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高中政治配套学案: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147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政治配套学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中政治配套学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中政治配套学案: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中政治配套学案: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中政治配套学案: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4年高中政治配套学案: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课财政与税收学案1国家财政社会引言: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201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财政赤字的含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种类。2.理解财政的重大作用,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3.通过财政作用的学习,明确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4.学会结合财政图表、数字分析领会政府的经济政策。【基础梳理】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_和_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_的两个方面。2国家预算和决算(1)国

2、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_,称作国家预算。(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_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3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_、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_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_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_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_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_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_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二、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_,就是财政收入。(2)主要来源:财政收入分为_收入、利润收入、_收入以及_收入。_是

3、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3)影响因素:主要是_和_。2财政支出(1)含义: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_和_。(2)分类: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_,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_,债务支出。3财政收支状况(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_,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_。(2)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_财政支出的部分。(3)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_财政收入的部分。【自我测试】1思考国家投资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四大工程的资金属于国家财政的哪项支出?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2当经济发展滞缓,市场疲软时,政府为刺激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

4、增长可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B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C降低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3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8.31万亿元,增长21.3%,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和税收的不断增长。体现了()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税收增长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分配政策是制约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因素A B C D4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下列对其发挥作用机制的图示正确的是()A降低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投资扩大生产规模B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加国家

5、税收加大政府投资扩大社会需求C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增长扩大国内需求D增加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增加政府投入扩大国内需求5判断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探究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作用情景探究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形势的晴雨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材料二2010年,我国的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这表明中国不仅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且在后危机时代取得了先发优势。然而,8万亿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探究思考:(1)试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信息说明的经济问题。

6、(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让8万亿元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典例探究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A B C D易错点探究财政赤字增长说明国家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12010年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完善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调整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这部分财政投入属于()A社会保障支出 B国家补贴支出C经济

7、建设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2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完成83 080亿元,而全国财政支出89 575亿元。这种财政安排属于()A财政收支平衡 B财政赤字C财政理想状态 D财政盈余3近年来,我国财政投入优先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财政投入的“三个倾斜”,体现了()财政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能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国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统筹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的需要A B C D4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即将开启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

8、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年份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上半年财政收入18.524.243123.111.730.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3312.0917.2414.478.8313.63(1)请你分析表格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针对表格中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辨析。答案基础梳理一、1.收入支出社会分配2(1)基本收支计划(2)执行结果3(1)社会公平(2)合理配置(3)平稳运行需求扩张性供给能力紧缩性二、1

9、.(1)资金(2)税收债务其他税收(3)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2(1)分配使用(2)经济建设支出社会保障支出3(1)盈余赤字(2)大于(3)大于自我测试1属于经济建设支出。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B当出现经济发展滞缓,市场疲软时,应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等,故B正确。3C发展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因素,错误。4D5财政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在社会财富一定的前提下,财政收入过多会影响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增长。财政收入的多少必须从经

10、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情景探究(1)“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08、09年增幅略有回落,但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说明我国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大大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的增长,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2)合理调节财政支出方向。一是合理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及时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民众获得实惠奠

11、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合理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事业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让民众获得更多直接实惠。合理调节财政收入结构。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当今实际看可以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藏富于民,国富民强。典例探究D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属于促进社会公平的支出,而三者逐年增加,突出体现了财政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易错点探究财政赤字是由于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造成的,从数量上看,并不一定是财政收入减少。课堂训练1

12、A选A。材料中的支出属于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支出。B、C、D三项不符合题意。2B3A增加财政投入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体现,错误。4(1)“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很快,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两者有所下降。(2)国富即意味着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很多,民富即意味着居民个人收入多,二者都来自社会财富。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个人的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如果国家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民富必须国富。但是,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影响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共享改革成果,从而实现民富国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