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解析:材料反映了是西方列强把世界各地绘制成地图,显然是为瓜分世界做准备。答案:B2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
2、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 D英国和德国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商业收入”以及“一战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冲突激烈,故选D。答案:D3(2011四川高考)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外交
3、政策,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丘吉尔的话表明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是反对欧洲大陆最强大或具有支配力的国家,不管它是法国还是德国,英国的目的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的利益。故B项正确。答案:B4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B一战前,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C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D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很复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的理解。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主要集中在巴尔干半岛,A项表述正确;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错综复杂,C、
4、D两项表述正确;一战前,奥匈帝国吞并的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5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直接引发了()A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B第二次巴尔干战争C波斯尼亚危机 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A项发生于1912年,B项发生于1913年,D项发生于1914年,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6(2010上海高考)若为右面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克里米亚B凡尔登C列克星敦D萨拉热窝解析:从漫画中“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危险的巴尔干”等关键词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8分,共20分)7阅读下列材料:
5、材料一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时间1870年1900年英国32%18%美国23%31%德国13%16%法国10%7%材料二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时间国家殖民地面积(万平方英里)殖民地人口(百万)1880年英国770267.9德国1899年英国930309德国10014.7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1875年,俾斯麦已准备发动侵法战争,但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俾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俄法“联盟的噩梦”经常使他忧虑。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以上材料均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
6、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地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阻止法俄接近”的表现和影响。(4分)解析:第(1)问要结合表格中的数字信息比较得出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地情况的变化,“关系”则从殖民地与英国工业发展的关系方面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所以第(2)问要结合三国同盟形成过程中的有关史实作答。答案:(1)变化:英国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地位下降,但海外殖民势力进一步扩大。关系:英国过分依赖于殖民势力,最终从资本、技术、设备方
7、面影响了国内生产的发展,导致其世界工业地位的下降;而工业地位的下降反过来使英国更加重视和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导致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扩大。(2)表现: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影响: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我是一个高中生,叫博伊默尔。1914年8月,德国卷入了战争,政府、学校、老师都积极鼓励我们投笔从戎。我们的校长也不停地向我们进行长篇大论,于是,我们在“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每次恶战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正在不断减少,有的新兵一上阵就被枪弹击中。而停火后的
8、战场,一眼望去:有的人还活着,但他们的头盖骨已经给炸开了;有的士兵在走路,然而他的双腿已经被炸断,他们仅仗着炸剩的残肢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有的士兵,竟然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用手在地上爬了两公里的路程;我再也找不到校长所说的光荣与自豪感,反倒为痛苦和死亡困扰着。回到后方后,人们对战争痴情依旧,并嘲笑我对待战争的态度,把我比做一文不值的懦夫。在我看来,“我们年纪很轻,才20岁;可是对于人生,却除了绝望、死亡、恐惧以及与悲痛的深渊联系在一起的迷惘浅薄之外 ,一无所知”我又重新回到战场,10月,我阵亡了。据载:“他是往前面扑倒下去的,躺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一样,脸上没有多少痛苦的感觉,有的是一种沉着,
9、差不多是满意的样子。”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宁静,战报上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1)博伊默尔参加的是什么战争?博伊默尔为什么会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政府鼓励学生“投笔从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6分)(2)简述这场战争的性质。(1分)(3)博伊默尔在战场上所碰到的敌人主要来自哪些国家?(1分,列出两个即可)解析:本题相对较简单,情景设置新颖。第(1)问博伊默尔自告奋勇来到战场是别人的鼓动以及认为战争具有正义性;而政府的真实目的则为实现统治者的霸权和利益。第(2)(3)问结合教材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别人的鼓动以及认为战争具有正义性。真实目的:要学生充当炮灰去实现德国统治者的霸权和利益。(2)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3)英国、法国等。-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