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501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40分)1.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B. 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 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D.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答案】D【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有16个族,其中有7个主族,故A不选;B.第A族除了氢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故B不选;C.短周期是指前三周期,故C不选;D.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每一横行就是一个周期,所以共有7个周期,故D选。故选D。2.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子数为83B. 中子数为209

2、C. 质量数为209D. Bi与Bi互为同位素【答案】B【解析】【详解】A的电子数质子数83,故A正确;B的中子数质量数中子数20983126,故B错误;C质量数为209,故C正确;D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明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即可解答本题,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3.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N、Q三种物质的

3、浓度一定相等B. M、N全部变成了QC. M、N、Q的浓度都保持不变D. 反应已经停止【答案】C【解析】【详解】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平衡浓度与起始投料及转化率有关,平衡状态时各组分浓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平衡时,M和N不能完全转化为Q,B错误;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C正确;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D错误;故选C。【点睛】当一下几种情况出现时,可以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借

4、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4.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吸热反应,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5. 检验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A. 碘水,变蓝色 ;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B. 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C.

5、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D. 碘水,变蓝色 ;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答案】A【解析】【详解】检验淀粉用碘水,现象是显蓝色。浓硝酸能使蛋白质显黄色,葡萄糖含有醛基,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烷烃的是A. CH4B. C3H8C. C4H8D. C5H12【答案】C【解析】【详解】烷烃即饱和链烃,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直链或含支链)外,其余化合价全部为氢原子所饱和,其通式是CnH2n+2,据此可知选项C不是烷烃,而是烯烃或环烷烃,答案选C。【点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烷烃分子的结

6、构特点,特别是烷烃分子的通式,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7.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和金属钠反应时键断裂B. 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和键C. 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和键D.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键【答案】C【解析】【详解】A.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A项正确;B. 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和化学键,B项正确,C. 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和化学键,C项错误;D. 乙醇完全燃烧时,化学键全部断裂,D项正确;答案选C。8.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

7、.5mol/(Ls)B. v(B)0.3mol/(Ls)C. v(C)1.2mol/(Lmin)D. v(D)1mol/(Ls)【答案】B【解析】【详解】可以将各物质的反应速率都变成物质D的反应速率。A.速率为1.0 mol/(Lmin);B.速率为1.2 mol/(Lmin);C.速率为1.6 mol/(Lmin);D.速率为1 mol/(Lmin)。故速率最快的为B。故选B。【点睛】掌握同一个反应同一个过程可以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速率数值可以不同,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所以比较速率快慢时需要将速率转化为同一种物质的速率。9. 下列物质进行一氯取代反应,产物只有两种的是 ( )A. (

8、CH3)2CHCH(CH3)2B. (CH3CH2)2CHCH3C. (CH3)2CHCH2CH2CH3D. (CH3)3CCH2CH3【答案】A【解析】【详解】A、该分子中的等效氢只有一种,所以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正确;B、该有机物中的等效氢有4种,则一氯代物有4种,错误;C、该分子中的等效氢有5种,则一氯代物有5种,错误;D、该分子中的等效氢有3种,则一氯代物有3种,错误。答案选A。10.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温度B. 催化剂C. 反应物的浓度D. 压强【答案】B【解析】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改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A错误;B.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改变

9、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B正确;C. 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有可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C错误;D. 改变压强可使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同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错误,答案选B。点睛:明确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是解答的关键,化学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只要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需要重新建立新平衡,注意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去分析平衡的移动。11.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 HXB. H2XC. XH3D. XH4【答案】D【解析】【详解】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则X的最高正价

10、为+4价,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低化合价为4价,形成的氢化物为XH4,答案选D。【点睛】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知元素的最高正价,根据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则可知最低负价。12.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氨气 B. 四氯化碳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C【解析】【详解】A. 漏写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应为,A项错误;B. 各原子均满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漏写Cl原子上的孤电子对,B项错误;C. 氮气有氮氮三键,每个N原子上还有1对孤电子对,C项正确;D.二氧化碳中碳氧间是碳氧双键,有两对共用电子对,应为,D项错误;答案选C。13.下列各组比

11、较中不正确的是( )A. 稳定性:NH3H2OB. 碱性:NaOHMg(OH)2C. 氧化性:F2O2D. 酸性: HClO4H2SO4【答案】A【解析】【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则稳定性:H2ONH3,故A错误;B.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FO,则氧化性:F2O2,故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酸性H2SO4HClO4,故D正确。故选A。【点睛】同一周期随着元素原子序

12、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1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如图是某次实验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推断在t1时刻突然变化的条件可能是( )A. 催化剂失效B.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C. 降低体系温度D. 增大容器的体积【答案】C【解析】【详解】A、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催化剂失效,化学反应速率减小,但平衡不移动,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B、减小生成物的浓度,瞬间逆反应速率减小,但正反应速率不变,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C、

13、降低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象相符,故C正确;D、增大容器的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15.下列各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 2H2O 2H2+O2,2H2+O22H2OB.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H3+H2O+CO2C. H2+I22HI,2HIH2+I2D. 2Ag+Br22AgBr,2AgBr2Ag+Br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可逆反应的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

14、的反应,可以分析。【详解】A两方程式反应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A错误;B两方程式反应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B错误;C两方程式反应条件相同,属于可逆反应,C正确;D两方程式反应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D错误;故选C。16.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用v(N2)、v(H2)、v(NH3)表示(单位均为molL-1s-1)时,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v(H2)=v(NH3)B. v(N2)=2v(NH3)C. v(NH3)=v(H2)D. v(H2)=3v(N2)【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以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v(N2)v(

15、H2)v(NH3)=132,可求出只有D项符合。17.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s)+O2=CO2(g) H1393.5 kJmol1H2(g)+1/2O2(g)=H2O(l) H2285.8 kJmol1 CH3COOH(l)+2O2(g)=2CO2(g)+2H2O(l) H3870.3kJmol1可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A. H244.1 kJmol1B. H488.3 kJmol1C. H996.6 kJmol1D. H996.6 kJmol1【答案】B【解析】【分析】由盖斯定律可知,2+2-得到2C(s)+2H2(g)+O2(g)=CH

16、3COOH(l),以此计算反应热。【详解】C(s)+O2=CO2(g) H1393.5 kJmol1H2(g)+1/2O2(g)=H2O(l) H2285.8 kJmol1 CH3COOH(l)+2O2(g)=2CO2(g)+2H2O(l) H3870.3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2+2-得到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H=(-393.5kJmol1)2+(-285.8kJmol1)2-(-870.3kJmol1)=-488.3kJmol1,故选B。【点睛】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已知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2+2-得到2C(s

17、)+2H2(g)+O2(g)=CH3COOH(l)。18.改变反应容器体积使压强变化,但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 Fe2O3(s)3CO(g)2Fe(s)3CO2(g)B. 3H2(g)N2(g)2NH3(g)C. 2SO2(g)O2(g)2SO3(g)D. C(s)CO2(g)2CO(g)【答案】A【解析】【详解】改变压强,但平衡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体积是不变的,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选A。19.判断A(g)B(g) C(g)D(g)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 c(A)不随时间改变D. 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答案

18、】C【解析】【详解】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始终不变,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A错误;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C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发生变化,故c(A)不随时间改变,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都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1:1生成C、D的物质的量,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D错误;故答案为C。二、填空:(共60分)2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代表九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请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所对应的元素名称为_,

19、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2)在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填元素符号),其某种氧化物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3)三种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填化学式)。(4)比较与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填化学式)。(5)由下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_。A.和 B.和 C.和 D.和【答案】 (1). 硫 (2). 第三周期第A族 (3). Na (4). 2Na2O2+2CO22Na2CO3+O2 (5). NaOH (6). HF (7). HCl (8). D【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元素周期表推断,为H元素,为C元素,为O元素,为F元素

20、,为Na元素,为Mg元素,为Al元素,为S元素,为Cl元素,据此分析。【详解】(1)的元素名称为硫,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为第三周期第A族元素;(2)元素中原子半径做大的是Na元素,其氧化物Na2O2可与CO2反应生成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3)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Mg(OH)2,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Al(OH)3,三者之间碱性最强的是NaOH;(4)的气态氢化物为HF,的气态氢化物为HCl,由于F的非金属性强于Cl,故HF的稳定性强于HCl;(5)和形成的物质为H2O或H2O2,为共价化合物;和形成的物

21、质为CO或CO2,为共价化合物;和形成的物质为HF,为共价化合物;和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为离子化合物;故选D。【点睛】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主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21.用“ ”或“ (2). (4). 【解析】【分析】某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某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详解】(1)根据分析,C的非金属性强于Si,故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P的非金属性强于Si,故H3PO4的

22、酸性强于H2SiO3;(2)根据分析,Ca的金属性强于Mg,故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3)根据分析,O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H2O的稳定性强于H2S。22.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答案】【解析】【详解】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点晴】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时,首先要判断构成物质的化学键类型,即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其次必须用“”来连接左右两侧,而不是用“”连接;再次箭头的左侧是构成物质元素原子的电子式,而右侧是具体物质的电子式;最后箭头的两侧也必须满足各种守恒关系。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由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有电子的得失,因而箭头左侧需要用

23、弯箭头表示电子的得失。共价化合物或非金属单质的形成过程:表示方法同离子化合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共价键的形成因为没有电子得失,所以不要再画弯箭头。23.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AO2和O3B. 和CCH3CH2CH2CH3和CH3CH2CH(CH3)CH3DECH3CH2CH2CH3和(1)_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2)_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_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4)_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5)_组两物质同一物质。【答案】 (1). B (2). A (3). C (4). E (5). D【解析】【分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分子

24、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多个CH2基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两种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详解】(1)根据分析中的定义,B中C元素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故二者互称同位素;(2)根据分析中的定义,A中两种分子均由O元素构成,故二者互称同素异形体;(3)根据分析中的定义,C中分子之间相差1个CH2基团,且结构相似,故二者互称为同系物;(4)根据分析中的定义,E中两种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且结构不同,故二者互称为同分异构体;(5)D中两种结构为同一种物质,因为该有机物为四面体结构。24.指出下列化学反应类型(氧化、酯化、加成、取代)(1)CH2Cl2Br2

25、CHBrCl2HBr _(2)CH2=CH2+Br2CH2BrCH2Br _(3)+HNO3NO2 +H2O _(4) _【答案】 (1). 取代 (2). 加成 (3). 取代 (4). 氧化【解析】【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有机物中的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有机物中加氧或者去氢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详解】(1)根据定义,该反应是将CH2Cl2中的一个H被Br取代的反应,故属于取代反应;(2)根据定义,反应是将Br2与CH2=CH2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反应,故属于加成反应;(3)根据定义,

26、该反应是将苯环上的一个H被硝基取代的反应,故属于取代反应;(4)根据定义,该反应是甲醇上去掉H的反应,故属于氧化反应。【点睛】需要注意的是,有机反应中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25.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1)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_(2)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_(3)C(s)+H2O(g)=CO(g)+H2(g) H=+131.3kJ/mol _(4)C8H18(1)+25/2O2(g)=8CO2(g)+9H2O(1) H=-5518 kJmol-1 _【答案】 (1). 放热反应 (2). 吸热反应 (3). 吸热反应 (4).

27、放热反应【解析】【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一般用C、CO和H2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详解】(1)根据分析,该反应为金属与酸的反应,故属于放热反应;(2)根据分析,该反应为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故属于吸热反应;(3)根据分析,该反应为碳和水蒸气的反应,且反应的H0,故属于吸热反应。(4)根据分析,该反应为有机物的燃烧反应,且反应的H ”或“ (2). H2;水由

28、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但反应热为负值,故H1H2。27.在1.01105 Pa时,16 g S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148.5 kJ的热量,则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S(s)+O2(g)SO2(g)H=-297 kJmol-1【解析】【详解】S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32g S发生反应放出297kJ的能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 H=-297 kJmol-1【点睛】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25、101kPa的条件可以不注明。28.已知H(aq)OH(aq)=H2O(l)H57.

29、3 kJmol1。回答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1)用0.1 mol NaOH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热量。(2)如图装置中缺少的仪器名称是_,碎泡沫塑料的作用_。(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 (1). 5.73 kJ (2). 环形玻璃搅拌棒 (3). 防止热量损失 (4). 偏小【解析】【详解】(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1mol OH-完全反应放出57.3 kJ的能量,故0.1mol NaOH完全反应会放出5.73 kJ的能量;(2)根据实验,图中缺少的仪器为环形玻璃搅拌

30、棒,实验中放置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防止热量损失;(3)根据中和热的定义,为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的反应,如将碱改成氨水,氨水在稀释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故会使最后测得的值偏小。29.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 H0,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1)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平衡_移动(填“不”“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下同)。(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_,平衡_移动。(3)升高温度,其正反应速率_,平衡_移动。(4)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其正反应速率_,平衡_移动。【答案】 (1).

31、不变 (2). 不 (3). 增大 (4). 不 (5). 增大 (6). 向正反应方向 (7). 增大 (8). 向正反应方向【解析】【详解】(1)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但反应中Fe为固体,固体在反应中浓度不变,故不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发生移动;(2)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该反应的前后气体系数和相同,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故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不发生移动;(3)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移动;(4)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水蒸气,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0.在一定条件下N2 + 3H2 2NH3

32、的反应中,起始N2浓度为2mol/L,H2浓度为5mol/L, 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 NH3 的反应速率为v(NH3 )=0.4mol/(Lmin),填空:(1) NH3 的转化浓度为c(NH3 )=_ mol/(Lmin)(2)三段式填空: (mol/L) N2 + 3H2 2NH3起始浓度 2 5 0转化浓度 _ _ _2min后浓度 _ _ _(3)用v(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N2)=_mol/(Lmin)(4)用v(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H2)=_mol/(Lmin)【答案】 (1). 0.8mol/L (2). 0.4 (3). 1.2 (4). 0.8 (5). 1.6

33、 (6). 3.8 (7). 0.8 (8). 0.2 (9). 0.6mol【解析】【详解】(1)2min内反应速率为0.4,则2min内浓度较少20.4=0.8mol/L;(2)由于2min内NH3转化了0.8mol/L,则(3)根据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这一规律,可得v(N2)=v(NH3)=0.2 mol/(Lmin);(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这一规律,可得v(H2)=v(NH3)=0.6 mol/(Lmin)。31.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分钟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1)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

34、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答案】 (1). 2A + B2C (2). 0.1mol/(Lmin)【解析】【详解】(1)3min内,A的物质的量从5mol减少到3mol,减少了2mol;B的物质的量从2mol减少到1mol,减少了1mol;C的物质的量从2mol增加到4mol,增加了2mol,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2)2min内,B减少了1mol,则B的反应速率v=0.1molL-1min-1。32.阿司匹林()能解热镇痛。(1)阿司匹林属于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2)阿司匹林中含氧官能团有酯基和_(填名称)。(3)向阿司匹林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颜色变红,说明阿司匹林溶液具有_性。(4)根据阿司匹林的结构推断它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填序号)。中和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答案】 (1). 有机化合物 (2). 羧基 (3). 酸 (4). 【解析】【详解】(1)根据阿司匹林的结构,阿司匹林属于有机物;(2)阿司匹林中含有酯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3)向阿司匹林水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阿司匹林水溶液呈酸性;(4)根据阿司匹林结构,因存在羧基而可能发生中和反应和取代反应,因含有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点睛】阿司匹林中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