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重点)2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重点)4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难点)5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难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 知识点1 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2、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图文探究:读有图。思考: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中国对内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等。【领悟整合】知识点2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
3、体制改革(1)初步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2)普遍实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 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议一议: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1)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当时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的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2)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所担风险较大。(3)在党中央
4、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产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推广的。(4)旧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5)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内容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
5、存的分配制度。(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图文探究:读有图思考:图三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变化?“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是否意味着政府不过问企业的一举一动?提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不是,政府对企业客观监督引导以保证其健康发展。【领悟整合】知识点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3)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过程(1)1992年
6、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年,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图文探究: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一粮票图二股票思考:图一到图二票证的变化反映了经济体制的什么变化?提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3意义(1)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
7、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中国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议一议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示:(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是管理经济的两种不同手段,在经济管理中二者可以配套实施。【领悟整合】 知识深化应用 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1)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
8、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2)特点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
9、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示例1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2002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贡献C中心内容是改变资源配置方式D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截然不同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对各选项做出深入分析,综合比较可得知,C项最合适。A项时间错误;B项错在第二代,应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D项错误,因为这两者并不是截然不同而是有某些共性的。答案:C2全面认识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
10、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主要内容:对农业进行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次生产关系革命)。(2)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内容。经济发展是中心,改革经济体制是为发展经济服务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体制,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经济体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综合
11、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要在发展中进行:目前,要谋求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示例2 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中的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中的商品日渐丰富,同时在市场的调配下,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得到满足。答案:C 典例分类剖析 类型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命题揭秘: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知:
12、从内容看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内容及影响;从题型来看,常见考查题型是选择题;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依托。典例1 (2012安徽文综,18)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 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 村8.9%城 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A项在1992年以后,C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
13、经启动,均排除;19791984年农村收入及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镇,是新时期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B项正确;D项不符合实际。答案:B变式训练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土地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排除,故答案为A。答案:A类型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命题揭秘: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知:从内容看主要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
14、内涵及影响;从题型来看,常见考查题型是选择题;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考查方式看,主要以新材料为依托。典例2 (2013江苏卷,12)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甲条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此时经济高速增长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搞好市场经济,以及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故选择C。答案:C变式训练2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
15、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解析:题干反映了德国经济学家主张国家对经济实行计划性管理,反对完全由国家管理控制。即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答案:D类型三 课本图文史料命题揭秘:教材中的插图及史料常作为高考题的材料;从题型来看,常见考查题型是选择题;从能力层次看,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今后高考考查的方向将更加明显。典例3 (2011山东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
16、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解析:抓住关键词“19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得十四大。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是在1984年展开,不符合题意。答案:C变式训练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解析:三幅图依次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7、、人民公社化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土地归集体或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土地的用途都未发生变化,土地规模变化不明显。故选A项。答案:A 锐读天下 感悟历史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背景材料】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开幕。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名师点拨】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质是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健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我党和国家当前重要任务,减少政府对市场的
18、干预也深化改革的重点,以此热点为命题立意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试题设计】1(2013咸阳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解析:把“计划”改成“规划”说明经济调控上采取了更加宏观的方式,这与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关,选择C项。答案:C2(2013如皋调研)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所有制崇拜”和“计划经济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
19、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解析:冲破“计划经济崇拜”是指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框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3(2013徐州模拟)1992年4月8日,邓小平与深圳一九九二春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南方谈话的影响。1992年初,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
20、局势,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南方谈话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答案:D 课时跟踪训练 A组(基础题)1(改编题)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1、从此走上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故选A项。 B项是外部条件,不起主要作用;C项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D项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体现,皆排除。答案:A2(2013哈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币,两幅图表明()。A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优先发展农业B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成就巨大C主动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事求是,已经实现一国两制解析: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有上海的发展还有拓荒牛,这都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答案:B3(原创题)“它使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家庭经营的积极性
22、统一起来,最有效地将农民的收入同他的劳动成果挂起钩来,使承包者关心生产的全部过程。”这从根本上体现了()。A经济所有制的根本改变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按劳分配方式的优越性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家庭经营”、“承包者”等,这是指在农村中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项。A项错在“根本”,B、D两项都是表象,皆排除。答案:C4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方面是 ()。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农村的基层组织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生产领域的变革,可先排除C项。调动
23、农民生产积极性既是实行的目的,也是实行的作用,可排除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又可排除B项。答案:A5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解析:粮票是中国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的产物,股票是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繁荣的产物,故A项正确。答案:A6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发展最快的时期是1989年到1997年,这
24、期间的1992年提出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应该选D项。答案:DB组(能力题)7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解析:根据材料提示,“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人性美的追求,而质疑之声反映的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反映女性一定是各条战线上的劳模,思想僵化是因为受到“左倾思想”的束缚,故应该选择B项。答案:
25、B8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 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 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倾斜A BC 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农村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度,生产资料仍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答案:C9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大力推进浦东开发和开放B全面推进
2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我国进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答案:C10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答案:B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
27、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年均递增4.9%,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年均递增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材料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
28、分析其原因。(6分)(3)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限制“19791984年”,这一时期粮食增长显然与改革有关,同时也应注意科技等因素;第(2)问,发展趋势可根据材料概括,原因应是多元的;第(3)问,可从政策、科技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答案:(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投入加大等。(2)趋势:波动剧烈。原因从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耕地、农村劳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3)政府增加投入;重视科技;节约粮食等。 高考真题演练 1(2013天津文综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
29、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析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答案选D。A与史实不符,BC在材料中看不出来。答案 D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
30、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选择B项。答案 B3(2013山东基能29)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
31、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解。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1984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
32、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故答案D符合题意。答案 D4(2013海南单科2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解析 时间为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活跃市场,故选C。材料涉及的是商品流通领域,排除A;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一直都存在,不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33、排除B;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1992年开始的,排除D。答案 C5(2012全国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 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答案 A6(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 材料表明职工收入要与经济效益挂钩,A项错误;材料只提工资总额,无法体现B项;D项明显与材料相悖;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故选C项。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