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355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鲁颂泮水中曾提到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又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推动儒学的学舍化教育B“士”阶层的兴起与壮大推动私学发展C分封制的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文化教育的发展,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关键信息:鲁僖

2、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到后来的“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士”阶层崛起与壮大,私学兴起,推动教育的发展,从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B项正确。儒学教育仅是当时私学教育的一支,材料也未涉及战国时期的教育情况,A项错误;分封制的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礼乐制度与教育发展无直接联系,D项错误。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时代”的的是(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B“仁者

3、,爱人”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依据关键信息“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 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可知该时代应是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各思想流派的形成时期。A、B、C三项分别是荀子、孔子和孟子的主张,属于“这一时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故选D。3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4、A分封制B个体农耕C集体劳作D自然经济【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早期农业的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依据右边方框中的“男耕女织”可知该方框里应填的是劳动方式。早期农业阶段,因生产工具的简陋,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往往集体耕作,商周时期采用大量奴隶集体劳动。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A项错误;B、D项所述均属于小农经济的特征。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汉代,此制已有流弊。地方长官选举不实,权门请托,营私滥举,因而选举之后,不得不再加以政府一番考试检核。”文中的“此制”指的是( )A察举制B封国制C郡县制D科举制【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

5、要考查汉代察举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由“汉代”“ 地方长官选举不实”可知此制度应是汉代选官制度察举制。“权门请托,营私滥举”说的是汉代察举制出现察举不实的情况。材料中没有郡县制和封国制的相关信息,B、C项错误;科举制创立于隋代,D项错误。【举一反三】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了有利于汉代选拔优秀的人才,巩固了汉代统治。但该制度本身即有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不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逐渐被九品中正制所取代。任何一种制度其出现必然具有合理性,但又不可能长期保持活力。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也是一样。故评价某一政策和制度时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阶段全面分析。5有人认为:“孙

6、行者固然要受紧箍咒的约束,而唐僧如何应用紧箍咒,似亦有拘束之必要,这是西游记的漏洞,其实就是吾国政治的漏洞。”材料中“漏洞”指的是( )A贵贱等级分明B.官员素质低下C.权力缺乏制衡 D.自由受到束缚【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材料既主张对孙行者施以约束,又主张对唐僧权力进行制约,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项符合题意。这段话中未反映贵贱等级、官员素质的相关信息,A、B项错误;D项所述与题意相反,材料主张有限制的自由。6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此话实质上( )A

7、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 B.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D.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及调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由“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可知王阳明批判的是孔子和朱熹的一家学说,认为学问是天下的公学,不必为孔子和朱熹的思想所垄断。李贽也强调不必事事遵循孔子的言论,二者有共通之处。D项符合题意。王阳明并没有就孔子与朱熹的思想内容本身进行纠正,而是提倡学问的自由,A项错误;B、C项属于王阳明心学的思想观点,与材料无关。7顾炎武日知录中写道“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

8、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这一观点表明他( )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的态度B主张回归孔孟儒学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的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由“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 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可知顾炎武认为理学是贯穿古今的天理,心学违背传统的孔孟之道,并非儒学正统。表明顾炎武对心学持批判态度。A项正确。B、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与题意相反。8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

9、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清末新政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其“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笼统排外的特点,反对一切西方近代文明成果,排斥近代化,符合“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的特征。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帝爱国性不够充分,且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A项错误;清末新政是统治阶级自发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发展工商业、改革教育,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辛亥革命的目标是要

10、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向近代化,D项错误。9太平军进入湖南省后,巡抚骆秉章在其幕僚左宗棠的支持下,采取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减税方案,未经朝廷允许私自免征厘金和盐茶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悦。“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茶叶输出大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由此可见( )A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B清政府逐步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C湖南省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D内地及沿海的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要【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由“太平军进入湖南省后,巡抚骆秉章在

11、其幕僚左宗棠的支持下,采取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减税方案”可知减税的目的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即缓和阶级矛盾,镇压太平军。C项正确。材料中的减税是湖南地方巡抚的行为,与太平天国领导人和清朝中央政府无关,A、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通商口岸的地位问题,D项错误。10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 )年份 类别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

12、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影响,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表格中原料出口比重上升,表明列强经济侵略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手工制品出口比重下降体现了列强经济侵略促进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机器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表明受西方工业化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不断发展,逐步走向近代化。综合可知,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只反映列强侵略影响的某一面,不够全面。1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只有

13、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基本上相同。”材料中的“政纲”指的是( )A.中共的最高纲领 B.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C.中共三大通过的宣言 D.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从题意来看,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应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新三民主义具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打倒列强除军阀。该目标与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最低革命纲领目标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项符合题意。中共的最高纲领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国民党是要走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项错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的

14、,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没有回答出具体的政治纲领,D项错误。【易错警示】中共的革命纲领分为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最高革命纲领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最低革命纲领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新三民主义之所以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其目标也是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具有一致性。但国民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这与中共最高革命纲领是根本不同的,说明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1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语,最符合19271936年的是( )A五四

15、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阶段来看,19271936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为土地革命时期,其特征是国共对峙,同时由于日本的侵华,逐步走向抗日。C项正确。A项应是19191945年;B项应是19211935年;D项应是19271935年。13下图是“布衣将军”冯玉祥于1939年创作的漫画播种图,其创作意图是( )A表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B呼吁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号召全民族积极参加抗日战争D奠定战后中国国际大

16、国的地位【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全民族抗战,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漫画信息及调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A项所述事件时间应在1938年10月,不符合题干时间1939年;呼吁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在图片中无法体现,B项错误;二战结束是1945年,D项错误。由图片信息“爸爸、妈妈把倭打走”表明号召人民参加抗日战争。14一位学者写道: “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泽东)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以前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走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材料中的“修正主义”指的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B社会

17、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C发展市场经济绝不等于背离社会主义道路D要时刻把反对“修正主义”放在首要位置【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转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材料说的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最终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材料中的“修正主义”指的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正确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即强调发展市场经济绝不等于背离社会主义道路。A、B、C三项均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是对材料的曲解。故选D。15下图是19

18、78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曲线变化图。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1984年出现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C1990年前后增长率的波动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致D1992年出现高点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及调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结合图表信息与所学知识,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施,A项错误;1990年前后波动既有国际因素的影响也有改革开放的推动,C项错误;19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

19、已经建立,D项错误;1984年高点出现是由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故本题选B。16“不成文法来自习俗确认的规范。事实上,经使用者的同意所确认的持久的习惯,扮演了法律的角色。”同时,为了保障自由,还得对权力做相当的限制,“如果主人的逞凶被认为不可忍受,他们将被强制以好的条件出卖奴隶。”由此可知( )A习惯法没有共同的约束效力造成社会矛盾B习惯法在对抗奴隶主野蛮行为上有一定作用C习惯法完全是为了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工具D习惯法是奴隶社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囚笼【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古罗马习惯法的评价,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由“如果主人的逞凶被认为不可忍受,他们将被

20、强制以好的条件出卖奴隶”可知习惯法对奴隶主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对抗奴隶主野蛮行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习惯法的约束力,A项与题意相反;材料体现对奴隶主贵族的限制,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D项所述信息,D项错误。17马文佩里主编的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等人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全新的(现代的)国家与个人关系的概念之上;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卢梭的这一认识直接影响了后来的(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纯粹理性批判【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宣言,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C项主要

21、涉及的内容是政府权力的结构,即政体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干“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的特点;D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与题干内容无关;独立宣言体现的是美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追求幸福的民族精神,符合卢梭“也应增加人类的幸福”观点,卢梭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故本题选B。 18“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 B历次工业革

22、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由“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可知材料强调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科学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问题,A项与题意无关;历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后两次将大量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源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D项符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19列宁曾指出:“为了逐渐发展强大的工农联盟

23、,除了在工人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发展商业并逐渐提高农业和工业的现有水平外,就没有任何别的出路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此话意在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 )A巩固工农联盟 B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C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D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由“为了逐渐发展强大的工农联盟,就没有任何别的出路”可知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A项正确。B、C项所述是新经济政策的途径和手段,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即向社会主义过渡。 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推论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美国实行罗斯

24、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B1641年英国“大抗议书”以微弱多数通过英国王权得到了有效控制C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教会的精神控制受到冲击D“杜鲁门主义”出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历史辩证思维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不能将原因完全概括为美国罗斯福新政,A项错误;当然罗斯福新政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英国王权得到有效控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后,B项错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D项错误

25、。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统治,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项正确。2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A改革造成了思想意识的混乱,加剧社会动荡B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权力,离心倾向加强C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D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国家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由“但骤然放开的

26、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可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意识的混乱,造成社会的动荡,成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加盟共和国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相关信息,B、D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否损害国家的利益与题干无关,C项错误。22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是指( )A移动电话B欧共体C欧元D欧盟宪法【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欧洲一体化进程、欧元的问世,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难度较小。【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进入21世纪”“ 口袋里的欧洲”,结合欧洲

27、一体化的进程,1999年欧元问世,成为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C项正确。移动电话是世界性的科技成果,不专属于欧洲,A项错误;B项不具有“ 口袋里的欧洲”的形象特点;欧盟宪法也不具有随时装在口袋里的特点,D项错误。23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 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A B C D【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28、,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表明萨科奇主张多极化的发展,反对单极世界,也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质疑,其背景是当今世界许多新型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如中国,印度等。解读正确。亚洲应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错误。故本题选D。24右图为当前全球跨国电子产业链“微笑曲线”示意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 D国与国之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29、读图表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发达国家因资金雄厚,科技发达,掌握产品的设计、零部件的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赚取高额利润。发展中国家因技术力量薄弱,劳动力成本低下,负责产品的组装,获取的利润空间最低。这幅示意图表明当今世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B项正确。A、D项所述与“微笑曲线”示意图表达的主题无关。C项所述是描述现象,不是根本原因。25西方艺术史中写道:“照相术和新的科学探索手段令画家们兴奋不已。摄影揭示 了表象的多样性以及直接捕捉真实的能力,这便促使人们就同一场景置于不同光线和氛围之时形象所产生的变化进行探索。”由此产生的画派代表作品是( )A马拉之

30、死 B自由引导人民 C播种者 D日出印象【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印象画派的代表作,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难度中等。【解析】依据信息“摄影揭示了表象的多样性以及直接捕捉真实的能力,这便促使人们就同一场景置于不同光线和氛围之时形象所产生的变化进行探索”可知由此产生的画派重视光学科技成果的应用,注重光与色彩,应属于印象画派,D项正确。A、B、C三项分别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和现实主义美术,不符合题意。二、材料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计50分。)26(16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存在着与官学相对而言的私学,全

31、部时间历2000余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材料一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列传)

32、,“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材料二 南宋时期书院的复兴,理学士大夫承担着“讲道”、“传道”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书院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南宋前期是理学书院的开创期,这一时期书院规模较小,制度化的程度较低。南宋中期,是理学书院兴盛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理学书院声势浩大,与北宋对立,形成了南宋的四大书院它们全是理学门人所建。南宋后期是书院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理学书院教育模式被官方所采纳,书院多被纳入官办地方教育组成部分,书院教师多由朝廷选派正式官员担任,且一般由官员全权管理,反映了政府对于教育及思想舆论控制。书院如同官学,千院一面,主要以讲授科举时文为主。真正坚持讲学,追求学术研究的反

33、而是那些士人创立的私立书院。(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稷下学宫”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内容,试分析南宋书院教育发展的表现及影响。(12分)【答案】(1)官办学校;学术氛围浓厚;提供政治咨询;学术环境自由。(4分,每点1分)(2)表现:书院兴建的数量较多;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完善;书院的官学化,有一定的集权色彩;(每点2分)影响:促进理学传播与发展,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私立学院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每点3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战国和南宋时期的文化教育。主要考查学生的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综合能力。【解析】(1)结合设问的特点,紧扣材料信息依次归纳即可。依据“齐国君主在

34、此设立学宫”可知其性质是官办学校;依据“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可知学术氛围浓厚和学术环境自由。“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目的是为国君提供咨询。(2)从发展的表现来看,依据材料信息,从南宋初期到中期,书院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理学书院。而且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由“这一时期理学书院教育模式被官方所采纳,书院多被纳入官办地方教育组成部分、”可知书院的官学化特点。南宋书院教育发展的影响可从对理学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分析。理学书

35、院的兴起和官学化,进一步强化了理学的统治地位。私立书院的贡献主要在于坚持讲学,追求学术研究,推动思想文化的进步。27(14分)21世纪是世界公认的“海洋世纪”。近代以来,大国兴衰无不打上了海洋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郑和最后一次远征之后,此种行动就突然中止。政府又重申海禁,其大舰队不久也化为乌有。明朝的海上战略缺少必要的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撑。明朝的手工业、商品交换较之南宋要大为逊色。然而明朝与宋一样,面临极为严峻的边防压力,集权的中央政府自然是将国家经济当成军事的基础,重农轻商,并将所有的物资征集起来,囤积仓库,剩余产品很少能作为商品流通。此外,明朝人口增长很快,农业中的富余,

36、也被人口的增长部分消化了,根本不可能形成繁荣的市场经济。明朝的商人阶层始终未出现,商人富裕后,通常不是投资于作坊或商业,而是购地。材料二 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海洋政策的转变及根本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请分别列举“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的典型国家,并任选其中一个时代加以评述。(10分)【答案】(1)转变:由积极航海转向重申海禁。(2分)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尚未发展到足以推动社会转型的

37、程度。(2分)(2)典型国家:意大利;英国;美国。(3分)评述:地中海时代:意大利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展了文艺复兴运动;大西洋时代: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殖民扩张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太平洋时代: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并且在二战后成为两极之一,控制资本主义阵营。苏联解体后,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有着重要影响力。(任选一国,观点明确、表述清楚即可得7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通过东西方海外政策的对比,认识历史发展的方向。综合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分析历史的能力。【解析】

38、(1)由“在郑和最后一次远征之后,此种行动就突然中止。政府又重申海禁,其大舰队不久也化为乌有”可知明朝的海洋政策由由积极航海转向重申海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政策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明朝商品经济尚未发展到足以推动社会转型的程度,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极其缓慢。(2)结合所学知识,“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的典型国家分别有意大利、英国和美国。评述时需注意这些典型国家在各自的时代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如大西洋时代: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殖民扩张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28(20分)有

39、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而在中国政治史上,“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传统的主流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做出不同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靠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先由南方提出,南北双方经

40、过协商一致达成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材料二1919年4月29-30日,巴黎和会代表参加会议,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第156、157、158条】,德国在山东权益让与日本。1919年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1919年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

4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结束。五四运动大事记(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12分)【答案】(1)观点一:“大妥协”是

42、消极的,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2分)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2分)理由一:“大妥协”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理由二:“大妥协”换取了袁世凯“通电共和”,加快清帝逊位,并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有利于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学生选择任一观点,史实明确,逻辑清楚者可得4分)(2)表现: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分)理解:首次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种反动势力的目标明确表达出来;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群众基础更加广泛;领导

43、者和主力军更加先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五四运动比以往任何一场运动更加彻底坚决,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直接做出让步才中止斗争。(8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分析、归纳与评述的能力。【解析】(1)第一问从材料信息来看,传统主流史学家认为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是消极的,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部分史学家则认为“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第二问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说明理由即可。认为“大妥协”是消极的理由可从辛亥革命的结果方面分析。认为“大妥协”是积极的理由可从革命策略、革命的艰难性方面分析。(2) 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概括出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一是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二是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二问五四运动的革命彻底性可从运动中提出的革命目标、群众基础以及领导者等因素来分析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