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722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解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2015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与下面哪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相似()A兔与草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C蛔虫与人D水稻和杂草2进行异体器官移植时,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B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C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3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清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的基本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合成它的细胞器依次是()A氨基酸、效应T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

2、内质网C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4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BCD5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6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A泪液中的溶酶菌可杀死侵入人体的细菌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C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D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干

3、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7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是()ABCD8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B图中赤霉素对过程起抑制作用,对过程起促进作用C由图可知植物的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作用部位在尖端以下9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如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0a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Dcd年,

4、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1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C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及其顶角的菌体1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12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示意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5、上图三种方式中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B图乙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的信息交流方式C图丙中靶细胞若是神经细胞,则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13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1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

6、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Nt=N0t,可推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乙图表示15下列对如图所示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图中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浅B若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图视野中的洋葱根尖图象,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C若按图所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D若图是利用样方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的种群密度(圆圈表示个体),则该样方内苦荬菜的数量为12个16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

7、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表示反射弧,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C该图如果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或某个细胞器中D如果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17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a代表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b代表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c代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中

8、的抗原裂解死亡Dd代表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18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第三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19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将长势

9、相同的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中;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记录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B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生根数量C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萘乙酸)的浓度20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若B受刺激,C会兴奋;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若ab=bd,

10、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D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首先是正电位负电位21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22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

11、白质B雌性激素只能被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甲相似,即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素D若图乙可以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其中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23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为细胞免疫,A物质为淋巴因子;为体液免疫,B物质为抗体B与B物质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免疫,再通过免疫,才能消灭抗原24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

12、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25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增大生长激素和

13、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甲、乙分别表示相关结构,AF表示相关激素请据图回答:结构甲是某个调节中枢,名称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激素A释放量增加,该激素名称是,该激素作用的部位(乙)是,激素A只作用于该部位细胞的原因是正常人饥饿时,血液中(填字母)激素含量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使血糖浓度发生改变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B、E、F中分泌量首先增加的是,F的增多对B、E分泌的影响是,这种调节方式称为研究者给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激素D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预期血液中激素D的含量

14、27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2)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个(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或的膜(4)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直接提供能量(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28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甲图中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及甲状腺进行的生理活动过程,a、b、c分别代表图中所示的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乙图是垂体所分泌的TSH作用于甲状腺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这时位于皮

15、肤和内脏的兴奋,在产生冷觉(2)如果用激素a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小白鼠对缺氧的敏感性将(3)某疾病的病因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病(4)图中的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若胰岛B细胞受损,人会得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5)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29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3)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16、的是(填下列代号)A巨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后,首先通过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免疫将靶细胞中的SARS病毒释放出来,最后通过体液免疫彻底消灭30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

17、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可选用图中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2)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点(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根据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继而将组结果与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4)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f点对应的浓度(用

18、如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31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的特性(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3)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点后,增长率为0(4)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点后进行,原因是32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19、,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样地编号植物种类Simpson多样性指数薇甘菊覆盖率(%)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122250.880.977265216210.710.869275320260.850.987562(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珠三角群落的结构(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之后样

20、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这是由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体表,导致薇甘菊种群的升高(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后的该群落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2014-2015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与下面哪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相似()A兔与草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C蛔虫与人D水稻和杂草【考点】种间关系【分析】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蝗虫与羊、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鸬鹚与鱼3、寄生:种生物

21、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噬菌体与细菌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大豆与根瘤菌【解答】解:A、兔与草为捕食关系,而噬菌体和细菌为寄生关系,A错误;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为互利共生关系,B错误;C、蛔虫与人以及噬菌体和细菌之间都是寄生关系,C正确;D、水稻和杂草为竞争关系,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进行异体器官移植时,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B有

22、免疫细胞,清除抗原C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无机盐可维持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解答】解:进行器官移植前的关键是保护器官正常的生理形态,防止细胞脱水导致器官坏死,因此要将器官放在与体液等渗的生理盐水中保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清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的基本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合成它的细胞器依次是()A氨基酸、效应T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

23、应T细胞、内质网C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解答】解: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即免疫球蛋白,它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24、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BC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

25、成的【解答】解: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抗体与细胞外毒素属于第三道防线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

26、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低温时,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维持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但由于低温时散热量大,故产热量也多,低温时出汗少,尿量多【解答】解: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散热量增多,通过调节增加产热,故耗氧量增加;同时汗液蒸发减少,使尿量增加,因此抗利尿激素减少;由于体温保持不变,故酶活性不变本题选:B【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解题关键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机体维持稳态6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A泪液中的溶酶菌可杀死侵入人体的细菌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C抗毒素

27、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D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答】解:A、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这属于第一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这属于

28、第二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抗毒素(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这属于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C正确;D、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这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7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是()ABCD【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本题是对生长素的运输、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的考查,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中的题图进行解答【解答】解:A、该图中的尖端下左侧缺失阻断生长素的

29、运输,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A错误;B、胚芽鞘右侧尖端部位插入玻璃片,该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尖端下部伸长区促进生长,左侧玻璃片插入在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能运输到尖端下部的伸长区促进生长,因此左侧长得比右侧快,植物向右弯曲生长,B正确;C、胚芽鞘中玻璃片阻隔了左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C错误;D、该图中的琼脂不阻隔生长素的运输,表现为直立生长,表现为直立生长,D错误故选:B【点评】对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经典实验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B图中赤霉素

30、对过程起抑制作用,对过程起促进作用C由图可知植物的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作用部位在尖端以下【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本题是生长素与赤霉素协同作用的机理,分析题图可知,前提物质色氨酸能转化成生长素从而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被氧化形成氧化产物后不再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能转化成生长素和抑制生长素的氧化过程促进细胞生长【解答】解: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是植物激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A正确;B、图中赤霉素对过程起促进作用,对过程起抑制作用,B错误;C、由题图可知,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能转化成生长素和抑制

31、生长素的氧化过程从而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促进细胞生长,说明植物的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C正确;D、生长素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并向下运输,其促进胚芽鞘生长的作用部位在尖端以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与赤霉素的协同作用的机理和化学本质,正确分析题图理解生长素与赤霉素协同作用的机理是解题的关键9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如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0a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32、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1、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t=n0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t:t年后种群数量;:增长的倍数2、0a年,值为1,所以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b年,值在减小,所以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c年,值增加到2,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值只有在先增加后不断减小为0,种群才呈“S”型增长【解答】解:A、据图分析:0a年,=1,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错误;B、ab年,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正确;C、bc年,增加到2,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

33、加,“J”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C错误;D、cd年,=2,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值只有在先增加后不断减小为0,种群才呈“S”型增长,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的能力1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C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及其顶角的菌体【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探究

34、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2、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应随机取样;3、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4、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解答】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稀疏地区取样会偏小,B正确;C、若调查

35、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C错误;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及其顶角的菌体,结果正常,不会偏小,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和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

36、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据图分析可知,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C、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正确;D、在自然界,种群

37、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2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示意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图三种方式中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B图乙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的信息交流方式C图丙中靶细胞若是神经细胞,则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

38、考点】细胞膜的功能【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解答】解:A、上图三种方式中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受体的协助,A错误;B、精子和卵细胞依靠膜上糖蛋白的识别,靠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间是以化学信号传递,当兴奋有一个神经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神经细胞时,则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D、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糖原,肌肉细胞和肝脏细胞是合成糖原的主要部位,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

39、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细胞膜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图文转换能力,获取信息能力13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此时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解: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

40、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Nt=N0

41、t,可推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乙图表示【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专题】图形图表题;种群和群落【分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前一条表示“J”型曲线,后一条表示“S”型曲线,两曲线之间的阴影表示被淘汰的个体;图乙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解答】解: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

42、C段已有少量个体被环境淘汰,所以不能看成是“J”型增长,A错误;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表示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正确;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以确保有最大增长率,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C正确;D、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倍),种群增长率不变,而曲线图中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呈现S型,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增长速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下列

43、对如图所示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图中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浅B若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图视野中的洋葱根尖图象,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C若按图所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D若图是利用样方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的种群密度(圆圈表示个体),则该样方内苦荬菜的数量为12个【考点】细胞观察实验;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解答】解

44、: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图中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而不是变浅,A错误;B、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要选取分生区细胞,分生细胞呈方形、紧密排列,在视野中位于左侧,所以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B正确;C、由甲转换成已时放大倍数增加,观察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C错误;D、用样方法计数时,首先要计数样方内部的个体,对于处在边界上的植株,应该只计数相邻两条边上的植株,不应四条边上的植株都计,也不能四条边上的植株都不计,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16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

45、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表示反射弧,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C该图如果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或某个细胞器中D如果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成传导,在突触中以化学信号传递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解答】解:A、该图

46、可表示反射弧,其中信息传递方式有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两种,A错误;B、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素,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C、该图如果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a为DNA,b为RNA,c为蛋白质,d为转录,e为翻译,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或某个细胞器(如线粒体)中,C正确;D、如果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不可能是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信息传递过程,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进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

47、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7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a代表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b代表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c代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Dd代表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功能;c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将靶细胞理解死亡;d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将之呈

48、递给T细胞【解答】解:A、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其分泌抗体不需受抗原刺激,A错误;B、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错误;C、c代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靶细胞中的抗原,C错误;D、d代表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

49、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第三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为群落演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群落的演替其过程有一定的区别: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的

50、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因此一般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解答】解: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A正确;B、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之间相互竞争,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C、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

51、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C错误;D、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9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将长势相同的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中;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记录下列选项

52、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B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生根数量C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萘乙酸)的浓度【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根据实验课题“测定适合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溶液;因变量是生根数量;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浸泡的时间、枝条的长度、杨树枝条的生长状况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解答】解:由于实验目的是为了测定适合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NAA(萘乙酸

53、)浓度,所以实验单一变量为NAA(萘乙酸)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量;无关变量是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对于实验变量的分析和控制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若B受刺激,C会兴奋;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D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首先是正电位负电位【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的对突触的

54、结构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的考查,根据题图梳理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分析解答【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图含有A、B、C三个神经元,A、B间形成一个突触,B、C间形成一个突触,共2个突触,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B为突触前膜,C为突触后膜,B受刺激,兴奋会由B传至C;如果A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递质,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B正确;C、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点时,兴奋可以传导d点,不能传导b点,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只能偏转一次,C错误;D、静息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膜外电位发生

55、的变化首先是正电位负电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一

56、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广口瓶中可以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答】解: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也便于小动物的采集,A正确;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如跳虫的采集,B正确;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错误;D、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实验图示,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

57、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2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B雌性激素只能被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甲相似,即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素D若图乙可以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其中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考点】细胞膜的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分析图解:图甲中,雌性激素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

58、入细胞内,在细胞质内与受体相结合;再穿过核孔与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图乙的信号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只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解答】解:A、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A正确;B、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可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受体结合,由于受体具有特异性,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故B正确;C、大多数激素属于蛋白质类和多肽类,如胰岛素属于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胞内,即只能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故C错误;D、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实现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图解考查了不同本质的激素的作用机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59、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3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为细胞免疫,A物质为淋巴因子;为体液免疫,B物质为抗体B与B物质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免疫,再通过免疫,才能消灭抗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是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先根据题图梳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分析题图可知,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效应T细胞,e是记忆T细胞,f是浆细胞,g是记忆B细胞,然后结合

60、选项分析解答【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免疫过程含有: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免疫过程包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物质B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A正确;B、由A项分析可知,物质B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正确;C、细胞f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具有分泌抗体的功能,C错误;D、病毒侵染人体,未进入细胞前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进入细胞后体液免疫不能发挥作用,此时经过细胞免疫暴露病原体,再由体液免疫彻底消灭病原体,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61、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4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神经纤维未受

62、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A、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B、由图1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C、以上分析可知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即膜外由

63、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5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该实验对小鼠的不同操作属于自身前后对照,由曲线可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能促进小鼠的生长,两

64、者具有协同作用,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切除胰腺及垂体后,机体自身不分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故可以研究外源激素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该实验有对照实验,切除胰腺及垂体前即为对照,B错误;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生物体重的维持方面起协同作用,C错误;D、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激素调节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甲、乙分别表示相关结构,AF表示相关激素请据图回答:结

65、构甲是某个调节中枢,名称是下丘脑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激素A释放量增加,该激素名称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部位(乙)是肾小管和肾集合管,激素A只作用于该部位细胞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正常人饥饿时,血液中C(填字母)激素含量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发生改变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B、E、F中分泌量首先增加的是B,F的增多对B、E分泌的影响是抑制,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研究者给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激素D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预期血液中激素D的含量减少【考点】体温调节、

66、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肾小管和肾集合管A表示抗利尿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表示胰高血糖素,D表示胰岛素,E表示促甲状腺激素,F表示甲状腺激素【解答】解: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表示抗利尿激素,由于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所以其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是肾小管和肾集合管正常人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受到寒冷刺激时,首先增加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

67、链脲佐菌素是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胰岛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故答案为: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肾集合管 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C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B 抑制 负反馈调节减少【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意在提高学生对题图的识别判断,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2)图乙是图甲中c(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2个(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的

68、膜(4)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考点】突触的结构;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分析题图甲:该图是反射弧的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突触,d是神经中枢,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abdef分析图乙:该图是突触结构,其中是突触小体,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解答】解:(1)由分析知,f是效应器(2)图乙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即图甲中的c结构;图甲中的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组成,2个突触结构(3)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69、细胞体膜或树突膜(4)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消耗能量,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5)由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答案为:(1)效应器 (2)c 2 (3)细胞体 树突(4)ATP (5)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28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甲图中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及甲状腺进行的生理活动过程,a、b、c分别代表图

70、中所示的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乙图是垂体所分泌的TSH作用于甲状腺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这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冷觉(2)如果用激素a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小白鼠对缺氧的敏感性将增强(3)某疾病的病因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4)图中的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若胰岛B细胞受损,人会得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从而使

71、血糖水平升高(5)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区别:正反馈是系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促进了这个过程,例如污染的湖泊中一条鱼死亡后会加剧更多的鱼的死亡,即促进+促进+型;负反馈是系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抑制了这个过程,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血液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反过来抑制促激素的分泌,即促进+抑制型或抑制促进+型2、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过于强烈,把自身器官细胞当成抗原攻击的免疫失调症【解答】解:(1)寒冷刺激的是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

72、内脏,产生冷觉的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2)用激素a甲状腺激素饲喂小白鼠,由于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使小鼠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消耗更多的氧气,放入密闭容器中,小白鼠对缺氧的敏感性将增强(3)该疾病产生的大量TSH受体的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该抗体与TSH受体结合,TSH受体为自身细胞结构,故为自身免疫病(4)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组织细胞无法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5)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人体内需要源

73、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故答案为:(1)冷觉感受器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2)增强(3)亢进 自身免疫(4)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5)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免疫三大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9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74、淋巴因子(3)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E,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BCDF(填下列代号)A巨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中的SARS病毒释放出来,最后通过体液免疫彻底消灭【

75、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

76、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解答】解:(1)虚线表示抗原直接指向记忆细胞,是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B细胞的免疫功能(3)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是特异性识别,其余所有的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4)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活性,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5)浆细胞产生的是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先通过体液免疫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故答案为:(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 (2)淋巴因子 (3)E BCDF(4)靶细胞

77、裂解死亡 (5)血清(或血浆) (6)体液 细胞【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30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可选用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2)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

78、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B点(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根据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继而将组结果与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4)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f点对应的浓度(用如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据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代表双子叶植物、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

79、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据图乙分析:使用CaCl2溶液后,植物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据图丙分析: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组结果与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可见,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据图丁分析: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茎最不敏感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解答】解:(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

80、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加入CaCl2后,乙图曲线下降,说明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结合曲线图可知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B点(3)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组结果与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可见,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4)顶

81、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促进顶芽生长,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f,抑制侧芽生长,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故答案为:(1)d (2)抑制作用 B(3)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或“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4)两重性【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以及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31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

82、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过度繁殖的特性(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3)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增长率为0(4)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原因是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曲线表示J型曲线,曲线表示S型曲线2、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

83、来生威胁,说明是J型增长,图中曲线符合;自然环境下,人口的增长为S型曲线,图中曲线符合,cd段表示种群的数量下降,即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解答】解:(1)根据曲线可知,表示“J”型曲线,表示“S”型曲线;外来物种入侵,短时间内出现J型增长,即曲线,体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2)自然环境下,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与图中曲线符合(3)太湖蓝藻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即f点(4)据图分析,e点时种群数量为K,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故答案为:(1)过度繁殖 (2)(3)f (4)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点评】本题考查

8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意在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J型曲线和S型曲线出现的条件32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样地编号植物种类Simpson多样性指数薇甘菊覆盖率(%)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122250.880.977265216210.710.869275320260.850.987562(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

85、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导致多样性降低;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珠三角群落的水平结构(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之后样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小,这是由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体表,导致薇甘菊种群的死亡率升高(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后的该群落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考点】群落的演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

86、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1)植物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注意随机取样(2)从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水平结构(3)引入田野菟丝子后,田野菟丝子从薇甘菊那里获得营养,二者构成寄生关系,导致薇甘菊种群的死亡率升高,薇甘菊种群密度较小(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次生演替,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答案为:(1)样方法 (2)导致多样性降低 水平 (3)小 死亡率(4)次生演替 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点评】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