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唐山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生物学案 17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453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生物学案 17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生物学案 17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生物学案 17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生物学案 17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生物学案 17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生物学案 17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人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河北省唐山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生物学案 17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人教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导航1实验原理(1)酵母菌简介:是既能进行 又能进行 的单细胞 核生物。 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周期 ,增殖速度 ,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2)酵母菌培养:可以用_培养基(_)来培养,常用_液或_液;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_、空间、_、温度等因素有关。(3)酵母菌计数:利用_可以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由于其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2知识拓展:单细胞的计数

2、方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血球计数板构造:由一块厚玻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划分出9个大方格,每格面积1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mm。因此,每大方格容积为0.1mm3。另外,中央大方格以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 血球计数板正面观 纵切面图 放大后的方格网计数室 放大后的计数室计数方法:一般选取计数室内四个角及中央五个中方格(80小方格)计数,若细胞位于小方格的线上,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以减少误差。计数应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注意事项: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

3、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2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3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 课堂训练1在放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少量酵母菌菌种,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酵母菌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错误的是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增长率达到最大C.在第4天至第6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为400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

4、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3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图,正确的是A. B.C.D.4将10ml的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样品酵母菌数量(个/mm3)pH值112104.828205.4312103.7410005.0(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依次为_。(2)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

5、的环境负荷量为_个。(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5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1)a呈现 型增长。(2)d呈现 型增长,在80h140h,d的增长率趋于 。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 。(增多或减少)(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 。(4)d曲线中的K值代表的含义是 。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09江苏)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2(09广东)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3分析右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C时

7、期BCD段种群数量仍在增长C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DB时期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K/2左右4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时间K种群大小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若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B C D5右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

8、新能力不受 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AbacdBdcbaCdbcbDcadc6(09安徽)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7(08海南)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A B C D8下图表示某种鱼

9、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在t1时,该鱼种群数量达到K值Ct0t1期间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1t2期间种群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9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A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B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10下图两种增长曲线中,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10、 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11右图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Y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 的菌株,它们能利用原有细菌产生的物质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AW X Y Z BX Y Z W CY Z W X DY X Z W12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错误的

11、是A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增长 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二、填空题15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左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右上A、B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2) 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和_。(3) 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型。(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

12、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16下图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的特性。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 (3)当我们迁入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一同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对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 _,降低环境_量,使鼠群的_曲线变化转变成_曲线变化。17左下图是根据实验室中人

13、工饲养黑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的条件下进行的。(1)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草履虫、酵母菌所做的实验与上述结果相似,表明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2)曲线的纵坐标_(填写能或不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进线,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_。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填能够或不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建议。18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上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

14、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3)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19.选做题(08年江苏)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

15、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给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曲线和分别是 组、 组和 组的结果。(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 _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 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_ 和 _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 课堂训练 1-3 BCB 4(1)2、4、1、3 (2)1.21107 (3)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消耗,部分酵母菌因

16、营养缺乏而解体死亡5(1)J (2) S 0 减少 (3)降低 (4)环境容纳量 课时作业 1-5 BBDCC 6-10 CBCAB 11-12 CC15.(1)B (2)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3)增长 (4)1/2N 种群增长量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w.w.w.k.s.5.u.c.o.m16(1)a 过度繁殖 (2)b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要清除垃圾,严密封存食物 容纳 a(或J型) b(或S型)17(1)S型增长(2)能 在这一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数量 能够(3)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它的生存环境,提高该种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其种群数量会

17、自然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如果过多放牧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如果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18(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短缺(可耕地减少) c(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3) 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19.(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质供应较少 (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液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5)浸泡和冲洗解析:培养液中物质的浓度过大,会造成细胞渗透失水而抑制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是A或B,、为C或

18、D。培养液体积越小,则瓶内氧气越多,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生长繁殖快,达到最大数量的时间短,故是B,是A,是D,是C。B组和A组的浓度一样,只有体积不同,故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体积造成的,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D组和B组的体积相同而浓度不同,实验结果不同只能是由浓度不同造成的,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质供应较少;因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并不均匀,故需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由于后期酵母菌的数量多,可能造成堆积而无法计数,应进行稀释后再取样计数;由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可能会使血细胞黏固在血球计数板的小室内,造成下次无法使用,正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