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过关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悼念/桂棹嫔妃/频率靓妆/靓女B嗜好/卜筮 商榷/宫阙 熨帖/熨斗C悬崖/弓弦 纾难/机杼 碑帖/字帖D稽首/绮丽 暴殄/腼腆 提倡/倡议答案D解析D项依次读q,tin,chn。A项依次读do/zho,pn,jn/lin。B项依次读sh,qu,y/yn。C项依次读xun/xin,sh/zh,ti。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着火(zho) 镂刻(lu)伪君子(wi) 目瞪口呆(dn)B转载(zi) 瘙痒(so) 看守所(kn) 上蹿下跳(cun)C褶皱(zh) 巷道(
2、hn) 潜台词(qin) 风尘仆仆(p)D请假(ji) 青睐(li) 考据癖(p) 沐猴而冠(un)答案B解析B项“瘙”读“so”,“看”读“kn”。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间谍碟片喋血最后通牒B笨拙 罢黜 茁壮 咄咄逼人C喑哑 谙熟 暗淡 黯然失色D婢女 裨益 稗草 纵横捭阖答案B解析A项均读di,B项分别读zhu/ch/zhu/du,C项分别读yn/n/n/n,D项分别读b/b/bi/bi。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A拜谒烟霭和蔼可亲喝西北风B诗歌 持久 侍奉老人 吮痈舐痔C苍翠 踉跄 沧海桑田 油烟呛人D蔷薇 稼穑 帆樯如林 吝啬钱财答案B解析A
3、项分别读y/i/i/h,B项分别读sh/ch/sh/zh,C项分别读cn/qin/cn/qin,D项分别读qin/s/qin/s。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仲裁(zhn) 阿谀() 入场券(qun)捕风捉影(p)B袅娜(nu) 勒紧(li) 嚼舌头(ju) 百孔千疮(chun)C精辟(p) 躯壳(qio) 横剖面(pu) 一语中的(d)D柏树(bi) 模具(m) 配给制(j) 另起炉灶(zo)答案C解析A项“捕”读“b”,B项“嚼”读“jio”,D项“模”读“m”。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n)不屈不挠(ro)怆然(chun) 婀娜多姿()B
4、跻身(j) 岿然不动(ku)女娲(w) 谆谆教导(zhn)C恫吓(xi) 病入膏肓(hun)浣衣(hun) 神情尴尬()D粗糙(co) 徘徊观望(hui)糟粕(p) 锲而不舍(qi)答案D解析A项“挠”读“no”,B项“娲”读“w”,C项“吓”读“h”。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付梓(z) 炮烙(po)栉沐(zh) 锱铢必较(z)B颔首(hn) 亘古(n)不恤(x) 否极泰来(fu)C歆羡(xn) 下乘(chn)隽永(jun) 咸与维新(y)D执拗(ni) 邂逅(xi)忐忑(tn) 便宜行事(bin)答案D解析A项“炮”读“po”,B项“否”读“p”,C项“与”读“y”。
5、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干涸(h) 闲暇(xi)桎梏(o)埋怨(mn)B炽烈(zh) 檄文(x) 鞭笞(ch) 慰藉(ji)C愤懑(mn) 缔造(d) 鞭挞(t) 摇曳(y)D真谛(d) 酗酒(xin) 澹然(dn) 拓片(t)答案C解析A项“桎梏”的“梏”读“”。B项“炽烈”的“炽”读“ch”。D项“酗酒”的“酗”读“x”。9下列词语中,有同音别字的一组是()A谴责费用脉络惹是生非B自诩 就序 诙谐 老态龙钟C重叠 凌厉 愕然 有案可稽D推诿 寥廓 抉择 为富不仁答案B解析就序就绪。10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小题大做立竿见影事得其反不可逾越B刚柔相济
6、众口铄金 弄巧成拙 白壁无瑕C马首是瞻 南柯一梦 罄竹难书 迫不及待D生杀与夺 讳莫如深 咎由自取 朋比为奸答案C解析A项“事得其反”应为“适得其反”。B项“白壁无瑕”应为“白璧无瑕”。D项“生杀与夺”应为“生杀予夺”。11下面一首七言律诗中所缺的一句诗应是()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宰牛邻媪烹。插花野妇抱儿至,_。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A老翁堑水西南流B老叟无衣犹抱孙C曳杖老翁抚背行 D负鼓盲翁飞作场答案C解析根据对仗特点来判断。12为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
7、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答案B解析注意内容、词性上的对应。例句中“壮阔”是形容词,另外D中的“尧舜建古国文明”是主谓短语,而例句中的“洞庭凭岳阳壮阔”属于偏正结构。二、阅读鉴赏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辛弃疾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注木樨:桂花。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直恁:竟然如此。(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桂花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答:(2)词人借桂花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答:答案(1)本词是从形态、色泽和香气三个方面来描写
8、桂花的。主要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十里”“人间”“世界”等都极力渲染桂花香气浓郁芬芳。(2)词人借桂花香气馥郁、弥漫天地的形象,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希望一展宏图、收复中原的志向和抱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孙道荣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
9、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冷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
10、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
11、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纯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
12、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略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选自微型小说
13、选刊)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开头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后文突出小村经“我们”的宣传发生的可喜的变化,强调舆论宣传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B第段写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十分好奇,而“我们”也对山村和村民感到好奇,这恰恰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C小说第段先借店主之口,概括介绍黑板的用途,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详细描摹了中年人买烟的情形,真实可感,处处透露出民风的纯朴。D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
14、深切忧虑。E作者对这个小村庄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对村民们在现代社会竟然过着如此贫穷闭塞的生活感到惊异,另一方面又欣赏村庄日不闭户的景象所表现出的纯朴民风。答案CE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性格、情节、主题、结构的理解。A项其写作目的是引出下文纯朴的民风,同时与成为景点后的小村构成鲜明对比,以突出经济发展对纯朴民风的冲击。 B项“表现了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错误。D项“表现厌倦”“寄托忧虑”错误。“一批批人走进深山”是为了衬托“纯朴民风”之难得,并为下文写这种难得的民风因经济冲击而消失作铺垫。15小说中的店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答:答案(1)纯朴热情。为“我们”这帮路人灌满冷开水,
15、主动解答“我们”对“黑板”的疑惑,讲述与“黑板”有关的故事。(2)勤劳能干。在偏僻的村庄经营唯一的一家代销店,并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3)精明务实。善于发现并抓住商机,用“黑板”招揽顾客;先前任由赊账的乡亲在黑板上擦擦写写,后来不再赊账。解析这道题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是常见题型,分析时可以按照情节的展开逐层分析人物表现,从而概括人物性格。16“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镶嵌在墙上的黑板”本身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曾经,黑板只是个形式,因为账本自在村民心中,诚信也嵌在村民心中。后来黑板仍然只是个形式,因为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招揽顾客。黑板见证了山村与村
16、民的变化,见证了纯朴民风的消失;黑板的变化,实则意味着村庄民风的变化。(2)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围绕“黑板”展开:路过小村,“我”被黑板上的数字吸引,询问店主;“我”目睹村民用石灰块在黑板上擦擦写写地记账;山外之人听闻,激动不已,慕名到村中寻访那块黑板;成为旅游景点后,店主用漆有白漆名字及数字的黑板做招牌,招揽顾客。(3)前后对比,突出主旨。原来,黑板上赊账的数字及名字是用容易擦掉的石灰块写下的,后来则是用白漆漆上的;原来,村民自己诚实地在黑板上记下自己的赊账数目,无人赖账,后来却有很多人赖账:这些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写出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写出诚信与信任的民风的消失,突出了小
17、说的主旨。解析本题考查小说题目的作用,较有难度。首先应从小说题目本身的特色入手,再分析对小说结构与内容产生的作用。17从小说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对村庄的变化有所批评,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态度?请结合本文简述你的理由。答:答案观点一:我赞同作者对村庄变化所持的批评态度。理由:(1)伴随村庄富裕而来的是纯朴民风的沦丧。道路宽了,村民有钱了,却经常有人赖账不还,店主也不再赊账,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与信任消失了。(2)游人的大批涌入,破坏了村庄原本的安宁恬静,人心也随之变得浮躁、狡诈。店主把曾经象征着诚信与信任的黑板,当做招牌招揽慕名而来的游客,热情的招呼本质上就是一种欺骗。(3)表面的繁华热闹本身恰恰
18、折射出人们精神缺失而无从寻觅、无法自救的悲哀。游客冲着“黑板”走进深山,意在寻找迷失的诚信与信任。可一次荡涤灵魂之旅却演化为在冷冷的黑板前的拍照、留念。诚信与信任岂是拍个照能留得住的。精神缺失固然可悲,然而更为可悲的是缺失了精神拯救的有效途径。观点二:我不赞同作者对村庄变化所持的批评态度。理由:(1)村落地处偏远,原本闭塞贫穷,村民连简单必需品都要赊账;成为旅游景点后,道路宽了,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富裕了,这对村民而言是一件好事。(2)繁华热闹是村庄开发成旅游景点后必然会带来的变化,开发之后,山村能为慕名而来的人们提供一个欣赏原始美景、感受山村生活、寻找失去的诚信与信任的好去处,这对于渴
19、望到远离尘嚣的地方放松身心的城里人而言也是一件好事情。(3)作者对于村庄而言是个局外人,他对村庄变化的态度不代表村民们自己对这种变化的态度。作者享受着城里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希望村庄永远保持着“世外桃源”的封闭状态,他对村庄只是一种“远观”的欣赏心态,并不知道村民们生活的艰辛。(4)发展是社会的主旋律,诚信与信任的暂时缺失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伴生的一种现象,不能因为害怕民风改变就让大山深处的村庄永远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也不能把民风的改变完全归咎于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观点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需明确观点之后再分条阐述理由。三、语言运用18(2012天津
20、)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答案与岑参同赏“梨花”与柳永泛舟钱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仿用句式的能力。首先要做到跟原句的“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与后文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19下面是分别根据两位名人的事迹拟写的两副对联中的一联,请根据括号中提示的两位名人的事迹分别拟写出下联和上联。(1)上联:万方多难,杜子美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铸诗史下联:(以鲁迅事迹对)(2)上联:(达尔文)下联:(马克思)绘就社会变革蓝图答案(示例)(1)四海危艰,周树人弃医从文,嬉笑怒骂开药方。(2)破解物种起源密码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湘云吃了酒,拣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他:“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众人越发笑起来(选自红楼梦)众人为什么“越发笑起来”?答:答案“鸭头”与“丫头”同音,史湘云因此将原本毫无关系的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幽默诙谐的效果。-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