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性阅读散文阅读(二)(时间:30分钟分值: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千口古枣园魏胜先豫北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古枣园千口千年古枣园。千口千年古枣园,北靠晋豫鲁铁路干线,西傍颛顼、帝喾二帝陵,南邻梁庄镇,东接硝河坡。古枣园占地一千余亩,枣树万余棵,其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现存古枣树一千两百余棵,许多树龄在千年以上,树围在一百七十厘米左右。被林业部门鉴定命名的“千年枣树王”,树龄约一千五百多年。步入园内,一望无垠的古枣树纵横交错,苍劲茂盛。棵棵树干表面沧桑斑驳,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树冠八方张开,虬髯盘旋,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间串串玛瑙似的枣随风摇曳。置身于
2、树下,仰首可摘枣,俯身能刨花生,既赏美景,又饱口福,惬意无比。五十多年前,孩提时代的我,每年秋天都跟着大人们来这儿拾红枣、刨花生,那时觉得这里不过就是个枣园而已。然而,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我遇到一位老者,姓刘,八十五岁,性情耿直,看管古枣园已有半个多世纪。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了古枣园的历史,以及与古枣园有关的故事内黄,因黄河而得名。汉代以前,古黄河曾流经这块土地的南面,故称内黄。早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在黄河故道栽种枣树。漫漫黄河故道,成就了内黄红枣的美名。自2002年以来,县里多年举办红枣节,吸引了数十万名海内外游客。千口,地处内黄县南端,也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曾是古黄河上的一
3、个渡口,因旧时黄河常年决口,先民频频搬迁,故名“迁口”。后人为了书写方便,逐渐变为“千口”。精神矍铄的刘老汉凝望着硕果累累的古枣园,在锄把上磕磕烟斗,告诉我,他小时候枣园就是这个样子。祖辈们都说,这儿自古以来就是块好地,沙质细软,枣树长得好。先辈们从试种酸枣开始,经过一代代人的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盛花期长、果实肉厚、香甜可口的优良品种扁核酸。扁核酸,因核状扁、味酸甜而得名。其鲜果酥脆多汁,酸甜可口;干果皮薄肉厚,香甜缠绵。古枣树上结的果,经过专业测定,果酸含量为其他品种的五倍,不仅是滋补营养之佳肴,还是中药的药引子。蜜蜂在古枣树上采集的枣花蜜,晶莹剔透,味正醇厚,润肺明目
4、,被誉为蜜中上品。曾经,这里的先民靠一行行枣树防风固沙;遭自然灾害,靠红枣充饥救急;遇兵匪战乱,靠枣林天然屏障护身保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据点,千口村古枣林一带培养和保护了许多地下共产党员、游击队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千口古枣园重焕生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对园内枣树进行逐棵登记。枣树总数达十万余棵。国家修建汤濮地方铁路时,专门在千口村设站。县里专门在千口车站建起了红枣系列产品收购门市部。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动杆,九月十五枣下箔,十月十五捞不着。”每年枣熟季节,枣园内,道路旁,一排排用高粱秆编织成的枣箔上,厚厚的红枣,在阳光照射下鲜艳夺目,宛若一方方红色
5、的地毯;土产门市部,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收购红枣、枣蜜的商贾络绎不绝;院内小山一样的枣垛,源源不断地装上小火车车厢,运往全国各地。“枣儿香,枣儿甜,三分种,七分管;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这是当地枣农对枣树管理的精辟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承包的土地和枣园。老枣农如鱼得水,将毕生经验全部倾注在枣树管理上。且不说每年至少五次修剪荒枝嫩条,光是枣树灭虫就是一场重头戏。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面抢着木杆击打,妇女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打落在树根下的尺蠖一一消灭。有的尺蠖在强震下应声落地,而大部分则吐丝垂吊,缓缓坠地。
6、待复活后又爬上树干。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欲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南方一位做古董家具生意的经营者看中了这里的古枣树,千里迢迢赶来,并托人向刘老汉说情,表示想出巨资挖走园中几棵最大的枣树。爱树如命的刘老汉听说后火冒三丈:“无论给多少钱都不能挖,那可是老祖宗给俺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啊!他们要挖走的不单是树,而是全村人的命根”对方最后只好悻悻离开。2018年底,村两委牵头,动员了十二名具有丰富枣树管理经验、勤奋好学的青壮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将古枣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土地,从原先三十多个承包户手中流转出来,成立了古枣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
7、司,并投资修建起古朴典雅的千年古枣园大门牌坊,拉起透景篱笆墙,硬化了古枣园门前道路和停车场。千年古枣园而今更风光。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他们有古枣树一样铁骨铮铮的品格,让人看到了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明天(摘编自2020年08月22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口古枣园古枣树数量多、树龄长、树围粗,纵横交错,苍劲茂盛,古枣园久经岁月变迁仍充满活力。B内黄、千口皆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沙质细软,适合枣树生长。先辈们代代试验,终于培育出优良枣树品种。C枣农们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体现出当地农业技术的原始落后。D
8、文章写了古枣园传承千年而生生不息的历史,赞美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CC项,“体现出当地农业技术的原始落后”错误,从“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这是当地枣农对枣树管理的精辟总结”“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欲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可见,这并非反映“当地农业技术的原始落后”,而是称赞他们的枣树管理经验、保证绿色无公害的良心和枣农们的智慧。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虬髯盘旋,气宇轩昂”,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9、,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古枣树沧桑而遒劲的特点。B引用“七月十五枣红圈”“枣儿香,枣儿甜”等民谣,写出了枣农对古枣树的深厚感情,既体现了乡土特色,又富有韵味。C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如写刘老汉听说有富商想出巨资挖走古枣树后的“火冒三丈”和“对方”的“悻悻离开”,生动传神,表现出刘老汉不为利益所动的耿直性格。D文章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古枣园的美丽风光,叙述了古枣园的历史和相关的故事。DD项,“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错误,从“步入园内置身于树下驻足园内遇到一位老者”等句子可见,作者是在园内漫步移动着的,并非“定点”观察。3文章后半部分用不少笔墨写枣农管理枣树,对此你如何理解?(
10、4分)答案枣农管理枣树,写出了枣农对古枣树的爱护和精心栽培;赞美沙区人民为古枣园世代相守、默默耕耘、铁骨铮铮的品格。4“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6分)答案感受到古枣园历史的悠久;感受到古枣园蓬勃的生机;感受到沙区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坚守;感受到国家政策对当地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哑巴与春天迟子建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
11、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
12、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是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
13、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
14、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某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
15、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里的“春天”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季节的春天,二是人生的春天充满着爱与美的生活环境,有平等的生活权利,有尊严的生存地位。B第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C第段中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在众人眼中的
16、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D作品表现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的形象,虽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人歧视,但他热爱生活敢于与命运抗争。DD项,应为“作品表现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热爱生活,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人歧视、最终遭到抛弃的命运”。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把“春光记忆”和“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点明老哑巴与春天的关系。B本文作者直面社会生活,敢想,敢写,既讴歌生活,又不回避社会现实,给大家呈现的是一幅世俗风情画,因而有一种强大的亲和力。C第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对比,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
17、,而老哑巴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怀念。D作品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对其悲惨命运表示了同情和反思。C“形成强烈的对比”错。应为“形成强烈的映衬”。7请简要分析第段加点的动作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解析第段加点的动作描写是哑巴看见我们在藏猫猫时发现他要逃跑时所做的一系列动作,哑巴“挥舞着双臂,摇着头”是为了表明他不撵我们,支持我们藏猫猫,做出无所谓的姿态。但是我们还是“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可是他是哑巴,张大嘴巴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看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
18、“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这一系列的动作的描写,都表现出哑巴急切、诚恳地想要挽留孩子们捉迷藏,突出了老哑巴善良、慈爱,与下文老哑巴受人轻视、被人捉弄、终遭嫌弃形成反差,更令人同情。答案(示例一)老哑巴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都表现了他急切、诚恳地想挽留孩子们捉迷藏,(1分)突出了老哑巴的善良、慈爱,(1分)与下文老哑巴受人轻视、被人捉弄、终遭嫌弃形成反差,更令人同情。(2分)(示例二)挥舞着双臂,摇着头是哑巴要表明他不是要撵“我们”;大张着嘴他要呼叫“我们”;喉结急剧蠕动可是他说不出话来,非常着急。(只有这些分析,可以给2分)可见,这些动作和神情描写,突出了老哑巴的善良、慈爱,与下文老哑巴受人轻视、被人捉弄、终遭嫌弃形成反差,更令人同情。(2分)8文章结尾说老哑巴是“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解析老哑巴之所以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是因为生理缺陷,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遭受委屈,默默忍受,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对老哑巴深深的同情。答案老哑巴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他爱春天里的一草一木,但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2分)他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了周围人的漠视。(2分)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对老哑巴的同情和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