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062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素养落实(十八)1拉开维新运动序幕的是()A“明定国是”诏书颁布 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故选C项。2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C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

2、两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A学习先进科技 B涉及体制改革C增强海军实力 D开办近代教育B在学习先进科技、增强海军实力、开办近代教育等方面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的主张是相同的,故排除A、C、D三项;戊戌新政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涉及体制改革,符合题干中“超越”的意思,故B项正确。4(2020海南学业水平考试)绝版袁世凯一书中写道:“好样的如光绪皇帝,数千年的旧制度,人家103天里发了数十条手谕就想改变,后来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该书作者评述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B由材料“1

3、03天”“ 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运动,故选B项。5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的主要意义在于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6“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4、根据材料“瓜分豆剖”“扶清灭洋”“农民阶级”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故选B项。7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D义和团根据与西方文明接触的不同程度,把不同的人称为不同的“毛子”,这是不同程度的蔑称,体现不了捍卫民族尊严,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抵制洋货,拥护清政府,谈不上打击清朝统治,故B项错误;不同“毛子”的称呼不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故C项错误;这些称

5、呼反映了义和团不能区分外国的侵略和外国的文明,带有盲目排外倾向,故D项正确。8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故选D项。9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善后谈判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随后通过条约加以明确。材料中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将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故D项正确。10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

6、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形成C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帮助列强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标志着清政府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已经完全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出现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后,均排除。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范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

7、,肆虐同群。材料三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黄曾源义和团事实(1)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对待“洋人”和清政府的态度如何?说明理由?(3)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铁路?你怎么看待此做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国土欲瓜分”、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等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保清灭洋”、材料四“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角度以及义和团运动的策略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

8、知识从打击帝国主义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排斥西方文明以及落后性回答。答案(1)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推行卖国政策,使民族危机加深。(2)分别是“灭”和“扶”。说明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灭洋”成为首要目标。之后必然要反清,“再与大清闹”。这也是义和团为求发展的策略。(3)帝国主义利用铁路等侵略掠夺中国人民,义和团借此发泄仇恨,打击帝国主义。这种盲目排斥西方文明的做法是其狭隘性和落后性的反映。12(2020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世纪末,有人指出“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并建议说:“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最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

9、,可计日待也。”据此可知,他主张()A君主立宪B暴力革命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A题干中“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等信息,与君主立宪中君主得以保留,但其权力受到宪法的约束相一致,故A项正确;暴力革命是指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旧政权,与题干保留君主不符,B项错误;民主共和的主张中不会保留旧势力的君主,C项错误;实业救国是指通过兴办工业的方式挽救国家危亡,D项错误。13清制,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方可向皇帝上奏折。1898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该上谕反映出()A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变法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百日维新受到军机处

10、阻挠D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根据材料“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可知,光绪帝的上谕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14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A根据赫德对义和团运动的分析“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可知,义

11、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故A项正确。15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由此可知,李鸿章()A认识到清政府盲目自大B对列强侵略持无所谓态度C严重缺乏近代外交意识D已经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A根据材料“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可推断出是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中,中国政府同时对多国宣战;根据材料“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可得出李鸿章不认同清政府的宣战主张,体现了他对本国实力的清醒认识,认为清政府盲目自

12、大,故选A项。16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A由材料辛丑条约的内容可知,列强企图继续保持在中国的特权和地位,故A项正确;列强扶植清政府抵制人民反抗是表面现象,其主要目的是将清政府作为其控制中国的工具,以维护其在华利益,B项错误;由材料“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可知,列强

13、的主要目的不是瓜分中国,C项错误;列强的主要目的是将中国作为其掠夺的殖民地,D项错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应该说,20世纪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其起点正是发生于19世纪末的这场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其最主要的出发点也是爱国、救国、强国。在中国近代存在两种爱国主义。其中一种爱国主义主要由下层劳动人民所体现,他们主张正面抗击外国侵略,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争取民族的独立。另一种爱国主义则主张通过“自强”来救亡图存,戊戌维新的爱国主义就属于这一种。这种爱国主义认为,致使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内而不在外不在于列

14、强威胁,而在于中国自身的“劣”和“弱”。而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办法,不在于对外正面抵抗,而在于对内改革。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存在两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分析戊戌变法“另一种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影响。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所学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知识即可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来总结概括。答案(1)形式:第一种:对内改革戊戌变法;第二种:正面抵抗义和团运动。(2)表现: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近代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体制;发展资本主义,壮大自身实力,逐步变弱为强;不对外正面抵抗,专注自身问题的解决;等等。影响:刺激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觉醒奠定了基础;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