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卷散文阅读的客观题选项既涉及对全文内容和中心的整体把握,又注重对每一局部或段落甚至是句子的内容、技巧、语言特点的考查,看似简单,却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命题采用四选一的方式,主要在主旨和情感内容的理解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设误。抓住选项特征,注重解题关键,才能突破客观选择题。掌握核心知识分析选项常见设误类型设误类型选项示例误例分析内容设误(2020全国卷,T7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分析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
2、“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知,作者在锻钢打铁的过程中、在朴实的劳动中成就了自己,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作者文章的文体风格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不是在本文中“有意”形成的。形象设误(2020新高考全国卷,T6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错误。本项对应的内容是第3段,主要写临安的街面,由步行者的自在悠然,写到雕梁画栋、摊贩食廊,重点描写临安饭店里食客们吃饭的场景,介绍店中烧卖,表现的是临安人祥和富足的生活状态。艺术技巧
3、和语言设误(2020新高考全国卷,T7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通观全文,作者是从导游者的角度来构思全文的,但是并不是始终以旁观者的视角,第2段中“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秉烛夜游了”,第3段中“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些就是作者“忍不住”亲身参与建水生活的叙述。主旨概括设误(2020新高考全国卷,T6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
4、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从文中来看,父亲态度谦和,与人下棋从来只下三盘,不“挂”东西,最后一盘还总是故意输给他人,体现出一种棋艺高超又淡泊名利的君子风度,并没有“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之情。主旨(情感)设误(2019天津卷,T16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理解错误,根据原文“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以及后面“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可知她同老祖母一样对故乡、对草原
5、有着深厚的、割舍不断的感情。落实关键能力速解选择题“3步骤”规范答题思路典例(2020泰安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帕男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
6、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
7、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
8、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9、,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让我高山仰止。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
10、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1952年,身居广州市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井冈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
11、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说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竹子并无二致(内容写什么),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内容写什么)。B文章“可谓是命”与下文“不是宿命”的表述(内容写什么),表现了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内容写什么)。C文中引用古人关于竹子的诗文名句,(内容写什么)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
12、内容写什么)。D“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内容写什么)”表现了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的品格(内容写什么)。尝试解答_解题思维第一步:标注选项关键词(见选项) 步骤选项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第三步:细读文本作比较A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应选项“内容写什么”;“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
13、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对应选项“内容写什么”;据文可以看出,选项正确。B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对应选项“内容写什么”;“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我的心里豁然明亮”对应选项“内容写什么”;这次井冈山之行有很多感悟,井冈山对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多启迪。所以二者并不矛盾,也没有纠结心理。选项不正确。C“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
14、我们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对应选项“内容写什么”。“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
15、却坚如磐石。”对应选项“内容写什么”。表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选项正确。D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身居广州市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直到老死井冈山。”对应选项“内容写什么”。“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对应选项“内容写什么”。选项正确。答案B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艺术特
16、色如何写),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内容写什么)。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艺术特色如何写),从两个方面表现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C文章具体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习的经历,抒写了“我”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艺术特色如何写)。D开头引述菜根谭的句子(艺术特色如何写),既引出“敬畏”一词,又明确了“敬畏”的含意,为下文做铺垫(艺术特色如何写)。尝试解答_解题思维第一步:标注选项关键词(见选项)选项步骤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第三步:细读文本作比较A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
17、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上刻有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作伴”这一词语使“青山”“树葬墓”具有了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手法,对应选项“艺术特色如何写”正确。“魂归井冈”对应选项“魂归故里”,错误。B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
18、静的灵魂。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其形高挺,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是竹子的“形”;“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是竹子的“神”;对应选项“艺术特色如何写”。选项正确。C全文全文围绕着竹子,写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写到了曾志与井冈山的竹子之间的关联;写到了井冈山竹子的精神。由竹及人,形散神聚,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革命主题,对应选项“艺术特色如何写”。选项正确。D菜根谭里说:“”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
19、魂。“菜根谭里说”对应选项“艺术特色如何写”。“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上下照应,对应选项“艺术特色如何写”。选项正确。答案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江南的春天陈荣力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
20、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足,时而低翔,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
21、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
22、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面对这惊世骇俗、主宰整个世界的金黄,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如果说,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代名词。这样的丰富多彩和缤纷烂漫,也洋溢在人世间。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一位女孩。内向和不善言辞是那
23、里孩子常有的特征,而对“结对”的那些孩子来说,这一特征似乎更为明显,和我“结对”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叔叔”,她一边叫,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我刚到学校后面山上采来的,送给叔叔。”她一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江
24、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就像每个春天都各不相同一样,说不定你看到的这个江南的春天,还是最美的呢!(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7日,有删改)1(思想内容理解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两次写到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第一次引出了“我”对美好春天的回忆,第二次呼应开头,有助于升华主题。B文章第段写在江南春天里发生的事“我”去看望“结对”的小女孩,小女孩送花答谢,作者感慨: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C作者之所以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就是因为“我”通过声音和色彩,真正感知到了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活力、瑰丽和雄奇。D这篇文章以“江南的春天”
25、为线索,采用递进式结构,表达出对春天“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赞美之情。C“就是因为”过于绝对,原因还包括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2(艺术特色鉴赏题)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我”与小女孩的故事,写出小女孩对“我”的感激之情,侧面烘托“我”的仁爱之举,旨在体现社会救助的重大意义。B“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用比喻、排比呈现出一个浓烈的江南春天。C文章第段写往日“我”对江南乡村的景致多是熟视无睹,与下文“我”对江南春天的真切感知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致给“我”的感动与震撼。D本文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体,展示了具体的春天和抽象的春天,笔法细腻,画面唯美,感情真挚,让人回味。AA项,“旨在体现社会救助的重大意义”错,文章没有体现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