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六、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按照他这句话,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1识记和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教育及教
2、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1字音字形愠(yn)弑(sh)悱(fi)寝(qn) 倩(qin) 谄(chn)隅(y) 罔(wn) 殆(di)语上(y) 如琢如磨(zhu) 切磋(cu)2通假举要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喜欢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读y,告诉求也退,故进之:退却,引申为退缩由也兼人,故退之: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弃而违之:离开不愤不启:郁结不悱不发:想说而说不出来学而不思则罔:欺骗、蒙蔽;一说通“惘”,迷惑富而无骄:骄傲自大(2)一词多义类殆焉以(3)词类活用求也退,故进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由也兼人,故退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4)古今异义中人以上古义:资
3、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作见证的人。至于他邦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到的地点。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4特殊句式(1)判断句回也非助我者也。起予者商也。(2)宾语前置句其斯之谓与?何谓也?(3)省略句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绘事后素。礼后乎?5成语积累(1)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类,类别。(2)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反,类推。(3)切磋琢磨:古代把加工兽骨、象牙、玉石、石头分别称为切、磋、琢、磨。后以“切磋琢磨”或“切磋”比喻在道德、学问上互相研讨、砥砺。6名言名句(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2句段赏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赏析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
5、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教他。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赏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
6、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3精读深思(1)选文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请结合文本一一分析。答案本文主要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主来组织选文,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平等的教育观念。这一观点,主要通过“有教无类”这句话来体现。其中的“无类”,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一是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二是不管品行善恶、品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施教者必须从受教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智力高下、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就会有所不同。注重诱导的
7、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他才去开导,思考已有一定眉目却不能确切说出来他才会启发。注重培养弟子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面的途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可是思考的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不加审视而盲目地学,往往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危险。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所以,孔子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
8、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注重师徒切磋。在教育过程中,孔子特别重视跟弟子相互切磋,使教与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尽管孔子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每当从弟子那里得到启发时,他都会很兴奋。孔子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2)选文第3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答案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于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做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3)选文第9则和第10则,师生对话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何启示?答案在这两则对话中,子贡和子夏
9、都能从对诗经的研习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领悟到人生的道理,这受到孔子的热情赞扬。孔子对子贡和子夏的反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实是对学习中的思考和联想的肯定。诗经中的这两句话,被孔子及其弟子引入谈话中,是剥去了其表面上的显性的东西,深入其思想的深处,为体现孔子注重引导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种铺垫和辅助的作用。同时也启示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惟有如此,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1.(论语卫灵公)2.(论语雍也)3.(论语先进)4.(论语公冶长)5.(论语述而)6.(论语卫灵公)7.(论语为政)8.(论语先进)9.(论语学而)10.(论语八佾)-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