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答案15DADBD 610ABCCA 1115CCBAB 1620ADBDC1D【详解】据材料“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裂土封侯)而命之氏”可知,姓取决于出身,起到区别等级的作用,而氏则是根据分封而得的,故选D项;“同姓内部间的无序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姻亲联盟”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项。2B【详解】根据图中信息来看,自中丁以来至阳甲,殷固有王位继承制度被破坏,违反嫡长制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政治生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折射出王位继承缺乏理性思考,故本题选B项;材料中存在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方式,不能说嫡长子继承
2、制逐渐确立和兄终弟及方式渐趋成熟,故排除A、C项;血缘宗法关系强调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看不出血缘宗法关系影响深远,故排除D项。3D【详解】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而措施落实之后也实现了对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这种巩固在后世也得到了延续,因此是最重要的影响,D正确;A是这些举措的客观影响,排除;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统治无关,而且秦朝二世而亡,说明这些举措在秦朝当世的影响较为有限,排除B;C强调的是对秦朝统治的影响,不属于最重要的影响,排除。4B【详解】据材料可知,唐朝“道察”制度的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选B项,排除C
3、项;“道察”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故排除A项;D项中“杜绝了”说法错误,故排除。6B【详解】从表格中的材料可以看出,清初统治者为了笼络人才,放宽对于科举考试的各种限制, 同时重用前朝的一些文士官员,这有利巩固政权,缓和矛盾,故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是为了延续汉族传统文化,A项错误;CD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也不是其主要意图,排除。5D【详解】根据“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可知鸦片战争的战败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由此可知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故选D;ABC都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但不是题意表达的主旨,排除。7B【详解】根据材料“窃喜战功归祖国,更欣光复到台湾。强权毕竟终难恃,
4、天理昭彰一转旋”,可得出,台湾省诗人詹作舟对台湾光复感到喜悦,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抗战胜利,10月25日,台湾作为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故B项正确;“义军奋战,顿挫倭寇”反映的是1895年甲午战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A项错误;“两岸血脉,重整河山”和“华夏赞襄,共赴国难”均指两岸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故C、D项错误。8C【详解】根据“中共与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祭拜黄帝陵”“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加深,国共关系由对抗逐渐走向合作,故C正确;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
5、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保障,排除D。9C【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中华民国成立后,在教育、习俗和政府机关称呼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平等化的改革,说明民国政府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故选C;清末新政时就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排除A;BD项由题意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0D【详解】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有反帝反封的内容和要求,说明中共对现实国情有了进一步认识,D符合题意;中共一大和二大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依然是马克思主义,排除A;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排除B意;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中共在探索中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C。11C【详解】根据所学
6、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和各阶层等,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C项正确;民族自治的真实性与人大代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等不符,A项错误;材料说明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共产党代表的工人阶级,不是农民阶级,B项错误;一届人大体现了共产党的领导,不是多党共同执政,D项错误。12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海峡两岸领导人1949年以来的首次会面是在新加坡,与相符,故选C;中美联合公报是在上海签署地 ,与不符,排除A;2001年中国入世的签字仪式是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与不符,排除B;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拉国际会议是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万隆会议,与的位置不符,排除D。13
7、B【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的特点,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故选B项;面对印度对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所取得的国际威望和实力上升的担优,周恩来总理系统阐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涵,A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和平解决争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精髓内涵,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强权即公理”“实力即权力”的国际关系旧理念,排除C项;1955年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成为“万隆精神”的理念支柱,排除D项。14A【详解】根据“法官告示的积累日渐丰富,终于形成了裁判官法的比较完备的体系,接着又从裁判官法中演绎出万民法”可得出,罗马法的发展
8、完善与法官的日常实践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体现出司法实践促进了罗马法发展,A项正确;材料与渐进无关,排除B;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万民法形成于帝国时期,排除D。15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总统和国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6D【详解】材料“它们虽然已经是天才的思想,但是在那时暂且还只是假设”体现的是列宁认为共产党宣言的缺陷在于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D正确;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属于空想,A排除;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7D【详解】材料中的“政治联盟”改变“.政治侏儒的形象”体现了欧盟追求国际政治地位,
9、这必然推动多极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欧盟成立时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排除A项;欧盟作为国际上重要的政治力量,有利于遏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因而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而不是动荡,排除B项;欧盟国家属于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崛起无关,排除C项。18B【详解】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向个体农耕转变,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平等,排除C项;小农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模式,排除D项。19D【详解】宋代的冶铁业有着成套且复杂的技术,需要多人分工协作
10、才能完成生产,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大,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宋代冶铁技术“领先世界”,A项错误;材料与铁器是否进入民间市场无关,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手工业领域出现了“雇佣”关系,C项错误。20C【详解】宋代街市出现的“侵街”现象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北宋政府通过收税以允许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政府政策适应商业发展,故选C;这一变化反映了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迎合,而非政府对商业管理的强化,排除A;这一变化有利于经济发展,排除B;不再受到限制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21(1)价值取向: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文化。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大举侵华,中
11、国民族危机深重;他们认定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中国进步是导致民族危机的主观原因;他们希望贬低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唤醒国人奋发向上,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机。(2)原因:日本侵华逐渐加剧,抗战形式严峻。作用:团结各种力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说明:1972年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贸易开始出现。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改善,中美贸易迅速增加。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中美贸易逆差增大。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1985年中美贸易逐渐取得平衡态势。从中美贸易的发展可以看出:双方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双方关系的改善,中美通过贸易可以形成互惠,所以中
12、美双方只有合作才能共赢。【详解】(1)价值取向:根据材料“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突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可知,严复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文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回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大举侵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中国进步,为了救亡图存,他们希望通过贬低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方式,唤醒国人奋发向上,以达到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2)原因:根据材料内容及出处“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可知,该材料所处的时代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此可以得出毛泽东在1937年发表祭黄帝陵祭文的原因
13、是日本侵华逐渐加剧,抗战形式严峻。作用:根据材料“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等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其作用在于团结各种力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中的时间为线索列出相应的中美间重大历史事件即可,如1972年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贸易开始出现;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改善,中美贸易迅速增加;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中美贸易逆差增大。此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1985年中美贸易逐渐取得平衡态势。从中美贸易的发展可以看出:双方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双方关系的改善,中美通过贸易可以形成互惠,所以中美双方只有合作才能共赢。22.(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2)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为抗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起关键作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