大胆,突破了人们的审美常规(因此诗人会说“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更显现出情感的深度。如果对内心的“寂寞”没有深切的体验,就不可能想出“蛇”这个奇特的比喻。诗人不仅用“蛇”来比喻自己的寂寞,在接下来还说“它是我忠诚的伴侣”,这不仅表达了某种感激之情,而且还暗示出寂寞之深;而诗人的寂寞是和一种热烈而又默默的爱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未经表达的爱,也就是人们说的“单相思”。单相思很伟大,因为它培养了想象力。因此,别看这条蛇外表安静,心里却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这真是异常动人
7、!请注意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乡思”而不是“相思”,它比“相思”的意义更为丰富。因为蛇通常生活在草丛中,因此那“茂密的草原”才是它的故乡。它害的是一种怀乡病,它只有回到那里,才能感到生命的意义。那里,才是它生命的归宿。读到这里,诗中“你”的所指也渐渐明确起来:她是一个诗的对话者,一个寄托了诗人的全部渴望和爱的对象。全诗即为一种在想象中展开的“我与你”的对话。诗的最后一节,用“月影”的比喻,不仅写出了蛇的轻盈、迅捷,也写出了它的灵性,“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这样,从诗一开始的“你万一梦到它时”又回到了对方的梦,全诗就这样写出了一种“互梦”:“蛇”梦到了那“茂密的草原”,而对方也梦到了这条“蛇”;更为
8、奇异的是“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诗写到这里,由朦胧的情调和奇异的想象落脚到一个具体的意象,色调也一下子加重了。请注意用在这里的“绯红”,我们很难设想它置换成“蓝色”“白色”甚或“红色”,因为它恰好传达出全诗那种浓郁的羞涩的情感色调。读了这首诗,我们不仅感到作者的内向,也深深感到了梦到这条蛇的“她”的羞涩。“绯红”,恰好是一种羞涩的色调。的确,“用浓重的色彩和阴影来表达出一种沉郁的气氛,使人读后长久为这种气氛所萦绕”,这就是蛇这首诗给我们的感受。它写出了无言的寂寞,也写出了爱的深沉;它有着奇异的想象,也刻画下它投下的浓重阴影。据诗人说,他是看到一幅衔着一朵红花的蛇的木刻画后写下这首诗的。但是,这只是对他全部生活的一个触动。从一幅画到一首诗,这中间仍有着许多难以言传的秘密。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