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715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第1讲 文言文阅读——文官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文官类(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文官类人物的品行特点:敏学聪颖、学识渊博、清正廉洁、不媚权贵、敢于进谏、忠诚爱国、正直无私、勇敢无畏、淡泊宁静、孤介自持、廉洁爱民等。总之,这些人物个性独特,形象鲜明,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如2018年全国卷范纯礼敢于抗言,关怀下属,治事去苛从宽,深得皇上认可。2019年全国卷贾谊学识渊博,勇于改革,尽职尽忠,受到皇帝重用和后人推崇。2020年全国卷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赢得四方的赞誉。这些人物,正是与现代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立德树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主题相吻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2、题。(20分)令狐楚,字悫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县令。父承简,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丁父

3、忧,以孝闻。免丧,征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忧去官。服阕,以刑部员外郎征,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属岁旱,人无转徙。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未终前三日,犹吟

4、咏自若。(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B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C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D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A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第一、五处不同,其余相同。第一处根据语意断句,“暴卒”指突然死亡,作“郑儋”的谓

5、语,“暴卒”中间不能停顿,后面要停顿,排除B、D两项。第五处,“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指十几名军官骑马持刀胁迫令狐楚到军营门前,句意完整,后面应停顿,且“诸将环之”指众将领将他团团围住,句意完整,前后应停顿,排除C项。故选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CC项,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

6、到朝廷充任要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为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谢,他也没有参加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太原奉养双亲。B令狐楚才气过人,撰文文思敏捷。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他拟制的,并颇为赞赏。胁迫之下,利刃圈中,他为郑儋起草遗表,挥毫即成。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加。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D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外客。曾有志趣不同的人偶至,打搅他与属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席,脸色

7、大变。CC项,“直接拒绝参加”错,根据原文“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可知,他是称病不去赴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4分)译文:(2)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4分)译文:答案(1)(王拱)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2)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5“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儋写遗表?请简要说明。(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从文中“高其行义”“辟为从事”可以看出他报答郑儋的知遇之恩,从“军中喧哗,将

8、有急变”一句可以看出军情紧急。答案报答郑儋的知遇之恩;稳定军情的需要。【参考译文】令狐楚,字悫士,自称是立朝之初的十八学士之一令狐德棻的后裔。他的祖父令狐崇亮,曾任绵州昌明县令。其父令狐承简,是太原府功曹。世代书香门第。令狐楚儿童时已学写文章,二十岁左右应考进士,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观察使王拱爱惜他的才华,想以礼相待征召他入仕,(王拱)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令狐楚因为父亲在太原担任佐吏,有眷恋双亲之情,又感戴王拱的厚意,考中进士后直接去往桂林向王拱致谢。他没有参加朝廷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饮活动,敬求返回太原奉养双亲,旋即回到太原,人们都认为他重节义。李说、严绶、郑儋相继

9、镇守太原,都推崇他重节义的操行,先后征召他担任从事官。由掌书记到节度判官,又担任殿中侍御史。令狐楚才气过人、文思横溢,德宗爱好文学,太原每次有奏章呈送朝廷,他能辨别出哪些是令狐楚拟制的,对它们颇为称赞。郑儋在镇守太原时暴病去世,来不及安排身后事宜,军中喧哗,将会发生严重变故。半夜,十几名军官骑马持刀胁迫令狐楚到军营门前,众将领将他团团围住,让他起草郑儋的遗表。令狐楚在利刃圈中,挥毫即成,向三军将士宣读,无不感动落泪,军中情势方才安定。从此声望名气更高。他父亲去世,令狐楚以尽孝闻名。守孝期满,朝廷征召他担任右拾遗,后改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亲去世,他守丧免官。服丧期满,他被征召为刑部员外郎,

10、后调任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828)九月,令狐楚被征召任户部尚书。大和六年(832)二月,令狐楚改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尽管连年旱灾,百姓无人迁徙。令狐楚从一介书生起始,到赴试中举以及成名,都在太原,太原如同他的故乡。开成元年(836)上巳节,文宗赏赐百官在曲江亭聚宴。令狐楚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宜赏赐欢宴,唯独他称病不去赴宴。由于权柄掌握在宦官、近臣手中,令狐楚接连上疏请求解除使臣职务。同年四月,令狐楚任检校左仆射、兴元尹,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开成二年(837)十一月,在镇所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册封赠官为司

11、空,谥号“文”。令狐楚风度仪态严肃庄重,俨然不可侵犯;但实际上待人宽厚有礼,家中没有闲杂外客。曾有一次他与佐吏聚宴交谈兴致正浓,有志趣不同的人偶然到来,他立即让人撤去宴席,态度坚决,脸色大变。令狐楚长期官居要职,节操坚贞如初。临终的前三天,仍然吟咏诗文不改常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

12、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芫司隶,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

13、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

14、数十人/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B根据标志词断句,“明年”指第二年,一般用在句首,前面要停顿,可排除A、D两项。根据句式断句,“罢”与前面的“免”对应,结构一致,前面要停顿,且“息夫躬”与“孙宠”作“免”的宾语,后面要停顿,可排除C项。故选B。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B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汉朝选拔人才

15、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AA项,根据“好学,明经”可知,“明经”中“明”应为动词。“明经”文中意为“精通经义”。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B鲍宣直言敢谏,数次上书论政。他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

16、,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BB项,“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错,根据原文“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可知,应是上书进谏阻止此事。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4分)译文:(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4分)译文:答案(1)(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朴实而切中时弊。(2)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

17、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进入。10文中“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 表现了丞相的不得人心,间接表现鲍宣在士林中官声好、声望高;侧面表现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从情节来看,直接促使皇帝减轻了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宣的性命。【参考译文】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勤奋好学,精通经义,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官,因病离职,后来又做了州从事。大司马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任命鲍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又推荐鲍宣做谏议大夫,调任豫州牧。一年多后,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鲍

18、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朴实而切中时弊。当时,汉哀帝祖母傅太后想和成帝的母亲同称尊号,并为其亲属封官授予爵位。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违背了傅太后的旨意,于是都被免官。丁、傅子弟一齐加官晋爵,董贤因受宠而显贵,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鲍宣又上书言政,皇上对

19、鲍宣的言论大感惊异,于是采纳了鲍宣的谏言,起用何武、彭宣,十天半月间就重新复任他们为三公,拜鲍宣为司隶。这时,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为司隶,官位级别相当于司直。丞相孔光负责四时巡视园陵,其属官仗恃有皇帝的敕令而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鲍宣外出正好遇见,鲍宣就让属吏扣留了丞相掾吏,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丞相。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进入。鲍宣因此犯了拒绝接纳使者、没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道义等罪过,被捕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杆旗帜到太学门前,说:“想救鲍司隶的人请集中在此旗帜下。”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人。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

20、相孔光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不能前行,又守候在宫阙门前,上书皇帝。皇上于是将鲍宣的死罪递减一等,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鲍宣被判刑后,便举家迁徙到上党。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于是他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陷害诛杀豪杰之士,乃至于对汉朝忠诚正直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如鲍宣与何武等人都要被处死。当时,指名通缉陇西人辛兴,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一顿饭就离开了,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在狱中)自杀而死。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0分)韩宜可,字伯时,浙江

21、山阴人。元至正中,行御史台辟为掾,不就。洪武初,荐授山阴教谕,转楚府录事。寻擢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方有宠于帝,尝侍坐,从容燕语。宜可直前,出怀中弹文,劾三人险恶似忠,奸佞似直,恃功怙宠,内怀反侧,擢置台端,擅作威福,乞斩其首以谢天下。帝怒曰:“快口御史,敢排陷大臣耶!”命下锦衣卫狱,寻释之。九年,出为陕西按察司佥事。时官吏有罪者,笞以上悉谪屯凤阳,至万数。宜可疏争之曰:“刑以禁淫慝,一民轨,宜论其情之轻重,事之公私,罪之大小。今悉令谪屯,此小人之幸,君子殆矣,乞分别以协众心。”帝可之。已,入朝京师。会赐诸司没官男女,宜可独不受。且极论:“罪人不孥古之制也

22、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帝是其言。后坐事将刑,御谨身殿亲鞠之,获免。复疏陈二十余事,皆报可。未几,罢归。已,复征至,命撰祀钟山、大江文,谕日本、征乌蛮诏,皆称旨,特授山西右布政使。寻以事安置云南。惠帝即位,用检讨陈性善荐,起云南参政,入拜左副都御史,卒于官。是夜大星陨,枥马皆惊嘶,人谓宜可当之云。赞曰:太祖英武威断,廷臣奏对,往往失辞。而韩宜可辈,抱其朴诚,力诤于堂陛间,可谓古之遗直矣。伯巨、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节选自明史韩宜可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23、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B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C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D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B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的断句有两处不同:一处是“有事随坐法之滥也”,一处是“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第一处是判断句,“坐”的意思是“连坐”,且“法之滥

24、也”和“古之制也”结构上相一致,故应在“法之滥也”前断开,排除A、C两项。第二处,“合门”的意思是“满门”,“尚伤和气”是“婚姻逾时”的结果,“连坐”即“连带受罚”,其主语应为“合门”,应在“尚伤和气”后断开;“岂圣朝所宜”的意思是“怎能是圣朝所应做的事”,是对“合门连坐”的质疑,故应在“合门连坐”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B。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正,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不止一个。B御史,先秦时期本为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惠帝

25、,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文太子朱标次子,年号为建文,后世也称建文帝,惠帝是其庙号。D缝掖,借指儒者。“缝掖”也作“缝腋”,是一种宽袍大袖的单衣,古代是读书人所穿的衣服,此处指代儒者。CC项,“惠帝是其庙号”错,“惠帝”是其谥号,其庙号为“惠宗”。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宜可耿直敢言,无私无畏。任监察御史时,他弹劾官员不回避权贵,曾当面弹劾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为此他被关进了锦衣卫监狱。B韩宜可为官有方,见解独特。任陕西按察司佥事时,凡处笞刑以上的官吏都被贬谪屯守凤阳,他上书争辩,认为应当差别论处,不宜一概让他们谪屯凤阳。

26、C韩宜可克己自律,端方正直。他任左副都御史时,正遇上朝廷将没入官府的人赏赐给诸官吏,他不愿意接受,并向皇帝陈说原因,皇帝认可他的言论。D韩宜可奉旨撰文,符合帝意。他奉命撰写祭祀钟山、大江的文章和告谕日本、征讨乌蛮的诏书,都符合旨意,为此皇帝特封他为山西右布政使。CC项,“任左副都御史时”错。韩宜可“任左副都御史”是后来惠帝时的事,“正遇上朝廷”时韩宜可还是“陕西按察司佥事”。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后坐事将刑,御谨身殿亲鞠之,获免。(4分)译文:(2)而韩宜可辈,抱其朴诚,力诤于堂陛间,可谓古之遗直矣。(4分)译文:答案(1)后来(韩宜可)因事获罪将被判刑,皇帝到谨

27、身殿亲自审讯他,他得到赦免。(2)而韩宜可等人,心怀朴实真诚,在朝廷上极力直言劝告,可以说是有古代遗风的直臣。15韩宜可列举了胡惟庸、陈宁和涂节三人的哪些罪状?请简要说明。(3分)解析韩宜可列举胡惟庸、陈宁和涂节三人罪状的内容,在原文中主要是“劾三人险恶似忠,奸佞似直,恃功怙宠,内怀反侧,擢置台端,擅作威福”这几句话,将这几句话的意思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答案阴险毒辣,表面忠诚;奸邪谄媚;倚仗恩宠,作威作福。(每点1分)【参考译文】韩宜可,字伯时,浙江山阴人。元朝至正年间,行御史台征召他做辅佐官吏,他没有赴任。洪武初年,因推举被授予山阴教谕的官职,转任楚府录事。不久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弹劾官员不回避

28、权贵。当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正受皇帝宠爱,曾经在皇帝近旁陪坐,悠闲地交谈。韩宜可径直上前,从怀里拿出弹劾文书,弹劾他们三人阴险毒辣又好似忠诚,奸邪谄媚又好似正直,依仗功劳和恩宠,内心不安分,被提拔到台端,擅自作威作福,韩宜可请求砍了他们的头来向天下谢罪。皇帝生气地说:“快嘴的御史,竟敢排挤陷害大臣!”命令把韩宜可关入锦衣卫监狱,不久释放了他。洪武九年,出京任陕西按察司佥事。当时官吏中有罪的人,处笞刑以上的都遭贬谪屯守凤阳,达到万余人。韩宜可上书争辩说:“刑法用来禁止奸邪淫恶,统一人民的规范,应衡量情节的轻重,事情的公私,过失的大小。现在全让他们贬谪屯守,这是小人的幸运,君子则危

29、险了,请求差别论处来使民心悦服。”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不久,韩宜可进京师朝见皇帝。恰逢朝廷把没入官府的男女赏赐给各官吏,唯独韩宜可不接受。并极力论辩说:“处罚罪人不连及妻子儿女,这是古代的制度。有事随意连坐,这是滥用刑法。何况男女关系,是人中的大伦常,婚嫁过了时候,尚且有伤和气。满门连坐,怎能是圣朝所应做的事。”皇帝认可他的言论。后来(韩宜可)因事获罪将被判刑,皇帝到谨身殿亲自审讯他,他得到赦免。韩宜可又上书陈述二十多件事,皇帝都回复同意。不久,韩宜可罢职归乡。后来,皇帝又征召他到京城,命令他撰写祭祀钟山、大江的文章,告谕日本、征伐乌蛮的诏书,这些都符合皇帝旨意,皇帝特别授任他为山西右布政使。

30、不久因事被贬谪到云南。惠帝即位,因为检讨陈性善的举荐,(韩宜可)被起用为云南参政,入京担任左副都御史,死于任上。这一夜大星陨落,拴在马槽上的马都惊恐地嘶鸣,人们都说是韩宜可去世的应验。赞曰:太祖英明威武果断,朝内大臣当面回答皇帝的问题,言辞往往有过失之处。而韩宜可等人,心怀朴实真诚,在朝廷上极力直言劝告,可以说是有古代遗风的直臣。伯巨、敬心以儒者诸生的身份谈论天下大计,虽然违背了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的道理,然而推究他们的本心,是因为忠心爱国,拿末代猎取名誉故作正直之流来比较,有不能相提并论之处。教师用书独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甲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

31、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传。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招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正

32、,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弗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节选自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改)乙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

33、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节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改)丙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节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

34、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A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第一、七处不同,其余相同。第一处根据语法断句,“遁世”中,“世”作动词“遁”的宾语。“遁世”指避开世俗,中间不能停顿,可排除B、D两项。第七处,根据语法断句,“匍匐”

35、作“往吊”的状语,是跪着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C、D两项。故选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学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B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名称为会元。从文中可知,欧阳修是省试的会元。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D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CC项,昌黎不是谥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3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文风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AA项,“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错,文中无此内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

37、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4分)译文:(2)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4分)译文:答案(1)(先父)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爱惜自己,更加追求正直之道。(2)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5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语言、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表达方式上,甲文多记叙,乙、丙两文多议论、抒情;语言风格上,甲文语言平实质朴,乙、丙两文语言则典

38、雅庄重;而情感上,甲文因真挚而感人,乙、丙两文因浓烈而具有感染力。据此整合概括即可。作答此题应在理解文言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情感表达的不同。答案甲文多记叙,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乙、丙两文多议论、抒情,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记叙”1分,“议论、抒情”1分,语言风格1分)【参考译文】甲先父四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让他广泛诵读古人的篇章,又让他学习作诗,以至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于读书。等他考中进士时,求学的人正盛行写作骈文,号称时文,而先父此时已独步其中。天圣七年,补选为国子监

39、生。这一年秋天通过乡试,第二年通过省试,并且都是第一名,从此名重于世。先父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当初他奉皇命编撰唐书,而列传由宋祁编撰。完成后上奏皇帝,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的人的名字,先父官职最高,应当只署他的名字。先父说:“宋公编写列传,功夫深厚,耗时长久,我怎可掩盖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于是列传署上了宋祁的名字。先父平生把奖掖后进、推举贤才作为自己的责任。湖州孙觉担任合肥主簿,和先父不相识。郡守对孙觉很恼怒,想搜罗罪名治他的罪。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件事告诉了先父,先父亲自写信给他的属下,让他保全孙觉,于是得以免罪。福州隐士陈烈一向与先父不认识。先父听说了他的名气,了

40、解了他的品行德义,多次向朝廷举荐,请求征召录用,朝廷就任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先父生性耿直刚正,不顾虑他人的仇怨。(先父)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爱惜自己,更加追求正直之道。置身于事,不惧议论。这时,当今的司徒韩琦主持国政,每当诸位公卿聚会议事时,事情还未定论,先父都据理力争,有时向皇帝奏事,众人意见不统一,先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回避。乙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六十六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

41、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像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的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负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人。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先生您安息吧!丙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去世以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世上求学的人,不论他是否认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当今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时就决定了。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居,这样的英灵,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