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领悟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只要用心追求,扩充这四端,就能得到仁、义、礼、智,否则就会失去仁、义、礼、智,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
2、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1字音字形怵惕(ch)恻隐(c)铄(shu)荑稗(t bi) 孺子(r) 强恕(qin)2通假举要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内”同“纳”,“内交”即“结交”;“要”通“徼”(yo),求取若火之始然:“然”同“燃”,燃烧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残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发端,萌芽知皆扩而充之矣:发扬光大,充实舜明于庶物:明晓,懂得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旷安宅而弗居:空,使空闲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竭力,尽力舍正路而不由:随顺,顺着(2)一词多义忍谓存辞备(3)词类活用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熟(4)古今异义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古义:萌芽,发端。今义:(东西的)头。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古义:残害。今义:偷东西的人。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古义:丢弃。今义:到、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古义:做,推行。今义:走;可以;能干。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古义:反省。今义:跟“正”相对。4常见虚词于是而然5特殊句式(1)判断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2)介宾短语后置句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3)定语后置句五谷者,种之美者也。6名言名句(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4、,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2)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2句段赏析(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赏析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性,也就是仁义。这一
5、点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间会有圣贤、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为圣贤保有了人性,而其他人则或多或少丢弃了它。所谓“推行仁义”,是指带有功名心去行仁义,“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行之,所谓安而行之也”(朱熹集注)。只有自觉地依从仁义行事,也就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随心所欲而不违反它,才算是真正保有了仁义的本性。(2)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赏析此章可与上一章联系起来看,仁本身还有成熟与否的问题,说仁不成熟还及不上稗草,正如朱熹所说:“为仁必贵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也。”(集注)仁爱之心,是人本身固有的,只是想不
6、想保住它的问题,没有能不能拥有它的顾虑。关键是看能不能坚持去行仁义之事,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在路上,就去帮助他拿着不让他劳动。这样做对每个有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举手之劳,却可以成就一件美德,使自己含有的仁、义、礼、智的发端成长并趋向成熟。3精读深思(1)请归纳课文6则文段的内容梗概,体会编者选编的意图。答案选文包含了六段文选,分别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告子上孟子离娄下孟子尽心上孟子告子上孟子离娄上。前两则提出了人人都有怜恤别人、同情别人的心理。第三则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由仁义行”。第四则说明要努力实践推己及人的恕道,然后才能达到仁义之境。第五则选文中,孟子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来
7、说明仁的价值,也在于使它成熟,否则它就像没长熟的五谷一样,没有太大的意义。第六则说“自暴”和“自弃”都是不可取的。这些语言及论证,非常精妙深刻,反映了孟子的行为及理想,表达了孟子追求仁、义、礼、智,倡导人们持守并践履道义的主张。(2)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答案孟子告诉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了“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去发现并挖掘这种固有的潜能,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扩而充之”,如果你挖掘了你的潜能,你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你自暴
8、自弃了,你也就流入了凡庸甚至堕入了邪恶。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要“扩而充之”,要“存之”,要“求”之,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要“熟之”,要不“自暴自弃”。(3)使用排比,是孟子常用的手法。请举例并说明其表达效果。答案孟子文章常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所以排比句法的运用,可以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并增强文章纵横捭阖的气势。如文中“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智之端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这些句子从形式上讲,是排比,是反复,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的美,读起来气势盛,声调铿锵,富于音乐性。从内容上讲,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又能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像“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四个排比句,层层铺陈,说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是人和“非人”的区别,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情绪上的感染力。1.(孟子公孙丑上)2.(孟子告子上)3.(孟子离娄下)4.(孟子尽心上)5.(孟子告子上)6.(孟子离娄上)-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