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175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仁寿一中南校区2020级高一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福建传统民居土楼,其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2明代,阁臣服务皇帝、辅理政事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无论是经筵日讲、票拟、诏对、起草诏书还是密疏言事等,阁臣都融人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政治见解。这表明A内阁的行政权力不断在扩大 B阁臣拥有一定的决策权C内阁威胁到了君主专制 D阁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皇帝决

2、策3据史料记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C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D元朝废除了尚

3、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5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61938年,国民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关于经济纲领的主题是以“实行计划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在某些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如银行、外汇、物价等方面采取统制措施。上述精神的贯彻A为民族资本创造了宽松环境 B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D不

4、利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7据统计1937年以前,陕甘宁边区140万人口中,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者大约占78万。中国共产党对他们进行了以扫盲教育和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同时发动全社会监督,对他们进行救济、安置,给他们分配土地,或把他们编入各种互助合作组织。由此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创造出社会动员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途径B实现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全社会共识的目标C注重在根据地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D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8下为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我北方将士十余万人均主君宪。现奉懿旨,将君主民主付诸公决。然革党强横,断不容有正式选举,则必

5、循少数人私见,偏主共和。我将士往返电征意见,均主死战”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A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 B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C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 D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918771879年,清政府陆续正式派驻了驻伦敦、华盛顿、东京、圣彼得堡等外国首都的公使,办理华侨等事务。1877年清政府在新加被设立的领事馆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以后逐渐增多。这些现象表明A 清政府抛弃了“华夷观念 B近代外交意识逐渐形成C国人思想得到较大解放 D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10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成为民

6、主丰碑的主要理由是A袁世凯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B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1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政策筑梦”指的是A金田起义 B创立拜上帝会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制造天京事变12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备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次,日本获得的权益是A开设工厂 B割占土地 C增辟通商口岸 D获得赔款13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

7、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 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 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14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历史文件,对以下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B红军长征结束,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新局面C民族危机加剧,抗日反蒋成为全国各界共识D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5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

8、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A 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C 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D 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16.全国苏维埃区域与红军扩大的总形势中提到,“农民游击战争的区域已蔓延到十一省的范围,尤其以江西福建两湖两广六省的声势浩大。在这些省份中间,许多已经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贫农兵士耕种,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的地方更多”。这表明A.国民革命运动的全面展开B.城市武装斗争高潮到来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发展D.红军开始实施战略转移17.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共党史

9、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18.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地区,准备解放香港,毛泽东指示停止进军,周恩来指示要保证香港的饮用水供应。毛泽东说过,香港,他有点用处。当时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意在A.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C.促使英美同盟战略重心转移 D.准备和平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19.如图中国近代某一革命战争局部示意图。图中战役反映A.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 B.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C.八路军发起全线反攻 D.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20.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

10、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A.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1930年代,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

11、,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15分)(2)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出现不同观点的看法。(5分)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

12、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 材料一中是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的诞生”建立的是什么性质的政权?该政权的建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依据材料三并

1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怎样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14分)历史试卷答案15 ADCBB 610 CABBD 1115 CADAC1620CBBDA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特点。依据材料中的“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等信息可知,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邻里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一个家族共同居住的民居,与“皇权至上”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宗族,与宗教无关,排除C项。2C材料表明阁臣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或牵制皇帝,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皇帝的决策,

14、C项正确。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阁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皇帝决策,再者内阁的建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D项错误。故选C。3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唐朝已经有了较完善的驿道交通网,故A项错误。驿传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政令畅通,有利于军情的及时通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交通工具的进步,而只是强调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国家管理的作用,故D项错误。4C唐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宋代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正确。故选

15、C。5C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

16、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6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制定经济纲领保证军需民用,并在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采取统制措施,为持久地抗日斗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制定经济纲领,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并在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采取统制措施,使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受到限制,没有为民族资本创造

17、宽松的环境;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国民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选项错误,国民党制定的经济政策主要对国统区经济发展有影响,对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影响较小。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C【详解】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者进行了以扫盲教育和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对他们进行救济、安置,给他们分配土地,由此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出社会动员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途径,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信息,故A错误;B项错在“全社会共识”,说法欠妥,故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开始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故D错误。

18、8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洋将领表面上主张君主立宪,但又指责革命党强横、偏主共和,实质上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维护自身利益,故选C;材料不能体现北洋将领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且1908年清政府就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故排除A;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只是表象,并非真正的根本意图,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北洋将领想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真正意图在于担心南方革命政权威胁自身利益,故排除D。9C【详解】从材料可知,清政府相继设立了驻外的办事处,体现出清代的外交逐渐融入世界,近代外交意识逐渐形成,C正确;A项表述绝对化,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国人思想的变化,排除B;当时没有对外开放,排除D。10B【详解

19、】材料考查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条分界线,成为民主丰碑,故选B;A项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不是辛亥革命的影响;CD为辛亥革命的思想影响及经济影响,排除。11A【详解】材料中“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分别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拜上帝教组织起义力量、发动反清战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变革中国、天京变乱,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政策筑梦”,故选A;创立拜上帝会是“宗教构梦”,金田起义是“战争追梦”,天京事变是“内乱毁梦”,排除BCD。1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选项正确;南京条约中香港岛被割

20、让给英国,B选项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C选项排除;D选项描述的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3D【详解】从材料中的“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等信息来看,英国人发动侵华战争的目标早已确定,说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顽强抵抗”,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内部因素,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英国打开中国国门主要是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排除C项。【点睛】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由英国工业革

21、命的开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决定的。14C【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中共的核心主张之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并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发生变化,中共做出了政策调整,故选C;中共号召停止内战,所以“反蒋”的说法有误,排除A;红军长征在1936年10月才宣告结束,排除B;全面抗战爆发是1937年7月,排除D。15B【详解】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人民

22、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选项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D选项经济基础不同皆为B选项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B选项可以概括A、C、D三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16.C【详解】根据“农民游击战争的区域已蔓延到十一省的范围,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的地方更多”等信息可知,当时全国苏维埃区域与红军不断发展壮大,说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发展,故选C;苏维埃的出现是在国民革命失败以后,排除A;据题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农村革命的发展,不是城市武装斗争高潮的出现,也没有体现红军开始实施传略转移,排除BD。17.B【详解】根据“1935年”这个时间,以及“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可得知这是1935年在长征

23、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共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故B项正确;A项是1927年召开。C项是1945年召开。D项是1956年召开。都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18.D【分析】【详解】根据“徐州”“碾庄”“双堆集”“人民军队歼敌地区”,结合所学,示意图符合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的一次重要战役,故选D;国民革命没有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开展大的战役,排除A;红军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农村,排除B;八路军发起全线反攻,不符合示意图中的地点,排除C。19.B【详解】中国政府为了巩固年轻的共和国,为了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外交关系上采取了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把

24、香港问题放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考虑,作出了“暂时维持现状不变”的战略决策,以保留香港这一“传统”的“国际通道”作为新中国与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联系的“桥梁”,故选B。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如果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理应收回香港,排除A;二战后美英同盟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如果武力收回香港促使美英同盟战略重心转移,对中国反而不利,排除C;暂时搁置不是因为统一方式的转变,而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充分考量,排除D。【点睛】本题设置的难度偏大,需要学生充分调动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加以解决问题。20.A【详解】根据材料“

25、民国二十九年”可知,这是1940年,涉及到的人物“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毛泽东、朱德”,由此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合作背景下的一次战役。根据材料“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役的百团大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选项A正确;选项B是武汉会战的影响,排除;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排除C;选项D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题干信息判断出这是百团大战,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1)(国民党)观点:既抽象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又具体否定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答成“五四运动是国民党促成的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学生参加

26、政治运动不利于教育发展”亦可)。立场:维护一党专政官僚资产阶级立场。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立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无产阶级的立场。(胡适)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立场:社会改良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立场。(15分)(2)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受作者的立场及价值观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我们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史观,正确评价相应的历史事件。(5分)【详解】(1)根据“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可知国民党的观点是既抽象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

27、地位,又具体否定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结合所学可知其立场是维护一党专政官僚资产阶级立场。根据“共产党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可知共产党的观点是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立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无产阶级的立场。根据“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可知胡适的观点是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立场是社会改良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立场。(2)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可以看出,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受作者的立场及价值观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我们应该本着历

28、史唯物主义的史观,正确评价相应的历史事件。2(1)政治制度:郡县制。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6分)(2)性质:资产阶级政权。影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或政治民主化进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8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分)【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如“胶东郡”“上党郡”等可以判断为郡县制。历史作用:根据所学内容从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方面回答。(2)性质:根据材料二“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结合所学可知为资产阶级政权。影响:回答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即可。本题结合所学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民主制度的史实进行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