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解析:本题可通过排除法来完成。结合所学可知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目标不同,农民阶级的斗争不是以民主自由为指导
2、,农民阶级的斗争也未经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答案为C。答案:C2(2012东北师大附中月考)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A科学技术决定论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看法。先要理解材料含义,其大意是近代世界处于滔滔发展潮流之中,而近代中国人多数是拘泥于古代传统、思想保守。洋务派提出的“中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及制度,“西学”是指近代西方先进的军事与
3、生产技术。新生事物,必然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与扼杀,洋务派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出“中体西用”。这样评价洋务派的做法,考虑了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选 C。答案:C3(2012郑州质检)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解析:本题中“西学”特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成为当时先进人
4、士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根据。“中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一套思想和学说。根据材料“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其他各项说法较为片面或本身不成立。答案:C418951898年的李鸿章曾说道:“中国地大物博,果能上下一心,破除积习,力图振作,亦何事不可为,日本变法以来不过二十年耳。”“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今之论者皆知变法,但有治法须有治人。”“若旧法能强国,吾国早已强矣。即变法则为康党,臣罪无可逃,臣实是康党。”依据相关知识判断,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的主张应包括()创办新式学堂建立新式
5、军队实行共和政体A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从题干时间信息推断,此时处于民族危机深重的大环境,因此清政府一些官僚开始变法维新,其内容包括,共和政体属于革命派的主张。答案:A5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一文中说:“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下列对梁启超所说“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的具体表述正确的是()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A BC D解析:结合时间“1902年”可知维新变法失败后的社会背
6、景分析即可。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的民权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并且有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答案:A6(2012北京丰台区期末)下列各项属于严复思想主张的是()A欲自强,必先致富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科学与人权并重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解析: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宣传进化论的人,由此可知选择D项。答案:D7(2012温州期末)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 BC D解析: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宣扬天赋人权
7、、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专制王权,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文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是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以欧洲启蒙运动所宣扬的民主、平等思想为武器,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据此本题为其共同点。答案:C8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A中共“二大” B新文化运
8、动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解析:紧扣关键词“辛亥革命”“文化传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B9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民族
9、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A、B是国内的民族关系政策,C认为中国革命的力量是工农,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三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答案:D10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这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C人民战争的路线 D“三三制”原则解析:A项的体现应是革命根据地。B项的表现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D项是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答案:C11(2012南昌月考)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
10、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三大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是对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只有B项属于中共十三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答案:B12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A BC D解析:毛泽东思想主要是中国革命和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经验总结,故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材
12、料2: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材料3: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
13、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材料1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案是什么?(4分)(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6分)(3)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4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
14、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可提炼出要点。第(2)问关键读懂材料信息,从共和制的优点和现实中改革实践的失败角度分析。第(3)问从“思想差迟不作改进之图”可知要从思想上进行变革,理由在材料中有所体现:历史发展的要求、中国旧思想的落后等。第(4)问综合三位思想家的主张,都体现了进化论的观点。其影响主要结合其在中国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答案:(1)方案:主张循序渐进的发展;进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体制。(2)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维新思想已经被实践证明没有成功。(3)“改进”:变革思想或宣扬民主、科学。理由:只有不断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
15、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等都不可取。(4)基础:进化论思想。影响:成为近代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14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的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
16、,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地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材料3: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私有制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5.8% 请回答:(1)观察材料1中的地图,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根据地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6分)(2)分析材料2,指出毛泽东认为有效的革命办法是什么?采用这些办法的中国社会基础是什么?(6分) (3)材料3说明了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
17、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哪些思想? (8分)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相关内容。第(1)问,关键是要从图中寻找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主要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及第(1)问相关问题综合分析。第(3)问,从图表中数字分析经济领域内的变化,主要归纳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总量的发展;表现的思想,根据前面归纳的经济领域内的变化来相应归纳。答案:(1)特点:均是在几个省的交界处;均在南方。 原因:几个省的交界处敌人力量薄弱,南方受到过大革命的洗礼。(2)办法: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建设革命政权。 基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变化: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单一的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