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限时15分钟分值 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太阳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短波辐射。()3.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处大气稀薄,吸收的太阳辐射少。()4.天气晴朗时,气温日较差大。()5.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间为子夜。()二、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020辽宁7月合格考)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1、2题。1.图中代表()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较强B.较强C.较弱D.较强【解析
2、】1选A,2选C。第1题,图中为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第2题,表示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气温降低,容易出现霜冻现象。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A.B.C.D.4.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强()A. B. C. D.【解析】3选C,4选B。第3题,由示意图可以直接看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第4题,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
3、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大。读图,完成5、6题。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A.甲地、乙地B.乙地、丙地C.丙地、丁地D.甲地、丁地6.产生乙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阴雨天气多B.天空晴朗C.地势较低D.地势平坦【解析】5选D,6选A。第5题,读图,根据纵坐标含义可知,甲地太阳辐射最强,丁地太阳辐射最弱。第6题,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越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读图可知,乙地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径较短,但太阳辐射较弱,可能是乙地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造成的。读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7、8题。7.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是图中的()A.B
4、. C.D.8.雾霾天气时,图中的()A.增强B.减弱 C.增强D.增强【解析】7选D,8选D。第7题,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图中为太阳辐射、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第8题,雾霾发生时,大气逆辐射增强,由上题可知为大气逆辐射,雾霾发生时,增强。三、非选择题(共9分)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
5、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3)A、B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原因是;口感较好的是,原因是。(4)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影响。【解析】第(1)题,温室大棚是根据大气保温效应原理建造而成的,能够改善冬季农作物热量不足的问题。第(2)题,水汽可以吸收地面与大气长波辐射,储存更多热量。第(3)题,A、B两地位置不同,导致热量、温差都存在差异。B处热量较充沛,蔬菜长势较好,A处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产生的营养物质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少,蔬菜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口感好。第(4)题,大棚技术改变了冬季的光、热、水资源条件,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答案:(1)
6、热量大气保温效应(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3)B处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沛,蔬菜生长状况好A处A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积累营养物质多,口感好(4)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限时20分钟分值 50分战报得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13题。1.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A.纬度相当B.距海远近相同C.海拔相
7、当D.大气透明度相近2.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大小有关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大小有关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大小有关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大小有关3.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B.C.D.【解析】1选A,2选C,3选D。第1题,据图可知,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方向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而与海拔、海陆位置、大气透明度等因素无关。第2题,甲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乙地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小,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降低较慢,故气温日较差
8、较乙地小。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大小有关。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大小有关。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大小有关。第3题,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甲图是,乙图是,故正确。世界气象组织201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发布公报称,2016年全球温室气体平均浓度达到了近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下图示意近30年来CH4(一种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变化。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4.符合图示CH4浓度时空分布特点的是()A.CH4浓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CH4浓度南半球低于北半球C.1985-2000年CH4浓度变化较小D.2000-2010年CH4浓度增长加快5.温室气体可以导致全球气
9、候变暖是因为能强烈吸收()A.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解析】4选B,5选C。第4题,由图示可知CH4浓度并没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CH4浓度南半球大部分年份在1 700 ppb以下,低于北半球;1985-2000年CH4浓度南北半球极大值和极小值变化较大,C排除;2000-2010年期间,南北半球CH4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增长较慢。第5题,温室气体CO2、CH4等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增温,从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加,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烈,全球气温升高。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
10、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完成6、7题。6.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7.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A.春季晚上B.夏季午后C.秋季早晨D.冬季傍晚【解析】6选A,7选B。第6题,图中塑料薄膜是透明的,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少;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明显,对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很小。第7题,黑色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夏季
11、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容易将作物晒伤。春季晚上没有太阳辐射。秋季早晨、冬季傍晚太阳辐射弱。(2021北京高一检测)某校学生设计了验证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两个塑料桶中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数值呈现明显差异。据此,完成8、9题。时间有土瓶空瓶16:08(开始)30 30 16:17(结束)38 31 (天气状况:晴朗、微风 场地:学校操场 气温:22)8.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A.大气主要靠太阳辐射加热B.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C.晴朗天气不存在削弱作用D.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9.该实验及结论可以用来解释()A.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B.不同纬度存在气温差
12、异C.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D.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解析】8选B,9选A。第8题,由于两个瓶子中的填充物不同,有土的瓶子升温快,空瓶升温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下垫面的物质性质不同,会导致大气的升温速度不同,由于土壤比热容小,升温快,导致释放出的辐射量也大,即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吸收极少;晴朗的天气也存在大气削弱作用(如紫外线);土壤能够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并将其转化成长波辐射传递给大气。第9题,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是因为太阳辐射需要先被地面吸收然后转化成长波辐射后再被大气吸收从而升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并不是气温最高的时候,会延
13、后两个小时左右。这与实验所体现的原理相似;不同纬度间存在气温差异是因为太阳高度不同;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升温速度不同,进而导致海陆间存在气压差,与实验不同。阴阳坡植被差异是因为光照条件不同。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10、11题。10.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1.山
14、东胶东的一些果农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10选A,11选C。第10题,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地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膜不能改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第11题,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利于苹果着色;减弱地面辐射不是主要作用,反光膜不能保持地温。二、非选择题(共17分)12.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的、分别
15、代表两种辐射和两种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1)图中数字表示,表示,太阳未升起时天空已发亮,该现象与有关(填数字)。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2)夜间雾霾天气会使当地,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与(填数字)最相关。 (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填数字)过程有关,依据此原理农民常用方法防御霜冻。 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4)开发利用新能源,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解析】第(1)题,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
16、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太阳未升起时天空已发亮,该现象与有关,为散射作用。 第(2)题,夜间雾霾天气会使当地增强,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与最相关。 第(3)题,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保温作用减弱,这一原因与图中过程有关,依据此原理农民常用熏烟方法防御霜冻。 第(4)题,开发利用新能源,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其原因是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答案:(1)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增强(3)保温作用减弱熏烟(4)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
17、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限时10分钟分值 20分战报得分情境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 300 m,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如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思考:(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答案:(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以云南香格里拉建造的暖棚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两大核心素养。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香格里拉大气疏密的特点。(2)综合思维水平4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角度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及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