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011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质量检测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质量检测(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选项)1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B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C列强发动对华战争意在打破中国闭关锁国D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概括侵略的全部影响解析根据材料“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

2、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可知,马克思强调的是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故D项正确;马克思说的“暴力”指的是中国在外在压力的情況下走向了近代化,不仅仅指“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故A项错误;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列强对华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错误。答案D2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却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

3、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C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D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解析清政府彻底屈服于西方列强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而非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夜郎自大”,故B项错误;清政府并非是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而是其在此时还尚未真正意识到相关的司法权等近代国家主权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清政府眼中只有所谓的通商经济权,而相关的近代司法权和关税贸易权却极为淡薄,这是一种主权意识缺失的表现,故D项正确。答案D3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

4、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C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本身D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解析依据材料“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可知,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洪秀全深受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因此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冯友兰教授否定太平天国的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推行神权政治,反对帝国主义与神权无关,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由他们作为自给

5、自足的闭塞的小生产者所决定的,因此他们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答案C4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这主要是基于二者()A面临政局形势迥异 B经济纲领根本对立C执行效果差异很大 D政治主张基本相反解析虽然二者颁布时,政局形势迥异,但这不是资政新篇否定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的颁行者长期受西方文化影响,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方案,主张发展私有制;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农民阶级平均土地和消灭私有制的要求,二者在经济主张上根本对立,故B项正确;由于时局不稳,二者均未得到落实,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

6、均体现的是经济发展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B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由此可知,列强主动“助剿”的主要目的在于()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保障在议定通商口岸投资设厂C攫取苏、杭等地为通商口岸D维护其在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活动范围基本覆盖了列强的通商口岸,太平天国拒绝承认列强在华的侵略利益,所以列强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主要目的是维护其在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列强在

7、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借机将长江流域划为其“势力范围”,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主要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答案D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大学堂开平煤矿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自强运动”可知是洋务运动,在“国防近代化”方面“进一步”是指兴办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与设问不

8、符,排除C、D;“再进一步”是指以“求富”为口号,创立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故A正确。京师大学堂是在维新变法时期设立的,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A7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对答一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对答二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C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

9、对立解析根据“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可知,李鸿章运用条约体系维护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故B正确;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材料信息无法体现1876年中日两国就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排除A;日本主张“不必尽依条约”,C错误;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之争,D错误。答案B8美国学者徐中约: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为18611895年间士大夫的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本质是()A探寻政治变革 B探寻求存之道C提倡民主科学 D学习西方技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1

10、895年间的士大夫的活动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主动向西方学习以实现救亡图存、探寻求存之道的一场尝试,故答案为B项。A项,洋务运动只局限于学习器物层面,并未上升到政治层面,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排除;D项,学习西方技术只是一种方法,而非实质,排除。答案B91900年12月27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成立的临时政府发表告谕:限定5日内将各类军械进行上交,如逾期不交,一经查出,军械没收,私藏者一律斩首。这说明()A列强强化了对华殖民统治B清政府已完全屈服于列强C辛丑条约走向了落实D八国联军已准备发动战争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八国联军在占领天津后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加强对中

11、国人民的控制,建立军事殖民统治秩序,说明列强强化了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的态度;C选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此时期八国联军已经发动了侵华战争。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答案A10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A社会形态发生极大变化 B民族救亡意识凸显C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 D科学发展成为共识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12、在中国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社会风气,故答案为B项。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社会形态才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答案B1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

13、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答案D1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割占中国领土清政府巨额赔款开埠通商划定使馆界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A BC D解析割占中国领土,辛丑条约没有涉及,排除;清政府巨额赔款,三者都有涉及,保留;开埠通商,辛丑条约没有涉及,排除;划定使馆界,只有辛丑条约涉及,排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只有马关条约涉及,排除;故答案为C项;A、B、D

14、三项不符合要求,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2分)1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重大事件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

15、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1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2分)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可概括出列强侵华的特点是以武力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逐渐扩大;由为满

16、足商品输出需要到为满足资本输出需要。(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侵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丧失大量主权,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客观上促进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等方面。答案(1)特点:以武力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逐渐扩大;由为满足商品输出需要到为满足资本输出需要。(2)影响:丧失大量主权,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客观上促进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4(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

17、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围绕“危机与觉醒”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围绕“危机与觉醒”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依据材料可得出民族危机促进了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的论题。然后结合所学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

18、维新思想,进行维新变法,变革封建政治制度、促进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等方面进行论述。还可依据材料得出危机和希望是民族觉醒的两个条件的论题。然后结合所学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维新派从日本明治维新中看到希望,宣传维新思想,进行维新变法,变革封建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等方面进行分析,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民族危机促进了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阐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19、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号召进行维新变法,变革封建的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由此可见,先进的中国人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奋起救亡图存,促进了民族的觉醒。示例二:论题:危机和希望是民族觉醒的两个条件。阐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随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看到了希望。他们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号召进行维新变法,变革封建的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由此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时,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登上历史舞台,倡导变法维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