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亭送别一、读准字音玉骢()暮霭()金钏()迍迍() 揾做() 挣揣()谂知() 玉醅() 绣衾()鸾鸟() 赓续() 罗帏()胸臆() 笑靥()答案cnichunzhnwnchuishnpiqnlunnwiyy二、辨识通假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答案“却”同“恰”,才,刚刚三、一词多义(1)疏(2)将答案(1)形容词,稀疏/动词,疏远/动词,陈述(2)动词,拿/介词,把/动词,率领/副词,将要/动词,扶持/表敬动词,请/介词,和、跟四、词类活用(1) 北雁南飞()(2) 伯劳东去燕西飞()(3) 减了玉肌()(4) 松了金钏()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南(2)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2、(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消减(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松动五、古今异义(1)却告了相思回避古义:_今义:让开,躲开。(2)奈时间怎不悲啼古义:_今义:具体的分、小时、天或年。(3)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古义:_今义:挣扎。(4)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古义:_今义:搀扶;扶助,护持。答案(1)停止,结束。(2)眼下,眼前。(3)争取,博取。(4)留意。六、文言句式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译文:_答案宾语前置句,“与”的宾语“孰”在前人生难免有离别,跟谁的关系最亲近呢?七、明确词义(1)举案齐眉:_(2)蜗角虚名:_(3)蝇头微利:_(4)口占一绝:_(5)劳燕分飞:_(6)杯盘狼藉:_(
3、7)凄凄惶惶:_答案(1)形容夫妻互敬互爱。(2)微不足道的名声。(3)微不足道的利益。(4)随口吟出一首绝句。(5)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6)指饮宴后桌上凌乱的样子。藉,践踏,凌辱。(7)忧伤而惶恐不安。 资料链接元剧大家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他大约和关汉卿同时代而略晚。据贾仲明追悼他的凌波仙词中介绍,王实甫在当时颇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王实甫是我国元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取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本色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王实甫生活的时代,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元代,当时
4、,统治者将人分为十阶,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倡、九儒、十丐。知识分子处于仅优于乞丐的卑贱地位。西厢记就是产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时代的伟大作品。元杂剧概念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
5、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剧本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6、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文本鉴赏长亭送别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本折写张生赶考、崔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崔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真挚的感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答案筵席目送 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开头至“凄凄惶惶的寄”,回答下面的问题。1端正好一段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_答案意象效果感情碧云天烘托气氛愁苦之情黄花地诗情画意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霜林染
7、醉促人想象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说说“染”和“醉”的妙处。_答案“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动的悲凉意境。“醉”字,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3滚绣球这支曲子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_答案(1)“迟”“疾”“系”“挂”“迍迍”“快快”“却告了又早”“松了”“减了”,每一句都在咏叹不忍分离的苦楚。(2)三个“恨”字:一恨刚摆脱相思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只希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痛苦的心情有谁能知?越“恨”越深广,表现了
8、离别时复杂的感情。二、阅读课文“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至“专听春雷第一声”,回答下面的问题。4脱布衫中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有何作用?_答案这两句写莺莺眼中的秋景,把整个离筵用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景和离情融为一体,增添了无限的伤感。5朝天子这段曲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莺莺怎样的情感?_答案(1)“暖溶溶的玉醅是相思泪”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运用夸张、比喻、对比三种修辞,表现了莺莺内心的愁苦之情。(2)“眼面前”这一口语的使用,更增添了生动形象性。(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表现了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对爱情的重视。三、阅读课文“霎时间杯盘狼藉”
9、至结束,回答下面的问题。6一煞这支曲子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是用哪些手法来创造这一艺术境界的?_答案(1)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2)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心境。四、总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7全折突出刻画了崔莺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_答案(1)对拆散鸳鸯的不满。崔莺莺“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2)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崔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功名富贵
10、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3)执着追求爱情。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心理描写长亭送别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在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主人公崔莺莺的内心对爱人的依恋,对别离的悲戚,对功名的怨恨,对未来的忧虑,与美好爱情的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节选部分共有十九支曲子,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物心理,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内涵、纯净的灵魂,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出来。2写法指导心理描写的类型及要求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类型:(1)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
11、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种重要手段。(2)动作暗示。人物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3)景物烘托,即绘景而显情。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4)心理概述。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价。要求:(1)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成为多方面展示人物性格并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机部分。(2)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扩大。(3)心理刻画可以同动作、神态、
12、语言描写结合起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表达心理。也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强化心理。3迁移运用请创设一个特定场景,写一段描写心理活动的文字,100字左右。_【参考示例】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了一声,便瘫在椅子上。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博采众长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一方面王实甫在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情节基础上把崔张的爱情故事改为杂剧,使其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更加深刻;
13、另一方面,他大胆选择,化用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融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从而使西厢记表现出“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被后人称为“天下夺魁”。博采众长,大胆提炼,成就了西厢记,成就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应用角度】“博采众长”“继承与创新”“选择”等。2素材应用博采众长才能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成果。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吸取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宋诗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剧史上杰出的代表,形成了自己“花间美人”的独特艺术风格。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学习草书,又学习楷书,最后他融会两者之长,创造了
14、矫若惊龙的行书,写下了一字千金的兰亭集序。太史公司马迁更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此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由此可见,只有博采众长,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群文阅读导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来来往往,总是避免不了离别。张生与崔莺莺长亭饯别,情意绵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一个别离却又饱含收获的字眼,穿着枫叶红的裙裾,缓缓走来。秋水寒烟,长天别阔,芦苇煞白。雁字回首是何期?长亭送别又几许?离人心上秋,总是愁。让我们走进清秋,走进站台,体验离别的酸甜苦辣。离人心上秋,是愁凌木暮云潇潇,秋雨泼洒,一阵风来一阵凉。相思几度,又上
15、心头,难下眉头。“秋日寒紧,珍重添衣”。只是长别之际,织女是否也会这样千般叮嘱牛郎?站在相思的渡口,惊涛拍岸,不见归帆。欲将满腹柔肠寸断,折叠成笺,飞越沧海,停留在你的身边。唯恐锦书难托,心字成灰,望眼成垂眉的怅然。转眼,九月伊始。走在季节的眉檐,留恋处,总有几分情思,伴着秋日的朝霞,从云端而来,又飞往云端而去。枫红,已经成为这个季节最绚烂的光景。秋风徐来,微微抖动的枝桠,片刻洒下满天飞舞的枯叶蝶,带着岁月的深沉,连同自己绽放在夏末最后的欢笑,一并随流水,随西风,渐行渐远。来来去去,兜兜转转。那些跋涉在旅途上的迷茫,足以让青春的容颜在岁月中香消玉殒。就像夏日的芙蓉,已经用尽自己的一生,绽放华彩
16、。而今,秋日已经来临,却不见有人涉江去摘采。只留下一抹英红的泪滴,顺着秋日的节拍,滑落成泥。然后,演绎成秋天里的一曲悲歌,飘荡在风的纹络里。院前的暖阳,从树杈的缝隙洒下斑驳的碎影,一如走过的印痕,断断续续,拼凑不出完美的节章。借着孤独的力量,翻阅旧时的细碎文字。涌上心头的却是难以遮掩的离愁别绪。即使是一个很容易忘记过去的人,似乎也逃不过离别所给予的劫,更那堪是冷落的清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待不到月满西楼,离人心上的秋,早已浸满了愁的泽。一潭星光,点亮了秋日的暮色。秋虫也不甘沉默,唱起了夜晚的离歌。孤影潇潇,站在季节的顶端张望,远处的山脊,在一汪浓雾的包裹下,显出了黑黝黝的轮廓。一弯泛着冷
17、光的河水,映衬着秋夜深邃的天空。倚窗遥望,挑灯夜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低眉敛神,浑不觉秋夜长。夏季的雨,似乎来迟了,赶在了九月离去的途中。一连几天的秋日寒雨,缠绵悱恻。让一曲小河弯弯,变成了汹涌澎湃的“黄河”。任雨打风吹去,桂花近乎开到了荼蘼。只留下远山在瞳孔的深处,映出一轮秋的眉黛。那些或深或浅的情谊,也许只在回忆的笔下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而后,天涯海角或是咫尺之间,都只是各自前行。离人心上秋,是愁。春去秋来,一次次邂逅,一次次离别,饱受聚散风霜,早已将一颗脆弱的心炼成百炼钢。那些聚散离合,唏嘘耳语,只有在回忆处,才能焕发出一缕愁情,沿着文字的脉络,辗转于字里行间。之后,便又是
18、天高海阔,揽尽生活中的烟火、陈杂。奔走于生活中的三点一线之间。但是,偶尔依然有欢快的旋律流过心间:天上云儿俏,地上羊儿跑。迈过哗哗的小溪流,走过青青的松山岗,叶上的露珠对我笑,满山的枫红为我跳。徜徉在家乡的怀抱,睡在季节的枕边上。酌一壶雨露酿制的酒,采一些云朵洒下的情,踩着流水哗啦啦,远山也在雨中舒展了眉头。沾一抹乡间的暖,点一笔秋枫的色,再和着浅淡的情思融入墨中,谱一曲家乡的歌,浅浅喜,深深爱,不言愁。在爱的站台上送别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也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
19、恨、远思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姐与妹、朋友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当秋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拂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许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斑驳的记忆;许多人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凝聚起双倍的柔情。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有什么被搅起。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我不能忘记这些场景。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还未佩徽章的儿子以不熟练的动作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一位乡下老人送读大学的孙女远行,两人为互让10元钱争来扯去。我知道了爱有
20、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一方去支边的一对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相吻,便用目光拥抱。两位好似兄弟的青年难舍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是老朋友吧?”“不,才相识几天。”他望着列车消失的前方又补充了一句,“患难相交。”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四川一个烟雨迷蒙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初中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学生送行。一个女孩率先哭了,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素来原则与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允诺。在车上,我问几个未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以成句,索性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
21、。有一本只题一句:老师,您不会走出我的心。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想:血管。再怎样延伸,也是循环,终归走向亲友心里、社会心里、祖国心里。站台,是一个细腻多情的少女,又是一个粗犷豪放的汉子,它身上淌着南方河的气息,它肩上托着北方山的情志,它怀着对往日的追忆,它举着对明天的希冀。毕竟,时代的站台,已缩短了远方与远方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已走出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已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已走出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孤寂。于是,便有我们这一辈人揣着激情,去西走日喀则,东闯大亚湾,北穿漠河,南跨老山。流动奔涌的,才是生活。我向往着远方,还因为在驶向远方的路上有许多站,站
22、上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朋友们以他们各自的送行方式表述着爱意。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爱却永久地站着,与坚固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积文化常识古诗词中常见的“送别类”意象(1)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2)杨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3)南浦多用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是送别
23、诗词中的常见意象。(4)酒凡送人多托酒以寓相勉之意。(5)寒蝉高洁、悲凉的象征。(6)月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诵国学经典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古文今译孝道,如天地间的运转,永恒不变;如土地顺承万物,各得其宜;是人类必有的行为。知行启迪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尽孝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最基本的一个品行。2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孝经圣治章古文今译圣人的教化不严厉地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遵循的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知行启迪人之孝出于本性,出于自然。教育者要善于启发人的善良本性,教其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