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为使反应物 A产物 P,采取了有酶催化(最适温度和 pH)和有无机催化剂催化两种催化方法,其能量变化过程用图甲中两条曲线表示;图乙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不合理的是A. 距离 b 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有酶催化时效率低的原因B. 适当升高温度,有酶催化时的曲线 II 对应的距离 a 将下降C. 图乙中可代表蔗糖,那么可代表果糖和葡萄糖D. 图乙所示过程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图甲中曲线表示有无机催化剂的催化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曲线表示有酶
2、催化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所以距离b则代表酶减低的反应活化能比无机催化剂多,所以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有酶催化时效率低,A正确;B.适当升高温度,酶活性降低,有酶催化时的曲线中对应的距离a将上升,B错误;C、D.图乙是酶的专一性模型,若可代表蔗糖,在蔗糖酶水解作用下,可得到果糖和葡萄糖,用代表,C、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2.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酶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有的酶不是蛋白质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3、】所有活细胞都能合成酶,不一定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故错误,正确;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故正确;酶是催化剂,在发挥作用后数量和性质不变,故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有最适温度,故错误;酶在代谢活动中起催化作用,并不起调节作用,故错误,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 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与温度、pH 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 pH 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B. 据图推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 37 左右C.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
4、升高D. 该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在 3 左右【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由题图知,在最适pH前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超过最适温度后随pH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因此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B、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大,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B正确;C、据图可知,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在37左右,
5、可推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而温度在最适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C错误;D、由题图知,在温度相同,pH分别为2.0、2.5、3.0的条件下,胃蛋白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其中在pH为2.5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最强,而pH在2.0或3.0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均低于pH在2.5时,说明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5左右,D错误。故选B。4. 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在高温和酶的催化下分解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或者选择过氧化氢和
6、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检测效果均可C. 若反应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D.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操作合理的顺序应为加入反应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解析】【分析】(1)酶活力的含义: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2)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酶的活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例如,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麦芽糖的生成量来检测淀粉酶的活力。由于麦芽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能生成黄褐色产物,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色,可以测
7、出麦芽糖的生成量。另外,还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消耗量来检测淀粉酶的活力。(3)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来进行,因淀粉、蔗糖为非还原性糖,而其水解产物为还原性糖。【详解】A、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高温不是,A错误;B、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分解,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C、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C正确;D、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的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故先加入缓冲液
8、,再加入底物,最后加入酶,然后立即混匀保温,并开始计时,D错误。故选C。5. 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试题分析:人体内的消化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对应于曲线。在底物充足时,随着酶的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应在原曲线的左上侧,对应于曲线。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6. 科学家在某温泉喷水口中发现一种耐热
9、细菌,其最适环境为温度80和pH为7.0。从这种细菌体内提取到一种细菌蛋白酶,现将这种细菌蛋白酶、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乳清蛋白、淀粉和适量水混合后,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7.0,保存于80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最终剩余的物质是A. 细菌蛋白酶、多肽、淀粉、水B. 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多肽、麦芽糖、水C. 细菌蛋白酶、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D. 细菌蛋白酶、胃蛋白酶、麦芽糖、水【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干知,细菌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7.0、最适温度约为80,在pH为7.0、温度为80的环境中,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5、最适温度约为37)会因pH过大、温度过高而
10、失去催化蛋白质水解的能力、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最适温度约为37)会因温度过高而失去催化淀粉水解的能力。【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在该条件下,胃蛋白酶和唾液淀粉酶失活没有催化作用,不能催化蛋白质和淀粉分解,只能作为正常的蛋白质被细菌蛋白酶分解成多肽。A正确。7. 用某种酶进行下列三组实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是30、pH7B. 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温和性C. 本实验研究的酶有麦芽糖酶和蔗糖酶D. pH5或温度为20条件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1可知,在20、30、40
11、三个温度中,30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图2显示,在pH=7条件下底物剩余量最少,说明该条件下是最适pH,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图3中酶对蔗糖无影响,但能催化麦芽糖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该酶应该是麦芽糖酶。【详解】A. 图1只能说明在20、30、40三个温度中,最适温度是30,但由于温度梯度较大,故不能说明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就是30,A错误;B. 图1和图2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且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图3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正确;C. 由图3可知:该酶能使麦芽糖水解,但不能使蔗糖水解,该酶应该是麦芽糖酶,C错误;D. 在pH=5情况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过酸
12、使部分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温度为20的情况下酶活性下降原因是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但是酶的空间结构并没有被破坏,D错误。8. 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B.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C. 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D. 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分析】1、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2、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要唯一;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
13、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3、本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反应条件,因变量是反应速率,A错误;B、酶的用量等属于无关变量,但温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1号与3号对照说明Fe3+具有催化作用,1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D、加热能提供能量而不是降低活化能,D错误。故选C。9. 下图为 ATP 的分子结构图,a
14、、b、c 表示相应的结构,、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表示腺嘌呤,b 表示腺苷B. 化学键与化学键断开时所释放的能量不同C. 化学键的形成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D. 化学键中能量的释放往往与吸能反应相关联【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表示一磷酸腺苷,又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c表示三磷酸腺苷(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表示高能磷酸键,其中很容易断裂与重新合成。【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腺苷,b表示一磷酸腺苷,A错误;B、化学键与化学键都为高能磷酸键,断开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同,B错误;C、化
15、学键的形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其中光合作用中合成ATP时中能量来自光能,C错误;D、化学键中能量释放后用于各项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因此往往与吸能反应相关联,D正确。故选D。10.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中的“”是腺嘌呤碱基,中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详解】表示ATP的结构简式,A代表的是腺苷(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其中“O”中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中五碳糖属于核糖,代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O”中
16、表示腺嘌呤;中含有碱基T,表示一段DNA片段,其中“O”中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中含有碱基U,表示RNA的一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O”中所能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核酸、ATP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及识记能力。11.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TP水解供能,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水解B.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 ATP分子是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17、D. ATP是主动运输、肌肉收缩、大脑思考的直接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详解】A、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断裂,也很容易重新合成,ATP水解供能,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水解,A正确;B、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错误;D、ATP是细胞内的直
18、接能源物质,可直接为主动运输、肌肉收缩、大脑思考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结构、作用、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另外需要注意ATP和ADP的相互转化。12. 下图是ATP提供能量,细胞转运Ca2+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载体蛋白是催化ATP水解的酶B.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会与载体蛋白结合,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C. 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D. 此为主动运输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过程,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Ca2+与其相
19、应位点结合时,其酶活性就被激活,在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的同时,进而进行钙离子的转运。【详解】A、由分析可知,转运Ca2+的载体蛋白是催化ATP水解的酶,A正确;B、ATP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时发生载体蛋白的磷酸化,B正确;C、ATP为主动运输供能时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错误;D、此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13. 下图表示ATP-ADP的循环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A. 属于放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吸能反应密切联系B. 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过程提供能量C. 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和也能达到平衡D. 各种生物均能独立完成ATP
20、-ADP的循环【答案】C【解析】【分析】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ATP水解形成ADP和Pi,ADP和Pi吸收能量又合成ATP,细胞依赖于ADP和ATP的相互转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由题图可知,是ATP水解过程,是ATP合成过程。【详解】据图分析,是合成ATP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放能反应密切联系,A错误;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因此人在饥饿时
21、,细胞内的过程和也能达到平衡,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病毒不能独立完成ATP-ADP的循环,D错误。14. 下图中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人体细胞进行主动运输的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明显增加B. 丁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C. 丙是 RNA 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 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不可以发生乙甲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全称为三磷酸腺苷,它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的磷酸基团构成,其中腺嘌呤和核糖共同成为腺苷。因此图中甲为ATP,则乙为ADP,丙为AMP,丁为腺苷,戊为磷酸基团
22、。【详解】A、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ATP提供,AT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产生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ADP,因此乙(ADP)的含量会稍有增多,但由于ATP和ADP可迅速转化,故不会显著增加,A错误;B、丁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错误;C、丙就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正确;D、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只有细胞呼吸可以发生乙甲过程,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C。15.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最易断裂B.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C. 图中酶1
23、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D. 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为ATP的结构及ATP和ADP的转化过程;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TP分子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即图中所示的化学键最易断裂,A错误;B、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
24、相联,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B错误;C、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都为蛋白质,但酶1为水解酶,酶2为合成酶,C正确;D、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错误。故选C。16. 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B. 甲组加入质量分数为 10% 的 NaOH 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 CO2C.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 B 瓶中马上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D. 乙组中 B 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 B 瓶中
25、的 O2 ,以形成无氧的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甲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A、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气泵,通过不断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氧气通入,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正确;B、由于空气中有CO2,所以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的干扰,B正确;C、将酸性的橙色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
26、,溶液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C错误;D、由于B瓶中的空气内含有少量氧气,所以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以形成无氧的环境,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正确。故选C。17.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B. 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甲中不含有乳酸C. 人体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D. 在寒冷时,人体内过程a会加快【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甲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或者是无氧呼吸的产物酒
27、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乙是以热能散失的能量,丙是ADP和磷酸,b是ATP的合成,c是ATP的水解过程。【详解】A、a为细胞的呼吸方式,完成a过程不一定伴随H2O和CO2生成,如无氧呼吸,A错误;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c是ATP的水解,细胞内的吸能的反应一般都伴随着ATP的水解,如合成物质、主动运输、大脑思考等,发生场所较多,而线粒体主要进行的是b(ATP的合成),C错误;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含量会升高,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a),进而增加产热量,D正确。故选D。18. 如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
28、、Y、M、N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骨骼肌细胞中B. XY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 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D. 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A错误;X是葡萄糖,Y是丙酮酸,XY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M是乳酸,N是水,C错误;水中的氧元素来自氧气;D错误。所以选B。19. 下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代表进行有关生理过程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处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 ATP 中B. 甲代表的物质是丙酮酸,乙代表的物质是 NADHC.
29、处的生理过程需要 H2O 参与D. 用18O 标记 C6H12O6,产物 H2O 中不能检测到18O【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即细胞质基质;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基质;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内膜,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据此答题。【详解】A、是有氧呼吸的一二三阶段,每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错误;B、甲代表的物质为丙酮酸、乙代表NADH,B正确;C、处发生的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生成二氧化碳和H,C正确;D、用18O标记C6H12O6,产物
30、H2O不能检测到放射性,二氧化碳中能检测到放射性,D正确。故选A。20. 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非绿色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呼吸酶的活性B. 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C. 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D. 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图乙中,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升高而减弱,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大氧气浓度,呼吸作用速率又加快。【详解】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1、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A正确;根据图甲可知:B点时,细胞呼吸最旺盛,B点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宜温度,B正确;图乙中由D到E,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细胞开始进行有氧呼吸;由E到F,随着氧气的增加,植物的有氧呼吸加强,C错误;贮藏水果和蔬菜主要应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乙图E点时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说明此时细胞呼吸最弱,因此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氧气的浓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21. 松土是农作物栽培
32、的传统耕作措施。相关看法不合理的是()A. 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B. 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C.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D. 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松土可增加土壤缝隙中空气的含量,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植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A项正确;松土透气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B项正确;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C项正确;松土可增加土壤透气性,使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
33、排放,D项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的特点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生活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2.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浓度为a是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4倍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 氧浓度为d时,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氧浓度为a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会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并产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浓度下不
34、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A错误;B、氧浓度为b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8-3)2=2.5,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6=0.5,可见该浓度下,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B错误;C、氧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而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最弱,C错误;D、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CO
35、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D正确。故选D。23.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所列的有关措施与对应目的不恰当的是 ( )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储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减弱细胞呼吸B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零下低温、干燥降低酶的活性,减弱细胞呼吸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吸收各种无机盐离子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1、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2、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3、
36、农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详解】A、粮油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晒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B、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在密封条件下,能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B正确;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零上低温是最好的方法,能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呼吸,但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冻坏水果,C错误;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生
37、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故选C。24. 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 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C. 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答案】B【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两个阶段的反应: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
38、3H6O3(乳酸)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详解】A、由于葡萄糖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的能量,故“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吸收大量的葡萄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A正确;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癌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不会生成ATP,B错误;C、由题干信息和分析可知,癌细胞主要
39、进行无氧呼吸,故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C正确;D、由分析可知,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NADH,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NADH,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癌细胞的“瓦堡效应”,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内容,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阶段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25. 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产物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 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阶段,无水的生成,但有水的分解C.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酶的活性越高D.
40、 乳酸杆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和H,但没有H的消耗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还原氢和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乳酸菌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详解】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不会使溴麝香草
41、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A错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水产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正确;乙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一般情况下,人体内乙醇浓度越高,酶活性越低,C错误;乳酸杆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乳酸,故也有H的消耗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颜色变化的过程是考生识记的易错点,平时要多注意易错知识点的积累。26. 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l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
42、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 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C. 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 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两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10天时,对照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O2处理组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
43、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详解】A、有氧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厌氧呼吸不吸氧只释放二氧化碳,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A正确;B、第20天,处理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进行有氧呼吸,对照组大于1,存在厌氧呼吸,对照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B正确;C、第40天,对照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关系式(6x+2y)6x=2,解得xy=13,厌
44、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错误;D、分析题图曲线知,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能抑制其在贮藏时厌氧呼吸,D正确。故选C。【点睛】27. 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为了确定无水乙醇、CaCO3和SiO2的作用,进行了4组实验来验证,4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第组是进行了正确操作的对照组。下列针对实验结果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可能是由于未加CaCO3而得到的实验结果B. 可能是由于用水取代了无水乙醇而得到的实验结果C. 可能是由于未加SiO2而得到的实验结果D. 绿叶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四种色素的溶解度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第组是进行
45、了正确操作的对照组,从上到下四条色素带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与对照组相比,第组的两种叶绿素含量减少,第组没有任何色素,第组的四条色素带含量都减少。【详解】组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可能是未加CaCO3而使叶绿素被破坏,A正确;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而不能溶于水,所以用水取代无水乙醇不能分离出色素带,B正确;中色素带较窄,分离出的色素少,原因可能是未加SiO2而使得研磨不充分,C正确;绿叶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但是四种色素的溶解度不同,D错误。28.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B. 叶绿体膜由双层膜组成C. 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46、D. 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关于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题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双层膜结构,内有类囊体堆积形成的基粒,由于类囊体膜上有色素,因此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而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详解】叶绿体中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A正确;. 叶绿体膜由双层膜组成,B正确;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叶绿素等色素以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D正确。【点睛】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光合色素以及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因此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因此,
47、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9. 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B. 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C. 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D. 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在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液泡中,红枫叶片也不例外;红枫叶片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呈红色,且反射红光,所以红枫叶片呈红色。【详解】A、红枫叶片含有叶绿素,A错误;B、红枫叶片含有叶绿体,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C、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其含有红色
48、的花青素,且反射红光导致的,C错误;D、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B。30. 下图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在晚间用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 O2浓度据图可知,用波长 400 470nm 的光比用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色素带在最上面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都是可见光,波长范围是400 760 nm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420470nm波长的光(蓝紫光)和640670nm波长的光(
49、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光(蓝紫光)。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详解】植物几乎不吸收大约550nm波长的绿光,所以达不到以增加夜间空气中氧气浓度目的,错误;白光中450nm左右波长的光只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光中的一部分,所以只用该波长的光,光合作用强度将降低,错误;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最快,所以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可见光的范围是400 760 nm,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B正确,故选B。31.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0、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B.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不变C. 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D. 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题中所给条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因此由30下降到25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改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而呼吸作用强度下降,再由此判断三点移动方向。2、分析图形:a点代表呼吸作用速率,b点
51、代表光补偿点,m代表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下移;b点代表光补偿点,即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由于呼吸速率加快,光合作用减慢,需要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才能够使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故b点右移;m代表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由于提高温度后,导致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故m值降低。综上分析C正确。故选C。32. 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H2O)+O2CO2+H2O+能量A. 过程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 过程产生的
52、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 过程和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相同D. 过程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答案】D【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产物为氧气、还原氢和ATP,还原氢和ATP可以参与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可以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2、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
53、与。【详解】A、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如蓝藻无叶绿体,可在光合片层上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C、过程和中均能产生H,前者还原的是氧气,后者还原的是C3,C错误;D、过程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其中水中的氧全部转移到氧气中,显然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D正确。故选D。33. 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结构A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B. 供给14C
54、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C. 结构A释放的O2可进入线粒体中D. 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A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B是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包括水的光解即H2OO2+H以及ADPATP ;2暗反应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包括CO2的固定即CO22C3;再结合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将C3转化为有机物(即碳水化合物)以及C5。【详解】A、光能转变为ATP中化学能在类囊体上进行,A正确;B、图中甲表示(CH2O),根据暗反应过程可知,暗反应中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
55、2C3(CH2O),B正确;C、结构A释放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中,供呼吸作用利用,C正确;D、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将抑制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导致C3含量减少,D错误。故选D。【点睛】条件骤然改变,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含量变化,要从物质的来源和去路两方面分析。34.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B. 各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C. 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D. 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1、3、4和5过程都能产生
56、能量,但1阶段的能量只能用于暗反应,3、4、5中5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多,因此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最多的是5过程,A正确;B、细胞类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所以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B正确;C、1、3和4过程都能产生H,其中1产生H只能用于暗反应,只有3和4过程产生的H都与O2结合产生水,C错误;D、2是暗反应过程,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同时需要多种酶,D正确。故选C。35. 图表示大棚栽培的植物在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叶绿体内暗反应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 A. 给植物增施氮肥和镁肥B
57、. 大棚栽培的植物通过增施农家肥料补充CO2C. 给植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D. 夜间适当降低植物的环境温度【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产物为氧气、还原氢和ATP,还原氢和ATP可以参与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可以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2、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题图分析:题图是大棚栽培的植物在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叶绿体内暗反应中C3和C5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由题图知C3含量升高而C5含量降低。【详解】A、给植物增施氮肥和镁肥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提高色素含量,短时间
58、内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增多,则暗反应中C3的还原增强,此时C3含量降低而C5含量升高,A错误;B、大棚栽培的植物通过增施农家肥料补充CO2,短时间内CO2和C5结合形成C3(二氧化碳的固定)增强,此时C3含量升高而C5含量降低,B正确;C、给植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短时间内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增多,暗反应中C3的还原增强,此时C3含量降低而C5含量升高,C错误;D、夜间适当降低植物的环境温度可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对暗反应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无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36. 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处于
59、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B. 细胞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 细胞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D. 分析细胞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小于m2【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处于黑暗环境中,只有O2的吸收和CO2的释放,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细胞无外界的气体交换,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细胞从外界吸收CO2释放O2,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细胞从外界吸收O2释放CO2,此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详解】A、细胞处于黑暗环境中,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测定该呼吸速率,A
60、正确;B、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全部被线粒体所利用,此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C、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有外来的CO2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故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C正确;D、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用强度,可能原因是此时光照强度较弱,细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O2的净消耗量(吸收量)m2与CO2的净生成量N1相等,D错误。故选D。【点睛】37. 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释放热量B. 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
61、,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分析乙图: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分析丙图: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详解】A、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B、乙装置中NaOH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因此该装置可用于
62、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D、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故选B。【点睛】38. 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是( )A. 12B. 17C. 18D. 23【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增大,测得的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大后稳定不变,根据: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求
63、出在2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详解】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0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是6 mL,即每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6mL,当光照强度为2000lx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是17mL,则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为23 mL,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9.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 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 曲线b-c 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答案】D【解析】a点时,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
64、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开始于a点之前,A错误。618时,乙植物都要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该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不断积累,18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正确;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C错误。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40. 下图是探究某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的实验装置图,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可维持瓶内的CO2浓度相对稳定,将该装置放在20 、一定光照条件下。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 mL。毛细管内的有色液滴在A处。30 min后,针筒的读数需要调至06 mL,才能使有色液滴维
65、持在A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过程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 若测定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还需要在暗处测定呼吸速率C. 若将小烧杯中的NaHCO3溶液换成清水,则一段时间后光合作用会停止D. 若用该装置探究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NaHCO3溶液浓度和光照强度等都是无关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本实验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实验装置测的气体变化量表示氧气量。此值为表观光合速率(即净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表观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A、分析题干“针筒的读数需要调至0.6mL
66、,才能使有色液滴维持在A处”,说明玻璃瓶内产生了多余的氧气,实验过程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正确;B、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实验中所测得是净光合速率,因此还要在暗处测定呼吸速率,B正确;C、将小烧杯中的NaHCO3溶液换成清水,则装置中的CO2浓度下降,光合速率也下降,但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植物既不从外界吸收CO2也不向外界释放CO2,此时植物仍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若用该装置探究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则温度属于自变量,其余的如NaHCO3溶液浓度和光照强度等都是无关变量,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41. 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与ATP、酶有密切关系。下面甲图表示了细
67、胞某些代谢过程与ATP的关系;乙图表示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若生物体为蓝藻,细胞消耗ADP的主要场所是_。而在玉米体内,叶肉细胞通过生理过程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_。(2)从太阳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需要依次经过甲图中_(填数字)过程。(3)乙图中,若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温度和pH等条件都保持最适宜)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d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的主要原因是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_(4)过氧化氢酶之所以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能_。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但与过氧化
68、氢酶相比,要达到生成物量的最大值,反应时间一般_d分钟。【答案】 (1). 细胞质 (2). 叶绿体类囊体膜 (3). (4). 底物已完全被消耗尽 (5). (6).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7). 大于(长于)【解析】试题分析:甲图分析:是光合作用过程中ATP的形成和分解。细胞呼吸形成的ATP,生命活动中ATP的消耗。(1)蓝藻为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因而ATP的消耗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光合作用中形成ATP的部位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2)太阳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转移途径:。(3)由“乙图中,若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温度和pH等条
69、件都保持最适宜)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知d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的原因是H2O2被消耗完。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提高,但由于底物量没变,底物完全被消耗所需时间短,且最大生成量不变。(4)酶作用的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由于酶具有高效性,所在同样的条件下,底物完全被消耗,无机催化剂催化反应所需时间长,而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所需时间短。考点:本题考查ATP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依据所学及题中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2. 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情况;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
70、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A点表示_;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_表示,也可以用图丙EJ 六个点中的_表示。(3)当光照强度在图甲的D点时,该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_mg/(100cm2h-1)。(4)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点。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答案】 (1). 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速率(细胞呼吸强度) (2).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 C (4)
71、. F 和H (5). 18 (6). H (7). 减少【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光饱和点下植物达到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图乙中,叶绿体只为线粒体提供氧气,线粒体只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1)图甲中的A点光照强度为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仅仅表示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C
72、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图乙所示叶绿体只为线粒体提供氧气,线粒体只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可用图甲中C点表示,图丙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刚好等于呼吸作用速率。(3)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植物的真正的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净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因此当光照强度在图甲的D点时,该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12+6=18mg/100cm2/h。(4)图丙中,H点(18时)后二氧化碳浓度开始增大,说明净光合速率开
73、始小于0,故密闭玻璃温室中H点(18时)时氧气浓度最大。J点与E点相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净光合作用量小于0,故实验24小时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减少。 【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并能根据图中显示信息和数据进行解答。光合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有光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要想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先要研究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
74、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43. 某兴趣小组以植物体内某种淀粉酶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2)据图分析在100条件下该淀粉酶的_被破坏,永久失活。0时酶的活性很低,在适宜温度下_(填“能”或“不能”)催化淀粉分解。(3)图中温度为20时酶活性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温度为40时的酶活性,与预期结果不符。兴趣小组又进行重复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是_。(4)欲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思路是_。【答案】 (1). 该淀粉酶的活性 (2). 空间结构 (3). 能 (4). 大于 (5). 20min后温度为20时淀粉剩余量多于温度为4
75、0时的实验组 (6). 在温度为4080范围内,降低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2)据图分析在100条件下该淀粉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永久失活。0时酶的活性很低,温度恢复后酶活性能恢复,在适宜温度下能催化淀粉分解。(3)图中温度为20时底
76、物剩余量少于40时,因此20酶活性大于温度为40时的酶活性,与预期结果不符。兴趣小组又进行重复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是20min后温度为20时淀粉剩余量多于温度为40时的实验组。(4)欲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思路是在温度为4080范围内,降低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点睛】本题以“酶”为考点,以表格形式考查教材实验,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44.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_,模块3中的甲可与CO2结合,甲为_。(2)若正常运
77、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_ (填:增加或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4)干旱条件下,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答案】 (1). 模块1和模块2 (2). 五碳化合物(或:C5) (3). 减少 (4). 模块3为模块2提供的ADP、Pi和NADP+不足 (5). 高于 (6).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或:植物
78、呼吸作用消耗糖类) (7). 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CO2的吸收量减少【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条件色素、光、酶、水、ADP、Pi多种酶、CO2、ATP、H反应产物H、O2、ATP有机物、ADP、Pi、NADP+、水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CO2的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H2O)+C5能量变化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光解产生O2和H同化CO2形成(CH2O)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
79、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偶联,离开了彼此均会受阻,即无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若无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同样光反应也会停止。2、分析题图,模块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模块2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模块3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稳定的化学能),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模块1和模块2相当于光反应阶段,模块3相当于暗反应阶段。在模块3中,CO2和甲反应生成乙的过程相当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因此甲为C5,乙为C3。【详解】(1)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再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题图中模块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模块2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
80、学能,两个模块加起来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的功能。在模块3中,CO2和甲反应生成乙的过程相当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因此甲为五碳化合物(或C5)。(2)据分析可知乙为C3,气泵突然停转,大气中CO2无法进入模块3,相当于暗反应中CO2浓度降低,短时间内CO2浓度降低,C3的合成减少,而C3仍在正常还原,因此C3的量会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3中CO2的量严重不足,导致暗反应的产物ADP、Pi和NADP+不足,无法正常供给光反应的需要,因此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3)糖类的积累量=产生量-消耗量,在植物中光合作用产生糖类,呼吸作用消耗糖类,而在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没有呼吸作用进行消耗,因此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要高于植物。(4)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保住水分会将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因此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联系图中三个模块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结合题干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